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课件16

文档属性

名称 《赠刘景文》课件1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7 16: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赠刘景文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色宜人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春种秋收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全诗大意 荷叶已经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根茎与荷叶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它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要结束,你得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zèng liú qíng gài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jú cán yóu ?
菊花 ?残枝? 犹有
jūn? bì xū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 擎? 菊? 残
犹 ?君? 须? 橙
橘 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苏轼秋夕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擎:举,向上托。所以“擎雨盖”是形容荷叶亭亭玉立,如伞般。
这首诗叫《赠刘景文》,这个“君”当然是指刘景文了。
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 中心: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