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期末素养评价预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押题卷】期末素养评价预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6-21 15: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评价预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在计算器中,CE键是( )键。
A.日期键 B.开关及清屏键 C.清除键
2.6箱苹果共重60千克,共960元,苹果的单价是( )。
A.10千克 B.16元/千克 C.16元/箱 D.10千克/箱
3.根据36×15=540,可以知道,得数正确的算式是( )。
A.36×30=1040 B.36×150=1080 C.360×150=54000
4.李老师要买40个鼠标,他带了4000元,买价格是( )元的鼠标最合适。
A.98 B.102 C.250
5.如图的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会变成哪个图形?( )
A. B. C. D.
6.下列各数中,最接近1亿的数是( )。
A.100000100 B.99999990 C.110000000 D.100001000
7.小林正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他注视着他行驶的千米数,碰巧看到目前所显示的是一个左右对称的五位数13931。小林继续开着他的车,两个小时之后,他再次注视里程表,他吃惊的发现又是一个左右对称的五位数。假设他的时速不超过每小时70千米,那么小林开车的时速是( )千米/时。
A.62 B.55 C.49
二、填空题
8.军舰鸟的飞行速度是所有鸟类中最快的,它在俯冲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18千米,可以写成( )。
9.复兴号G字头列车每小时最高可行驶350千米,每小时行驶350千米可以写成( ),车上一瓶饮料的售价5元/瓶,5元/瓶表示( )。
10.计算25×44时,华华是这样算的:25×44=25×4×11=100×11=1100,他在计算中,用到的运算律是( )律;明明是这样算的:25×44=25×40+25×4=1000+100=1100,他在计算中,用到的运算律是( )律。
11.下图钟面上的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指向数字( ),然后指针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数字( )。
12.王军在使用计算器计算734-198时,发现“8”键坏了,怎样按键可以算出结果?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
13.A同学的身份证号码是320411200601122021,这个同学今年( )周岁,性别是( )。
14.用5、6、7、8、9 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大的是( )×( ),积最小的是( )×( )。
三、判断题
15.一个数含有个级和万级,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 )
16.等腰三角形相邻两条边是2厘米、5厘米,它的周长是9厘米。( )
17.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两条边一定是一组平行的线段。( )
18.120050000是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亿位。( )
19.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0.三根分别长3厘米,4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21.从6:00到12:00时针旋转了180°。( )
22.姐妹俩一共有20块糖果。姐姐给妹妹3块,姐妹俩的糖果就一样多。(20+3)÷2表示姐姐原来有多少块糖果。( )
四、计算题
23.直接写出得数。
123×3= 240×20= 164×20= 6×150=
80×50= 320×30= 160×40= 30×16=
2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75+68+25+232 25×13×4 120÷3÷4
57×35+35×43 47×201 373×9-73×9
25.看图列式计算。
五、作图题
26.(1)在方格图上画出左边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将(1)中的轴对称图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将方格图上右边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六、解答题
27.在地球四大洋中,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0000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0000平方千米。印度洋的面积比北冰洋的面积大多少万平方千米?
28.“草船借箭”中,假如诸葛亮在每条船上都安排了125个草垛,一共调了16条船。满载而归时,平均每个草垛里有25支箭,那么诸葛亮一共“借”到多少支箭?
29.如图,刘林每分钟走75米,王芳每分钟走60米。
(1)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经过8分钟在公园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两人同时从公园去新华书店,刘林经过20分钟到达新华书店,这时王芳离新华书店还有多少米?
30.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2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少40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1.一块菜地如果宽减少6米,面积就减少132平方米,如果长减少4米,面积就减少64平方米。这块菜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2.有一个两层书橱,一共有书120本。已知下层图书比上层图书的2倍还多6本,这个书橱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先画图,再解答)
33.一辆汽车以108千米的速度从建湖开往北京,9小时到达。从北京返回建湖时,因为下雨,用了12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4.张伯伯家共养鸡鸭108只,他卖出鸡的一半后,又买进18只鸭,这时鸡鸭的只数正好相等。张伯伯家原来养鸭多少只?(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鸡:
鸭:
答案解析
1.C
【解析】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C是清除键,故答案为:C
2.B
【核心要点】在求苹果单价时,总价是960元,对应的数量应该是苹果的总重量60千克。根据“总价÷数量=单价”的公式,可计算苹果的单价。
【解析】960÷60=16(元/千克)
所以,苹果的单价是16元/千克。
故答案为:B
3.C
【核心要点】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积要同时乘(除以)相同的数;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a(0除外),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b(0除外),则积要先乘(或除以)a,再乘(或除以)b;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A.36×15=540,36×30=36×(15×2)=540×2=1080,原算式计算错误;
B.36×15=540,36×150=36×(15×10)=540×10=5400,原算式计算错误;
C.36×15=540,360×150=(36×10)×(15×10)=540×10×10=54000,原算式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C
4.A
【核心要点】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计算出购买三种单价键盘所需的费用,再结合预算判断哪种单价的键盘最合适。
【解析】A.98×40=3920(元),3920<4000,合适;
B.102×40=4080(元),4080>4000,钱不够不合适;
C.250×40=10000(元),10000>4000,钱不够不合适。
故答案为:A
5.B
【核心要点】原图沿虚线对折后,左右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只有一个缺口,且缺口的位置在右下角。
【解析】A.缺口数量不对,错误;
B.缺口数量和位置正确;
C.缺口位置不对,错误;
D.缺口数量不对,错误;
故答案选:B。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
6.B
【核心要点】用选项中的数与1亿求差,哪个数与1亿的差最小,哪个数最接近1亿。据此解答。
【解析】A.100000100-100000000=100
B.100000000-99999990=10
C.110000000-100000000=10000000
D.100001000-100000000=1000
10<100<1000<10000000
故答案为:B
7.B
【核心要点】据题意可知,她的时速不超过70公里每小时,70×2=140,两小时内她行的总路程不会超过140公里,13931+140=14071,则两个小时之后里程表上的不超过14071;则13931~14071之间的数中,只有14041这个数左右对称,所以这个数是14041。(14041-13931)÷2=55千米/时,开车的时速是55千米/时。
【解析】因为她的时速不超过70公里每小时,
70×2=140(千米)
13931+140=14071(千米)
所以两个小时之后里程表上的不超过14071,
所以这个数左右对称是14041;
(14041-13931)÷2
=110÷2
=55(千米/时)
则开车的时速是55千米/时。
故答案为:B
【提示】完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速不超过70公里每小时”这个条件求出它第二次看到的数是多少,进而求出两小内她行的里程数。
8.418千米/小时/418km/h
【核心要点】依据速度的书写方法:把行驶的路程写在左边,时间写在右边,并在中间用“/”号隔开;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军舰鸟的飞行速度是所有鸟类中最快的,它在俯冲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18千米,可以写成418千米/小时。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速度的书写方法的掌握。
9. 350千米/时/350 km/h 每瓶5元
【核心要点】速度的单位写法:每小时行驶350千米,用符号表示为“千米/时”或“km/h”。在中文语境下,通常写作“350千米/时”。单价的含义:售价5元/瓶中的“元/瓶”表示每瓶的价格是5元,即“每瓶5元”。
【解析】由核心要点可知:复兴号G字头列车每小时最高可行驶350千米,每小时行驶350千米可以写成350千米/时,车上一瓶饮料的售价5元/瓶,5元/瓶表示每瓶5元。
10. 乘法结合 乘法分配
【核心要点】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据此解答。
【解析】计算25×44时,华华是这样算的:25×44=25×4×11=100×11=1100,他在计算中,用到的运算律是乘法结合律;明明是这样算的:25×44=25×40+25×4=1000+100=1100,他在计算中,用到的运算律是乘法分配律。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对乘法运算定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11. 4 6
【核心要点】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12份,每份所对应的圆心角是360°÷12=30°,即每两个相邻数字间的夹角是30°,即指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绕中心轴旋转了30°。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走了3个数字,指向4;
(2)指针从“4”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走了2个数字指向6;据此解答。
【解析】下图钟面上的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指向数字4,然后指针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数字6。
12.734-200+2
【核心要点】在使用计算器计算734-198时,发现“8”键坏了,那么可以把减数198拆成200-2,算式变成734-(200-2),然后根据减法的性质a-b-c=a-(b+c)去掉括号后再计算,得数不变。
【解析】734-198
=734-(200-2)
=734-200+2
=534+2
=536
所以,在使用计算器计算734-198时,发现“8”键坏了,可以用算式(734-200+2)替代。(答案不唯一)
13. 14 女
【核心要点】A同学身份证号码的第7-10位是:2006,他的出生年份就是2006年,2020-2006=14(岁);身份证号码第17位是:2,双数,说明是女性,据此解题。
【解析】2020-2006=14(岁)
身份证号码第17位是:2,代表女性。
答:这个同学今年14周岁,性别是女。
故答案为:14;女
【提示】身份证号码中: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地级市、自治州代码;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19670401代表1967年4月1日;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倒数第二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18位为校验码,0-9和X。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把前十七位数字带入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算的结果是0-10,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
14. 875 96 689 57
【核心要点】根据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性质可知,乘法算式中的因数越大,积就越大;根据数位知识可知,一个数的高位上数字越大,其值就越大,由此可知,乘积最大可为875×96,最小为689×57。
【解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及数位知识可知:
875×96=84000
689×57=39273
【提示】此题关键是明白组成的数乘积最大,那就把大的往前靠,先找这两个数的最高位,再依此类推就能找到。
15.×
【核心要点】根据数位顺序表里万级和个级的位置的,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因为个级在第一位,万级在第五位,所以当一个数是五位数时就含有了个级和万级,所以判断错误。
【提示】本题准确判断数位顺序表里各个数位的位置是关键。
16.×
【核心要点】等腰三角形两腰长度相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周长是三角形三边长度之和。
我们需要先根据这些知识判断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再计算周长,最后判断题目说法是否正确。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是5厘米、2厘米。如果腰长是2厘米,底边长是5厘米,那么两腰长度之和为2+2=4厘米。因为4<5,不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
如果腰长是5厘米,底边长是2厘米,那么两腰长度之和为5+5=10厘米。因为10>2,且5+2=7>5,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2厘米。
【解析】根据周长的定义,将三边长度相加可得周长为5+5+2=12厘米。
题目中说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9厘米,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核心要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并不是任意两条边都平行,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和特征的掌握。
18.√
【核心要点】整数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计数单位是千,第五位是万位……,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亿位,据此判断。
【解析】因为120050000是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亿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数级顺序表的掌握,知道整数从右往左数第九位是亿位是解题关键。
19.×
【核心要点】两个内角之和小于90°,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减去小于90°,得到另一个角大于90度°,这个角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据此判断。
【解析】180°-90°=90°,则当两个内角和小于90°时,第三个角大于90°,这个三角形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提示】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掌握。
20.√
【核心要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核心要点、解答。
【解析】因为3+4<8,所以三根分别长3厘米,4厘米和8厘米的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
【提示】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学生应灵活应用。
21.√
【核心要点】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12份,每份所对应的度数是360°÷12=30°,即每两个相邻数字间的夹角是30°,即指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绕中心轴旋转了30°,时针从6:00开始走到12:00走了6个格,然后运用一个格的度数乘6即可得到总度数。
【解析】30°×6=180°
所以钟面上时针从12走到6,时针旋转了180°;
故答案为:√
【提示】本题考查钟表上的时针所转过的角度计算,时针每小时转动1大格即30°。
22.×
【核心要点】根据题意,两人一共有20块糖果,姐姐给妹妹3块,姐妹俩的糖果就一样多,由此可知:姐姐比妹妹多(3×2)块,根据和差问题,(两数和+差)÷2=较大数,据此解答。
【解析】由核心要点可知:求姐姐原来有多少块糖果列式为:
(20+6)÷2
=26÷2
=13(块)
故答案为:×
【提示】本题属于“和差问题”,根据(两数和+差)÷2=较大数,据此解答即可。
23.369;4800;3280;900;
4000;9600;6400;480
【解析】略
24.500;1300;10
3500;9447;2700
【核心要点】计算175+68+25+232: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175与25结合,68与232结合。
计算25×13×4:运用乘法交换律,把原式变为:25×4×13,再按照顺序计算即可。
计算120÷3÷4:根据除法的性质,把原式变为:120÷(3×4),再按照顺序计算即可。
计算57×35+35×43: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35×(57+43),再按照顺序计算即可。
计算47×201:将201拆分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47×200+47×1,再按照顺序计算即可。
计算373×9-73×9: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373-73)×9,再按照顺序计算即可。
【解析】175+68+25+232
=(175+25)+(68+232)
=200+300
=500
25×13×4
=25×4×13
=100×13
=1300
120÷3÷4
=120÷(3×4)
=120÷12
=10
57×35+35×43
=35×(57+43)
=35×100
=3500
47×201
=47×(200+1)
=47×200+47×1
=9400+47
=9447
373×9-73×9
=(373-73)×9
=300×9
=2700
25.大米:(300-30)÷2=135(千克)
面粉:135+30=165(千克)
【核心要点】读线段图可知,大米和面粉共300千克,面粉比大米多30千克。根据和差公式可分别求出大米和面粉的重量。
【解析】大米:(300-30)÷2=135(千克)
面粉:135+30=165(千克)
答:大米为135千克,面粉为165千克。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和差问题,运用和差公式求解即可。
26.(1)(2)(3)如图.
【解析】略
27.6181万平方千米
【核心要点】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也就是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再在数的后面写上单位“万”。
【解析】74910000平方千米=7491万平方千米
13100000平方千米=1310万平方千米
7491-1310=6181(万平方千米)
答:印度洋的面积比北冰洋的面积大6181万平方千米。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改写知识的掌握。
28.50000支
【核心要点】用平均每个草垛里借箭的支数乘125个,计算出每条船借箭的支数,再用每条船借箭的支数乘16条,计算出诸葛亮一共“借”到多少支箭。
【解析】25×125×16
=3125×16
=50000(支)
答:诸葛亮一共“借”到50000支箭。
【提示】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9.(1)1080米
(2)300米
【核心要点】(1)两人的速度和乘行走的时间即可解答。
(2)两人的速度差乘20即可解答。
【解析】(1)(75+60)×8
=135×8
=108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1080米。
(2)(75-60)×20
=15×20
=300(米)
答:这时王芳离新华书店还有300米。
【提示】熟练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115千米/时
【核心要点】由题意得,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2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少40千米。可以先用420加上40算出已经行驶的路程的2倍是多少千米,然后再除以2算出已经行驶的路程。速度=路程÷时间,再用前面的得数除以2即可算出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解析】(420+40)÷2
=460÷2
=230(千米)
230÷2=115(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15千米/时。
31.352平方米
【核心要点】宽减少6米,面积就减少132平方米,可知6与原长方形长的积是132,所以132除以6即为原长方形的长;长减少4米,面积就减少64平方米,由此可知原长方形宽与4的积是64,所以64除以4是原长方形的宽,再把两次得到的商相乘即为原长方形的面积。
【解析】长:132÷6=22(米)
宽:64÷4=16(米)
22×16=352(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原来的面积是352平方米。
【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长方形面积的变化,求出原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面积。
32.上层38本;下层82本
【核心要点】线段图如下:
如果下层图书少放6本,下层图书本数就正好是上层图书的2倍,则两层共放了(120-6)本,用(120-6)除以3,即可算出上层有图书多少本,上层图书本数乘2再加上6本就是下层图书本数。
【解析】(120-6)÷(2+1)
=114÷3
=38(本)
38×2+6
=76+6
=82(本)
答:上层有图书38本,下层有图书82本。
【提示】画图整理已知条件,能使题目一目了然,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
33.81千米/时
【核心要点】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去时的速度乘去时所用时间,求出建湖、北京两地的距离。用建湖、北京两地的距离除以返回时所用的时间,求出返回时的平均速度。
【解析】108×9÷12
=972÷12
=81(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81千米/时。
【提示】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和归总问题,关键是熟记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34.;24只
【核心要点】如图:假设鸡不卖出,买进18只鸭后,这是鸡和鸭的只数一共是(108+18)只,总只数相当于现在鸭只数的(2+1)倍,由此根据和倍公式,求出现在鸭的只数,再进一步求出原来鸭的只数。
【解析】
(108+18)÷(2+1)
=126÷3
=42(只)
42-18=24(只)
答:张伯伯家原来养鸭24只。
【提示】此题考查了和倍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要注意牢记和倍公式: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