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课件18张+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课件18张+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26 19:46:43

文档简介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两班比较,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后进面较大,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学生总体成绩不均衡,有大多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部分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基本成熟。在知识方面,作出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分步引导。?
?在本节的教学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作出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另一个重点是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2)注意学生运手能力的培养,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并且对上一节的知识作进一步的理解.(3)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数学思想的能力.
??? 另外,在本节的探究中,也提出了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启发学生,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一般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而动手做的学得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耻下场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本课要掌握“对折——重合——完全重合”这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通过自己的判断把我之前准备的几个平面图形按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进行分类。最后通过对折后的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两者的比较,引出对两种重合的区别,从而深刻理解了“完全重合”。最后设计了一个对“折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只有把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这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是能够完全掌握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主的学习比老师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知道了轴对称的性质后,再通过让学生动手去画轴对称图形就简单的多了。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画图即可。
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但是要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效果,完全是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辅助。图生动、画形象,不仅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让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练习的一一呈现,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课标的要求:
(1)理解掌握轴对称变换的特征。
(2)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自学、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提供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美。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时不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要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尝试动手操作。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的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中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 教材把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用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做一做"安排了折、剪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实践操作、活跃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所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学生在活动中会逐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
2.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变换的定义.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Ⅰ.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问题.在上节课的作业中,我们有个要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种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现在来看一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得到的两个图案是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的图形.
在一张半透明纸张的左边部分,画出左脚印,如何由此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Ⅱ.导入新课
由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得到美丽的图案.
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我们把上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而成的.
取一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纸条,将它每3厘米一段,一正一反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上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手风琴”,你就可以得到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你所得的花边中,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一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为什么?
(3)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先将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注:为了保证剪开后的纸条保持连结,画出的图案应与折叠线稍远一些.
Ⅲ.随堂练习
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作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
(1)三角形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由哪几个点确定?
(3)如何作一个已知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画法:(1)如图,过点A 画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
截取OA′=OA,点A′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2)同理,分别画点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C′;
已知一个几何图形和一条直线,说一说画一个与该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方法.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
  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课堂练习.
(二)回顾本节课内容,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通过轴对称变换来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花边.
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Ⅵ.活动与探究
如果想剪出如下图所示的“小人”以及“十字”,你想怎样剪?设法使剪的次数尽可能少.
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设计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提示学生利用轴对称变换的应用.
板书设计
§13.2作轴对称图形(一)
一、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二、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
课件18张PPT。八年级 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画出整个图案? 探究并归纳轴对称的性质探究并归纳轴对称的性质  在一张半透明纸张的左边部分,画出左脚印,如
何由此得到相应的右脚印?探究并归纳轴对称的性质  在白纸上任画一个三角形,请仿照刚才的方法,在这张纸上得到一个同样的三角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1)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大小和原图形有什么
   关系?(2)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点与原图形上的点有什么关
系?(3)对应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探究并归纳轴对称的性质  一个平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
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并归纳轴对称的性质  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 对称
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画轴对称图形  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作出这个图形关
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画轴对称图形  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作出这个图形关
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1)三角形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
形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由
哪几个点确定?
(3)如何作一个已知点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画轴对称图形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画轴对称图形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画轴对称图形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 画法:(1)如图,过点A 画直
线l 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
截取OA′=OA,点A′就是点A 关
于直线l 的对称点;
(2)同理,分别画点B,C 关于直
线l 的对称点B′,C′;画轴对称图形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 画法:(3)连接A′B′,
B′C′,C′A′,得到的
△A′B′C′即为所求.画轴对称图形  如何验证画出的图形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 画轴对称图形  已知一个几何图形和一条直线,说一说画一个与该
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方法.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
  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
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课堂练习  练习1 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
形.课堂练习  练习2 用纸片剪一个三角形,分别沿它一边的中
线、高、角平分线对折,看看哪些部分能够重合,哪些
部分不能重合.(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一个平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
有什么关系?
(3)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3.2第1题. ?第十三章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了角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必、性质及判定方法。?
????3、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对于一些图形的性质的证明是本章的难点。要克服这个难点,关键是要加强对问题分析的教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因为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所发以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注意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论证的过程,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画轴对称图形》编排在《轴对称》之后是在学生们学习了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之上的提升课,画轴对称的依据就是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对前面轴对称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总结提升的作用。也为以后学习《旋转》奠定了基础。
刘书传老师: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徐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孙彦振老师: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几何图形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例和应用都非常多。在上课伊始,徐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剪纸、脸谱、车标、交通标志等,为学生提供欣赏美的机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然后徐老师适时的问了一句:“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在这些生活的例子中,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话描述对称图形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孕伏。
焦裕峰老师:有了形象的感知,关键是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掌握事物的特点,徐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让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猜想、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学生在这段教学中表现的异常兴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 徐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里尤其要发现有创意验证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 徐老师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成“轴对称图形”的要点、为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上述的实践活动是整堂课的重点所在,既多方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活动后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相互接纳、欣赏与帮助,在互动交流中学会了批判与反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刘敏老师:练习中,徐老师组织学生有层次地开展了一系列练习,通过选一选、放一放、画一画,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能正确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效的让学生巩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加深了印象。通过逐层的练习,学生不但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能画出不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关波老师:不怕“浪费”时间让学生“玩”,因为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是只要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判别及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决不能只是了解,而是要能用准确语言辨别其隐含的四个概念:对称、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和对称轴。
路大道老师: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丽。今天 徐老师的课堂虽然也有一些缺憾,但并不影响这堂课整体的美,因为教学永远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追随完善、不断在生成的缺憾中逐渐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图形都有对称轴; B.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
C.若△ABC与△A′B′C′成轴对称,则△ABC≌△A′B′C′;
D.点A,点B在直线1两旁,且AB与直线1交于点O,若AO=BO,则点A与点B关于直线l对称.
2.已知两条互不平行的线段AB和A′B′关于直线1对称,AB和A′B′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下面四个结论:①AB=A′B′;②点P在直线1上;③若A、A′是对应点,则直线1垂直平分线段AA′;④若B、B′是对应点,则PB=PB′,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3.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一样.
4.数的运算中会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仿照等式①的形式填空,并检验等式是否成立.
①12×231=132×21;
②12×462=___________;
③18×891=__________;
④24×231=___________.
5.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交OA、OB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则线段MN的长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6.如图,C、D、E、F是一个长方形台球桌的4个顶点,A、B是桌面上的两个球,怎样击打A球,才能使A球撞击桌面边缘CF后反弹能够撞击B球?请画出A球经过的路线,并写出作法.
7.如图,A、B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的同侧,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B两地,问该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确定该点(保留作图痕迹)
8.如图,仿照例子利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和两条平行线段”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你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探究题
9.如图,已知牧马营地在P处,每天牧马人要赶着马群先到河边饮水,再带到草地吃草,然后回到营地,请你替牧马人设计出最短的放牧路线.
答案:
1.C 2.D 3.形状;大小
4.264×21;198×81;132×42 5.20cm
6.作点A关于直线CF对称的点G,连接BG交CF于点P,
则点P即为A球撞击桌面边缘CF的位置
7.作点A关于直线a对称的点C,连接BC交a于点P,则点P就是抽水站的位置
8.略
9.分别作P点关于河边和草地边对称的点C、D,连接CD分别交河边和草地于A、B两点,则沿PA→AB→BP的线路,所走路程最短.
本课课标要求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理解掌握轴对称变换的特征。
(2)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自学、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提供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美。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5、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画轴对称图形”中,首先通过操作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了归纳,然后通过例题给出了画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最后用坐标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刻画了轴对称.教科书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归纳得出坐标平面上一个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种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素材.在本章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些素材不仅应包括人们所习惯的标准几何图形,更应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二、三维图形,使学生欣赏现实世界中与轴对称有关的图案,并能够从中发现轴对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