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写作·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增强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创作能力,丰富审美情趣。
语言运用: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细致描绘人物,突出人物的特征;学会以事写人,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重点)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难点)
审美创造:能够发现普通人身上蕴藏的真、善、美,并用文字将其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细致描绘人物,突出人物的特征;学会以事写人,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时候,有一个县衙贴出告示,要抓一小偷。告示内容是:今有一人入室偷窃,所盗数额巨大,现悬赏五十两缉捕。该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请有线索者速告本县。
通过这则告示,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预设:不能。因为这则告示中对小偷的描述没有突出小偷的外貌特征,没有辨识标志。
由此观之,仔细观察并抓住人物的特征,是写出符合其特点的作品、达到“写谁像谁”效果的关键。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通过故事导入,旨在降低学生对抓外貌特征写人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人物外貌特征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参与意识。
二、读教材,学方法
1.了解描写手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4“写出人物特点”,并交流思考:如何写出人物特点?
预设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外貌描写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展示人物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3)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地扩大。
2.分析示例,加深理解
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例文了解一下各种描写手法。
(1)外貌描写
“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
【示例】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的脸,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列夫·托尔斯泰》)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个性特征来。
【示例】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动作描写
“描”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示例】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列夫·托尔斯泰》)
(4)心理描写
刻画心理,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
【示例】我躺在我的儿童床上,仔细回味这一天带给我的快乐。那是平生第一次,我无比渴望新一天的到来。(《再塑生命的人》)
三、绘名人,学经典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几处经典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动作、外貌描写)
(2)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外貌、神态描写)
(3)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神态、语言描写)
(学生讨论后发言,逐一分析)
预设①通过对闻一多先生“昂首挺胸”“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的动作描写和“长须飘飘”的外貌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②这句话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
③通过描写鲁肃“大惊”的神态和他对吕蒙夸赞的话语,侧面表现出吕蒙读书后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细致描摹,揭示其精神内涵。
四、绘同学,用方法
师:平时,我们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朝夕相处的同学,你仔细观察过你的同学吗?你能用文字描述出来,让别人猜出他(她)是谁吗?
1.学生习作,小练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桌或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结合他(她)平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用200字左右给他(她)“画”一幅肖像。写好后,展示出来,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小组互相交流评价。
(3)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展示:展示→猜人物→点评。
2.修改范文,明确方法
(1)修改示例。
师:这些同学都能抓住人物特征,让人一猜就中。本节课开头讲的那个故事里的小偷,因外貌特征描写不突出,难以辨别。假如你是县官身边的师爷,你认为如何修改告示才方便抓住小偷呢?
(学生自主修改,教师指名展示并点评)
(2)修改习作。
小组合作,修改刚才描写同学的习作。
步骤:
①小组内,每个同学再次展示习作。
②小组长组织,对不能很好突出人物特征的习作逐一进行集中修改。
③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一篇修改前后的习作对比,展示交流。
④师生对展示作品一一点评。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写人要抓住特点。要抓住特点,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写出人物个性特点。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就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同学,进行写作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特点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所以,要想写出一个人的精神特征,还要学会以事写人。
二、精选事例,以事写人
师:我们在写人时,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写。哪些事是必须写的,哪些事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事是完全没必要写的呢?这时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核心,即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情要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的事更要重点写。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1.课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现在我们以《邓稼先》为例,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写法。
(1)回顾《邓稼先》,师生一起理出课文的主要事件:
①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③病重期间还参与拟写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特殊时期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成员。
⑤写信证实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
⑥井下信号测不到,坚决不肯撤离。
(2)根据主要事例引导学生用表格展示这些事件反映出来的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事例 精神品格
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忠诚爱国
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坚持不懈
病重期间还参与拟写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特殊时期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成员。 诚恳无私
写信证实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 胸怀坦荡,自尊自豪
井下信号测不到,坚决不肯撤离。 身先士卒,无私无畏
师: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事例所反映出来的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2.学以致用,尝试选材
(1)学生自选课本中的人物,列表格或画思维导图
(2)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选择材料,刻画人物内在的个性特征。
三、抓住细节,事中显神
当我们写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时,要处理好叙事的详略。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要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力求通过一些具体、微小但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以作文《令我感动的陌生人》为例,一起学习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令我感动的陌生人
李佳怡
这个令我感动的陌生人曾是让我害怕和厌恶的人,如今再想起他,我心里却满是敬佩和温暖。
那天,白沙口大榕树下,我们几个孩子正在你追我赶地玩游戏。突然,不知是谁大喊一声:“你们看!那个‘呆瓜’又来了!”大家齐刷刷地往后一瞧,原来是那个小时候被高烧烧坏了脑子的中年男人。大家接着就闹哄哄地拍手唱起来:“村里有个大‘呆瓜’……”
“呆瓜”没有破口大骂,迈着罗圈儿腿走了几步,就定在原处。突然,他憨憨地对我们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露出又黄又歪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一个年幼的孩子被吓哭了,个头儿较高的一个孩子便冲“呆瓜”脚下扔了一块石头,得意地对小伙伴说:“我保护你们!看,他就是个‘呆瓜’,别理他,我们去其他地方玩。”
“呆瓜”依然在憨笑,还流着口水,我心里不禁也生出厌恶和反感。
本以为我和他不会再见面,直到那一天,我在一条小巷子里又遇到了他。当时,我正背着书包往家走,一个人突然从拐角冲了出来。定睛一看,是他!是那个“呆瓜”!我吓得心里一紧,连动都不敢动。还好,他没注意到我们,而是自顾自地向巷子那头的车辆连连摆手示意,头也随着手摇晃,看上去很是滑稽。他这是在干什么?一辆辆车左冲右突,伴随着阵阵愤怒的喇叭声把他挤到一边。他急得攥紧了拳头,双臂又甩又打,就像一只焦急的猴子。见没人理他,他竟直接冲到了巷子中央。
他不要命了吗?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他身前的车赶紧停下。紧接着,他走过去,敲开车窗,叽里哇啦说了一堆话。没想到,司机一把把他推开,他差点儿摔倒。还没站稳,他又着急地冲上前去拦车。堵住的车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巷子这头有人大喊:“前面发生交通事故了,别往前走了。”“呆瓜”看着推开他的司机,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手指着出事故的方向。排在后面的汽车这才开始有序地倒车,准备换一条路走。这时,“呆瓜”轻轻舒了一口气,擦擦额头上的汗,悄无声息地迈着罗圈儿腿离开了。
我看着他离去的瘦小的背影,觉得竟是如此高大,而我和人群却显得那么渺小。
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习作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 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呆瓜”的焦急。
(2)本文有哪些优秀之处可供借鉴?
预设 ①选材典型。作者在写作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精选素材——“呆瓜”帮忙拦车,凸显“呆瓜”热心善良的优秀品格。②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在写作时没有一上来就赞美“呆瓜”,而是先写“呆瓜”的“呆”,写“我”对他的厌恶,后面再写“呆瓜”的善良。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同时构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③细节描写。多处使用细节描写,凸显了“呆瓜”的性格。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对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是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对完整文章的分析,全面了解围绕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选择材料,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堂实践可操作性强,直观,易于学生学习和评价。
四、布置作业
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子,想到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篇作文,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另外补充了几条“提示”。
提示:
1.选材要精。写作时,要精选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如要使用多个事例,则事例之间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2.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可以使用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3.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或成长历程,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设计意图】
以教材中的“写作实践二”为例,以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写出人物特点的各种方法。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特点
精选事例,以事写人
以事写人
抓住细节,事中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