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考历史科考试(题目卷)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
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
B.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
C.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
D.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
4.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宜漆而器用备”,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
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7.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
( http: / / www.21cnjy.com )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民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8.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21世纪教育网
船只数
吨数21世纪教育网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18491863
306331867
441333400
142099142357300500
858452547964309
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9.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包世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他的《齐民四术》中说: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联系当时的世界史知识,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洋布“大行”并且价廉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A.有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武装保护,强行推销
B.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无力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C.工业革命完成,生产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连成一体
10.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
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簪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11.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12.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
( http: / / www.21cnjy.com )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1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4.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15.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
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6.左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7.
“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友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A.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D.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19.《民主与城邦的衰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20.
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供需不平衡
B.工业革命
C.经济危机
D.新航路的开辟
21.重商主义是为了适应资本原始积累而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
2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C.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D.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25.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福泽谕吉(1835~1901年)生于下层武士家庭,13岁才入村塾学习《论语》、《孟子》,后进入“适塾”改学西学。他苦学英语,两度访美,游历欧洲,以启迪国民为己任,立志“在远东建立一个新文明国,使日本与英国并驾齐驱,东西遥遥相对”。他一生不做官,只从事翻译、著书、教育工作,创办庆应义塾(今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出版思想巨著《劝学篇》。代表明治维新思想主流的《劝学篇》,“以提供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为目的”编写,共发行340万册(当时日本人口3500万)。该书反对传统儒学,提倡实学(即写信、算账、物理、地理、历史等);反对政府专制,提倡四民平等、男女平等;提出“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培养国民“文明的精神”;主张国与国平等,批评中国妄自尊大,并预言要“将中国导向文明之国,唯有推翻满清政府,此外别无他途。”
——摘编自范福潮《福泽谕吉的预言》
材料二
张之洞(1837~1909年)出身官宦之家,13岁中秀才,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探花),仕途亨通,位极人臣。他一生办实业,使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办新式教育,创立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派数百人赴日本留学。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出炉,目的是为申明自己与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区别,以防变法失败殃及自身,最初只印了300册送往北京,进呈光绪帝,分送部分官员,在民间影响甚微(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150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人读过此书)。该书推崇儒学为正宗,固守“三纲五常”,津津乐道于“中体西用”,视平等、民权、独立、自由等一切有损君权、官权、儒教的变法思想为异端邪说。但他不会想到,他开办的新式学堂成了民主思想的摇篮,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民军,建的枪炮厂为革命制造军火,设计推动的新政加速了清朝覆灭,他成为大清王朝变相的掘墓人。
——摘编自范福潮《清末新政的设计师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洞》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张之洞二人变法思想的异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本《劝学篇》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6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出现了中国一菲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宾一美洲的大帆船贸易。学者严中平认为;“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他还说,“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材料二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816年
德日
1871你
法国
事实上在1873年
美国
事实上在1873年
日本
1897年
埃及
1885年
材料三
1971年8月15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2月,美国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帆船贸易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的背景。(6分)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9.【改革选修】(10分)
从前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于是重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会争斗就得有准备,知道会按时使用就要了解物品,此二者清楚了,各种货物的情形均可得以观察而明了。所以岁星在金位(西),五谷丰登;在水位(北),有水灾;在木位(东),有饥荒;在火住(南),有干旱。干旱则预备舟船,水涝时则准备车辆,这是事物的理。六年一次丰收,六年一次干旱,十二年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二十钱就会危害农民,每斗九十钱就会使商人受损失。商人受损则钱财不流通,农民受损朱害则土地不被开垦。每斗上不超过八十钱,下不少于三十钱,则农民、商人都获利,平价售粮调整物价,通关入市的货物不短缺,是治国的道理。积贮之理,务必储备完备的物品,不要有停滞的货币。以货物相互贸易,不留容易败坏的货物,不可囤积以求高价。议论货物的有余与不足,就知道物价的涨跌。物价上涨到极点就下跌,跌到极点则反弹。价格高时出手要如同抛弃粪土,价格低时购入有如收购珠玉。货币钱财要使它像流水一样周转。”(勾践)治国十年,国家富足,厚赏战士,战士冒飞矢流石进军,如同渴时得饮,终于向强大的吴国报了仇,又在中原阅兵,称号“五霸”。
——译自《史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勾践改革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计然的建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勾践改革的影响。(2分)
福州文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考历史科考试(答案)
选择题
1-5:
A
B
B
D
B
6-10:B
D
A
C
A
11-15:D
C
C
B
D
16-20:C
C
C
C
D
21-25:B
D
C
C
B
非选择题
26.
(1)同:都基于严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民族危机;都认识到西方的进步性;都主张发展教育。(4分,任答2点即可)
异:福泽谕吉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福泽谕吉重实学,张之洞重传统;福泽谕吉关注民众,张之洞关注上层;福泽谕吉以教育培育国民精神,张之洞以教育培育技术人才。(6分,任答3点即可)
(2)福:目的在于发展民权,启蒙民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日本善于学习利用外来文化。 张:目的在于维护皇权,反对变法;在统治阶级上层流传;中国儒学、科举根深蒂固。(6分任答3点即可)
27.
(1)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和航海业相对发达;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6分)
(2)使用金本位的原因:工业革命使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场逐渐形成,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因而各国纷纷仿效。(6分)
28.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及评分示例
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2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6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
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
29.
(1)背景:诸侯混战,越国被吴国打败。(2分)
建议:平常时期国家要备战备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定商品价格要兼顾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把国家财政的货币转化为耐藏的储藏物品;保持市场繁荣和物价稳定;国家管理经济要遵循价格和经济规律;加快货币周转(任答3点给6分)
(2)影响:越国经济发展,国富民强,战胜了吴国并争霸中原。(2分)
页脚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