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提分卷(人教版)
一、填空题
1.在一个直角三形中, 已知一个锐角是55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2.比一比,在横线上填上>、<或=。
3.65 0.0365×100 25×4+25×8 25×48
578-165+235 578-(165+235) 0.025米 2.5厘米
3.算式A÷B=60……15(A和B为非零自然数),当B为最小值时,A= ;当A为1395时,B= 。若A和B都乘10后,商是 ,余数是 。
4.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等于86°,它的顶角是 °.
5.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边最长是 厘米.最短是 厘米.(边长取整厘米数)
6.根据73×84=6132,直接写出后面两个算式的得数:
6132÷73= ,6132÷84= 。
7.285.307的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 位,表示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表示 。
8.从上面看有 个正方形,从正面看有 个正方形。
9.一个两位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2.5,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0.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1.39;把24.8 缩小到原来的 是0.248。
11.一种大豆的单价是 元/千克,买 7. 这种大豆, 50 元钱 。(填 "能"或 "不够")
12.如图,将四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并排放在一起,木块的6个面涂有6种不同的颜色,则与涂黄色的面相对的那一面是 色。
13.两个数相除的商为5,余数为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为101,那么被除数是 ,除数是 。
二、判断题
1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
15.(60×b)×3与3×(60×b)不一定相等。( )
16.比0.8大又比0.9小的两位小数有无数个。
17.因为5.0=5,所以5.0和5计数单位也一样。(
)
18.把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后是76.4。( )
19.等边三角形,按角分,它是锐角三角形。( )
20.
用平均数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
21.鸡和狗共8个头,22只脚,则鸡和狗的只数一样多。( )
22.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一定是80°。( )
三、单选题
23.图形口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 )
A. B. C.
24.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 )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A.3根 B.4根 C.5根
2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6.用5个同样的 了摆成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27.下面各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8×25=6×(8×25)
B.48×25=12×(4×25)
C.48×25=40×25+8×25
28.如下图,点A固定不动,点C在BC边上任意移动,连接AC,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ABC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B.三角形AB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C.三角形ABC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29.如果把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8.21,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A.8.219 B.8.209 C.8.214
30.把6.04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与6.04比较( )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31.如图小亮家到学校最近的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
B.a×b+a×c=a×(b+c)
C.4×a×5=a×(4×5)
四、计算题
33.直接写出得数。
1.2+2.1= 4.6-1.6= 6.1+3.3= 15.9-4.7=
5.13-1.03= 1.15+3.41= 12.31-1.11= 30.79-10.79=
34.脱式计算
20-5.28-4.72 5.01-1.9+4.99 25×37+35×37 98×12÷21
35.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 (2)
36.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个角后(如图)得到一个三角形。已知 求 和 的度数。
37.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五、作图题
38.如图的几何体共有 个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六、解决问题
39.一台播种机宽4米,工作时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前进,转弯时间忽略不计,3小时播种多少公顷?
40.学校足球队招募新队员。从二年级先选了8名队员,平均身高是128 cm,后来又补选了2名队员,身高分别是122 cm 和134 cm。补选这2名队员后,新队员的平均身高与补选前相比会变化吗?说说你的理由。
41.典典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72错写成了27,这时得到的差是265,正确的差是多少?(提示:先求出正确的被减数。)
42.实验小学计划采购100升消毒液用于日常消毒工作。该种消毒液有大瓶和小瓶两种包装,大瓶装8升,每瓶40元;小瓶装6升,每瓶36元。怎样采购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钱?
43.用3、1、5、0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写出符合要求的数。(每个数字都要用上并且只能用一次)
(1)不小于5的三位小数。
(2)小于31的两位小数。
(3)大于1且小于5 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小数。
44.文化互鉴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加强国际交流。有246名文化使者参与某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果要租以下两种车接送,如何租才能使租金最少 最少租金是?
45.晨晨、爸爸、妈妈和弟弟一家四口以及他的5个好朋友去参观海洋馆。怎样买票最合算?
46.小明一家五口(3个小孩,2个大人)来重庆旅游吃自助火锅,自助火锅店推出两种优惠方案。选择哪一种付款方案最划算
A方案 大人每人80元. 小孩每人50元
B方案 每人7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优惠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答案】35
【解析】解:90-55=35°。
故答案为:35。
【分析】直角三角形最大角是90°,两个锐角度数是90°,用90°减去一个锐角的度数即可求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2.【答案】=;<;>;=
【解析】3.65=0.0365×100;
因为25×4+25×8=25×12,25×12<25×48,所以25×4+25×8<25×48;
因为578-165+235=648,578-(165+235)=178,648>178,所以578-165+235>578-(165+235);
因为0.025米×100=2.5厘米,所以0.025米=2.5厘米。
故答案为:=;<;>;=。
【分析】一个数乘10、100、1000……直接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先分别计算出得数,再比较大小;
根据1米=100厘米,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据此进行换算,再比较大小。
3.【答案】975;23;60;150
【解析】解:16×60+15
=960+15
=975;
(1395-15)÷60
=1380÷60
=23;
15×10=150,即商是60,余数是150。
故答案为:975;23;60;150。
【分析】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即15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解答即可;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要乘相同的数。
4.【答案】8
【解析】顶角=180°-86°×2
=180°-172°
=8°
顶角是8°。
故答案为:8。
【分析】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180°-底角的度数×2
5.【答案】11;5
【解析】解:4+8-1=11(厘米),所以最长是11厘米;8-4+1=5(厘米),所以最短是5厘米。
故答案为:11;5。
【分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6.【答案】84;73
【解析】 根据73×84=6132,可得:6132÷73=84,6132÷84=73。
故答案为:84;73。
【分析】在乘法里,已知积与一个因数,要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据此解答。
7.【答案】百;2个100;千分;7个0.001
【解析】解:285.307的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百位,表示2个100;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表示7个0.001。
故答案为:百;2个100;千分;7个0.001。
【分析】一个数字在哪个数位上,就表示有几个这个数位上的数。
8.【答案】3;4
【解析】从上面看有3个正方形,从正面看有4个正方形。
故答案为:3;4。
【分析】观察图形,从上面看有一层,3个正方形;从正面看有2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共4个正方形。
9.【答案】2.54;2.45
【解析】 一个两位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2.5,这个数最大是2.54, 最小是2.45。
故答案为:2.54;2.45。
【分析】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是2.5,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得到的,舍去的数中4是最大的;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得到的,进一的数中5是最小的,据此解答。
10.【答案】13.9;
【解析】解:把13.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1.39;把24.8缩小到原来的是0.248。
故答案为:13.9;。
【分析】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这个小数缩小到原来的、、……
11.【答案】够
【解析】解:5.4□最大是5.49,看作6元;7.□5最大是7.95,看作8千克
6×8=48(元)
48<50,50元钱够。
故答案为:够。
【分析】5.3□元看作6元,7.□5千克看作8千克,6×8=48<50,所以钱够。
12.【答案】绿
【解析】由第一个和第三个、第四个小正方体可以知道,与红色相邻的颜色为黄色、橙色、紫色、绿色。由第二个小正方体可以知道绿色和橙色相邻,由第四个小正方体可以知道绿色和紫色相邻。所以紫色的相对面是橙色,所以黄色的相对面是绿色。
故答案为:绿。
【分析】本题首先确定一个正方体的6个颜色,然后再参照最右边的正方体可知,红色与黄色和橙色挨着,因此底部肯定是橙色,因此后面的肯定是黄色,这样,黄色对面的颜色就是绿色。
13.【答案】78;15
【解析】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01
被除数+除数+5+3=101
被除数+除数=93
被除数=93-除数
被除数÷除数=5......3
除数×5= 被除数-3
除数×5=93-除数-3
除数×5=90-除数
除数×6=90
除数=15
被除数=93-15=78
故答案为:78;15。
【分析】由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可得除数×商=被除数-余数,据此解答。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 因为小数和整数都属于数,所以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即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答案】错误
【解析】解:(60×b)×3与3×(60×b)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60×b)×3=3×(60×b),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比0.8大又比0.9小的两位小数有9个,即0.81、0.82、……、0.8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一个小数中,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叫做小数数位。小数数位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小数部分从小数点算起,右边第一位叫做十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一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叫做十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二位。以此类推,故大于0.8,小于0.9的小数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本题中大于0.8小于0.9的两位小数是个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字是0.8,百分位上的数字是1到9的数,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17.【答案】错误
【解析】解:5.0=5,但是5.0和5计数单位不一样。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5.0=5,5.0的计数单位是0.1,5的计数单位是1。
18.【答案】错误
【解析】解:把7.6先扩大100倍,是760,再缩小10倍后是76;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把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相当于把此数扩大了10倍,即把7.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为76;据此判断即可.此题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反之也成立.
19.【答案】正确
【解析】180°3=60°,60°90°,所以三个内角是锐角。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均为6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0.【答案】错误
【解析】由分析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只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以用平均数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中位数: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进而进行判断即可。
21.【答案】错误
【解析】解:假设全是鸡,那么狗的只数是:(22-8×2)÷(4-2)=3(只),8-3=5(只),所以鸡和狗的只数不一样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假设全是鸡,那么狗的只数=(一共有脚的只数-一只鸡有脚的只数×一共有头的个数)÷一只狗比一只鸡多的脚的只数,鸡的只数=一共有头的个数-狗的只数,然后比较鸡和狗的只数。
22.【答案】错误
【解析】解:①当50°的角是顶角时:
(180°-50°)÷2
=130°÷2
=65°
②当50°的角是底角时:
180°-50°×2
=180°-100°
=80°,它的顶角可能是50°或者80°。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①50°的角是顶角;②当50°的角是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三角形的内角和-底角的度数×2)。
23.【答案】C
【解析】图形口是从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
故答案为:C。
【分析】从这个图形对折后剪下来,转动后就成了一个口字。
24.【答案】B
【解析】解: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4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三角形有3条边,所以3个小棒能摆成三角形,4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5根小棒共用1个小棒可以摆成2个三角形,据此进行解答。
25.【答案】A
【解析】解:A图中沿着中间一条竖线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26.【答案】A
【解析】解: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第一个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从左面看到三竖列,第一竖列有1个小正方形,第二竖列有2个小正方形,第三竖列有1个小正方形。
27.【答案】C
【解析】选项A, 48×25=6×(8×25),应用乘法结合律;
选项B, 48×25=12×(4×25) ,应用乘法结合律;
选项C, 48×25=40×25+8×25 ,应用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即(a+b)×c=a×c+b×c 或(a-b)×c=a×c-b×c,据此解答.
28.【答案】A
【解析】解:当BA=BC时,可构成等腰三角形;
由于∠ABC是钝角,所以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A。
【分析】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的长度相等,据此作答即可;
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9.【答案】C
【解析】解:如果把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8.21,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8.214。
故答案为:C。
【分析】因为要舍去千分位上的数字,所以千分位上的数字最大是4。
30.【答案】B
【解析】解:把6.04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与6.04比较变小了。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则这个数就扩大(缩小)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本题据此进行解答。
31.【答案】B
32.【答案】B
【解析】解:A、没有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
B、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C、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B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3.【答案】
1.2+2.1=3.3 4.6-1.6=3 6.1+3.3=9.4 15.9-4.7=11.2
5.13-1.03=4.1 1.15+3.41=4.56 12.31-1.11=11.2 30.79-10.79=20
【解析】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多位小数加法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多位小数减法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4.【答案】解:20-5.28-4.72
=20-(5.28+4.72)
=20-10
=10
5.01-1.9+4.99
=5.01+4.99-1.9
=10-1.9
=8.1
25×37+35×37
=(25+35)×37
=60×37
=2220
98×12÷21
=1176÷21
=56
【解析】第1题:根据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进行简便运算;
第2题:加减法属于同一级运算,所以把先减后加改为先加后减进行简便运算;
第3题: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第4题:只含乘除法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5.【答案】(1)48.2;(2)37.43
36.【答案】∠2=38°;∠3=104°
37.【答案】解:30×8+10×10
=240+100
=340(平方米)
30+8×2+10×3
=30+16+30
=76(米)
39×25-13×7
=975-91
=884(平方米)
39+25×2+13×3+7×2
=39+50+39+14
=142(米)
【解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向的面积=边长×边长。将第一个图像看成由长为30米、宽为8米的长方形和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构成。将第二个图像看成是由一个长为39米、宽为25米的长方形剪去一个长为13米、宽为7米的长方形构成。
38.【答案】
【解析】解:如图的几何体共有7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7。
【分析】从前面看到三竖列,第一竖列两个小正方形,第二竖列一个小正方形,第三竖列一个小正方形;
从上面看到三竖列,第一竖列三个小正方形,第二竖列两个小正方形,第三竖列一个小正方形,这三竖列前后都没有对齐;
从左面看到三竖列,第一竖列两个小正方形,第二竖列一个小正方形,第三竖列一个小正方形。
39.【答案】解:4.5千米=4500米
4500×4×3
=18000×3
=54000(平方米)
54000平方米=5.4公顷
答:3小时播种5.4公顷。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小时播种的面积是长为4.5千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根句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出每小时播种的面积,再乘上3即可求出3小时播种的面积。要注意根据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0平方米进行单位换算。
40.【答案】解:(122+134)÷2
=256÷2
=128(cm)
128=128
答:新队员的平均身高与补选前相比不会变化。因为补选的2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28 cm,与补选前新队员的平均身高相等。
【解析】先用122加134的和除以2,求出 补选的2名队员的平均身高,再与128比较大小即可。
41.【答案】解:265+27=292
292-72=220
答:正确的差是220。
【解析】由题可知,被减数是不变量,先用错误的差加错误的减数,求出正确的被减数;再用正确的被减数减去正确的减数,即可求出正确的差。
42.【答案】解:大瓶:40÷8=5(元)
小瓶:36÷6=6(元)
5<6 尽量买大瓶
100÷8=12(瓶)……4(升)
①买12 瓶大瓶,1瓶小瓶:
12×40+1×36
=480+36
=516(元)
②买11 瓶大瓶,2瓶小瓶:
11×40+2×36
=440+72
=512(元)
512<516
答:采购11瓶大瓶、2瓶小瓶最省钱,最少需要512元。
【解析】先根据:每瓶消毒液的钱÷每瓶消毒液的数量=平均每升需要的钱,分别计算出两种包装的消毒液平均每升需要的钱,再比较看哪一种包装便宜,那么就尽量多买那一种;然后根据:需要的消毒液数量÷选中包装的每瓶消毒液数量=要买的消毒液瓶数……剩下还需要买的消毒液数量,再根据剩下还需要买的消毒液数量来判断没有选中包装的消毒需要买的瓶数,尽量做到没有刚好买够是最省钱的;最后再根据:每瓶消毒液的单价×需要买的瓶数=消毒液总价,先分别计算出两种包装的消毒液需要的钱,再求和即可计算出最少需要的钱。
43.【答案】(1)5.310、5.130、5.013、5.031、5.103、5.301
(2)10.35、10.53、30.15、30.51、13.05、13.50、15.30、15.03
(3)3.510
【解析】 (1) 首先根据题意必须将数字5放在位于小数点的左侧作为整数部分,而其余的数字3、1、0可以任意排列在小数点的右侧,进行排列组合。
(2) 对于小于31的两位小数,数字3或1可以位于小数点的左侧作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侧可以是其余的数字的任意组合。考虑到要小于31,排除所有以5为整数部分的情况。符合条件的两位小数包括:10.35、10.53、30.15、30.51、13.05、13.50、15.30、15.03。
(3) 构建一个大于1且小于5的三位小数,数字1必须位于小数点的左侧作为整数部分,而其余的数字3、5、0则可以在小数点的右侧自由排列。为了构建一个尽可能大的数,将较大的数字放在小数点右侧的更前面。因此,符合条件且最大的三位小数是3.510。
44.【答案】解:1000÷40=25(元)
750÷25=30(元)
25<30,所以尽可能选择大巴;
246÷40=6(辆)……6(人)
可租6辆大巴和1辆中巴
6×1000+750=6750(元)
剩余的6人租一辆中巴剩的位置有19个,所以考虑少租一辆大巴,再多租一辆中巴,且两辆中巴能坐下25+25=50(人),而40+6=46(人),所以两辆中巴可以坐下46人,需要费用为:
5×1000+2×750=6500(元)
6750>6500
所以租5辆大巴和2辆中巴。
答:租5辆大巴车和2辆中巴车租金最少,最少租金是6500元。
【解析】先算出大巴和中巴每人的价钱,因为大巴车每人的价钱少,所以尽可能选择大巴;然后用文化使者的人数除以每辆大巴车可以坐的人数,因为有余数,那么租大巴车的辆数就是计算所得的商,再租一辆中巴车;考虑到租一辆中巴车剩余的座位比较多,可以考虑考虑少租一辆大巴,再多租一辆中巴,然后计算出这种情况需要的费用,最后把两种费用进行比较即可。
45.【答案】解:方法一:成人:80×2=160 (元)
儿童:7×40=280 (元)
一共:160+280=440 (元)
方法二:团体:55×9=495 (元)
方法三:2个大人和3个小孩买团体票:55×5=275(元)
4×40=160 (元)
160+275=435 (元)
435<440<495
答:2个大人和3个小孩买团体票,其他4个小孩买儿童票最合算。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省钱问题的应用,可以按三种方案购买,方法一:成人和儿童分开购票,然后把钱数相加;方法二:都按团体票购买;方法三:成人和部分小孩组合,按团体票购买,剩下的儿童按儿童票购买,再相加,最后对比,哪种方法用钱最少,就选那种方案。
46.【答案】解:A方案:
50×3+80×2
=150+160
=310(元)
B方案:
5×70×(1-)
=350×
=315(元)
315>310
答:选择A方案最划算。
【解析】A方案:用乘法分别求出2个大人和3个小孩需要的钱数,相加后求出一共需要的钱数;
B方案:一家刚好是5人,付款数是总钱数的(1-),用每人的钱数乘5求出总钱数,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需要付款的钱数。比较两种方案需要付款的钱数,选择最划算的方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