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1分)
1.乐乐同学收集了一些反映古人生活的诗句,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A】“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主要用于称呼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B】孔子在传布和构思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改造,(1) fù yǔ其许多优秀的道德 (2) yì yùn,使其逐渐成为中国人最为 的理想人格。
【C】君子文化虽然曾濡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但却至今仍是许多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如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是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表面看来,这一要求与君子人格似乎 ,但实际上两者在许多方面一脉相承、高度 。二者既有着博学多才的能力要求、(3) bīn bīnyǒu lǐ的素质要求,又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由此可见,【D】君子文化深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 fù yǔ ( ) (2) yì yùn ( ) (3) bīn bīn yǒu lǐ (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推广 大同小异 契合 B.推广 大相径庭 配合
C.推崇 大同小异 配合 D.推崇 大相径庭 契合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5.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强”学生作品展。下列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甲】作品属于隶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都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气概。
B. 【乙】作品属于篆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凸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的风范。
C. 【丙】作品属于楷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文化革命”主将爱憎分明的品质。
D. 【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新中国缔造者改天换地的豪情。
6.请把下列6个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昭日月 一身 清风 傲骨 两袖 立雪霜
上联: 下联:
二、阅读(共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恕笃好史学,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恕为学, 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B.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
C.刘恕笃好史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百废具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独 闭 阁 昼 夜 口 诵 手 抄 留 旬 日 尽 其 书 而 去
10.结合甲文和苏轼《定风波》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阅读批注。(4分)
语句 阅读批注 感悟
【甲】: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个“略无”,表现了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人锦衣玉食,宋濂都不羡慕;风吹雨打也好,阳光照耀也罢,苏轼都能随遇而安。能如此,正应了甲文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两个“也无”,强调了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4分)
(1)宋濂和刘恕在求学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分)
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
①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启动。在活动中,上海图书馆展示其策划的“书海千里 江山有声”主题沉浸展,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也亮相主题阅读活动。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让参与者耳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也并非“千年一面”,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
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容纳了深刻的心灵世界和丰满的生命,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和形式的创造力,能够跨越时空与读者产生共鸣。透过经典阅读,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理解现实并为当下提供启迪;透过经典阅读,可以体悟文化传承的力量,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验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厚和真诚。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面对经典,读者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难以进入文本的世界。这也为新技术、新手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
③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经典阅读要走近读者,特别是走进青少年心中,就要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特点,还可以借助与数智技术的联结,主动变得“潮”起来,以时尚表达激发经典活力。在上海图书馆,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剧情和线下解谜互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读者参与。现场还以视频形式展现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业经历和精巧技艺,形成一本好读的“真人数字图书”。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被用来增强经典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爱阅读”的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就是一个例子。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青少年愈发沉醉于经典的魅力中。
④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经典的魅力,人人向往;经典的艰深,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馆内原创科普读物,打造沉浸式“悦读博物馆”,上演互动科普剧《珍稀动物茶话会》,赢得阅读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等群体的喜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树立“世纪火种”这一阅读推广品牌, 围绕“世纪好书”举办读书会、编辑沙龙等,开展校园巡讲,鼓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活动。特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参与阅读的动力和热情,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经典文化的怀抱。
⑤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青少年经典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在于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日常的阅读形式,让大家参与其中、享受乐趣、爱上经典。例如,上海虹口区以地方志阅读为媒,将北外滩国际会客厅、瞿秋白故居、鲁迅故居等点位勾连,让师生得以在行走中重读经典。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以“注调传声”活态展演方式吟诵中华古诗文,以艺术化手法诠释经典。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让经典阅读常变常新,充盈时代活力。
⑥以“技”共情、以“特”做优、以“创”求新,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热”起来、“乐”起来,以经典之光烛照青少年人生,让经典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经典阅读变得有趣而又不失其深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由一场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谈起,引出本文的论题。
B.第②段分析经典书籍特点及阅读价值,也指出面对经典,读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
C.文章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论证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培养经典阅读的兴趣,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要创新阅读形式。
13.阅读文章后,你认为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分析理由。(3分)
【链接材料】
《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描绘中国精神,用诗意书写时代篇章。节目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虚拟呈现等多种手法,打造视听盛宴,让受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 《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打通线上与线下,联通云端和手间,开创诗词实体手办和数字虚拟藏品,同时升级5G 通信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万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
冯骥才
①洋掌柜和杨掌柜是同一个人,一人二姓,音同字不同。这是因为他有两间店,开在不同地方。在租界那边他叫杨掌柜,店名叫杨记古董铺,专卖中国的老东西。在老城这边他叫洋掌柜,店名叫洋记洋货店,只卖洋人的洋东西。
②洋人喜欢中国人的老东西,中国人喜欢洋人的洋东西。头一个看明白这些事的是他,头一个干这种事的也是他。于是,他拿中国的东西卖给洋人,再弄来洋人的东西卖给中国人。这事他干得相当成功,不少赚钱。关键是他还有许多诀窍。
③要想把东西卖得好,首先要把店铺、车马、行头都做得像模像样。租界那边的杨记古董铺看上去无奇不有,老城这边的洋记洋货店看上去古怪离奇。杨记古董铺在戈登堂西边街对面,戈登堂东边是利顺德大饭店,来天津办事或游玩的洋人都住在利顺德大饭店里,走出饭店便能瞧见古色古香的杨记古董铺了。洋记洋货店在海河边娘娘宫前广场旁的一条横街上,到娘娘宫来上香的人很容易逛到洋记洋货店。两边店铺的选址都好,风水宝地,人气旺足,买卖好做。
④他更着意在自己的行头上做文章。
⑤在租界那边,他把自己扮成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一身袍子马褂,缎帽皮靴,材料上等,做工考究,关键是样子一定要古里古气,大拇指套着鹿骨扳指,叫洋人看得好奇。在老城这边,他胸前总垂着一根怀表的金链子,脖子上系一条深红色细绳领带,洋人看不伦不类,中国人看洋气十足。还有,他身上总冒一股子只有洋人才用的香水味儿。这一来,他就成了店铺里最招人的肉幌子。
⑥他在刚刚干这买卖时,不缺中国古董,就缺洋货。他想出了一招———以物易物。这招很得用。若是洋人喜欢上哪一样中国的老东西,不用钱买,拿件洋东西来交换即可。然后他把这些从租界那边换来的洋货,再拿回到老城这边的洋货店来卖。两边的货源都不缺,买卖都好做。尤其是,洋人不懂中国东西的价钱,中国人也不懂洋东西的价钱。中间的差价全由他随机应变,怎么合适怎么来,这种无本买卖干起来就太容易了。
⑦没有几年,他就在粮店前街买了一块挺宽敞的空地,大约六七亩,盖一座两进的大瓦房,磨砖对缝的高墙,石雕门楼,比得上东门里的徐家大院。他还买了一辆新式轿车,去宫前或租界全都舒舒服服坐在自家的车上。有多少钱享多大的福。在海河两岸上干古董这行的,没人不羡慕他。有人骂他吃里爬外,吃洋饭,卖祖宗,可是你有他这种本事———手托两家,两头赚,来回赚,华洋通吃吗 人家杨老板还下功夫学了几句洋话呢,谁行 再说,在租界里开古董铺,人家是第一家,在老城这边开洋货店,人家也是头一号。过去天津人知道嘛叫洋货店吗 都是人家杨老板开的头儿。别听人骂他,这帮人一边骂他,一边学他,也开洋贫店。如今在他周边至少冒出六七家洋货店来。这条原本不知名的小街,人人都称作“小洋贸街” 了。
⑧洋货店多了,争嘴的人多了。做买卖的人都是各显其能,各出招数,渐渐使他的洋记洋货店变得平平常常。同时,租界里的洋人们更喜欢跑到南门外的破烂市场上淘老东西,那边的杨记古董铺也不新鲜了。
⑨这事难了他,却难不住他。在一年后,他忽然在两边店铺各花一笔钱,各使出了一招,这招别人同样想不到。
⑩他从租界花钱请来一个法国人,叫马尔乐。人高腿长,金色卷发和胡须,尖鼻子可以扎人,八哥赛的蓝眼睛,胳膊上长了许多金毛,个头至少比普通中国人高两头。这种人若是发起疯来,会不会咬人 但是马尔乐分外和蔼可亲,总是迷人地笑着,身上散出一种特殊的既不好闻又不难闻的气味。他用磕磕巴巴的中国话,耐心向买家解释每一件洋货。他还挺会开玩笑,这很适合天津人的口味。
洋人才能把洋货说明白。马尔乐的出现,表明只有洋记洋货店里的洋货才是地道的洋货。别的店里的洋货都是靠不住的。于是,杨家的大旗再一次在老城这边飘扬。
他租界这边也用了一个奇招。
他花钱把杨记古董铺后边一个空仓库买下来,打通了隔墙。这仓库铁顶木墙,高大宽阔。他从老城那边找了三四十个倒腾古玩的小商贩在这里摆摊。待小商贩们把中国人的老东西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地一铺开,这仓库就像一个魅力十足的古玩市场。租界里的洋人不用再跑到老城那边去找古玩市场了。它开在了洋人身边,一扭身就进去了。在半年之后,这里便成了洋人们来天津必来逛一逛、十分好玩又必有收获的“黄金去处”。杨掌柜一句话切中其中的奥秘: “洋人最喜欢自己来发现。”
他目光如炬,能够看透买家的心理,买卖必然是战无不胜了。他还不时把马尔乐调到租界这边来,帮着洋人寻宝淘宝。洋人信洋人,买卖真叫他玩活了。
北京那边干古董的,都羡慕他,但那边没有杨掌柜这种人。
在“我心中的小说”班级读书分享会上,小语同学展示的“AR①漫画读《洋(杨)掌柜》”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应大家要求,以下是他分享的制作体验,请根据情境,按要求补充内容。
【注释】①AR:一种通过在真实世界中叠加虚拟图像、声音和其他感官输入创造出增强现实体验的技术。
【步骤一】遴选小说推文
15.大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新篇》是我最近很喜欢的一本案头小说,其中《洋(杨)掌柜》一文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活画出了他的“奇”。请至少从三个方面列举出洋(杨)掌柜的“奇”,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4分)
【步骤二】开启角色模型
16.点击下一步,进入主角确定和特征输入环节。(3分)
主角:洋 (杨)掌柜 特征 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头一个看明白这些事的是他,头一个干这种事的也是他。”这里运用(2)__________人称,开启对洋(杨)掌柜奇人轶事的叙述。
装扮不伦不类 “他胸前总垂着一根怀表的金链子,脖子上系一条深红色细绳领带”这是一处(3)__________描写,凸显洋(杨)掌柜在行头上所做的文章。
17.添加角色设定,丰富推文内容。洋(杨)掌柜是毫无疑问的主角,可画面上只有他一人又略显单调了,于是我选择了这些角色来充实内容。(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并说明添加的理由)(3分)
【提示】:国人、洋人、同行、马尔乐
18. AR智能生成的配音,我觉得读不出想要的效果,特别在是读到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时,没有呈现出冯先生小说独有的“天津味”,因此,我做了一次录频修音的尝试。(5分)
我决定用这样的语气朗读: (1) ,我从这句中读出的“天津味”是(2) ,这体现了天津人 (3) 的性格特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描写体现了冯先生小说独有的“天津”特色,如:(4)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写一处)
(四) 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下列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简·爱》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B.《儒林外史》以独特的讽刺手法,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毒害。
C.《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夹杂着犀利的批判,引发读者思考。
D.《昆虫记》以其典雅庄重的语言,描绘了昆虫世界,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20.请从《简·爱》《海底两万里》《昆虫记》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内容和链接资料中的某一条,谈谈作者的人文主义倾向。(4分)
【链接资料】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是: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个性解放和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②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人类自由平等,颂扬人的品德、才能和智慧。③提倡理性,主张探索自然和研究科学。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为渴望。在过去的时间里,也许你曾踏足山巅,赞美万里河山的雄奇壮美;也许你也曾跌入深谷,沉陷过往难以自拔……时间扑面而来,我们终将学会释怀。
请以《我已释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2)不少于7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1)春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2)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3)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4)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5)觥筹交错 (6)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7)行舟绿水前
2. (1)赋予 (2)意蕴 (3)彬彬有礼
3. D 【解析】“推广”指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推崇”指十分推重。此处形容君子人格为中国人所推崇重视,用“推崇”更恰当。“大同小异”指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大相径庭”指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此处形容君子人格和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在表象上差别很大,用“大相径庭”更恰当。“契合”指符合。“配合”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此处形容君子人格和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具有高度相似性,用“契合”更恰当。
4. D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把“用于称呼”改为“是”或删去“的代称”;B项,语序不当,应把“构思”和“传布”调换位置;C项,关联词滥用,应删去“虽然”“但却”。
5. D 【解析】A.是楷书;B.是隶书,“狂放洒脱”是草书的特点;C.是篆书。
6.两袖清风昭日月 一身傲骨立雪霜
7. C 【解析】A. 言辞/推托; B. 询问/资质; C. 喜爱, 爱好; D. 准备/同“俱”, 全、 皆。
8.(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儿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2)为求一本书(他)不惜远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读并抄录。
9.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
10.(1)作者求学的艰苦和专心,现身说法,更好地激励马生。
(2)顺境不骄,逆境不惧。
11.(1)①刻苦好学:两人都有抄书读书的经历。②不注重口体享受:两人都不关注日常饭食的好坏。
(2)①对各类史料文书,都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②博览群书,对别人不知道名字的历史人物也了如指掌。③到宋次道家中借阅书籍,拒绝了主人的佳肴,埋头读书,以致患了眼疾。
【乙文参考译文】刘恕十分爱好史学,没有不阅览的,上下数千年间,无论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刘恕做学问,从历法、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的官府公文,都拿来考证。为求一本书(他)不惜远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读并抄录,几乎废寝忘食。(刘恕曾)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道旁有个石碑,读那碑文,原来是记载五代时期的一些将领的,人们都不知道他们,而刘恕能说出他们的生平,回去查验古时的史料,果然是这样。宋次道做亳州知府,家里有很多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饭食,以主人的礼节待他,刘恕说:“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这)很耽误我读书。”于是(宋次道)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把自己关在书阁里,白天晚上诵读抄写,留了十日,看完了宋次道的书然后离开了,他的眼睛因此而生病。
12. A 【解析】结合第①段“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让参与者耳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也并非‘千年一面’,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可知,文章由一场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谈起,引出的是论点“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而不是论题。
13.不能调换。因为文章第④段主要讲述的是特色活动对于让经典阅读“热”起来的重要性,而第⑤段则主要讲述的是形式创新对于让经典阅读“乐”起来的作用。这种顺序照应第⑥段内容,调换后会打破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14.示例:我认为放在第③段最恰当。从链接材料中提到的“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等内容可知,链接材料论证的是《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与第③段的分论点“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一致。因此,放在第③段最恰当。
15.①姓名“奇”,他有两个同音不同字的姓———洋和杨。②装扮“奇”,他的装扮不中不洋、洋中有中、中中有洋。③选址“奇”,两边店铺都选择人气旺足的风水宝地。④招数“奇”,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使得两边货源都不缺;雇用法国人卖洋货,帮洋人寻宝淘宝;改造仓库变古玩市场,吸引洋人客流。(任答三点即可)
16. (1)通透(反应灵敏、思维敏捷) (2)第三 (3)细节(外貌)
17.示例一:选国人,因为国人喜欢洋人的洋东西,却不懂得洋东西的价钱,正因为他们喜欢洋东西,才让洋(杨)掌柜发现了商机,国人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用国人来衬托洋(杨)掌柜的精明能干。
示例二:选洋人,因为洋人喜欢国人的老东西,却不懂得老东西的价钱,正因为他们对中国古董的痴迷,才让洋(杨)掌柜发现了商机,洋人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用洋人来衬托洋(杨)掌柜的精明能干。
示例三:选同行,因为同行一边诋毁洋(杨)掌柜华洋通吃,一边又学他开洋货店与他竞争,使他曾面临窘境,同行的嫉妒和羡慕,既侧面烘托了洋(杨)掌柜的通透与精明,又使得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示例四:选马尔乐,因为马尔乐是洋(杨)掌柜从租界雇来的法国人,在洋货店卖洋货,在古董店帮洋人寻宝淘宝,马尔乐是洋(杨)掌柜成功的营销手段之一,他的出现解决了洋(杨)掌柜的困境,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同时也体现了洋(杨)掌柜经商的智慧。
18.(1)轻松(欢快、诙谐) (2)活泼俏皮的口语表达和“儿化音”的方言特色(3)直爽、朴素 (4)描写的对象是天津卫的各行各业的人,如本文中的洋(杨)掌柜就是身处其中,在经商方面天赋异禀的能人;描写的场景都发生在天津卫,如“租界”“戈登堂”“利顺德大饭店”“海河边娘娘宫”等;展示都是天津卫的风土人情 (写一处即可)
19. D
20.示例一:简·爱自尊自强,勇敢反抗虐待和不公;她追求独立自由的幸福生活,主动登报求职;面对罗切斯特,她不卑不亢,追求平等的爱情。作者通过塑造简·爱这一形象,热情地歌颂了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为幸福生活坚持斗争的女性。
示例二:《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祖国沦为殖民地后,带领少数人潜入海底,并在暗中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表达了对压迫和殖民统治的反抗;在旅途中,他们克服了土著人围攻、南极被困、章鱼袭击等种种危机,表达了作者对勇敢、沉着、坚忍、智慧的人类的歌颂。
示例三:法布尔通过长期观察和大量实验积累了有关昆虫习性的第一手资料,创作了《昆虫记》。书中详细记录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并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联系,用人性观照虫性,又透过昆虫反观人类社会,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