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
课题 有理数的乘方
教材 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它既是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等等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已学习了一个数的平方、立方运算。前面又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在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就能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运算
难点 乘方的性质
策略 方法 启发式 讲练结合法
技术支撑 希沃白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中彩票100万的铁柱 铁柱:我决定每天捐款10块钱,按照一年有365天,连续捐款100年! 我:要不你第一天捐2块钱,后一天捐款数是前一天的2倍,连续捐款20天试试 引入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新课讲授 探究新知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 , 则面积是多少 (2)若正方体的棱长为2 , 则正方体的体积为多少 2×2=22 2×2×2=23 问:那如果把边长/棱长从具体的数字改为抽象的字母呢? a×a=a2 a×a×a=a3 按照这样的规律: 乘方的概念: 求n个相同的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乘方的运算结果是幂;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
幂
) (
底数
) (
指数
) 其中:a是底数,表示相同因数; n是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 牛刀小试 (1) 的底数是 ,指数是___; (2)的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 (3)的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3)的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_; (4)6的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_. 牛刀再试 说说下列式子的底数、指数及意义. (-4)2与-42 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书写必须加上括号. 例题精讲 例:(1) (2) (3)(3) 练:(1) (2) (3) (4) 小组讨论 (1) (-2)1 = (2) (-2)2 = (3) (-2)3 = (4) (-2)4 = (5) (-2)5 = (6) (-2)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 (1)正数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负偶正) (3)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 【游戏互动】 巩固加强 1.计算 2. 下列关于a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2 > 0 B. a2 < 0 C. a2 = 0 D. a2 ≥ 0 3. 如果 |x-2| +(y+6)2=0, 求yx的值. 三、课堂小结 1、乘方、幂、底数、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正数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负偶正) (3)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 四、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13第1、2小题. 老师讲述引入故事 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 PPT展示多个2相乘,并提问结果如何表示? 教师讲解乘方、底数、指数以及幂的定义 教师提问并启发学生发现特殊底数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讲解并强调书写格式 教师巡视并指导 组织讨论探究 总结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并书写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内容 学生思考故事中蕴含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忆正方形面积、正方体体积公式及其表示方式 从特殊到一般,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乘方的表达式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练习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总结 学生练习本书写,四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过程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并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并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 一、定义 求n个相同的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
幂
) (
底数
) (
指数
) 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