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5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语 文 试 题
2025.03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2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重庆金佛山脚下,有一种令山民们(情有独钟/爱不释手)的野生植物,名为侧耳根。
侧耳根长在溪涧沟渠田野之际,林边地头之间,与其他莠草共生共荣,不仔细找不易发现。冬天里,它坚强地(孕育/养育)地下根茎,以待来年的发展。当隆隆的春雷响起,和风吹拂的时候,它那(蛰伏/潜伏)于大地土层的身躯,就冒出嫩绿红润的叶茎来,侧耳倾听万物的声音□天地风云以及潺潺流水。刚出地面的侧耳根就像是大地派到人间的信使,先是像倍蕾初绽的荷花的嫩叶一样蜷曲的尖叶露出地表,紫红色的嫩茎拱出地面后,渐渐铺展成一片心形的单叶,颜色也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第一片叶子张开,其上又生一尖叶,逐渐铺展成紫红色叶片。钻出地面十厘米许,侧耳根就有四五片紫红嫩绿的叶子,茎秆也呈现红白相间的模样。此时的侧耳根红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像大地刚刚生出来的襁褓中的婴儿似的。
清明过后,万物苏醒。侧耳根是最早从地皮里冒出来打探春天气息的小精灵,好像(只有/既然)这可爱的小精灵,(才/就)听得懂天地语言,最先沐浴着早春馈赠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它那竖起来的紫红色叶片,像是侧耳倾听天籁之音的小耳朵,人们才把它叫做侧耳根吧□那轰隆隆的春雷声,就像是天地间的窃窃私语,然而,这些话语却早已被侧耳根倾听得清清楚楚。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
A.莠草(yǒu) 叶茎(jǐng) 潺潺流水
B.拱出(gǒng) 模样(mó) 倍蕾初绽
C.襁褓 似的(sì) 淅淅沥沥
D.馈赠 天籁(lài) 红白相间(jiàn)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有独钟 养育 蛰伏 既然……就
B.情有独钟 孕育 蛰伏 只有……才
C.爱不释手 养育 潜伏 只有……才
D.爱不释手 孕育 潜伏 既然……就
3.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 ? B.—— 、 、 。
C., 、 、 。 D., ; ; ?
4.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③“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④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⑤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
⑥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⑦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A.②⑤⑥⑦①③④ B.⑦①②⑤⑥③④
C.③④⑦①②⑤⑥ D.④③⑦①②⑤⑥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既要有一个恰当的标题,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B.《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兼有史学与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也称花甲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
D.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剧本节选入选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
二、(7分)
班级举办了“中国梦,我的梦”的主题活动,下面是小青找到的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一种对未来的期冀。它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行进的方向,也是为实现梦想而生发出来的热情、动力、牺牲和担当。在世界历史上,无论是苦难、屠杀,还是战争、强权,都不能剥夺人类固有的“特权”-梦想。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总体理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中国梦这一高度凝练的象征性理念,有利于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和衷共济,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三: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体操传奇老将丘索维金娜,48岁仍在为梦想而战;被誉为游泳界“蝶后”的张雨霏,脊柱侧弯依然坚持一次次突破自我;中国女篮运动员与日本队上演巅峰对决,实现惊险卫冕;13岁的滑板少年崔宸曦,死磕每一个动作,不断挑战新高度。体育精神早已成为运动员们的亮丽底色,亚运会虽已闭幕了,体育精神永不谢幕,它必将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6.请分别提炼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7.此次活动计划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在这之前,除搜集材料、清扫卫生之外,同学们还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2分)
8.根据材料三,给这些体育健儿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运用排比手法,突出他们的体育精神)(2分)
三、(10分)
9.古诗文中的意象往往蕴含着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人格志趣。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以“云之蕴”为主题探究“云”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云之蕴 诗文名句
记录光影流转 (1)“孤山寺北贾亭西, ”,是悠然的春日光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 ”,是明暗交替变化的朝暮之景。(欧阳修《醉翁亭记》) (3)“黄鹤一去不复返, ”,是对时光去留的感慨。(崔颢《黄鹤楼》)
寄寓超然意趣 (4)愿感受“ ,星河欲转千帆舞”的壮丽。(李清照《渔家傲》) (5)愿做大鹏,有“怒而飞, ”的自由。(《北冥有鱼》) (6)愿借日光,有“ , ”的无畏。(李贺《雁门太守行》)
衬托个人心境 (7)“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置身天地苍茫间,顿感个人渺小。(张岱《湖心亭看雪》) (8)“瀚海阑干百丈冰, ”,前途充满艰险,生出无限惆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58分)
四、(2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营营:往来劳碌。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C.“夜阑风静觳纹平”,以江面的平静反衬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1.有人认为词的下片“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一语双关,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4分)
范纯仁
范纯仁,字尧夫,仲淹次子。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公实活我”中“活”按照句子意思,可以解释为“使……活下去”,是使动用法。
B. “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中的“暴”意思是践踏、糟蹋。
C. “已无所负”与《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负”意思相同,都可解释为“背、背东西”。
D. “知庆州”的意思是作庆州知府。古文中“擢、除、授、拜”等词也有授予官职的意思。
13.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养兵出于税亩 受地于先王(刘向《唐雎不辱使命》)
B. 昼夜争输还之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C. 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D. 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或以为死(司马迁《陈涉世家》)
14.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划两处)(2分)
养 兵 出 于 税 亩 若 使 暴 民 田 而 不 得 问 税 安 所 出
15.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16. 范纯仁有那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4分)
五、(30分)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避雨
丰子恺
①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有改动)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依次写了山中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惜别青年,卒章显志。
B.第④段中阿庆和大汉教“我”拉奏胡琴的事是倒叙,解释了“我”会拉胡琴的原因。
C.本文将胡琴和钢琴、小提琴进行比较,意在突出胡琴制造简易、价格低廉的优势。
D.本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女孩唱歌“我”拉琴、三家村青年齐唱的场景美如一幅画。
18.避雨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9.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加点词和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从修辞的角度)
20.有人评价丰子恺的作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请结合全文,说说本文叙写了哪些情味。(5分)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3题。(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对知识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般在24小时内就会忘记30%以上,在3天内就差不多会忘记70%左右。
②所以在两个来月的暑假时间,孩子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复习,每次开学,老师也会安排一次收心考试,从考试结果可以看出,暑假没复习的孩子,成绩惨不忍睹,而复习了的孩子,成绩就相对比较优秀。
③孩子不愿意复习的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的复习方法,只会把书本拿出来一页一页翻,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要想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都复习一遍,太难了,也非常耗费时间,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复习了。即使有的孩子硬着头皮复习,也没有把学过的知识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知识在他大脑里面还是单一存在并且是片面的。
④因此建议用思维导图复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有趣又简单,并且能够把知识串联起来,从而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形成一套套知识体系。效率也非常高,只要不断进行练习,形成习惯就可以了。
⑤通过画这些导图,可以把以前学过的所有知识都综合起来,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也能找到这些零散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也就方便了孩子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也避免一本一本书去复习,一个知识点就是一幅图,画完贴在房间的墙面上,没事看几眼,也就记住了。并且画导图也是一种乐趣,孩子更喜欢的是画,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思维导图复习就能大大提高孩子复习的效率,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
(节选自《历史那点事儿》)
【材料二】
①一些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生在真实性活动情境和有思维图像生成中学习课堂内容,他们就能够建构一个更加整合的、有用的知识基础。真实活动类似于他们在外部世界可能遇到的活动。例如,当学生给真实的人写故事、散文和信,而不是完成人为的写作练习时,他们的写作技能在质和量上都能够表现出更大的进步。当学生建构他们的地图而不是完成包括地图解释的课本练习时,他们对怎样使用和解释地图获得了更彻底的理解。而且,当学生使用数学完成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时,他们也更有可能检查他们在数学问题上的答案,尤其是确保他们答案的逻辑意义。
②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记忆,迫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关键点;思维导图的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在学生预习时或是老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自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来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此学生自己探索整理出来的内容,比老师直接灌输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节选自奥姆罗德《教育心理学》)
【材料三】
刘同学坦言自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做一个知识网络结构方面的思维导图,自己动手系统梳理各科知识结构网络。下面是他提供的一篇满分作文的《文章写作思维导图》。
2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将暑假复习学过的知识和没有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孩子考试成绩加以比较,发现复习了的孩子成绩比较好,说明人对知识的记忆有时间限制,需要反复记忆。
B.复习时如果不能把学过的知识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知识在大脑里面还是单一存在并且是片面的,那么复习的效果并不好。
C.材料二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学生在真实性活动情境中学习课堂内容的效率会更高。
D.思维导图的使用,用在复习旧知识上,要比预习新知识效果好。
22.面对马上到来的中考,小李同学发现好多知识点记不住。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服她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复习。(6分)
23.我们在文章写作时会采用怎样的基本思路?请结合材料三的《文章写作思维导图》,补全下面这位同学的发言。(6分)
我在文章写作时,首先要确定好 :加标题时,可采用事件加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的方法;在写作顺序上,按照 进行写作。同时,要考虑文章的 ,按照总分、总分总及分总等结构安排内容。(意思对即可)
六、(7分)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读名著·感悟人生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小题。
选文一:
第二天一早,送我到周恩来司令部的就是列宁儿童团的一名团员。司令部是一座有着防御轰炸设施的小屋,四面环绕着许多一模一样的小屋。尽管他们身处战区,东线红军司令叶剑英就在他们中间,但农民们照常生活在那里。附近驻扎着的部队,似乎也并没有搅扰乡间的宁静。为了周恩来的脑袋,蒋介石悬赏八万元,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的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
……
周恩来在小炕桌前盘腿而坐,将许多无线电报搁到一边。据他说,这些电报大多数是东线红军各地驻军的报告,他们在对面山西省黄河沿岸一带行动。他开始为我拟定行程安排。写好后,他递给我,纸上列出了行程的各个项目,整个行程共计92天。
……
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红星照耀中国》
选文二: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塌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欢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旗》
24.【内容了解】下面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一通过简单朴实的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地刻画出了人物形象,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富有文学色彩。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记录了作者在我国华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C.选文二中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D.选文二出自《艾青诗选》,这部诗集主题鲜明,意象丰富,其中“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25.【主题探究】结合文段,你认为哪部作品更适合在阅读中培养青年人的爱国情怀?(4分)
第三部分 写 作(60分)
七、(60分)
26.请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生动地描写出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名句,把自然之景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意趣。
请你从上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细心体会诗的意境,发挥想象,生动描写,将诗句改写成散文片段。(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200字。)
27.作文
一滴水独自成不了大海,一朵花独自成不了春天。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2025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及 试 题 分 析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2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1.D 2.B 3.A 4.B 5.C
二、(7分)
【答案】6.示例: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梦想是人类固有的“特权”。)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总体理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③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7.示例:张贴宣传标语,确定并通知人员参加,确定活动流程,制定活动方案等。 8.示例:什么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是游泳蝶后突破自我的勇气,是中国女篮惊险卫冕的担当,是滑板少年挑战新高的执着。你们是青年的榜样,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骄傲。
【难度】0.4
【知识点】活动设计、提炼与概括、颁奖词
【解析】6.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概括。
根据材料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一种对未来的期冀”、“在世界历史上,无论是苦难、屠杀,还是战争、强权,都不能剥夺人类固有的‘特权’——梦想”可概括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类固有的“特权”。
根据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总体理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可提炼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总体理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根据材料三“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可提炼出: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7.本题考查活动流程。一般的活动流程的准备阶段应包括物资采购、场地布置、宣传推广、人员分工等。在准备阶段,要确保所有活动所需的物资和人员都到位,并且各项准备工作都按照计划有序进行。此外,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据此围绕活动拟写前期准备即可。
示例:确定活动流程和活动安排:确保活动流程清晰,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布置场地:根据活动主题,对礼堂进行适当装饰,包括悬挂横幅、彩带、气球等,以及设置舞台背景、灯光、音响等设备。
检查设备:在活动开始前,检查所有音响、灯光、投影等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并确保有足够的备用设备以防万一。
安排工作人员:分配志愿者或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如引导、签到、摄影、摄像、维护秩序等。
发送邀请函和通知:确保所有受邀者和参与者都收到活动的邀请函或通知,并提醒他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8.本题考查颁奖词拟写。拟写颁奖词可以先陈述人物的事迹,再对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进行概括的评价,最后评价人物的意义。结合题干要求注意用上排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体育精神。
示例:你们是梦想的追逐者,是挑战的勇士,是坚持的化身。你们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出色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属于你们的体育传奇。你们的体育精神,像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三、(10分)
9.【答案】 水面初平云脚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白云千载空悠悠 天接云涛连晓雾 其翼若垂天之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雾凇沆砀 愁云惨淡万里凝
【难度】0.4
【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林霏、穴、暝、载、翼、摧、鳞、凇、沆砀。
阅读(58分)
四、(2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7分)
【答案】10.C 11.“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描绘了夜深风住后的江面上水波安静之景。词人面对此情此景,也产生追求人生平静、远离世俗的情感,这既是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内心写照,也体现了词人潇洒旷达的襟怀个性。(答出江景安静和人生追求平静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难度】0.4
【知识点】诗歌鉴赏
【解析】10.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所以此时的作者已不想为官,此项理解为“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是错误的。故选C。
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描写了夜深风静之后水波平静的景色,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联系写作背影可知,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联系后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知,“夜阑风静縠纹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的外化。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4分)
12-13.C B
14.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15.依照法律,他们所犯的罪不至于死罪,却因这样的意愿而杀死他们,这难道是依法处理吗?”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
16. ①不惧强权,敢于执法。②体恤百姓,勇于担责。③为政和缓,以情治人。
五、(30分)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15分)
【答案】17.B 18.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②因阻雨而感受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③借来胡琴,大家齐声合唱,尝到有生以来未曾尝到过的音乐的趣味;④因为“乐以教和”,“我”对三家村的青年产生了惜别之情。 19.(1)“闹”是“热闹”“喧嚣”(不安静)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
(2)采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罗列了“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上”“三家村”等日常生活场地,强调了胡琴处处可见,表明了作者希望音乐走向大众化。 20.①自然之趣:游山遇雨,体会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
②音乐之趣:“我”、女孩和三家村的青年们在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唱歌都是发自内心,是纯粹的音乐享受。
③人情之美:我们和三家村的青年们素不相识,却不约而同齐声歌唱,配合默契,氛围和谐美好;雨后离开时,三家村青年送我们上车,表示惜别,“我”也有些依依,感情真挚。
④哲思之美:实证了“乐以教和”的古语,让“我”感受到音乐的教化作用,产生了欣喜之情。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3题。(15分)
【答案】21.D 22.示例:小李同学,面对中考复习的压力,我建议你尝试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复习。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建构一个更加整合的、有用的知识基础;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记忆,会迫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关键点;思维导图的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你的记忆力;通过思维导图自己探索整理出来的内容,印象会更加深刻。 23. 标题和写作顺序 时间先后、地点变换、事情发展的顺序 写作结构
六、(7分)
【答案】24.B 25.《红星照耀中国》更适合用来培养青年人的爱国情怀。《红星照耀中国》通过真实的采访和详细的叙述,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过程,揭示了共产党人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做出的巨大牺牲。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而且传递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对于激发年轻一代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 写 作(60分)
七、(60分)
【答案】范文
游西湖
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携二三友人,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难度】0.4
【详解】这是一个作文片段写作。描写时要展开展开想象,符合诗的意境,语言生形象中。
示例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意为: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改写:骑行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正值初春时期,岸边的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柳条上边冒出嫩绿的新芽。碧绿的柳条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携友人,信马由缰,流连于碧波万顷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令人流连忘返,惬意无比!
示例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改写:秋天的季节,山间静谧,远远地听到山涧的溪流叮咚作响,犹如轻轻的铃声,山间弥漫着淡淡的云雾,还有袅袅的炊烟。诗人手提花篮悠闲地走出茅屋,一片片菊花在院内的篱笆下静静地开放着。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诗人不时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答案】例文:
我在
我在,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我在,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我在,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
我在,是一种责任。当新冠疫情肆虐时,无数的医护人员勇敢地站出来,他们说:“我在!”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与病毒作斗争,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我在”,我们才能够战胜疫情,迎来美好的明天。
我在,是一种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说:“我在!”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我在”,我们才能够拥有今天的繁荣昌盛。
我在,是一种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帮助,都可以传递温暖和正能量。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说:“我在!”然后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正是因为有了我们每个人的“我在”,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逃避和退缩。这样的人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后果,也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在,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我在”的真正含义。我们要在学习中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要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一滴水独自成不了大海,一朵花独自成不了春天。但正是因为有了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才会如此浩瀚,春天才会如此绚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大声说:“我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我在”,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
【难度】0.4
【知识点】材料作文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构思选材: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与散文,可以选取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时代英雄,虽然很平凡却很有担当,以个人的行为默默支撑着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建党一百年之际,优秀的共产党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如袁隆平、张桂梅等;作为普通的自己能为国家所做的事情,珍惜眼下,脚踏实地,和平年代努力实践着“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以下素材来展开论述:以自己在班级中的经历为例,讲述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争光,以及班级对自己的成长和塑造。选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经历,讲述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活动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