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预测试题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模拟预测试题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0 13:5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拟预测试题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在空气中,回声比原声的速度大 D.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
2.如图所示,下列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其描述正确的是(  )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是因为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B.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能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3.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4.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水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的、总量会发生变化
D.地球上的地热能和潮汐能都来自太阳
5.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安全电压约36V B.人体密度约为103kg/m3
C.人的身高约165dm D.人舒适的环境温度约36℃
7.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1N
B.由甲、乙、戊三图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由甲、乙、丁三图可知,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再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柱体,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8.如图,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接至小车底板上的木块上小车刹车,木块向右运动压缩弹簧并逐渐减速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
B.木块减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C.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弹簧对木块的弹力的方向相同
D.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如图所示,为了把两件相同货物搬运到汽车上,工人用相同材质的木板搭建了AB、CD两个斜面,用沿斜面向上的力将其中一件货物从斜面AB的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另一件货物用同样的方法沿斜面CD搬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斜面AB推动更省力
B.沿斜面CD推动,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更多
C.无论利用哪个斜面,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一定相同
D.沿两斜面推动货物到顶端,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一样多
10.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M,已知物体M所受的重力为550N,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在20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10m,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为35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5m/s
C.动滑轮重为50N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11.如图所示,在一只轻薄透明塑料袋中装有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吊住塑料袋并将其缓慢浸入水中,当测力计示数减小为零时(塑料袋不接触杯底),发现袋内外水面相平。为了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仅提供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要求控制V排不变,以下关于器材选用的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将袋内水换成等体积的甲液体,袋外水不变
B.将袋内水换成等体积的乙液体,袋外水不变
C.将袋外水换成乙液体,袋内水不变
D.将袋外水换成甲液体,袋内水不变
12.升降机检测设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其中R2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R1是定值电阻,压力表由电压表改装而成,当升降机静止时,放置检测物体A,将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3V,R2的功率为0.9W;当把检测物A换成检测物B时,R2的阻值变为上一次检测的,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1.5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检测物取走,则压力表指针指在0V的位置
B.前后两次检测电路总功率变化了0.675W
C.若升降机匀速直线上升,若其速度越大,则压力表示数越大
D.若升降机直线上升时,速度由匀速变为加速,则R2阻值变大
二、填空题
13.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km/h;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14.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 现象,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15.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水平推力以0.5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500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10m,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J,水平推力的功率是 W.
16.小明对我国一些科技成就进行了梳理:三峡船闸是轮船通行时利用了 的特点;神舟飞船返回舱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17.把一块重为G=3.4N的矿石,挂弹簧测力计上,并把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9N,g取10N/kg。则:矿石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矿石的体积为 m3。
18.如图甲所示,把标有“6 V 3 W”的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入恒定电压为9 V的电源上,通过L的电流I与L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L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Ω;当电路中电流为0.4 A时,L的实际功率是 W.
三、作图题
19.按要求作图。
(1)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该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在图中将三孔插座与电灯的电路分别补画完整,使之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四、实验题
20.小昕观察到妈妈炖汤时,先用大火加热,汤沸腾后调为小火;饺子下锅后时,会向烧开的水中迅速加入少量冷水,用同样大的火将水再次烧开。她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以了解其中的原因。
(1)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在图像上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并绘制为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当地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分析数据可知。汤沸腾后调为小火,汤的温度将 (选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保持不变”),还可以节约燃料;
(3)查阅资料可知:加冷水可以保持饺子内外受热均匀,防止饺子破裂。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加冷水前后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即可)
A.B.C.
21.为了测定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尚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L=2.2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7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1A”字样,所用电源为可调式学生电源,分别有2V、4V、6V、8V、10V、12V共六挡。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片右移灯泡变暗);
(2)连接好电路,正确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尚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0,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
A.小灯泡断路 B.小灯泡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滑动变阻器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尚选用电源的6V挡进行实验并正确操作,发现灯无法正常发光,他立即断开开关,并对电路进行必要的调整,他的调整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多选)
A.将电源电压调为4V挡 B.将电源电压调为8V挡
C.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D.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
(4)电路调整好后,小尚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8V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继续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桌面上还有另一只小灯泡,如图丙所示,小明只利用了电压表和两只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分别为R1和R2),也巧妙地测出了这只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在他的测量中,闭合开关S后,应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 (选填“左”或“右”)端,并调节R2的滑片至适当位置使灯正常发光,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0,最后再 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U>U0),则灯泡正常发光电阻的表达式为RL= (用题目中出现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2.小张利用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小桶等器材进行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且操作最方便,合理的操作步骤顺序为 (只填序号);
(2)按照最合理的操作顺序,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满足 的关系式时(用、、、表示),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按最合理顺序操作,弹簧测力计在①②③④四个步骤中的读数分别为,,,,出现上述数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只填选项字母);
A.步骤④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B.步骤①中金属块未浸没在水中
C.步骤①中金属块触碰了烧杯底部
(4)小张排除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发现只有步骤①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2.4N,其他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没有变化,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了金属块的密度: kg/m3。
(5)小牟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小桶等器材,组装成图乙中的装置。实验时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刚好浸没,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若它们的大小关系满足 (选填“>”、“=”或“<”),则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在这个过程中,溢水杯对升降台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做完上述实验后,小牟还想利用图乙中的装置测量一个苹果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将苹果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的小桶容积足够大),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
②将苹果取出擦干,将溢水杯加满水,再将小桶中的水倒掉擦干后再挂于弹簧测力计B下,用牙签将苹果全部压入溢水杯中,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
则该苹果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和等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若步骤②中,小桶中的水未擦干,则所测得的苹果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
23.盛有一定量水且底面积为0.01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将实心木块A慢慢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a)所示,木块A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米3,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15牛。
(1)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2)求木块A受到水的浮力F浮;
(3)现把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水平切去,木块A剩余部分的质量为0.6千克,木块A剩余部分静止时如图(b)所示。求截去木块A前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
24.如图甲所示,小荣同学站在高台上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现改变G物,计算并绘出机械效率η与G物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的重力G动;
(2)当G物=120N时,若此时人在10s内将物体提升了2m,则此时拉力的功率。
25.在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不变,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欧。闭合开关S后,在确保电路元件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R1滑片P的过程中,R1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24瓦。
(1)求R1的最大电流I最大。
(2)求通过R1的电流变化量最大值。
(3)将定值电阻R2并联在滑动变阻器R1两端,再将表盘为如图(b)所示的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后,在确保电路元件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R1滑片P的过程中,通过R1的电流最大值与原先相比减小了1安,求R2的阻值。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C B D C D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D
A.声音在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故A错误;
B.物体振动发声,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因为可能产生的是次声波或超声波,故B错误;
C.在空气中,回声与原声的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2.A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是重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球受到的重力是地球对球的作用,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不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的重力加上杠铃的重力,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他的重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3.A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选A.
4.B
A.风能、水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可再生能源,核能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B正确;
C.不管是能量在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的过程中,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核能和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潮汐能是月球与地球共同作用形成的,不是来自太阳,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和能量守恒定律,属于基础知识,要注意识记和区分。
5.C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在不同情况下是否普遍成立,属于寻找普遍规律,故②符合题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确保结论的普遍性,故③符合题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计算电阻后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寻找普遍规律的实验是②和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A.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约36V”表述不准确,实际安全电压通常指小于或等于36V,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密度为1×10 kg/m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故B符合题意;
C.正常人身高约1.6m,合16dm,故C不符合题意;
D.人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0~25℃,36℃接近体温,会感到炎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A.由图甲可知铁圆柱体的重力为5N,由图丙可知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根据称重法可知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故A错误;
B.由甲、乙、戊三图可知,液体密度种类不同,铁圆柱体排开液体体积不同,无法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B错误;
C.由甲、乙、丁三图可知,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排开液体的体积也越大;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只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跟浸入深度无关,故C错误;
D.再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柱体,控制两种圆柱体浸入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8.C
A.木块向右运动压缩弹簧并逐渐减速过程中,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不变,且小车和木块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B错误;
C.由于弹簧右端被固定,弹簧被压缩后会对木块产生向左的弹力,同时由于木块向右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左,故C正确;
D.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的受力物体都是木块,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9.D
A.AB、CD两个斜面的高度相同,CD斜面比较长,倾角更小,所以沿CD斜面推动更省力,故A错误;
BCD.AB、CD两个斜面的高度相同,货物的重力相同,由W=Gh可知,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相同,两件货物推到顶端的时间未知,由可知,工人克服货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不一定相同,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A.如图甲是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二段绳子,则在20s内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由图乙可知拉力为
故A错误;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故B错误;
C.忽略绳重及摩擦,由
得动滑轮的重为
故C正确;
D.在20s内克服物重做的有用功为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11.D
图中测力计示数减小为零时,由称重法可知装有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浮力
为了说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应改变袋外液体的密度,而袋内水不变,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塑料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使塑料袋内外液面相平);已知,若将装有半袋水的塑料袋放入乙液体中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装有半袋水的塑料袋在乙液体中会漂浮,此时塑料袋受到的浮力
与原来相比,塑料袋受到的浮力不变;因,则由可知此时塑料袋排开乙液体的体积小于原来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不能控制V排相同,所以不符合要求;已知,若将装有半袋水的塑料袋放入甲液体中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装有半袋水的塑料袋在甲液体中会沉底,但我们可以借助测力计使装有半袋水的塑料袋不沉底,并能控制V排相同(即袋内外液面相平),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并由称重法测出装有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浮力,从而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B
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阻R1和R2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A.若将检测物取走, R2的阻值变大,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U=IR可知, 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于电流不为0。则电压表示数不为0,故A错误;
B.放置检测物体A,将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3V, R2的功率为0.9W;当把检测物A换成检测物B时, R2的阻值变为上一次检测的,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流变大,根据U=IR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了,变为了3V+1.5V=4.5V
根据欧姆定律知,
代入数据有
解得
故电源电压
电压表示数为3V, R2的电压
功率为0.9W;则由可得,电阻为
第二次的电功率
前后两次检测电路总功率变化了
故B正确;
C.若升降机匀速直线上升,若其速度越大,受力平衡,支持力仍等于重力,故压力不变,因而压力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
D.若升隆机直线上升时,速度由匀速变为加速,此时检测误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支持力大于重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物体对托盘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压力增大,根据R2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故R2阻值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3. 5 1.95
[1]全程平均速度为
[2]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端对齐1.00cm,右端的读数为2.95cm,木块的长度为
14. 液化 凝华
[1]镜片模糊不清,是由热的水蒸气遇较冷的镜片液化为小水珠所致,属于液化现象。
[2]低温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包装纸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考点】
15. 0 50
[1][2]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由W=Fs知重力做的功为0J,水平推力的功率是
P=Fv=100N×0.5m/s=50W
16. 连通器 变小
[1]三峡船闸在轮船通行时上游和闸室,下游和闸室之间构成了连通器,三峡船闸在轮船通行时利用了连通器的特点。
[2]神舟飞船返回舱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返回舱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变小;返回舱减速运动,动能变小,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因此神舟飞船返回舱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变小。
17. 0.5 5×10-5
[1]根据称重法可知,矿石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4N-2.9N=0.5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矿石的体积为
18. 6 1.6
[1]由甲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R两端的电压:
UR=U﹣UL=9V﹣6V=3V,
此时灯泡正常发光,由图象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6Ω
[2]当电路中电流为0.4A时,由图象可知,L两端的电压UL′=4V,则灯泡的实际功率:
PL′=UL′IL′=4V×0.4A=1.6W.
19.(1)
(2)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图中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根据上述规律,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水平向右射出,过入射点画出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三孔插座的接法:用横平竖直的画图线将上孔连接地线,左孔连接零线,右孔连接火线,交叉相连的位置描黑点。灯泡与开关的接法:开关接在灯泡与火线之间,另一端连接零线。如图所示:
20.(1)小于
(2)保持不变
(3)A
(1)由图像可知,5min后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9℃;由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且水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汤沸腾后调为小火,水温保持不变,还可以节约燃料。
(3)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加了一碗冷水,锅内水的温度立即降低,之后水吸热温度逐渐上升,达到沸点后又重新沸腾,温度不变,在此过程中,气压没有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1)
(2)C
(3)AC
(4) 左 7.3
(5) 左 将R1的滑片移至右端
(1)实验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滑片右移灯泡变暗,说明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则变阻器的左下端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连接好电路,正确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尚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0,说明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且电压表与电源的连接断开,则与电压表串联的滑动变阻器断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小尚选用电源的6V挡进行实验并正确操作,发现灯无法正常发光,他立即断开开关,并对电路进行必要的调整。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V,电源的电压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无法正常发光,可能是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则接下来他应将电源的电压调小,调为4V挡;或者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大,通过增大电路中的电阻,减小通过灯泡的电流,使灯泡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4)[1]电路调整好后,小尚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8V时,此时灯泡的电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继续向左移动,减小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额定电压。
[2]由图乙得,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由欧姆定律得,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
(5)[1][2][3]由图丙得,灯泡L、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与变阻器R2串联。在他的测量中,闭合开关S后,应先将R1的滑片移至最左端,并调节R2的滑片至适当位置使灯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测量灯泡的电压,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0,即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最后再将R1的滑片移至右端,此时电压表测量灯泡L和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的总电压,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得,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的电压为
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得,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为
由欧姆定律得,灯泡正常发光电阻的表达式为
22.(1)④②①③
(2)
(3)C
(4)2.5×103kg/m3
(5) = 不变
(6) 偏小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和方便操作,我们需要先测量出物体的重力和空桶的重力,然后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后收集排开的水并测量其重力。因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该是先测空桶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步骤④和②),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并读数(步骤①),最后收集并测量排开水的重力(步骤③)因此实验步骤为④②①③。
(2)在图甲步骤①②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通过称重法计算得出,即
F浮=G-F拉= F2- F1
在图甲步骤③④中,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即
G排= F3- F4
因此,当测量结果满足F浮 =G排,即当
F2- F1= F3- F4
时,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A.步骤④中小桶内有少量水,不会影响F1和F2的示数,F3和F4的示数会变大,但是,F2- F1和F3- F4的差值保持不变,因此A不符合题意;
B.步骤①中金属块未浸没在水中,不会影响F2和F4的示数,F1和F3的示数会变化,但是,F2- F1和F3- F4的差值保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①中金属块触碰了烧杯底部,烧杯底部会给金属块向上的支持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F1示数变小,称重法所测浮力偏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在图甲步骤①②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通过称重法计算得出,即
F浮=G金-F拉= F2- F1=4N-2.4N=1.6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F浮=ρ水gV排=ρ水gV金 =1.6N……①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G金=m金g =ρ金V金g=4N……②
联立①②得
(5)[1]在图乙的改进实验中,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ΔFA 代表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ΔFB 则代表了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大小。如果阿基米德原理成立,那么物体受到的浮力就应该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即ΔFA =ΔFB 。
[2]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因此水杯对升降台的压力不变。
(6)[1][2]在测量苹果密度的实验中,通过图丙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苹果漂浮时苹果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即
F浮1=G排1=ΔF1
由于苹果漂浮,所以它的重力
G苹=F浮1=ΔF1
通过图丁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苹果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重力
G排2=ΔF2
由此可以计算出苹果的体积与它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即
利用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G=mg,可以得到苹果的密度表达式为
若步骤②中,小桶中的水未擦干,那么收集到的水就会偏多,导致计算出的苹果排开水的体积偏大,进而使得测得的苹果密度偏小。
23.(1)
(2)
(3)
(1)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2)木块A受到水的浮力
(3)图(a)中,木块A漂浮,则A的重力为
现把木块A露出水面的部分水平切去,木块A剩余部分的重力为
则截去木块A前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
则截去木块A前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
24.(1)30N
(2)30W
(1)由图乙可知,提升重力为120N的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则动滑轮的重力
(2)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2m=6m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50N×6m=3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
25.(1)
(2)1.4A
(3)
(1)根据图(a)所示电路,由公式可知,当电阻两端的电压U一定时,电流I最大时,电功率P最大;因为滑动变阻器R1的两端电压为,故R1的最大电流为
(2)由图(a)所示电路可知,当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R1右端时,此时电阻最大为,电流最小,则最小电流数值为
所以通过R1的电流变化量最大值为
(3)已知:将定值电阻R2并联在滑动变阻器R1两端,移动滑动变阻器R1滑片P的过程中,通过R1的电流最大值与原先相比减小了1安;因为R1、R2并联,两者应当互不影响,但通过R1的电流最大值与原先相比减小了1安,这只能是干路中的电流表的量程限制造成的。因为此时电路中R1的电流最大值为
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且所选量程为,所以定值电阻R2中的电流为
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