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程(3)
教学目标小学资源网www.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小学资源网www.
理解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方程解答。
教学难点
确定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从上海出发开往宁波。客车先行18.4千米后轿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轿车开出多少小时后追上客车?
1.画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回顾解答追击问题的基本相等关系
客车先行的路程+客车后行的路程=轿车一共行驶的路程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追击问题的拓展,解题步骤有了增加,但基本解题思路没变。通过复习激活追击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例题
1.尝试解决
出示例题:
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从上海出发开往宁波。轿车比客车迟开0.2小时,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轿车开出多少小时后追上客车?
(1)比较两题有何异同?
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
(2)尝试列方程
(3)汇报交流
解:设轿车开出x小时后追上客车。
92×0.2+ 92 x=108 x
108 x-92 x=92×0.2
(108 -92) x=92×0.2
……
2.学生归纳、总结追击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
[追击问题相对比较抽象,在复习题的基础上变换个别条件引入例题,既降低了认知难度,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实现知识的同化。]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独立完成书上试一试):
刘老师和宋老师从学校出发骑车去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刘老师出发3分钟后宋老师去追赶,结果两人同时到达电影院,宋老师骑了多少分钟?如果刘老师18:00出发,电影18:30开映,那么他们两人能在电影开映前进电影院吗?(已知刘老师平均每分钟行220米,宋老师平均每分钟行280米。)
[可让学生先画图再解答,巩固解题方法。再与例题比较,体会解题思路的共同之处。]
2.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从上海出发开往宁波。轿车比客车迟开0.2小时,轿车开出1.15小时后追上客车。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求客车的速度。
(2)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从上海出发开往宁波。轿车比客车迟开0.2小时,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轿车开出多少小时后超过客车13.6千米?
[将例题加以变式,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追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结构,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PAGE
--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