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模拟卷(五)
语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的美在于它的独特。天山周围是 的沙漠和戈壁滩,而天山却拥有陡峭峻拔的雪山冰峰、绿茵茵的森林草甸,两者 。此外,河流湖泊和红层峡谷相得益彰(zhāng),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伊塞克湖,以及各国众多的国家公园均坐落于此。天山保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栖息着雪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仅在西部天山发现的植物种类就超过3400种以上,占所有中亚国家山地植物种类的一倍左右。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的秘诀在于遵(zūn)循自然规律,避免对它进行破坏。
天山是坐拥着众多资源的“金山”,地下贮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作为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中最大的山系,天山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沛的水源:中亚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______于此,之后发展壮大,灌溉(gài)着众多农田。天山境内条件优越的天然滑雪场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其中以距离阿拉木图市中心不到半小时车程的琼布拉克高山雪场最为出名。近年来,阿拉木图利用背靠天山的 ,遵循行之有效的策略,举办了众多冬季体育赛事,遨请国内外游客前来,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生机与魅力。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瞥(piě)见天山的壮丽景色,还能感受到运动员们对冰雪运动孜孜不倦的热爱与追求。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彰(zhāng) B. 遵(zūn) C. 溉(gài) D. 瞥(piě)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秘诀 B. 行之有效 C. 遨请 D. 孜孜不倦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宽阔 美不胜收 发源 优点
B. 广袤 蔚为壮观 发源 优势
C. 广袤 美不胜收 发端 优势
D. 宽阔 蔚为壮观 发端 优点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仅在西部天山发现的植物种类就超过3400种,占所有中亚国家山地植物种类的一倍左右。
B. 仅在西部天山发现的植物种类就超过3400种以上,占所有中亚国家山地植物种类的一倍。
C. 仅在西部天山发现的植物种类就超过3400种以上,占所有中亚国家山地植物种类的一半左右。
D. 仅在西部天山发现的植物种类就超过3400种,占所有中亚国家山地植物种类的一半左右。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 ; ;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⑤西湖饮酒的通判、承天寺夜游的闲人,因为你而塑造出洒脱豪迈的形象
A. ③②①④⑤ B. ④①③⑤② C. ②①③④⑤ D. ①③②⑤④
6. 名篇名句默写。
(1)人们常常喜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劝慰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不要悲观失望。
(2)登上丽江的万古楼,极目四望,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毫无阻碍,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我们徘徊于保山武侯祠,缅怀诸葛亮南征的历史,从“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中体会他临危受命的勇气与担当。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云南某中学九年级(1)班要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7. 【活动设计】班级将围绕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一个活动。
活动一:“君子自强不息”专题报告会
活动二:“君子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
活动三:_________
8. 【学习榜样】九年级(1)班定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自强不息,逐梦青春”演讲比赛,想请校团委王老师担任评委。作为对接人,你见到王老师后,该怎样说?
(二)名著阅读(5分)
经典名著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心灵。
9. 读书会上小云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阅读《水浒传》的笔记卡片(如下),请你将空缺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人物 故事情节 形象特点
林冲 误入白虎堂 ①_________ 重情重义、妥协忍让 敢于反抗、善良耿直
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 倒拔垂杨柳 ②_________ 豪爽率真、处事谨慎
10. 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小文在阅读了外国名著后说道:“作品中主人公面对困难的表现,会突显小说的主题。”请从《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三部名著中,任选其一进行分析,证明这一观点。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一)(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 下面对甲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空灵、渺远而又雄浑壮阔的意境。
B. 颔联“空悠悠”三字,将诗人那种对岁月无情、世事茫茫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顿生无限的惆怅。
C.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却荒芜衰败。
D. 全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12. 甲乙两首诗的尾联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请简要分析其抒情方式的不同。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贞观①九年,太宗谓侍臣②曰:“往昔初平京师③,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④意⑤犹不足,征求⑥无已⑦,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⑧,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忧虑,惟欲清净⑨,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⑩,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②侍臣:身边的大臣。③京师:京城。这里指隋朝的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④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朝的末代皇帝,“炀”是他的谥号。⑤意:心意,欲望。⑥征求:指搜刮财物。⑦无已:没有休止。⑧穷兵黩武:用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穷,用尽;黩,轻率,滥用。⑨清净:指不兴战事、不生是非,政务清简。⑩丰稔(rěn):丰收。稔,庄稼成熟。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弗敢加也 加:
(2)战则请从 从:
(3)百姓不堪 堪:
(4)故夙夜忧虑 夙夜: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5. 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6. 甲乙两文的君臣对话分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李扬
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其道理质朴可见:凡事要有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一着不落地坚持下去必成大器。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
②古人一直笃信凡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屈原矢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劝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郑板桥咏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做事需要恒心,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③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五四运动,青年们振臂高呼;战争年月,青年们抛洒热血;建设新中国,青年们燃烧着奋斗的激情。今天,科技创新,青年们在攻坚克难;抗灾抢险,青年们在迎难逆行。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坚持不懈的背后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和担当,这担当已熔铸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果敢地应对前进征程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④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人生的奋斗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妥协与逃避会导致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面对无数的坎坷与挑战,他从不动摇,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磨炼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品质,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 今天,在冬奥竞技、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新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⑤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浅尝辄止,轻言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始终秉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理念,并自觉付诸实践。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人类提出新的挑战。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矢志不移,坚持奋斗,不负韶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7. 请找出第⑤段画线处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
18. 第④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材料中哪则材料合适?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做诗人,他用激昂的诗句歌咏祖国,歌咏光明;做学者,他埋首典籍,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做斗士,他“拍案而起”,伟岸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材料二】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从不放弃,坚持奋斗塑造了他不服输的意志品质。“杂交水稻之父”做了一辈子科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 小语和小文就“坚持是否有必要”进行了一番讨论,小语认为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小文则认为坚持了也不一定成功,如果知道没有希望,还不如早早放弃。如果你是小语,你会如何反驳小文的观点?
(四)(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王千里
①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
②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你说说,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孙宝平呀孙宝平,你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如果砌水泥都是一门传统手艺的话,那俺家媳妇的烙饼技术,得称得上是非遗了。”……
③众人在笑声中调侃着孙宝平。
④孙宝平不吭声,不回答,不理会他们,自顾自拿了靠杆往砌好的一堵墙上靠,严丝合缝。他砌的墙砂浆饱满,砖块均匀,一条直线样。
⑤在脚手架下打下手的孙平江早就跃跃欲试:“宝平哥,你歇会儿,我垒几行砖试试。”他胸有成竹,嘴角挂满自信。孙宝平不声不响,拍了拍手,小心地下了脚手架。孙平江撅着屁股爬到脚手架上,片刻的工夫开始吆喝起孙宝平:“宝平哥,你上来吧,我真的不行。”
⑥孙宝平抬头看去,一行红砖逶迤如扭动的蛇身,砖体把绷直的线绳挤得东倒西歪。他叹了口气:“下来吧!”没埋怨,没嘲讽。倒是孙平江,脸膛红如猴屁股。刚才说这活人人都能干都会干的就是他。现在的他,在心里感叹一声,咱就是个打下手的命,砌水泥真的就是一门传统手艺呢。
⑦孙宝平在砌墙前,要求提前把红砖洇透。砂浆灰的水泥标号、稀稠程度,也是有要求的。他如此细心地关注这些,是跟砌墙息息相关的。干砖、干灰、稀灰,水泥标号低了、高了,直接影响墙体的质量。他的完美主义到了什么程度呢?就他放工以后的行装,都让那些一块儿干活的工友留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⑧乡村建筑队收工的时间相对来说要晚一些,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饭菜的香味在村庄里飘起的时候,工头才让他们收工回家。
⑨那些建筑工下了脚手架,拍了拍手,随手点着一支烟,拖着疲惫的身体朝家里走去。孙宝平下了脚手架,先去水池洗手,然后甩了甩手,把手上的水甩干。接着,来到搅拌机旁的工具箱旁,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来到垒砌成框架的房屋里墙内,掏出衣裤换上,换下的衣物随手放进布袋里。从里墙出来的孙宝平,衣着干净,一双黑布鞋,一身白褂黑裤,有些仙风道骨了。
⑩还有没走的工友,浑身沾满泥浆,望着换好衣服出来的孙宝平,咂着嘴:“宝平呀,你真是多此一举,咱就是干活的人,又不是放工以后去相亲。”孙宝平笑笑,提着布袋朝家里走去。村里有人知道他在村东干活,见了他,笑着招呼:“放工了宝平!”孙宝平回之一笑。他们望着一身干净衣服、步履轻松的孙宝平,眼里满是艳羡。
有不知道孙宝平在村东干活的,就问:“宝平,又进城了?”孙宝平笑笑,摇头:“干活呢。”大家都是穿着脏衣服回家,明天再穿了过来,水泥浆将衣服浆得很硬,可以竖在地上过夜。孙宝平跟别人不一样,回到家以后,掏出布袋里的脏衣服,自己去水池边把衣服洗了。搭在门廊旁的晾衣绳上,一夜风吹,第二天早上衣服就干了。
孙宝平种菜种地都是好手,还有一手好厨艺。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是大厨,家里的饭菜都是他做,有滋有味的生活啊!有时放工晚些回来,锅台上也有切配好的菜等着他。人背地里感叹,打拼了二十年,还不如一个泥水匠的日子过得舒心呀!
说这话的是张秋生,一个早年进城打拼,如今定居在城里的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有一次回乡,他听说了孙宝平的事,就在镇上悦客来酒楼特意请孙宝平喝了一场酒。一个公司老板请一个乡村的泥水匠喝酒,说出去也是稀奇事。实际情况是,张秋生和孙宝平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孙宝平从小水性好,张秋生是个旱鸭子。早年,孙宝平从村后两米多深的水塘里,伸手拉过一把正在水里挣扎的张秋生。
张秋生发达了,是来报恩的。那晚,张秋生端着酒杯,望着穿着月白小褂、黑色长裤、千层底布鞋,一脸泰然的孙宝平,眼里忽然就汪满了泪水。自己在外打拼二十多年,见惯了钩心斗角,厌恶了商场争斗,遽然回首,再见到幼时朝夕相处的玩伴,内心陡生几分温暖。他举着酒杯,一脸真诚地跟孙宝平说:“宝平哥,泥水匠在城里已经不叫泥水匠,叫新产业工人。你就放一百个心啦,有人传承传统手艺的,国家重视呢!”孙宝平抿了一口酒,深深点头。
窗外,夜色温柔。小镇的街道上亮起了霓虹灯,健身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20. 小说展现了孙宝平的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写相关片段。
①孙宝平关于砌水泥手艺需传承的看法遭到嘲笑。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孙宝平获知国家重视传统手艺的传承后深感欣慰。
21. 请赏析第 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张秋生端着酒杯,望着穿着月白小褂、黑色长裤、千层底布鞋,一脸泰然的孙宝平,眼里忽然就汪满了泪水。
22. 小说多处在对比中刻画人物,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对比,简析其作用。
23. 小说标题为“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你认为作者所倡导的“完美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四、写作(40分)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
24. 生活中有很多跟“慢”有关的词句,如慢性子、慢动作、慢半拍、慢车道、慢腾腾、缓慢、慢条斯理、细嚼慢咽、慢工出细活等;“慢”与“快”“急”等是相对的,是辩证的。
请以“那一次,我真的慢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题目二:
25. 题目: ,就眼前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模拟卷(五)
语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1~4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B 4. 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 ①.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⑥.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7~8题答案】
【答案】7 示例一:“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示例二:“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展览
8. 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1)班的XXX。我班定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自强不息,逐梦青春”演讲比赛,特邀请您担任评委。您有时间吗?
(二)名著阅读(5分)
经典名著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心灵。
【9题答案】
【答案】 ①. 雪夜上梁山 ②. 疾恶如仇、粗中有细
【10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周游海底,在印度洋肉搏鲨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遭遇巨型章鱼等,他始终机智冷静、勇敢面对,最终取得胜利。他的行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对人类顽强不屈、不懈开拓精神的赞美。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的行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与挫折,都要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用钢铁般的意志去战胜它。
示例三:《简·爱》中的简·爱在罗切斯特伤残时,又坚定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他结婚。她的行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坚持自我,勇于追求独立自主,追求平等。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一)(4分)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甲诗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诗人借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苍茫景色,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其中,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使思乡之愁更加深沉、悠远。乙诗尾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将故乡的水拟人化,说故乡水不远万里送自己的行舟,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二)(10分)
【13~16题答案】
【答案】13. (1)虚夸,夸大 (2)跟随 (3)忍受 (4)早晚,日日夜夜
14. (1)(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治理国家就像种树木,树根稳固不动摇,那么枝叶就会茂盛繁荣。
15. 示例:①写出了曹刿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决心参与战争(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民对统治者的不信任);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或: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跌宕起伏);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的鄙陋寡见,为后文鲁庄公在战争中的鲁莽指挥作铺垫。(答出两点即可)
16. 甲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唐太宗说的话意在向众侍臣强调:老百姓就是国家的根基。
【17~19题答案】
【答案】17. 示例: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和成功者成功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理念的重要性,使该理念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18. 示例:材料二合适,材料二例举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从不放弃的事例,能够具体有力地证明第④段“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这一分论点。
19. 示例:坚持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成功一定是坚持之后结果。早早放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不尝试奋斗永远不知道自己离成功还差多远,我们正处于最应该坚持和奋斗的年纪,给自己一次机会,让自己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四)(12分)
【20~23题答案】
【答案】20. ①. 孙宝平垒砖砌墙,用实际行动让孙平江信服。 ②. 孙宝平下班后打理清爽,轻松回家,让工友们艳羡。(意近即可)
21. “汪”在句中指眼眶中盈满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张秋生与旧日恩人孙宝平相聚时内心充满温暖和感恩之情。
22. 示例一:通过对比孙宝平和其他工友对砌水泥这门传统手艺是否值得传承的不同看法,表现出孙宝平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传统手艺的尊崇和敬畏。
示例二:通过孙平江砌墙东倒西歪与孙宝平砌墙砖块均匀的对比,表现出孙宝平砌墙抹灰技艺精湛。
示例三:通过其他工友穿脏衣服回家和孙宝平打理清爽轻松回家的对比,表现出孙宝平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性格特点。
23. 示例:①热爱生活,有滋有味;②投身事业,尽职尽责;③追逐梦想,努力践行。
四、写作(40分)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那一次,我真的慢了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步履不停地追逐着前方的风景。然而,在记忆的某个角落,却藏着一次让我深刻体会到“慢”之真谛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计划去郊外野餐,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唤醒沉睡中的我时,我便知道,这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然而,这份期待与兴奋似乎让我的内心变得异常浮躁,我开始匆匆忙忙地准备,恨不得一眨眼就能到达那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早餐是胡乱塞进嘴里的面包和牛奶,背包里的物品也是随意堆砌,没有仔细检查是否齐全。妈妈在一旁提醒我:“别急,慢慢来,安全第一。”但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对妈妈的叮嘱只是敷衍地点了点头,便急匆匆地出门了。
一路上,我骑着自行车,旋风般穿梭在车流与人潮中,心里只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沿途的风景如同电影胶片般一闪而过,我却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愿。终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但那份期待中的喜悦却并未如期而至。
野餐的过程中,我始终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断地查看时间,盘算着何时能够离开,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快节奏”世界。直到爸爸提议我们一起去山间小道散步,我才勉强同意,但心中仍带着几分不情愿。
山间的小道蜿蜒曲折,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新气息。我本想快步走完这段路程,但爸爸却放慢了脚步,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每一步都踏得那么沉稳而有力。渐渐地,我也被这份宁静所感染,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开始留意起周围的风景。
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所有的烦恼与急躁都随风而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
回到野餐的地点,我发现时间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飞逝而去,反而因为这次“慢”下来的经历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往往都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慢”时光里。
那一次,我真的慢了,但正是这份慢,让我学会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生活的细腻与温暖。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地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在慢时光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题目二:
【25题答案】
【答案】例文:
幸福,就在眼前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可以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让你在寒冷中感受到温暖;它可以是饥饿时的一碗热粥,让你在疲惫中获得力量;它也可以是失落时的一个拥抱,让你在孤独中找到安慰。然而,曾经的我,却一直在寻觅幸福,总以为它在遥远的地方,殊不知,幸福,就在眼前。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我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却依然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我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到了极点。刚刚结束的考试,我考得一塌糊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父母的失望,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着。突然,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卖烤红薯的小摊。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在这寒冷的冬日里,那笑容仿佛是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买了一个烤红薯。
接过烤红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它的温暖。我剥开红薯皮,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一个烤红薯就能让我感到幸福。
我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家附近的公园。公园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相互搀扶着,慢慢地走着。老爷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对老奶奶说:“这辈子,能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老奶奶笑着说:“是啊,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看着他们相互依偎的身影,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感动。原来,幸福就是和相爱的人相伴一生,不离不弃。
我加快了脚步,向家走去。当我走到家门口时,我看到了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的灯光。我推开门,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等着我。看到我回来了,她连忙起身,接过我手中的书包,关切地问:“冷不冷?饿不饿?”爸爸也从厨房里走出来,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幸福就是家人的关爱和等待,就是这温馨的家。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幸福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它就在眼前。它是一个烤红薯的香甜,是老夫妻的相互陪伴,是家人的关爱和等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幸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