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旋转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中心对称的概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全面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发现“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探索、创新等能力。
效果分析:
1、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注重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课上让学生作图,以及课后的拓展性作业等,都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另外,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我在课上安排了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让学生知道中心对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充满了对称美,也让学生知道自己也能设计这些图形,再次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图形美,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不足之处:?
其实本节课还有许多可探讨之处,而且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课堂上有一段时间,学生好像成了配合我上课的配角,没有给足学生应有的思考空间,失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问题,很少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教师一对多的问答,其实一问一答的机械形式,是一种无实质性交往的“假”对话,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式教学,后果是:看着热闹,实则沉闷。人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拥有探求新异事物的天然需要。
教学设计
23.2.1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2、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回顾旋转的有关知识
旋转有哪些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___________
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_____。
图形的旋转是由 、 和 决定.
活动二:感知定义,探索性质
1、⑴把图①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⑵如图②,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图① 图②
归纳:
中心对称的定义: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___________,如果它能与____________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_,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_________。
活动三、 中心对称性质探索
动动手:(按下列步骤完成) 拿出三角板
⑴画出三角板内部的△ABC;
⑵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ˊBˊCˊ;
⑶移开三角板;
得出:△ABC与△A'B'C'关于O点对称。
思考:⑴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
⑵ △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归纳:
中心对称的性质: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经过_________,而且被对称中心__________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________
活动四 中心对称画法探索
1、点的中心对称 点的作法
.如图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A点关于点O对称的点A'。
⑵如图2,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对称的△A'B'C'。
A
O
2、图形的中心对称 图形的作法
例1 (1)如图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对称中心的作法:
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活动五:练习
活动六: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区别
活动七:小结与反思
活动八:达标检测
作业 课本66页练习1、2题
课件19张PPT。23.2.1 中心对称(第1课时)九年级 上册邹城市平阳寺学校
方 伟观察下面的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问题1 (1)如图,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 O 旋转 180°,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图案能够完全重合.O 问题1 (2)如图,线段 AC,BD 相交于点 O,OA=OC,OB=OD.把 △OCD 绕点 O 旋转 180°,你有什么发现?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ABDCO 问题2 你能说说上述两个旋转的共同点吗? 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问题3 中心对称与旋转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中心对称和旋转都是绕着某一点进行旋转后
两个图形重合;
区别:中心对称的旋转角度都是180°,旋转的旋转角度不固定,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问题4 对称中心和对称点是如何确定的? 你能指出下图中的对称点吗?1.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CABC'A′B′O2.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问题5 中心对称是特殊的旋转,它有哪些性质?
如图,三角尺的一个顶点是O,以点O为中心旋转三角尺,
可以画出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第一步,画出△ABC;
第三步,移开三角尺
2.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 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3.应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图 例1 (1)如图,选择点 O 为对称中心,画出点 A 关于点 O 的对称点 A';
(2)如图,选择点 O 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 O 对称的△A ′ B ′ C ′ . 4.练习、巩固中心对称性质 (1)如图,以顶点 A 为对称中心,画一个与已知四边形 ABCD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 与△DEF 中心对称,点 A 和点 D 是对称点,画出对称中心 O.4.练习、巩固中心对称性质轴 对 称中心对称12图形沿对称轴 重合 图形绕对称中心 重合3对称点的连线 对称点连线 5.轴对称 与中心对称的区别 对称轴对称中心对折后旋转1800被对称轴平分经过对称中心
且被对称中心平分6.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怎样画一个图形关于一个点的对称图形?7.达标检测1.关于中心对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对称
B.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C.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必过对称中心
D.如果两个图形关于点O对称,点A与A ′是对称点,那么OA=OA ′
2.如图,作出与正方形ABCD关于点B中心对称的图形.
ACBD8.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 66 页,练习 1,2 题.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 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中心对称”和下一节“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图形的三种变换(平移、翻折、旋转)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3.2中心对称》这节课是旋转的特殊情况,是旋转知识的继续,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知识的学习和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观评记录张校长:纵观这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陈忠秋:通过图形来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初步领会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为学生在紧跟其后的学习中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好了铺垫。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也为本节课的学习留下了悬念,埋下伏笔。 ?
丁仁强:俗话说 “耳中听到终觉浅,觉之此事要躬亲”。方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而是安排学生观察图形的的特点,找一找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并组织交流观察到的图形的特点,再配上形象具体的媒体演示,从而自然地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经过“观察一思考一探究一概括”的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郑海波:在练习中,方老师组织学生有层次地开展了一系列练习,通过看一看、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能正确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有效的让学生巩固了对中心对称的认识,加深了印象。通过逐层的练习,设置一些开放型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中心对称图案,并互相交流,目的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赵梅: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感觉力不从心,对于后进生的关注还是不够,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还是不能得心应手。
?
评测练习
3.课本69页第1题
课标分析
(1)知识目标:理解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心对称性质的发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猜想、化归、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深刻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运用价值,通过设计简单的对称图形,体验中心对称的美感,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