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1)(课件27张+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1)(课件27张+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26 18:02:29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第二十三章旋转
图形的旋转1
本课的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掌握了平移、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资源搜集能力,对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兴趣很高,但动手能力欠缺,合作探究积极主动,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效果分析】
第二十三章旋转
图形的旋转1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其实,课堂上必要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是必须的。
2、课堂容量比较大,图案设计没有如期完成,最后留为课外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十三章旋转
图形的旋转1
通过欣赏感知,本节课着重学习旋转的有关知识。这节课,虽然教学内容比较形象直观,但由于事先灵活地组织好了教学素材,创设的教学情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通过观察、动手、动脑、动口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个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非常重要,有问题才能创设探究的情景,通过探究活动才能发现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本节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本节课从严格意义上讲,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在老师设计的“圈套”中进行的,这样处理的原因主要在考虑到时间的限制。
2、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发言少,很少参与交流活动,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三章旋转
图形的旋转1
[教学目标]:
⒈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⒉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⒊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旋转相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请您欣赏,感受旋转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思考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2揭示新知
将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个定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3议一议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它绕O点旋转得 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旋转角是什么?
(4)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
(5)∠AOD与∠BOE有什么大小关系?
4 说一说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
◆旋转前、后的图形 .
◆图形的旋转是由 和旋转的( )决定.
三 应用新知
例1: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2)经过20分,分针旋转了多少度?
思考题:已知,如图正方形EFOG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O旋转任意角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利用旋转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2: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图形。
想一想:有几种做法?
四 巩固新知
练习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则旋转中心是_____,旋转角等于______度,△ADP是_______三角形.
练习2、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E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F,其中EB=3cm,则BF=_____cm ,∠EBF=______
评测练习
1.如图1,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点,且BE=CF,连接CE,DF,将△DCF绕着正方形的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E的位置,则旋转角为(  )
A.30° B.45° C.60° D.90°
2.(2015年广西梧州)如图2,在△ABC中,∠A=70°,AC=BC,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C按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BC′,点A′恰好落在AC上,连接CC′,则 ∠ACC′=________.

3.(2015年湖北)如图3,在△ABC中,AB=AC=1,∠BAC=45°,△AEF是由△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连接BE,CF相交于点D.
(1)求证:BE=CF;
(2)当四边形ACDE为菱形时,求BD的长.
六 课堂反思 谈谈我们的收货,大家一起分享。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性质: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旋转角相等.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七布置作业
同步学习53-54 达标测试
课件27张PPT。图形的旋转学习目标:
⒈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⒉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⒊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旋转请您欣赏世界如此美丽自转与公转思考(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将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个定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AoB对应点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P和P′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动态演示OP′P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它绕O点旋转得 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旋转角是什么?
(4)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
(5)∠AOD与∠BOE有什么大小关系?议一议旋转中心是O点D和点E的位置AO=DO,BO=EO∠AOD=∠BOE∠AOD和∠BOE都是旋转角BACODEF◆旋转前、后的图形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 ◆图形的旋转是由 和旋转的( )决定. 相等旋转角全等旋转中心角度﹑方向说一说 旋转的基本性质 5例1: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2)经过20分,分针旋转了多少度? (2)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
   分,因此旋转20分,分针
   旋转的角度为解:
(1)它的旋转中心是钟表的轴心;
思考题:已知,如图正方形EFOG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O旋转任意角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2: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来解决数学问题想一想:有几种做法?(第5题)练习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则旋转中心是_____,旋转角等于______度,△ADP是_______三角形.A60等边练习2、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E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F,其中EB=3cm,则BF=_____cm ,∠EBF=______中考链接
1.如图1,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点,且BE=CF,连接CE,DF,将△DCF绕着正方形的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E的位置,则旋转角为(  )
A.30° B.45° C.60° D.90°
2.(2015年广西梧州)如图2,在△ABC中,∠A=70°,AC=BC,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C按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BC′,点A′恰好落在AC上,连接CC′,则
∠ACC′=________.
图1 图2 图3
3.(2015年湖北)如图3,在△ABC中,AB=AC=1,∠BAC=45°,△AEF是由△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连接BE,CF相交于点D.
(1)求证:BE=CF;
(2)当四边形ACDE为菱形时,求BD的长. 一路下来,我们结识了很多
新知识,你能谈谈自己的收
获吗?说一说,让大家一起
来分享。
硕果累累课堂回顾: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
角度都是旋转角,旋转角相等.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平移和旋转的异同:
1、相同:都是一种运动;运动前后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ACO2、不同
作业同步学习53页、54页达标测试再见【教材分析】
第二十三章旋转
图形的旋转1
本课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1的教学内容,图形变换知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变换,本节课通过对观察欣赏旋转图片认识旋转的定义,学习旋转的性质并会基本的应用,该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观评记录】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图形的旋转1
甘卫峰:
《图形的旋转1》一课灵活地组织好了教学素材,创设了良好的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分组合作探究效果明显,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赵知宇: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教师讲解为主改为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让学生理解图案的设计,单靠教师在课堂讲解,学生很难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印象。为了克服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切实感受,效果明显。
评测练习
1.如图1,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点,且BE=CF,连接CE,DF,将△DCF绕着正方形的中心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E的位置,则旋转角为(  )
A.30° B.45° C.60° D.90°
2.(2015年广西梧州)如图2,在△ABC中,∠A=70°,AC=BC,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C按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BC′,点A′恰好落在AC上,连接CC′,则
∠ACC′=________.

3.(2015年湖北)如图3,在△ABC中,AB=AC=1,∠BAC=45°,△AEF是由△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连接BE,CF相交于点D.
(1)求证:BE=CF;
(2)当四边形ACDE为菱形时,求BD的长.
【课标分析】
第二十三章旋转
图形的旋转1
[教学目标]:
⒈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⒉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⒊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旋转相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