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1课《词曲五首》 (共1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1课《词曲五首》 (共1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6 20:53: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18张PPT。词曲五首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词最初称为
“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
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因句式不齐,
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
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
《沁园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望江南温庭筠“望江南”,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 ,却常替人作文。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作者简介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 )( ) 斜晖( ) 脉脉( )( ) 悠悠( ) 肠断( ) 白蘋洲( ) ( ) yǐmòpín凭靠夕阳的斜光静默的样子长久,遥远;闲静的样子。形容极为伤心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读中解意读中赏句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写出了主人公失望与希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驶来,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越发紧张,心中的希望也愈发高涨,可是船儿却继续昂首前行,她才发现,这不是她等待的船儿,于是又将希望寄托在下一艘船上,就这样,从早上一直盼到夕阳西斜。而那斜阳尚且脉脉含情,可她等待的人却是那样的薄情,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的流水,是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与惆怅啊。二句融会了叙事、写景、抒情各种手法,创造出含蓄蕴藉的意境。 肠断白蘋洲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从 写到 ,又写到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到 以至最后 的。白蘋洲希望失望“肠断”清晨黄昏楼头、千帆斜晖、江水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读中创段示例:
镜头一:阁楼上,一美妇临境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她面含娇羞,想到思念的爱人即将回来,心里不时泛起一阵阵甜蜜。
  镜头二: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过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
?  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  镜头三: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
?  镜头四: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  镜头五: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  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读中比文第一节,写过客匆匆,像莲花—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
等待着爱人归来;
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
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
第三节点明诗题,“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
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
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学生比较《望江南》与《错误》两首诗都写了思妇之苦,愁思之浓。
《望江南》正面直写,
《错误》借我的诚挚表白写思妇的相思之痛。 虞美人
[南唐]李煜关于李煜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关于李煜
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虞美人
[南唐]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西楼—飒飒西风 夕阳西下
登高抒发悲情的伤心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 愁之深: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李白《远离别》
愁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之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愁之多: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自主翻译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照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愁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
——陆甫之《清平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第一组对比:春花秋月——往事
  “春花秋月”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而“往事”则是人世间短暂无常的。
  两者千差万别,以宇宙的无限去比较人生的有限,表明了造物主的造化弄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
 “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
  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
  “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
  但是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黯淡心态。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思想感情比较阅读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 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小结  李煜后期的这首词作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浣溪沙
晏殊一、晏殊的生平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
江西)人。十四岁以“神童”应举,赐同进士
出身。后累官至宰相。谥元献。他一生富贵
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
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
丽,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
《珠玉词》,今存140首。二、晏殊的文学创作〔集评〕
  晏元献、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
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宋]王灼《碧鸡漫志》)  主要的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
别恨。继承花间传统。如: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
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
春》)《珠玉词》的思想内容《珠玉词》艺术风格  纯净雅致、雍容和缓。语言清
丽淡雅、温润秀洁。 这是晏珠《珠玉词》中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写
的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
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是传诵名句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夕阳西下几时回。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小园香径独徘徊。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印象?  词的上片写对酒听歌时的情景,却只
以一支曲、一杯酒来表现,明净、清新而
不香艳,异乎时俗风尚,使人耳目一新。
  《浣溪沙》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是唱新词,旧是喝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夕阳西下几时回?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词面上写的是“西下”的“夕阳”,暗示的却是整个人生。其中涵蕴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叹息。
如果上片是从时空这一大
的范畴来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那么,下片则是通
过时空中的某些生活细节
来深化意境的。 本词哪句话描写了时间的易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
底所无的细腻感受,其中包含着看
似简单实则颇为深奥的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
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
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
“似曾相识”罢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 面对这一自然现象,作者止不住要在
铺满落花的小路上徘徊沉思了。这似
乎是对上片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实
际上又似乎什么问题也没有回答。作
者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去沉思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独”字,点明主旨,写出了
词人的形影相吊,孤寂冷落的感
觉,更表明词人惜春,怀旧,
感伤,惆怅等心情。  下片露出流连光景,伤春迟暮的情感,但却用落花来象征,以归燕来隐托,另有 境界,耐人寻味,更富有阅世既多的人的 哲理:时光难再,又何必要那一份多余的感伤呢!“无可奈何”二句杨慎称之“天然 奇偶”(《词品》)。而且哀而不伤,也很 超脱,是历代盛称的名句。就全篇来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惆怅
与惋惜之情是消极颓废的,它的精神实
质和屈原“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
序;推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见《离骚》)有共同之处。 《浣溪沙》的艺术成就  首先,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
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
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其次,词中表现出一种旷达
的怀抱与含蓄内向的情调。  第三,锤炼字面,寓工巧于
自然。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习内容马致远: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天净沙秋思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 秋思 》赏析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写作手法正面:侧面: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对比手法艺术特色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
细相依
静景与动景
景相映景色与情思
思相融 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景色与情思相融比 较 阅 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比较比较两首诗有何异同?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华  山黄 河     【作者小传】张养浩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作背景 资料一:元至大三年,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 “一
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
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资料二: 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 “鳌山”,张养浩以为
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然表扬他
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
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
资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
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
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
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阅读材料,说说统治者和张养浩对待百姓的态度。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创译:(1)顺序不限,内容不限
(2)诗意再现,自己观点潼关怀古
古诗创译         潼关怀古
 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yì ) 是谁,指点着山山水水展示一种占有欲
 那些峰峦和波涛,就是所谓的江山 帝王的名字,就写在山水之间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 帝王的名字变了又变
 一个名字,写出来就得糟蹋多少百姓 死者的浓血,还有生者的眼泪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 涛 如 怒

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②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
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
写得心潮翻滚。
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
情语,“聚”“怒”两字透露
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
  必争之地,铺垫下文。字词赏析山河表里漳关路潼关怀古
潼关战场
潼关要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得关中者得天下

潼关怀古
潼关战场
秦国从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剿灭六国的大业。
东魏乘关中大荒,发兵10余万 ,准备击灭西魏,后败。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10多万,两次攻打屯兵潼关的马超。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击败潼关唐军10万,夺取潼关,直捣长安。
望西都,
意踌蹰潼关怀古
望西都,意踌躇。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李白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 王粲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内 容 评 析 积累: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丢弃了官职;
为了百姓的疾苦,他花光了钱财;
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付出了生命;
他用悲天悯人的心关注着百姓的苦
百姓用朴实的心记住了他的名
他活着时,满城都道好官人
病死后 ,关中人哀之如失父
生,人赞美,亡,人赞美,
他用生命的行动为自己的诗歌作上一个
最完美的注解怀古伤今
潼关怀古

  当你被一种很好的表述方式打动时,其实是语言背后的那个灵魂让你感到有魅力。--余秋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