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生物(徐州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近年来,科学家在深海热泉附近发现了一种名为“热液蠕虫”的生物,它们能在高温(80℃以上)和高压的极端环境中生存。这种现象与生物的基本特征相关的是
A.热液蠕虫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B.热液蠕虫的体表具有特殊的耐热蛋白质
C.热液蠕虫会主动靠近热泉获取能量
D.热液蠕虫的DNA与其他海洋生物不同
2.下列关于在太空中培育的番茄试管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些番茄试管苗能由小长大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B.这些番茄试管苗在成长过程中其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C.番茄试管苗都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的
D.它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3.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我国餐饮业开始用“可食用”大米吸管替代塑料吸管。某“可食用”大米吸管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吸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食用”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可食用”吸管在胃中开始被消化
C.“可食用”吸管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
D.“可食用”吸管最终会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4.为盲人延伸“视觉”,让城市有爱无“碍”。我国多地公交站设立了盲文站牌,盲人可通过触摸站牌上的盲文,获知本站名、线路、起讫点等信息,盲人读盲文依赖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
A.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B.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
C.感觉中枢和视觉中枢 D.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
5.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青萝卜生长在地下部分的表皮一般为白色,生长在地上部分为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皮颜色仅受环境影响
B.表皮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所以地上、地下部分颜色不同
C.表皮颜色仅受基因影响
D.表皮颜色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6.马拉松是一项剧烈的体育运动,下列过程表示参赛者在马拉松比赛中的反射活动,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
C.眼睛中形成视觉信息的部位在视网膜
D.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
7.下列防治害虫的方法中,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A.驱赶饲养的鸭群到草坪捕食蝗虫
B.散放七星瓢虫到田间捕食蚜虫
C.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保护森林
D.喷施农药杀灭螟虫,保护农作物
8.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稻谷成熟后经过多道工序得到大米(精白米),观察精白米加工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水稻糙米是果实 B.水稻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
C.糙米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D.精白米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成幼苗
9.某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不同体色的蛾类,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请你推测,多年以后,这种蛾类体色的大致情况可能是( )
A.B.C.D.
10.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提供二氧化碳),测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排出圆形叶片叶肉间隙的空气,使其沉在烧杯底部
B.每个烧杯和LED灯的距离应相等
C.单位时间内浮起的圆形小叶片数量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D.由实验可知,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1.下图为某种植物花的结构示意图。长长的花丝将花药托出花外,羽毛状的柱头上有更大的“捕捉”花粉的接触面。该植物的卵细胞是否正常发育由A、a一对基因控制,含A的卵细胞发育正常,能完成受精;含a的卵细胞发育异常,不能完成受精。
(1)在该植物的花中,花粉位于_______ (选填“①”或“②”)结构中。
(2)该植物能产生数量大致相同的分别含A或a的两种卵细胞,据此推测该植物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 。
(3)该植物的精子均正常,精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 ,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_______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解释上述现象,绘制出如下的遗传图解,合理的是_______ 。
12.血检、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如图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据此分析回答: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可能是_______ ,患贫血症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肾单位由图中的_______ (填序号)结构组成。原尿是通过肾小球_______作用形成的,而原尿中的葡萄糖则在流经【 】_______时,又通过重吸收作用全部回到了血液中。
13.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很多同学深受甲型流感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图一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二为蔡豆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_______(填“①”或“②”)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_______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积极锻炼身体和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选填字母)(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3)注射甲流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甲流。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甲流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_,从而完成免疫反应。
(4)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请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列举一条具体的措施_______。
14.为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西北干旱灌区田间进行了相关实验。甲组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处理,乙组不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玉米植株的相关生理特性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别 叶表面温度(℃) 蒸腾速率 (mmol·m-2·s·-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籽粒产量 (kg·hm-2)
甲组 20.18 4.19 34.01 21050
乙组 22.55 3.11 29.11 17202
(1)实验中甲组、乙组均测定了多株植株相关数据,目的是_______ 。
(2)据表可知,甲组叶表面温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玉米植株叶片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吸收,经_______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至叶。
(3)甲组玉米植株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较乙组高,分析原因可能有:甲组蒸腾速率高,单位时间内通过
_______ 细胞围成的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多;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_______ ,增强了甲组的土壤肥力。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繁殖体现生物能生长繁殖,但与题干要求的“极端环境生存”关联不强;B.耐热蛋白质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构基础,直接体现其对高温的适应性;C.主动靠近热泉属于应激性,但题干更强调“如何生存”而非反应;D.DNA差异属于遗传变异,未直接体现环境适应。
故选B。
2. A
【分析】(1)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
(2)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详解】A.番茄试管苗能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A正确。
B.试管苗在成长过程中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
C.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C错误。
D.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错误。
故选A。
3. C
【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可食用”大米吸管由大米制成,而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这是一种多糖,A不符合题意。
BCD.“可食用”大米吸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 A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盲人通过触摸盲文站牌获取信息,主要依靠触觉,因此与感觉中枢有关;盲文信息的理解和解读属于语言处理功能,与语言中枢相关。视觉中枢对盲人来说由于缺乏视觉输入起不到作用,而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也不直接参与盲文的读取过程。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D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外界环境也能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详解】一个萝卜的不同部位基因相同,萝卜的颜色由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如叶绿素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故表皮颜色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的很多反射活动是复杂的,例如看到路标调整跑步方向、听到观众加油声而加快速度等,这些往往是在后天经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完成的如根据赛道情况调整步伐、根据比赛策略控制速度等反射活动,通常需要大脑皮层等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而不仅仅是脊髓。脊髓一般控制的是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如膝跳反射等,故B符合题意。
C.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形成视觉信息的初步编码,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个反射弧中,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则负责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到效应器。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和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等标注,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D
【分析】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如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详解】A.鸭群作为天敌被驱赶到草坪上捕食蝗虫,这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防治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七星瓢虫作为蚜虫的天敌被散放到田间,通过捕食蚜虫来控制其数量,这也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故B不符合题意。
C.赤眼蜂作为松毛虫的寄生虫被用来防治松毛虫,通过寄生作用来减少松毛虫的数量,这同样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故C不符合题意。
D.喷施农药是一种化学防治方法,它利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这种方法不属于生物防治,因为它没有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害虫数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D
A.在植物学中,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包含种子和果皮。水稻的糙米就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其中包含了种子和果皮,故A正确。
B.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故B正确。
C.糙米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故C正确。
D.精白米是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的产物,其胚在加工过程中已经被破坏,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成幼苗,故D错误。
故选D。
9.D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当生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生物就容易生存下去,否则,生物就会被淘汰。
【详解】当环境颜色为灰色时,体色为灰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棕色或白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其中灰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其次是白色蛾类,最少的是棕色蛾类,符合这一特点是D,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D
【分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实验前排出圆形叶片叶肉间隙的空气,能让叶片沉在烧杯底部,便于后续根据叶片上浮情况来判断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
B.每个烧杯和LED灯的距离应相等,这是为了保证光照强度这一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排除光照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
C.在该实验中,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使叶片上浮,单位时间内浮起的圆形小叶片数量越多,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越多,也就意味着光合作用强度越大,所以单位时间内浮起的圆形小叶片数量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C正确。
D.从图2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可提供二氧化碳)的升高,叶片上浮的个数增多,即光合作用增强;但当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达到3.5%时,叶片上浮个数比2.5%时减少,说明超过一定浓度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并非一直增强,D错误。
故选D。
11.(1)②(2)Aa(3) A或a_______ (4)丙
【分析】
1.图中①柱头,②花药。
2.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该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随后精卵的细胞核融合,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详解】
(1)花粉位于花药中,所以图中花粉位于②结构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中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2)该植物能产生数量大致相同的分别含A或a的两种卵细胞,说明该植物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为Aa。因为只有基因组成是Aa的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等位基因A和a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卵细胞中,从而产生含A和含a的两种卵细胞,且比例接近1:1。
(3)由于该植物的基因组成是Aa,其产生精子时,等位基因A和a也会分离,所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或a。该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含A的卵细胞能正常受精,含a的卵细胞发育异常不能完成受精,所以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只有含A 的。而精子有A和a两种,当含A的卵细胞与含A的精子结合,子代基因组成是AA;当含A的卵细胞与含a的精子结合,子代基因组成是Aa。因此,经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基因组成有2种。由于含A的卵细胞与含A、a的精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且精子中含A和含a的比例为1:1,所以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4)如上所述,该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含A的卵细胞能正常受精,含a的卵细胞发育异常不能完成受精,所以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只有含A 的。而精子有A和a两种,当含A的卵细胞与含A的精子结合,子代基因组成是AA;当含A的卵细胞与含a的精子结合,子代基因组成是Aa。因此,经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基因组成有2种。由于含A的卵细胞与含A、a的精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且精子中含A和含a的比例为1:1,故丙符合题意,甲乙丁不符合题意。
故选丙。
12.(1)丙_______ 乙(2)①③⑤_______ 过滤(或滤过)⑤肾小管
【详解】(1)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个/升,由表可知,丙患者测定值为30×109个/升,明显高于正常值,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说明此人体内有炎症。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而表中,乙患者的测定值为70克/升,低于正常值,判断此人患有贫血。
(2)图中①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所以)肾单位由图中的①③⑤结构组成。当血液由①肾小球的滤过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④为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13.(1)②(2)甲型流感病毒 C (3)抗体(4)戴口罩
【分析】(1)图一中①蛋白质外壳、②遗传物质。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②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图中②是病毒的遗传物质,①是蛋白质外壳,病毒依靠遗传物质来指导合成新的病毒。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导致甲流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积极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注射疫苗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这两种措施都是针对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人群,即易感人群,目的是保护他们不被病原体感染,所以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重症患者体内携带大量病原体,是甲流的传染源。
(3)当病原体(如甲流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完成免疫反应。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则佩戴口罩,减少吸入他人呼出的带有病原体的飞沫的机会等。
14.(1)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2)甲组蒸腾速率高_______ 导管
(3)保卫无机物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即实验变量唯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来探究该条件对研究对象产生的作用或影响。
【详解】
(1)实验中甲组、乙组均测定了多株植株相关数据,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如果只测定单株植株数据,可能因个体差异导致结果不准确,测定多株取平均值等能让结果更具说服力。
(2)据表可知,甲组叶表面温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甲组蒸腾速率高。蒸腾作用能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甲组蒸腾速率高于乙组,水分蒸发散失热量多,所以叶表面温度较低。玉米植株叶片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经导管运输至叶。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自下而上运输;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
(3)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甲组蒸腾速率高,单位时间内通过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多。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一对保卫细胞控制开闭,蒸腾作用强时,气孔开放程度相对较大,二氧化碳进入量增多,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原料。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或无机盐)。微生物作为分解者,能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盐可被植物根系吸收,增强土壤肥力,利于植物生长,从而使甲组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