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
父
》导学案
编制:蔡玲
审核:
王利
批准:
【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3.探讨屈原和渔父的人生态度。【问题情境】1、旧知回顾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名平,字原,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渔父(
)
枯槁(
)
凝滞(
)
莞尔(
)
餔
(
)其糟而歠(
)其醨(
)
汶汶
(
)淈(
)泥
鼓枻(
)
濯(
)缨3、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我的疑问】
备
注
【自主探究】第一课时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1)颜色憔悴
(
)(2)是以见放
(
)(3)新浴者必振衣(
)(4)鼓枻而去
(
)(5)举世皆浊我独清(
)(6)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7)形容枯槁(
)2、指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异义。(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古义:
今义:
(2)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古义:
今义:
【课堂检测】(一)特殊句式(找出句式标志)。1行吟泽畔。
2自令放为? 3是以见放。
4圣人不凝滞于物。
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6遂去,不复与言。
(二)翻译(,字字对应)。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回标反馈】
备
注
【巩固练习】1、多义虚词:而、于、以 (1)而: 渔父莞尔而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2)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腹中
(3)以: 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第二课时1、文中从哪些方面描绘屈原的?这些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2、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作用?
备
注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屈原,渔父面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 不同的选择间,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请同学们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回标反馈】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