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3
2
1
1号
3号
2号
蚂蚁
贝贝
蚂蚁
乐乐
蚂蚁
欢欢
GO
第二名
第一名
第三名
比赛规则:绕树叶爬行一周,先到者获胜。
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摸
摸
教室里物体表面的一周?
找
(1)
(2)
(3)
(4)
(5)
(6)
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的表面有一周,哪些没有,为什么?
动手操作我最棒:
请用水彩笔描出下列物体表面的一周?
描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比
物体表面的一周。
数学书封面( ),就是数学书封面的( )。
长方形( ),就是长方形的( )。
一周的长度
周长
一周的长度
周长
树叶的周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活动要求:
①4人分工合作,两人负责测量周长,两人负责做好记录。
②组内交流测量的方法,并做好上台展示测量方法的准备。
量
你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
说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我们组选择的测量工具有: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我们测得树叶的周长是 厘米。
说
树叶的周长
我们组选择的测量工具有: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我们测得树叶的周长是 厘米。
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量腰围
20厘米
20厘米
下面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么?分别是多少厘米?
1厘米
1厘米
猜想---验证
数
A
B
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1号蚂蚁乐乐和2号蚂蚁贝贝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1号
2号
测量周长
什么是周长
描一描
摸一摸
数一数
量一量
找一找《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课件、树叶、软尺、毛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蚂蚁在召开运动会,大家想去看看吗?
请跟着老师一起去参加一场比赛,请看,参加比赛的有三只小蚂蚁(分别介绍),请同学来读一下比赛规则:
生:比赛规则三只小蚂蚁,绕树叶爬行一周,先到者顺利过关。
师:你觉得谁会获胜?
现在比赛开始,让我们一起倒计时3.2.1(手势)。。。。。比赛结束,获胜的是二号小蚂蚁,请同学们擦亮眼睛,仔细观察,这样的评选结果你认为合理么?
生:我认为第三只小蚂蚁获胜。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只蚂蚁他没有把树叶一周走完,有一个缺口。第二只蚂蚁并没有绕着树叶的一周爬行。第三只小蚂蚁它刚好走完了树叶的一周,所以我认为第三只小蚂蚁获胜。
师:掌声!你表达得可真清楚!也就是说小蚂蚁在绕树叶爬行的时候,要不多不少刚好走完树叶的一周。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学习的内容,(什么是周长)(板书:一周)
二、感知一周
师:什么是一周呢?拿出你的数学书,你能用手摸一摸咱们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好,开始。摸好了用坐姿告诉我,哪个小朋友想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摸的?。
生:(展示)。
师:先别着急,我来采访你一下,你是从哪里开始摸的?
那我们可以把这里叫起点。对了,起点,接着呢,生:然后摸完接下来这四个边。
师:哦,他摸的是数学书封面的四个边,对,也可以说成边线,最后呢,然后又回到这个起点,那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咱们怎么摸一周。
生:我是先把手放在起点,然后摸边线,把数学书的四条边线都摸一遍,最后又回到了起点。
师:那什么是一周了,也就是从起点沿边线又回到了起点,你们都是从这个起点开始的吗?有不同的起点吗?
你是从哪里开始的?
生:可以从四个角线任意一个角开始都没有问题,
师:嗯,可以吗?可以,那从这里呢?
生:不行,
师:行不行呢?请同学们已这个点为起点摸一摸?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从这个起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摸。那这个起点可不可以呢?这个起点呢?这个起点呢?(可以),也就是说(起点是咱们边线上的任意地方),对了,任意一点。还可以从这个起点沿逆时针方向摸,无论我们怎样摸,只要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下面把你们的目光放在我们的教室里面,你们找一找咱们现在这间教室里有物体表面的一周吗?
生:黑板有黑板面有一周.
师:你观察的可真细致。
师:同学们都会找物体表面的一周,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下面哪些图形或物体的表面有一周?
师:那我想把它变成有一周的图形怎么办?也就是只需要将它的口合上,也就是首尾相连,像这样能首尾相连的图形,在我们的数学上叫做封闭图形,只有封闭图形才有一周(板书)。他有吗?
师:下面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你能用彩色笔描出下列图形或物体表面的一周吗?
你们更欣赏谁的?对比一下你最欣赏谁的?为什么呢?
生:我更欣赏第二个,因为它那个它非常的完整,第一个它并不完整,没有沿着图形的一周描。
师:也就是说我们观察他的线,它的线描的好像更粗更准确更规范,如果想要更规范的话,我们还可以怎么什么来描,
生:用直尺描更好。
师:你说数学书用直尺描更好,为什么树叶不用直尺描呢?
生:因为它的线不是直的,我线不是直的,就不能用直尺描,非常棒好了。
三、认识周长
师:刚才咱们找了一周,描了一周,下面咱们来比一比一周,请看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和课桌面的一周谁更长呢?
生:课桌面。
师:那课桌面的一周和黑板面的一周呢?
生:黑板。
师:这说明咱们的一周是有长短的,对长短的也有长度的(板书),而我们数学上就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呢?什么意思?比如说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那如果老师把数学书封面拿开,会留下一个。
生:长方形。
师:谁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周长,比如说树叶的周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四、测量周长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有办法吗?那如果我要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呢?有办法吗?(指着黑板上的图片)哦。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咱们一会儿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请看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四人分工合作,两人负责测数学书封面周长,两人负责测周长;组内交流测量的方法、填写报告单,并做好上台展示测量方法的准备。
生:我们就用直尺把来这个数学书上面这个短的地方测量一下,再把长的地方测量一下,加起来就等于数学书的周长了。嗯,问一问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小组的结果,其他小组还有补充或反对吗?
师:还有巧妙的计算方法,真不错,掌声送给他们来看一看这个意思吗?我们可以先测出左边是26厘米,右边的长度也是26,上边是18厘米,最后把这四条边的长度加,他们测量的结果是88厘米,没错啊,测量的时候有一定的什么误差是允许的,
生:我们是用麻绳和这个软尺来测量的,我们先用软尺来测量一下毛线有多长,就是有多少厘米,然后呢,一共有59厘米,用毛线围了树叶的一周长一周。嗯。我们在多的那一段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用原尺测量出有多少厘米,然后再用59厘米减去多出的那一段的厘米,就可以得出数叶一周有多少厘米了。
五、拓展应用
师:好了,学了这么久,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去看1号小蚂蚁和2号小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要分别绕ab两块场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线一样长么?为什么?你说啊。
生:一样长。
师:无论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这都还只是你们的猜测,我们还是需要进行什么验证?好了,和你的同桌把你的想法交流一下。
师:呃,我觉得是公平的,嗯嗯,因为他们都是跑到同一个角之后才回去的,并且都是在同一个终点的,所以也是公平的,你还有想说的吗?你说我反对朱邦哲的想法,因为我的想法是这样子的,如果是小蚂蚁跑到红色的那边,因为那条线根本就没有对对直那个角,如果对折了那个角才是公平的,因为小蚂蚁如果横着走,然后呢,再上去就可以迟早的回去,而另一个昆虫只能竖着,然后呢,再走差不多一周才能回去,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二号跑道,这是。一号跑道,嗯,怎么样,上下两条边长度,左右两条边的长度,中间是共同跑的,所以比赛的跑到长度师一样的,因为他们跑的周长是一样的。
六、总结
这节课咱们通过摸一摸,瞄一找一找,描一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知道了怎样测量周长,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学习什么是面积。本节课我们还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画曲为直,这对我们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周长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希望咱班的孩子也能像视频中的小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寻生活中有关周长的奥妙。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
2.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3.让学生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计算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求各条边的长度之和。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
4.本节课采用了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效果较好。分小组学习,学生们互相配合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同桌之间比一比等学习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