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1 23: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它使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评论的是( )
A.开国大典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3.下图中的数据表明,土地改革( )
A.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B.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彻底消灭了封建农奴制 D.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4.“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以昂扬的斗志,建起了一座座重型工厂,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铺设了铁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公路。”这些成就主要产生于( )
A.1953-1957年 B.1956-1966年 C.1978-2012年 D.2012年以后
5.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平均分配 B.无偿没收 C.赎买政策 D.成立合作社
6.独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坐标。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是( )
A.政治协商、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 B.良好开端、大跃进、八字方针
C.伟大转折、小岗村、松绑 D.中国梦、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
7.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创苦创业 D.集体主义
8.下图的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出现最严重挫折的时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正是这场舆论战,突破了拨乱反正的禁区,推动了1979年后全国范围的平反和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进程。”“这场舆论战”讨论的问题是( )
A.检验真理的标准 B.计划与市场关系
C.民主与法制关系 D.革命与改革抉择
10.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1978年后,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路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11.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
A.开放经济特区 B.增强企业活力 C.建立市场经济 D.分田包产到户
12.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上变化说明我国已经逐步建立( )
A.社会主义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在社会主义国家,划出一块地方来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为统一全党认识,为避免重大失误,就要摸着石头过河,就要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和胆略。材料评述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创办B.国企改革的进行 C.经济特区的创建 D.全方位对外开放
14.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层层推进。下列体现向内陆推进的是( )
A.开放乌鲁木齐 B.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广州、上海
15.21世纪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祖国统一的推动者
B.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者
17.2022年,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的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二十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18.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就已经把数字科技运用到极致,地屏配合立体透视网幕、裸眼3D、AR+Al等均有亮相。杭州亚组委还上线了“亚运AR服务平台”,该平台结合虚实结合技术,带来“AR导航”“AR吉祥物迎宾秀”“AR知识科普”等多种体验。材料反映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19.下图为“导弹部队”知识构建图,空缺处应填的是( )
A.空军 B.北海舰队 C.火箭军 D.海军陆战队
20.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8日在海南博鳌开幕。此次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与这一主题对应的中国外交工作是( )
A.致力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
C.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二、综合题
21.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铮铮铁骨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1840年珠江口 图二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图三 1900年美军抢劫的白银
(1)材料一图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别指出与图二、图三有关的战争名称。
材料二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部分)
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家 933家
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 2800万元 5.2亿元
——摘编自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变化。
材料三 下面两位历史人物都是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图四 左宗棠 图五 邓世昌
(3)材料三左宗棠为收复国土,命人抬棺出征,最终成功收复了哪里?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4)综上所述,回顾这段屈辱史,你有什么感悟?
22.军队的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吸取教训操练新军】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在慈禧亲信荣禄的保举和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于1895年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练“新建陆军”(以下简称新军)。新军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搡典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宫克任教习,还专门成立了由德国人组成的教习处,并且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数年经营后,袁世凯操练的北洋新军戒为清末各地折军中最具实力的一支。
——摘编自《袁世凯小站练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操练新军的特点。
【军旗升起筑牢军魂】
材料二
图一 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古旧会议时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摘编自王连花《党和军队政治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南昌起义的意义。并指出古田会议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
【人民军队英雄军队】
材料三
图二 山东解放区的群众支前小车队 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箱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队建设的认识。
23.到时代最需要的地方应成为青年无悔的选择。历史上的有志之士也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奔走于不同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近代名人名言(摘录)
人物 名言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梁启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位近代名人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为了回答和解决严酷环境中一个又一个的紧迫问题,毛泽东阿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又写了《中园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名称。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子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統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北。
——陈伟国《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返乡兴办的实业名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外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何做?
2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什么?说明该事件的和平解决对抗战时局的影响。
材料二
(2)请对材料二所示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理由。(归类时写图序即可)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因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期末模拟测试卷(二)-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C B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D C B A C A
1.B
【详解】根据题干“起临时宪法作用”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文件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政权机构和基本政策,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的法律,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1984年颁布的民族政策法律,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土地改革的专门法律,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意义的评价。这场战争(1950-1953年)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共同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最终迫使对方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近代中国屡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事务中的重要力量,D项正确;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B项;抗日战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据图片可以看出,1952年相比较1949年,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大幅度增长,这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题干图表中并没有体现土地改革艰难曲折的过程,排除A项;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改革的措施,而图片主要体现了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解放西藏彻底消灭了西藏地区的封建农奴制,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青藏高原上 修建了公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相继建成,改变了西藏与外部交通不便的现状,A项正确;1956—1966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1978—2012年、2012年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正确;平均分配、无偿没收是土地革命或苏联模式的做法,排除AB项;成立合作社是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良好开端指1956年的中共八大;大跃进开始于1858年;八字方针实施于1961年,B项正确;政治协商、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均发生在1956年之前,属于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排除A项;伟大转折、小岗村、松绑出现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小岗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排除C项;中国梦、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出现于社会主义新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1950年春,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其典型特征是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C项正确;实事求是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不是“铁人”精神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与时俱进意为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不是“铁人”精神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不是“铁人”精神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排除A项;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③时期我国主要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正是这场舆论战,突破了拨乱反正的禁区,推动了1979年后全国范围的平反和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全国掀起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A项正确;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的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B项;民主与法制关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1979年并不存在革命的抉择,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D项正确;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至1952年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于1956年底,不是在1978年后的事情,排除B项;1958年,我国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让农民致富,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正确;开放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是在1980年,排除A项;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分田包产到户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重视市场作用,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或决定性作用,但没有突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排除B项;计划经济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划出一块地方来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可知,其评述的是经济特区的创建,经济特区就是以特殊的经济政策来发展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等,C项正确;“乡镇企业的创办”“国企改革的进行”与材料信息“划出一块地方来引进外资”不符,排除AB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材料涉及的是此格局形成的第一步,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层层推进,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体现向内陆推进,A项正确;深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未体现由沿海到内陆层层推 进,排除B项;海南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未体现由沿海到内陆层层推进,排除C项;广州、上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未体现由沿海到内陆层层推进,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A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B项;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一“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人。他提出并推动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等,C项正确;邓小平确实在祖国统一方面有贡献,比如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但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A项;邓小平确实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但选项中的“探索者”可能不够全面,因为他的贡献不止理论探索,还包括实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排除B项;虽然邓小平确实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但“总设计师”这个表述更具体,更直接对应题干中的“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B项正确;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除C项;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就已经把数字科技运用到极致,地屏配合立体透视网幕、裸眼3D、AR+Al等均有亮相。杭州亚组委还上线了“亚运AR服务平台”,该平台结合虚实结合技术,带来“AR导航”“AR吉祥物迎宾秀”“AR知识科普”等多种体验。”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运用创新技术为开幕式加分,体现的是新发展理念中创新理念,A项正确;开放是指发展新理念中注重交流合作,排除B项;协调体现的是发展的结构、产业等协调,排除C项;共享是指发展中的资源共享和成果的分享,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根据材料“导弹部队”“2015年更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在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这是一个独立的军种,主要负责战略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C项正确;空军是负责空中作战的军种,与导弹部队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北海舰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海上作战,与导弹部队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兵种,主要负责快速登陆和海岸、海岛防御等任务,与导弹部队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可知,这一主题对应中国的外交是致力于统世界各国合作,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A项正确;主题内容是亚洲与世界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不是局限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排除B项;主题内容是亚洲与世界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不是局限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排除C项;主题内容是亚洲与世界的共同挑战和责任,不是局限于与欧盟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1.(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3)地区:新疆。
精神: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4)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努力发展经济与科技,才能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详解】(1)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一图一“1840年珠江口”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名称:根据材料一图二“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和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根据材料一图三“1900年美军抢劫的白银”和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劫走中国大量财富和珍贵文物。
(2)变化:根据材料二“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分析可知1895年之后列强在华开设的工厂数量大幅度增加,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也快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3)地点:结合所学知识,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精神: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体现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4)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引言“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铮铮铁骨的抗争史”分析可知可以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等角度作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努力发展经济与科技,才能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22.(1)特点:仿照西方(德国)的营制、操典训练;聘用德国军官任教习;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
(2)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原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3)原因:战争具有正义性、革命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通过土地改革赢得农民拥护,奠定了巩固的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指挥得力、军民团结。
(4)认识: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军队建设对国家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等。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新军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搡典进行训练”分析可知仿照西方(德国)的营制、操典训练;根据材料一“聘用德国军宫克任教习,还专门成立了由德国人组成的教习处”分析可知聘用德国军官任教习;根据材料一“并且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分析可知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
(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原则: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原因:根据材料三“山东解放区的群众支前小车队”分析可知战争具有正义性、革命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据材料三“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分析可知通过土地改革赢得农民拥护,奠定了巩固的群众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指挥得力、军民团结。
(4)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引言“军队的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力量”和综合分析材料可知可以从军队的重要性角度作答,如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军队建设对国家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等。
23.(1)思想主张:李鸿章:学习西方器物以自强;梁启超:实行办法,改革官制;孙中山:三民主义。
(2)“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名称:大生纱厂。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4)做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情感;培养国际视野等。
【详解】(1)思想主张:据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以自强;据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主张实行办法,改革官制;据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孙中山强调实行三民主义。
(2)道路:据材料二“毛泽东阿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又写了《中园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可知,该道路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名称:结合所学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外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做法:开放性试题,综合材料信息回答即可,如据材料一可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情感;结合所学可知,培养国际视野等。
24.(1)“军事政变”:西安事变,也称为双十二事变;影响: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战的展开,为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正面战场作战:图一、图二;理由:图一展示了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图二展示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这两幅图都反映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对抗的场景,属于正面战场作战。
敌后战场作战:图三、图四;理由:图三展示了地道战的绘画,图四展示了彭德怀在前线的场景。这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和根据地斗争,属于敌后战场作战。
(3)重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
【详解】(1)“军事政变”:根据材料一“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西安事变,也称为双十二事变。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故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影响:根据材料一“……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抗战时局的影响是: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战的展开,为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正面战场作战:图一、图二;理由: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展示了淞沪会战中,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图二展示了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两幅图都反映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对抗的场景,属于正面战场作战。
敌后战场作战:图三、图四;理由:图三展示了地道战的绘画,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大量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麻雀战、地道战等战法;图四展示了彭德怀在前线的场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这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和根据地斗争,属于敌后战场作战。
(3)重大意义:根据材料三“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战后,中国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故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