课题:赏书法之韵
年级:七年级上册 单元:第一单元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赏书法之韵》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掌握创作技巧和欣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领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角度和方法,可以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感受和认知,但对于中国书法文化的观念还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缺乏耐心因此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提升对书法的认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了解书法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书法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知觉的能力。
2、艺术表现:明确书法的含义,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不同字体的艺术特点及经典代表作。
3、创意实践:通过欣赏与临摹不同字体的汉字字体感受不同,书体用笔特点及独特的美感。
4、文化理解: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将书法艺术传承下去的信心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具准备: PPT课件,书法作品图片
学具准备: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P1 师:大家请看这幅明代文徵明的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兰亭修禊xi图》,体现出他精湛的绘画技艺以及晚年平和的心态。绘画作品,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师:描绘的场景都有什么?
生:画中描绘的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人在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上修禊曲水流觞的故事。画中层峦幽涧,茂林修竹,环境清谧,建筑、人物、植物刻画的极为细腻,全图于绚烂精微之中不失淡雅之致。
师:《兰亭修禊图》从画面上看是取材于东晋王羲之所做的《兰亭序》一事,画中以清丽的笔法描绘出一群士人“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的场景。
P2 师:《兰亭序》书法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他如此高的地位究竟美在哪里呢?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师:大家请看老师用不同颜色标注的不同的字的形态?
生:我观察到红色的字,共有七个,“以”字,他们各不相同。
生:我观察到好多的之字,他们也各不相同,有扁的形态,有连的形态有的······、、、
师:王羲之极尽变化之能事,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7个“以”字、5个“怀”字、三个“盛”字等,特别是20个“之”字无一相同,达到了多样与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全篇增添异彩。
P3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赏书法之韵
P4师:我们将从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和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开展本节课的书法之旅。
P5 师: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问题来了: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呢?
生: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P6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祖国文字。
师:《王宾中丁 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由牛的肩胛骨制成。这片甲骨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上面的文字书风雄劲、挺拔爽利、笔力遒健,在镌刻感之外,更有浓厚的毛笔书法的意蕴。
P7 师:找找,这件甲骨珍品上的文字你认识多少 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可以看看图片中标注的两个字,体会一下甲骨文与现代文字的不同。
P8 师: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P9师:我们下面进入探索实践:猜猜字
生:老师我来,我看到第一排第二个字是牛,第二排第二个字是羊,
生:看到第一排第六个字是蛇,二排第三个字是猴,
P10师:下面我们进入探索实践:连连线
师:甲骨文体现出文字处于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师:请你根据甲骨文象形的特点,将下列汉字与对应的甲骨文连起来。
生:第一个连接羊,第三个连接龟,第四个连接雨,第五个连接牛
师:还有第二个和最后一个,有点难度,但也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在一起仔细观察看看试试。
生:第二个是门和最后一个目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特别棒,此处应该有掌声,接下来期待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
P11 师: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000多个,可识读的还未超过一半。思考问题:
师:甲骨文与现行文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汉字为何能传承数千年
生:甲骨文更加象形,像是图画,便于识别。
生:甲骨文象形意味重。
师:古老优美的汉字,一字一图画,一字一故事。好佩服我们的祖先!
P12 师:中国的古文字是这样的。
师: 那么古巴比伦的文字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观看图片进行思考。
生:外形有点像钉头的形状。
生:刻在石头或陶土。
师: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又称“钉头字”。早在公元前3200年前后,楔形文字就在苏美尔地区发展起来。
生:古巴比伦人民也很聪明。
P13师:是的,还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古埃及,他们也创造了文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象形文字。
师:古埃及象形文字也称为“圣书字”,始创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在公元400年后开始衰亡,目前仅存于古埃及遗址中。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钉头字”“圣书字”,接下来看看古印度的文字。
P14古印度印章文字
师:看看他们的文字刻在什么地方?形状是什么样的?
生:刻在石头或陶土
生:类似中国的印章
师:是的,同学们概括的很好。古印度印章文字即古代印度河流域通行的文字,因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被称为“印章文字”
P15师:了解了四大古国的文字文化,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P16 师:(一)篆书 ——最早的书体:大篆与小篆的统称。
师:你能看出这些文字刻在什么材质上吗?
生:刻在骨头上
生:石头上
生:器皿上
师:能准确地根据他们刻在什么地方,给他们一个准确的名称吗?
生:刻在骨头上叫甲骨文。
师:是的,甲骨文:龟甲或兽骨。
师:刻在石头叫石鼓文。
师: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金文,也叫钟鼎文。
生:他们因材质不同故名称不同。
P17 师:我们首先欣赏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金文,也叫钟鼎文。
师:文字的布局会依器皿的不同而呈现的章法不同。
P18师:请看这幅作品猜猜它属于什么体?
生:老师,学过历史我知道是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官方颁布的正式字体。
师:不错,各个学科是相通的,请看《峄山碑》,呈现什么特点呢?
生:粗细均匀
P19师:观看《峄山碑》呈现的作品,感受小篆的美。
生:字形呈竖长方形,
生:结构端整匀称,
生:线条婉转流畅,粗细均匀。
P20师:小篆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师:藏头护尾,粗细均匀向下垂引
师:弧度变化,长短不一的曲线对比
P21 师:篆书的特点,是书写较慢,如何克服呢?接下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改进的呢?
师: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
师:在汉代,取代小篆成为官方正式字体。
P22 师:我们一起欣赏隶书的字帖和作品,体会一下与篆书带给人的不同
P23 师:隶书被称为今天文字的开端,隶书的点画特点有哪些?
生: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
生:结体扁方。
生:横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之势。
P24师:通过示意图,认真体会一下隶书的特征。说说你们观察到的体会。
生:起笔藏锋,形状似蚕头,
生:收笔出峰,形状似雁尾,
生:一波三折像海浪的形状
师:同学们观察仔细,体会到位。隶书整体字形:体式横扁。
P25师:和篆书相比,隶书有什么变化?
生:篆书:笔画粗细均匀;隶书:笔画粗细有变化
生:篆书笔笔相连,隶书出现断的现象。
生:篆书在转折处是圆转的,隶书有变化。
师:变连为断、改转为折
师:隶书还出现了提按用笔,产生粗细变化。
我们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和比对,发现字体不断演变和进化。
P26 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隶书以波势著称。和篆书相比,隶书的字形较为横扁,左右舒展,在小篆的基础上点画变连为断、有肥瘦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的不同,起止有藏锋露锋的区别,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P27通过我们的观察与学习,下面我们进行临写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临写例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的变化。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P1 师:中国的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演变为现代的简体汉字,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每个朝代汉字不同的形成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等信息。我们进入第二课时,赏书法之韵之草书。
P2 (三)草书 —— 简洁飞动的线条
师: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师:观察有什么特点
P3 生:书写速度快
生:笔画连绵省减
生:字形变化丰富
生:难以辨识
P4师:猜一猜:以下草书对应的汉字,可以试着顺着笔画写写,看看向我们平时写的什么字的快写。
生:有难度
师:是的,确实像我们同学刚才说的难以辨识
师:我们一起揭晓:新和花。
师:草书既然不易辨识,是不是就可以随便来写呢,也不是的,草书是有草书口诀,并且在辨识时也要根据上下文来的,判断是什么字。
P5师:草书难以辨识,那么是不是就要出现一种书体,每个人都易辨识的的呢?大家说是哪种书体?
生:楷书 。
师:楷书 ——沿用至今的正体。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师:我们熟悉都有哪些字帖呢?
P6 师:欣赏楷书的经典名帖,体会特点,并在作业单上进行填写。
P7 师:我们欣赏一下“律”字观察一下它的特点。
生:楷书横平竖直,
生:字形方正,
师:老师还观察到,楷书还有笔画直中见曲。
P8师: 楷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字体之一。“永字八法”是楷书的用笔法则,它以“永”字八笔的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的笔势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在空中根据提示,试着进行书写,体会正楷的笔势特点。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写:
生: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tì)(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bì ]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zhé ](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P9 师:请你临摹颜真卿和欧阳询碑帖中的“永”字,体会两者在点画的提按与快慢、力量与节奏、连断与行止等方面的不同,体会楷书结构的均衡稳定与参差变化。
P10 师:行书 ——实用灵活的书体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流畅书体
P11 师:天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王羲之(晋)《祭侄文稿》颜真卿(唐)《黄州寒食帖》苏轼(宋)
师:我们以《兰亭序》体会行书的特点
师:我们欣赏《兰亭序》,感觉它像一首抒情诗,展示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审美特色。是它的神采意蕴
师:章法结构:字与字、行与行顾盼生姿,前呼后应,行气流畅,文、情、书浑然一体。字的间架结构险中求稳、疏密有致、避让得体,各显姿态。
师:《兰亭序》用笔特征:用笔变化多端,正锋侧锋、曲笔直笔、转笔折笔,都操控自如,笔势劲敛,无不如意,有清健秀逸之气。同时,运笔流畅匀和。
P12师:通过欣赏三大书体:我们总结行书最大特点:笔画间有明显的连带 —— 牵丝。
师:下面几个“龙”字,哪个是用行书所写?
生:第二个和第三个
P13 师:同一汉字(鱼)的不同字体形态
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字的演变过程和书体的变化。
P14师:进一步体会同一汉字(“馬”马)的不同字体形态。
P15 师:总结下面不同字体的“车”字在点画和结构上的特点!
生:篆书:古朴神秘
生:隶书:稳重扁平
生:草书:肆意狂放
生:楷书:工整端庄
生:行书:流畅俊秀
P16师:我们一起来小组讨论并写在任务单上。
生:篆书:线条瘦劲挺拔;
篆书:形体均匀齐整,笔画均匀。
篆书: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特点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
隶书:横画长而竖画短,
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楷书:横平竖直、点画齐备、结字方整、章法和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飘逸而端庄。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P17 师:小试牛刀:指出下列作品各是哪种书体(说明原因)
生:行书:自然流畅,笔画多,线条少
生:隶书:字形宽扁
生:楷书:方正严谨
P18生:草书:酣畅连绵,线条多笔画少
生:篆书:字体修长
师:通过刚才我们对各种书体的梳理和总结,
P19师:下面我们进行探究实践:选择喜爱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体悟不同字体中点画线条用笔的提按与快慢,含蓄与张扬、连断与行止等形态、质感的不同,感受书法之美。
P20师:展示与交流:展示优秀作业。各组选二名代表(其中一人主讲),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交流心得体会。
P21 师: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书法艺术,激发了大家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国书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集美感、趣味、礼仪和思想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融汇了汉字的文字化、表达性和古典气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因此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非常重要。传承书法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实现历史沿革,更好地保护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长久性。
P22 师:课后拓展:实地走访家乡主要景点、建筑等公共场所,欣赏其中的书法作品。(共27张PPT)
目录
兰亭修禊图(中国画) 明 文徽明 故宫博物院
兰亭序(书法) 晋 王羲之 唐 冯承素摹本 故宫博物院
目录
王羲之极尽变化之能事,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7个“以”字、5个“怀”字、三个“盛”字等,特别是20个“之”字无一相同,达到了多样与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全篇增添异彩。
第一课时
中国古典乐器
赏
书
法
之
韵
(新教材)人美七上册第1课
教学趴
目录
目
录
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
一
二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目录
壹
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
第一部分
《王宾中丁 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由牛的肩胛骨制成。这片甲骨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上面的文字书风雄劲、挺拔爽利、笔力遒健,在镌刻感之外,更有浓厚的毛笔书法的意蕴。
找找,这件甲骨珍品上的文字你认识多少 它们有什么特点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
探索实践:猜 猜 字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甲骨文体现出文字处于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请你根据甲骨文象形的特点,将下列汉字与对应的甲骨文连起来。
龟
雨
牛
目
羊
门
探索实践:连连线
甲骨文与现行文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汉字为何能传承数千年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000多个,可识读的还未超过一半。
古老优美的汉字,一字一图画,一字一故事。
甲骨文象形意味重
思考问题
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又称“钉头字”。早在公元前3200年前后,楔形文字就在苏美尔地区发展起来。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也称为“圣书字”,始创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在公元400年后开始衰亡,目前仅存于古埃及遗址中。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印度印章文字即古代印度河流域通行的文字,因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被称为“印章文字”。
古印度印章文字
目录
贰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第 二 部分
龟甲或兽骨
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石 头
因材质不同故名称不同
甲骨文
金 文
石鼓文
你能看出这些文字刻在什么材质上吗?
(一)篆书 —— 最早的书体
大篆与小篆的统称
毛公鼎
金文(钟鼎文)
(一)篆书 —— 最早的书体
秦《峄山碑》
小 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官方颁布的正式字体。
(一)篆书 —— 最早的书体
小 篆
字形呈竖长方形,结构端整匀称,线条婉转流畅,粗细均匀。
(一)篆书 —— 最早的书体
禁
及
弧度变化,长短不一的曲线对比
向下垂引
藏 头
护 尾
粗细均匀
(一)篆书 —— 最早的书体
汉 简
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在汉代,取代小篆成为官方正式字体。
汉 碑
(二)隶书 —— 今文字的开端
(二)隶书 —— 今文字的开端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结体扁方,横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之势。
各
征
孝
隶书的点画特点有哪些?
(二)隶书 —— 今文字的开端
蚕头雁尾
体式横扁
一波三折
和篆书相比,隶书有什么变化?
提按用笔产生粗细变化
变连为断、改转为折
隶书以波势著称。和篆书相比,隶书的字形较为横扁,左右舒展,在小篆的基础上点画变连为断、有肥瘦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的不同,起止有藏锋露锋的区别,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笔画粗细均匀
活动:
1、临写例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