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教九下课件 16.《愚公移山》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苏教九下课件 16.《愚公移山》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7 08:4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愚公移山列子 汤问 《愚公移山》的题材,取于《列子·汤问》。在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愚公挖山不止的气概,表达国人抗日决心和毅力,鼓舞和激励大众争取全民族的最后解放。 愚公移山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作家作品的介绍 万仞( ) 魁 ( ) 荷担( ) 孀 (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陇断( ) 箕畚( ) 汝( ) 曾不若( ) 亡以应( ) 惩 ( ) 塞 ( ) 雍 ( )hèrènKuífǔchènsǒukuìcuòlǒngjīběnrǔcéngyōng 读准下列字音sèchéngwúshuāng解释划线词语:
1、方七百里
2、河阳之北
3、汝心之固
4、杂然相许
5、以残年余力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投诸渤海之尾
方圆、面积 河北面或山南面 顽固 答应,赞成 并 之于,兼词 凭、靠8.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险峻大山9.杂曰纷纷说道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成年男子11.叩石垦壤凿挖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请思考以下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原因)
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目的)
3.从愚公的实际情况看,移山有哪些困难?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动动脑筋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其他人物表现对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 本文以神话结尾,是否有损于愚公的形象?2.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语,他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否相同?3.比较:其语气态度是否相同其妻献疑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提出,不反对讥笑阻止尊称蔑视减少山之土石拔根草木的力量也没有加强反问语气不留余地妻子的态度:关心智叟的态度:嘲讽委婉提醒4.愚公“愚”?智叟“智”?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眼光长远,有坚强的毅力,他用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目光短浅,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积累有关恒心和毅力的名句
苟有恒,何必五更眠三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一日学一日工,一日不学十日空 甲乙两个学生一起阅读《愚公移山》。学生甲合上书长长地叹一声,说道:“愚公太愚蠢了。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却还要去移山,山没移走人就已经先死了,自己又怎么能享受到移山带来的好处呢?”学生乙接过来说道:“愚公移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而不是考虑自己的私利。所以用利己的思想去看待这件事,一定会认为愚公不聪明;如果以利人的思想去考虑,那一定会说愚公是大智大勇的人。”甲学生说不出话来,乙学生又说道:“现在想要把贫穷的中国变成富强的中国,这件事的困难胜过移走大山。如果我们十多亿中国人每个人都成为愚公,那山还担心什么挖不平?国家还担心什么不能富强呢?”学生甲为之动容,说:“你说得对!愚公一点也不愚蠢,我明白了。” 甲乙二生共读《愚公移山》.生甲掩卷而长息曰:“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而身先死,安能自享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故以利己之心观之,必谓愚公为不惠;若以利人之心观之,则必谓愚公为大智大勇之人也。”生甲亡以应,生乙复曰:“今欲变吾贫穷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其事之难,甚于移山。若我十余亿中国人人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愁而不富?”生甲动容曰:“善哉,君之所言。愚公不愚,我知之矣。” 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慧 (聪明)
一厝朔东 措 (放置)
无陇断焉 垄41.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2.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家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甚矣,汝之不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渤海边上。你太不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