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1 23:2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短文《父子性刚》,完成习题。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选自《广笑府》)【注释】①遣:派。②市:买。③良久:很久。④姑:暂且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父子俱性刚(都) B.值一人对面而来(值得)
C.遂挺立良久(于是) D.陪客饭(吃饭)
2.短文中有四个人物,其中不属于“性刚之人”的是( )
A.父亲 B.儿子 C.客人 D.路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
4.如果你是经过的路人,看见这个情景,会怎么劝解他们呢?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
5.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请把课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诣: 示:
7.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
8.《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一书,下面是书中另一则关于言语智慧的小故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①文中的小孩姓 。“戏”的意思是 。
②徐孺子的言语智慧在于他用 与月亮进行类比,以反驳“ ”的观点。
小古文阅读。
竭泽而渔
竭①泽②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泽:池、湖。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同“畋”,打猎。
9.①渔: ②非:
10.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对应的原句。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
11.从成语“竭泽而渔”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自相矛盾》
12.我会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填在括号里面。
①誉( ) ②陷( )
13.我会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文言文阅读: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③,与群儿击②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③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④浮出。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②击:这里是“踢”的意思;③谋:谋划,出主意;④遂:于是,就。
14.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
(1)群儿谋取之( )
A.代词,指树洞 B.代词,指球
(2)彦博以盆取水( )
A.用,拿 B.所以
15.这件事的起因是 ,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6.读了故事,你认为文彦博是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蝙蝠
鸟与兽斗,蝙蝠①常中立②。鸟胜则蝙蝠飞入鸟群,曰:“吾有两翼,固鸟也。”兽胜。则蝙蝠走入兽群,曰:“___________”未几③,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逐④共斥⑤之。
【注释】①蝙蝠:哺乳类动物,有四足,前爪已进化为翼,能飞翔。②中立:两边都不帮。③未几:时间不长,没多久。④遂:于是、就。⑤斥:排斥。
17.用“______”画出故事的起因,用“ ”画出故事的结果。
18.选择题。
(1)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吾亦食肉,固兽也。 B.吾会行走、固兽也。
C.吾有四足,固兽也。 D.吾善捕虫、固兽也。
(2)这篇小古文、想要告诉我们( )
A.要有宽容之心,不能一味盯着别人的错误
B.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
C.遇到问题,要随机应变,不能遵守成规
D.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宇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9.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 ) 晨夕不休( ) 悬屋梁( )
20.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相同点——都是 的人,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
不同点 遇到的困难 车胤: 。
孙敬: 。
克服困难的方法 车胤: 。
孙敬: 。
21.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2.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①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②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③惶惶④,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⑤,汗不敢出。”
【注释】①敕(chì):皇帝召见。②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即你。③战战:恐惧得发抖。④惶惶:恐惧不安。⑤栗栗:哆嗦,发抖。
23.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词的意思。
(1)少(shào)有令誉( ) (2)可令二子来( )
(3)卿面何以汗( ) (4)复问会( )
24.读短文,揣摩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钟毓:
钟会:
25.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人给予了不同的应答。你更欣赏谁的?为什么?
《【期末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B 2.C 3.买完后出城门时碰到对面走来的一个人,两人互不相让,僵持了很久。 4.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为了一点小事互不相让,大家各退一步吧。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 “值一人对面而来”意思是: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故“值”的意思是“适逢,恰好碰上,遇到”。
故选B。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
文中第①自然段“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意思是: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由此可知,父亲和儿子都是“性刚之人”;文中第①自然段“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意思是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由此可知文中的路人也是“性刚之人”,故只有客人不是性刚之人。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子入城市肉”之后发生的事情在文中第①自然段“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意思是: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故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儿子买完后回家的路上,快出城门时,对面走来的人互不相让,僵持了很久。
4.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若一时冲动,那身后就是地狱。故围绕“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来回答即可,如: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5.聪慧 夫子家禽 6. 拜访 给……看 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 徐 玩耍、游戏 眼睛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解析】5.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聪、慧、禽”的正确写法。
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孔君平诣其父”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
“孔指以示儿曰”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示:给……看。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可知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字词解释。
①通过阅读短文可知,“徐孺子年九岁”意思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9岁,可知文中的小孩姓“徐”;
“尝月下戏”意思是曾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故“戏”的意思是“嬉戏,玩耍”的意思。
②阅读短文可知,文中讲述了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由此可知小故事中徐孺子的言语智慧在于他用“眼睛”与“月亮”进行类比,以反驳“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的观点,说明了他是一个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孩子。
【点睛】参考译文一: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参考译文二: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9. 捕鱼 不是 10.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11.做事要留有余地,要为长远打算。
【解析】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竭泽而渔:使池水干涸而捕鱼。渔:捕鱼;
(2)非长术也:这不是长久的方法。非:不是。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抓住所给意思,结合关键词“抽干”“捕鱼”可以想到句子: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竭:使。干涸。泽:池、湖。明年:第二年。
句子意思是: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
1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文章句子“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可知,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由此可以理解文本的主旨,如: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点睛】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2. 称赞 刺破 13.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解析】12.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解答时,先结合译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理解词语的意思。
誉:称赞、夸耀。
陷:刺破、穿破。
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先理解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以:用。何如:怎么样。句子的意思: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点睛】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4. B A 15. 球忽跃入树穴 穴深 16.文彦博是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智慧少年。
【解析】1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群儿谋取之”的意思是“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想把球取出来”,在这一句中“之”为代词,指球,故选B。
(2)“彦博以盆取水”的意思是“文彦博用盆装来水”,在这一句中“以”为介词,意思是“用”,故选A。
15.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这一句的意思是: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孩子玩球。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想把球取出来,但是树洞很深,够不到。由此可知这件事的起因是:球忽跃入树穴;而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则是:穴深。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文彦博是个怎样的孩子即可。
如:文彦博小时候在球落入树穴后,没有直接放弃或采取粗暴的方式,而是机智地想到用水使球浮出的方法,成功解决了问题。这说明文彦博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点睛】参考译文: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孩子玩球。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想把球取出来,但是树洞很深,够不到。文彦博取来一盆水,倒进树洞里,球就浮了上来。
17.鸟与兽斗,蝙蝠常中立。未几,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遂共斥之。 18. C D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文言文可知,本文描写了蝙蝠在鸟类和兽兽类争斗时,因保持中立态度而最终被两方共同排斥。可知故事的起因是“鸟与兽斗,蝙蝠常中立。”结果是“未几,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遂共斥之。”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注释可知,蝙蝠作为哺乳类动物,确实有四足,并且其前爪已进化为翼,能飞翔。在文中,蝙蝠为了在不同势力中生存,需要找到与当前势力相符的特点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当兽胜时,蝙蝠需要强调自己与兽类的相似之处,而“有四足”正是蝙蝠与兽类的共同特征,因此选项C最为合适。
故选C。
(2)这篇小古文通过蝙蝠在鸟与兽斗中的中立态度和最终被两方共同排斥的结果,强调了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随意改变自己的立场。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鸟儿和野兽争斗,蝙蝠常常保持中立的态度。当鸟儿取得胜利时,蝙蝠就飞进鸟儿的群体中,说:“我有两只翅膀,本来就是鸟类的一员。”而当野兽取得胜利时,蝙蝠则跑到野兽的群体中,说:“我有四只脚,本来就是兽类的一部分。”然而,没过多久,鸟儿和野兽决定议和,它们在和解的场合中发现了蝙蝠,于是双方都共同排斥它。
19. 爱好 休息 悬挂 20. 勤奋好学 家贫不常得油 眠睡疲寝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绳系头,悬屋梁 21. 以夜继日 晨夕不休 22.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再用囊萤来照明,也不再用绳子系头来克服许多困难,但我们依然要学习古人这种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精神。
【解析】19.本题考查借助组词法理解字义。
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答题。好学:爱好学习。好,爱好。晨夕不休:意为从早晨到晚上都没有休息。休:休息。悬屋梁:指用绳子将头发拴住,吊挂在房梁上。悬:悬挂。
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信息后作答。《囊萤夜读》主要写的是车胤因家境贫寒,无法经常获取油灯,夜间读书困难,便用练囊装萤火虫照明,夜继日读书的故事。《孙敬悬梁》主要写的是孙敬经常学习至深夜,为防止困倦影响学习,便用绳子将头悬挂在屋梁上继续学习的故事。由此看出,两人的相同点是都是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的人,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家贫不得油”点明了车胤遇到的困难,他用“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解决了这一困难。“及至眠睡疲寝”告诉了我们孙敬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于是他“悬屋梁”继续学习,最后终成当世大儒。
2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阅读两篇文章可知,《囊萤夜读》中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为“以夜继日”,意思为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孙敬悬梁》中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为“晨夕不休”,意为从早晨到晚上都没有休息。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本题可以从两篇文章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去展开,注意说话的语气,要易于让人接受。如:虽然现代社会条件优越,但“囊萤夜读”和“孙敬悬梁”这类故事传递的勤奋、坚韧和对知识的渴望精神,仍然值得学习和传承。这些故事提醒我们,无论环境如何,个人努力和对目标的追求是成功的关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保持对知识的渴望,这正是这些故事所倡导的精神。因此,讲述这类故事并非不合时宜,而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激励和提醒。
【点睛】参考译文:
囊萤夜读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十分热爱学习,白天晚上都不放松,等到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用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后来成为当代很有学问的人。
23. 小时候 叫、让 为什么 又 24. 钟毓:老实规矩而知畏惧,守礼仪。 才思敏捷而随机应变,有胆识。 25.欣赏钟会。因为他既巧妙地回答了魏文帝对自己不流汗的困惑,又维护了魏文帝的尊严。
【解析】2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意思。
(1)结合上下文,“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意思是钟毓和钟会在年少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这里的“少”强调了他们年龄尚小就已经出名。故“少有令誉”:“少”在文中指年少、小时候。
(2)从“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可以看出,魏文帝是让钟繇叫他的两个儿子来见自己。故“可令二子来”:“令”在此处意为让、叫。
(3)魏文帝看到钟毓面有汗,所以问他“卿面何以汗”,就是在问他脸出汗的原因。故“卿面何以汗”:“何以”即为什么。
(4)前文魏文帝问了钟毓出汗的原因,接着又问钟会不出汗的原因,所以“复”体现了再次提问的意思。故“复问会”:“复”是又、再的意思。
2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钟毓的性格特点:从他面对魏文帝关于出汗的询问,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可以看出他比较老实、守礼仪、规矩,诚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紧张、恐惧。这反映出他性格中较为忠厚、实在的一面。
钟会的性格特点:当魏文帝问他为何不出汗时,他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展现出他思维敏捷、机智灵活,善于巧妙应对,有胆识,反应迅速。
25.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
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我更欣赏钟毓,是因为他的回答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状态,表现出他的诚实和坦率。在现实生活中,诚实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够建立起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例如,在团队合作中,诚实的人能够让伙伴们清楚地了解情况,避免误解和错误。
我更欣赏钟会,是因为他的应对机智巧妙,显示出他的聪明和应变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这种机智能够帮助他迅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比如在商务谈判中,机智的应对可能会为自己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
【点睛】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所以汗水不敢冒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