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诗意的色彩》 年级 七 单元 二单元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1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学习冷暖色调、互补色、对比色等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尝试运用多种色彩表现形式和方法创作美术作品,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及内心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色彩取之于自然,并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格调和诗意情怀。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分层教学。 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色彩表现记忆中动人的色彩现象。 相关文字练习,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的色彩现象和感觉印象。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感受诗意的色彩的丰富和美好。 2、艺术表现:尝试用美术方法来表示诗意的色彩。 3、创意实践:多元化和分层教学开展多角度创作 4、文化理解:对传统色的学习,学习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教学重点 中国传统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能比较准确的把生活中景色与诗意结合并创作
教具准备 教师作品,示范视频。
学具准备 彩色树叶、植物、卡纸、胶水、背景板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启发、引导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请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形容大自然的诗词或一小段文章,通过课件欣赏欣赏一些自然界的色彩现象。提问:同学们感受到这些色彩的丰富和美丽了吗? 我们通过观看了生活中色彩的现象,一起走进九寨沟的色彩中,感受色彩魅力。 讲授新课,结合刚刚欣赏过的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围绕自然界丰富多样的色彩现象进行讨论。 师:如梦如幻的彩色世界让我们流连忘返,这些色彩中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意趣。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中国人是如何赋予色彩诗意的 聆听并认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或文章中的景象。 跟随教师的展示欣赏,思考并做出回答。 生:漫谈自己以往对色彩的一些印象。 生:九寨沟的秋天色彩斑斓,树的颜色艳丽无比,倒映在水中,更加如梦似幻,美不胜收。 从而得出课题: 诗意的色彩(板书)。 讨论自己的看到的资料或亲历过的色彩现象。和同学们进行分享。 生:产生好奇,期待古代怎么赋予色彩诗意。 带入学习情境。 引发积极的思考。 从例图中了解到色彩关系存在多样性、和谐性。 丰富学生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意中的色彩。
环节二:欣赏分析,探索新知 师:让我们化身为小鸟,穿越到古代,身临其境的感受色彩的美。 师: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师:大画家王希孟创作了一幅《千里江山图》,让我们通过欣赏古画来领略这份独属于东方的浪漫与想象,并一起来将自然中的色彩升华为诗意的表达吧。 找一找画中哪些是标志性的中国传统色。
师:,如今,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各种各样的颜料,但在古代,想要获取颜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你知道《千里江山图》中用到的这些色彩是从哪里来吗? 师: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进行揭秘。 师:中国先民不仅通过天地万物认识色彩,还为之赋予了一个个雅致的名字,它们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 打开课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色名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 师:课本中展示了部分诗词中的传统色彩,其实古代文物中也有很多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像宋代的汝窑 天青釉盘上展示的是天青色,天青色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色相关的小故事,请你和同学们分享。 师:“自是宫中竞收露水,染碧以衣之”,说的就是天水碧的故事,我们通过欣赏《韩熙载夜宴图》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 师:原来传统色还有这么多精彩的小故事,传统色可不止有这些,一起来欣赏文物中还有哪些色彩吧。 师:传统色不止应用在文物上,再现代艺术中也碰撞出新的火花,一起欣赏传统色在春晚节目中的精彩表现吧。 师:当古画动起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与大家分享视频。 总结:每一个传统色的名字,都隐含了几千年来中国人观察和记录世界的方式,都剪切下了一段属于我们的诗篇和历史。 生:积极配合,讨论视频中出现的让人惊艳的色彩。山川、草木、鸟兽、建筑的色彩在古画中显得灵动而神秘。 生:视频中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开,这样壮观的景色,想用画笔记录下来。 生:认真观察。 生1:欣赏名画,从《千里江山图》中找出标志性的中国传统色。 得出:诗意、传统美(板书) 生2:古时候的色彩真美呀,很多颜色和我们现在用的不同,好奇它们的色彩从哪里来? 生:讨论,从树木植物中提取,从石头中...... 生:观看视频得出,色彩来之不易,更了解了色彩的魅力。 生:学习课本中和课件中传统色的知识。 生:分享提前准备好的中国传统色相关的小故事。 欣赏: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 延伸:了解中国传统色与现代艺术的应用。 生:跳动的色彩让古画更加生动,也让我们了解了传统色神秘的另一面。 生:学生做记录。 引出 “和谐美、自然美、色彩美 ” 引导新知,加深“诗意”的概念,探索中国传统色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 丰富学生感受,对自然界的色彩更加的关注。 从例图中加深对中国传统色的了解。 重点对古代文物中的天青色和名家画作中的天水碧进行学习。 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更直接的学习。 将中国传统与现代艺术融合展示。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收新内容。
环节三: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师:我们知道了有了诗意的色彩美轮美奂,让人沉浸其中,接下来到了大家创作的时间。 进行分组合作:同学们与小组讨论创作方式。可以选择以下主题: 1.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彩绘大自然的色彩 创作大自然的色彩 师:确定好主题以后,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开始大家的创作吧! 教师巡视指导。 生:小组合作,确定主题,明确分工,开始创作。 生:创作过程中展示作品并讲解创作思路,给没有想法的同学提供参考。 灵活多样的创作方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学习在探讨和研究中建树新知识。
环节四:欣赏评述,课外延伸 将完成作品展示到分组区域。 师:请同学进行点评分析作品,请作者进行介绍其中蕴含的诗意和自己的创作方法。 课外延伸: 不同的方式观察我们身边优美的景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生: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作品。学习优秀作品,并课后完善自己作品。 生:课后从书中,美景中多元化学习了解诗意的色彩。 课堂以学生为主,交给学生主导,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板书设计 诗意的色彩 诗意 传统美 和谐美 自然美 色彩美(共26张PPT)
大自然像一个调色盘,把自由跳动的色彩应用的淋漓尽致,让人美不胜收。
大自然的色彩
四川九寨沟的秋天色彩斑斓,树的颜色艳丽无比,倒映在水中,更加如梦似幻,美不胜收。下面这张图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那瑰丽多姿的色彩是否让你的眼睛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个性、精神追求和文化的意蕴。
诗
意
的
色
彩
(新教材)人美版七上2.3
General demonstration template of fresh watercolor
讲课人:教学趴
月白、半见、梅红、玄天、石青……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都是中国古人对色彩的命名,其中蕴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意趣。中国人是如何赋予色彩诗意的
让我们化身为小鸟,穿越到古代,身临其境感受色彩的美。
中国传统色来自古人对天地万物的体察和感悟,其藏迹于山川、草木、鸟兽之间,沉淀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让我们通过欣赏古画来领略这份独属于东方的浪漫与想象,并一起来将自然中的色彩升华为诗意的表达吧。
作者介绍
师生探讨分析《千里江山图》
寻找画面中,中国传统色,了解色彩的来源和在画面中呈现的色彩效果。
如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各样的颜料,但在古代,想要获取颜料是一件困难的事。你知道《千里江山图》所用到的这些石青、石绿颜料来自哪里吗
了解中国传统色名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
中国先民不仅通过天地万物认识色彩,还为之赋予了一个个雅致的名字,它们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
风入松
其色出自词牌名,此名源自嵇康所作古琴曲《风入松》
香炉紫烟
此色有仙气,李白独爱紫烟意境,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
紫薄汗
紫薄汗是汗血宝马的汗色,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东方既白
黎明时太阳跃出地平线时的高空天色,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师生研讨
中国传统色蕴含在历朝历代的艺术品中。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色,它们背后有什么故事?
宋徽宗曾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醒来后,他便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拿给制光工匠参考。汝州的工匠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颜色,而天青色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
天青色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舞女穿着衣服的颜色推测应为天水碧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喜欢碧绿色,宫中的妃子们争相穿碧色的衣服。有一回,宫女给衣裳染色后,晚上忘记收衣,被露水打湿,第二天却惊喜地发现衣服呈现出一种清雅的碧色。“自是宫中竞收露水,染碧以衣之”,天水碧由此得名。
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
色彩与诗意的碰撞:了解画家创作的内心世界
欣赏: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
欣赏: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
每一个传统色的名字,都隐含了几千年来中国人观察和记录世界的方式,都剪切下了一段属于我们的诗篇和历史。
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
中国传统色与现代艺术的应用
古代文物中寻找雅致且具有诗意的中国传统色
分组合作
动手能力 实用性 美观性……
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材料用剪刀修剪后,拼贴在书签纸上,造型美观
彩绘大自然的色彩
用彩笔双面创作装饰材料,对比强烈
创作大自然的色彩
用丙烯笔在透明扇面进行彩绘各种色彩,色彩和谐
多元化作品展示
拓展升华
不同的方式观察我们身边优美的景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