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6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6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7 06: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长天秋水翻译: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浩浩汤汤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问题:1、写了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2、翻译诗句苍凉空阔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岑”即远山。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2、翻译诗句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1、遥岑什么意思?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词人却为何充满愁恨?(联系词人生平及写作背景读高调36页)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但朝廷不用他上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忧愤。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1、落日、断鸿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2、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
3、翻译诗句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落日”“断鸿”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明确:“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上片: 景色: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看、拍、会、登? 主要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
动作描写上片小结报国无路,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这几句用了什么典故?其用意何在?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几句用了什么典故?其用意何在?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却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几句用了什么典故?其用意何在?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可是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感情? 张翰 —念鱼归隐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否定)
桓温 —时光流逝—乡思、仇恨 、激愤 —控诉当朝、哀叹虚度年华 思考---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用典(高调41页)塑造形象
烘托气氛
抒情达意
营造意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翻译诗句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思考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