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 振动和波动的综合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后,若经过周期开始计时,则图乙描述的可能是 ( )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2.如图甲所示,A、B和P是同一均匀介质中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三个点,沿竖直方向振动的波Ⅰ在介质中沿AP方向传播,波速为30 cm/s,P与A相距30 cm,A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沿竖直方向振动的波Ⅱ沿BP方向传播,波速为30 cm/s,P与B相距45 cm,B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丙所示,在t=0时刻,两列波同时分别经过A、B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横波Ⅱ的波长为45 cm
B.两列波不能发生干涉
C.P点振幅为70 cm,且是振动加强点
D.P点的起振方向向下
3.机械横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t=0.1 s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此时机械波刚传到P点,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
A.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为15 m/s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为30 m/s
C.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D.经过0.1 s质点P向右移动2 m
4.如图甲所示,某国产品牌手机安装了降噪麦克风,通过其降噪系统产生和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与外界噪音叠加,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如图乙所示表示的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对应环境噪声,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则 ( )
A.降噪过程利用了声波的反射原理
B.降噪过程利用了声波的衍射原理
C.降噪过程利用了声波的折射原理
D.降噪过程利用了声波的干涉原理
5.如图所示,图甲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2 s时刻的波形图,其中质点P的平衡位置x=1 m,图乙为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质点P的位移为 m对应的时刻一定是t=s
C.从0时刻到t=4.25 s时,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m
D.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sinm
二、多项选择题
6.战绳运动是一项爆发性运动,人们在做战绳运动时,用手抓紧绳子,做出甩绳子的动作,使得绳子呈波浪状向前推进,形成横波(可视为简谐横波)。t=3 s时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图2是绳上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波的波速为2.4 m/s
B.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C.该质点与波源的距离为3.6 m
D.0~3 s时间内该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8 m
7.“水袖功”是中国古典舞中用于表达情感的常用技巧,舞者通过手把有规律的抖动传导至袖子上,营造出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某次演员抖动水袖时形成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其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和Q是这列简谐横波上的两个质点,从该时刻(设为t=0)起质点Q在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映照大高考(由T7提升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
A.该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 1 m/s
B.该列简谐横波与频率为2 Hz的简谐横波可发生稳定干涉
C.在t=1 s时,质点P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D.从t=0到t=3 s,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2.4 m
8.均匀介质中,波源S产生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甲所示,A、B、C为x轴上的质点,质点C(图中未画出)位于x=10 m处,波源在AB之间。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从此刻开始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源S位于x=1 m处
B.波速大小为2 m/s
C.C质点起振后,其振动步调与A质点相反
D.t=5.5 s时,C质点位于波谷
三、解答题
9.(9分)图中实线为一列机械波在t时刻的图像,虚线为t+Δt时刻的图像,试求:
(1)该波的波长;(3分)
(2)Δt内波可能的传播距离。(6分)
小题映照大高考(由T9拓展高考对波的传播多解问题的考查)
10.(12分)两列速度大小相等的正弦简谐波在t0=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它们相向传播,已知t1 =0.9 s时,x=6 c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求:
(1)从t0=0时刻到两列波刚好相遇所用的时间;(7分)
(2)t2=1.8 s时,x=21 cm处的质点的纵坐标。(5分)
第六周
1.选B 因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乙可知经周期质点振动到平衡位置且沿y轴负方向振动,经周期振动到平衡位置的质点为平衡位置在b、d处的质点,该时刻平衡位置在b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平衡位置在d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题图乙可能为平衡位置在b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故选B。
2.选C 横波Ⅱ的波长为λ=vT=30 cm,故A错误;两列波的周期相同,频率相同,能发生干涉现象,故B错误;由题意得PB-PA=15 cm=λ,由于两列波初相位相反,故P点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70 cm,故C正确;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由于PB大于PA,故波Ⅰ先到达P点,则P点的起振方向与A点的起振方向相同,由题图乙可知,A点的起振方向向上,故P点的起振方向向上,故D错误。
3.选C 根据题图可知λ=4 m,T=0.2 s,则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为v== m/s=20 m/s,故A、B错误;由题图乙可知质点P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所有质点起振方向均相同,所以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C正确;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
4.选D 环境噪声波峰(波谷)与降噪声波波谷(波峰)相互叠加,起到降噪作用,利用声波的干涉原理。故选D。
5.选C 由题图乙可知t=2 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由题图甲结合同侧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题图乙可知,振幅为1 m,周期为2 s,则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Asin=-sinm,质点P的位移为 m 对应的时刻是t=s(k=0,1,2,3,…)或t=s,故B、D错误;前4秒为2个周期,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1=4×2 m=8 m,最后0.25秒为周期,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2= m,故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s=s1+s2=m,故C正确。
6.选AB 由题图1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2.4 m,由题图2可知该波的周期为T=1 s,则波速为v==2.4 m/s,故A正确;由题图2可知,该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B正确;该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为t=0.5 s,根据x=vt=2.4×0.5 m=1.2 m,可知质点与波源的距离为1.2 m,故C错误;一个周期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A,0~3 s内该质点运动了2.5 s=2.5T,故2.5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2.5×4A=400 cm=4 m,故D错误。
7.选AC 由题图乙可知,此时刻质点Q的振动方向向上,由“同侧法”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大小v==1 m/s,故A正确;这列简谐横波的振动周期T=2 s,频率f=0.5 Hz,与频率为2 Hz的简谐横波不可发生稳定干涉,故B错误;题图甲中质点P位于波峰位置,经过t=1 s,质点P运动到波谷处,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故C正确;从t=0到t=3 s,经过1.5T,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s=1.5×4A=1.2 m,故D错误。
8.选BD 由题图可知A、B两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为tA=2.0 s,tB=0.5 s,由于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则波速v相同,故有v==,则xA=4xB,故波源S位于x=2 m处,波速v=2 m/s,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乙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C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C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为tC= s=4 s,此时A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C质点起振后,其振动步调与A质点相同,故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5.5 s时,C质点已振动了T,则t=5.5 s时,C质点位于波谷,故D正确。
9.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波长λ=4 m。
(2)若波向右传播,距离为Δx=λ+nλ=(4n+1)m(n=0,1,2,3,…)
若波向左传播,距离为Δx′=λ+nλ=(4n+3)m(n=0,1,2,3,…)。
答案:(1)4 m (2)见解析
10.解析:(1)由题图可知,λ=12 cm,由“同侧法”可知,t0=0时x=6 cm 处的质点向上振动,t1 =0.9 s时,x=6 cm 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有T=0.9 s
解得T=1.2 s
v==10 cm/s
从t0=0时到两列波刚好相遇所经过的时间为
t= s=1.5 s。
(2)t2=1.8 s时,每列波传播的距离为s=vt2=18 cm
由题图可知此时左侧波的波峰和右侧波的波谷恰好相遇于x=21 cm 处,所以此时该处的质点的纵坐标为y=A1-A2=2 cm。
答案:(1)1.5 s (2)2 cm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