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卷六(含解析)(安徽地区)
一.语言基础与应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 , ”表明梅花纵使凋落于地,被碾成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柳宗元驻足小石潭,看到游鱼“ , ”,在动静结合中表现出活泼灵动;《关雎》中主人公思绪万千,“ , ”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淑女的绵绵相思已达到彻夜难眠的程度;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 , ”表明卖炭翁矛盾复杂的心理;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表现其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就在他要着手小组工作的时候,新的不幸又偷偷地向他袭来:他的两腿瘫痪了。就只剩下右手还可以活动了。他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作用,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走动了,他用力把嘴唇都咬破了。达雅勇敢地掩shì着她的绝望和因为无力分担而产生的痛苦。
他抱歉地微笑着说:“达雅,咱们离婚吧。再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这件事我真的要好好地考虑了,我亲爱的小姑娘。”
达雅不让他说下去,忍不住放声痛哭。她哽yè着,把保尔的头紧紧搂在怀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瘫痪
②掩shì
③抱歉
④哽yè
(2)文段出自苏联作家 (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 光芒的长篇小说。
(3)文段中保尔为什么要向达雅提出离婚的请求?
(4)结合全书,说说达雅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复兴学校8年级1班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上准备出一期以“和”文化为主题的特刊,李华同学找到了四幅插图,你认为哪一幅不合适?请说明理由。
(2)如图是题为《家和万事兴》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图片中的意象阐述这则广告的精妙之处。
(3)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的“和”文化的相关资料,请你帮助补充和修改。
宽容是和的重要基础,【甲】在与人相处中,难免不会有摩擦和误会,【乙】 不能宽容对待,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丙】因此,做人应该学会宽容,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轻易发脾气,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以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别人的过错。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②在【乙】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③【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二.阅读
4.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引发全网热议。分级标识通过考量饮料在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等方面的含量和使用情况,基于综合判定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级别,健康程度依次递减,可有效提高消费者选择的便利性。
其中,根据营养等级划分,不含任何代糖,以及含有适量代糖但整体非乳源性糖分每100ml处于0.5g—5g的饮料重点被划分在A、B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的产品均被视为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是优等生,成为消费市场中更有竞争力的饮品类别。
(选自《文汇报》2024年4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二:
简单而言,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是由“短板”决定的,例如一款饮品的反式脂肪和非糖甜味剂两个指标都达到了A级,而非乳源性糖指标符合C级标准,那么该饮品总体评级为C级。这是因为四项指标都是需要适量或限量的,所以总体需要看短板。
多数果汁饮料虽然不含蔗糖但仍可能含有果糖,即便没有另外加糖,依然有可能无法达到A级。记者发现,在参与试点的饮料品牌中,能达到A级的饮品多数为不含有其他成分的鲜沏茶品类。
至于为何选择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这四种成分作为分类标准,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成分“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
(选自《文摘报》2024年5月8日,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食品饮料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关注,希望合理安排每天的营养摄入量,避开那些高热量、高糖分的产品。与此同时,新茶饮近些年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牌种类花样繁多,但营养构成并不透明,消费者往往难以判断其健康价值。
在这种前提下,上海对现制茶饮进行营养分级,并将等级明确标识出来,使饮品健康有了衡量的标尺。而且A、B、C、D的标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了消费者看不懂营养成分表的情况,让消费者心里更有谱。对新茶饮品牌来说,营养分级其实也有利好。多了营养选择标识,消费者决策会更精准。反过来说,消费者下单的习惯和偏好,可以为新茶饮品牌改良产品提供数据反馈,进而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提高产品的营养水平。
(选自“光明网”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关于摄入过量含糖饮料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专家列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糖乃肥胖的重要源头,而饮料中的大量糖分,会导致身体热量、糖分严重超标,加上运动量的不足,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就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其次,过量摄糖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引发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常见的碳酸饮料、奶茶等饮料摄入,会导致龋齿的形成、牙齿敏感度的增加、牙齿表面酸蚀症状出现,以及与饮料中色素相关的牙面色素沉着。因此,应适度摄入饮料,并尽量选择健康的饮品,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4年4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乳源性糖的营养成分以0.5g/100ml、5g/100ml和11.5g/100ml为节点划分四级。
B.一款饮品的总体评级等级是由“营养选择”四项指标中健康等级最高的指标决定的。
C.关注食品饮料营养成分,避开高热量、高糖分的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共识。
D.过量摄入糖分,可能会导致肥胖,引起代谢紊乱,引发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2)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此次试行饮料营养分级的积极影响。
(4)现今的生活离不开饮料。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就人们应该怎样对待饮料提出三点建议。
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重登罗汉岩
朝 颜
①我在一个春日重新登上了罗汉岩,眼前的这座山是波澜不惊的。除了游步道和游客服务设施发生了一些变化,山间原始天然的部分都还在。这是我最感欣喜的,因为罗汉岩之美本在于一切奇观皆天然生成。
②甫入山门,不远处的蜡烛峰还是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高高地兀立于山巅。峰顶上的那棵枫树愈发壮硕了,如果是在秋天,变红的枫叶迎风摇曳,整座石山就像一支熊熊燃烧的蜡烛。人们为石山取得此名,真是形象。
③从两山之间的夹缝走进山谷,清凉的春风拂面而来,有众鸟在耳边兴奋和鸣。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突然眼前一片开阔,弦月湖优雅地卧在两山之间。湖不算太大,形似一弯月,水面涟漪轻轻泛起之时,极尽柔美之态。湖水清冽,倒映着四面的山峰和树木,我一探头,湖水便映出我的面容,颇似一面天然的大镜子。
④如果脚力足够好,可以从弦月湖边攀爬两百多级陡直的石阶,登上海云寺。海云寺是这座名山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中期,历经二次迁建。在山脚下仰望,隐约可见红的墙、闪亮的琉璃瓦,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红绿两色交相辉映。山上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古道如盘龙,石阶似飘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行其中,飘然若仙,颇有“出凡尘喧嚣之外”的意味。
⑤一个天然岩洞,成为人们流连的地方。岩洞巨大,能容纳千人。站在锁云桥上仰视洞顶,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块岩石在空中悬着,千百年不曾坠落,也不曾移位变形,与岩壁上题写的“天造奇观”四个大字互为佐证。
⑥当我坐在岩洞里,让山风尽情吹去身上的湿热之气时,最喜欢抬起头来,观赏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一道瀑布形似马尼,生猛地倾泻而下,坠入深潭,人们称之为“马尾水”;另一道瀑布则像被米筛筛过一样,飘飘洒洒在空中变换出各种姿态,然后才轻轻柔柔地洒落在岩石上,人们称之为“米筛水”。两道瀑布一刚一柔、长相厮守,难免让人生发联想,遂将它们合称为“情侣瀑布”。
⑦很多不爱登山的人,就止步于岩洞,尽情赏玩山光水色,然后打道回府。而我不愿就此偃旗息鼓,稍事歇息便沿着石头上开出的道路,继续向上攀登。
⑧要想体验罗汉岩自然天成的魅力,一线天不能不走一遭。仿佛一股神奇之力将一块巨石一劈为二,中间只留下窄窄的一条缝隙,成为高三百多米的天险。站在一线天的窄缝里,所能触摸到的只有两侧的岩壁。它们削直、坚硬、潮湿,生长着喜阴的苔藓。人能穿过的小径依然是陡的,忽上忽下,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这时候,人全无施展的空间。好不容易到达顶端,突然来一个垂直下坡,望着下方深渊般的细缝,有恐高症的人难免四肢发软、发抖。我曾陪同过数位文友攀爬一线天,打退堂鼓的不在少数。过一线天,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两手牢牢地抓住铁链,实在陡直的地方,背过身来倒着走,一步一步探到底,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
⑨上得山顶,见山涧清泉淙淙游游,原来这就是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就是这一股天然的清泉,飞过山崖,飞向深潭,流经陈石水库,先是作为发电之用,然后汇入壬田河,滋养着壬田镇数万民众。镇上多有头脑活络之人,他们在这里种莲、种果、养鸭、开农庄、办泳池,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值得一提的是,镇上出产一种风味独特的焙豆腐,用竹炭火慢慢煨出来,外焦里嫩,再蘸些擂钵制成的酱料,美味极了。登罗汉岩的辛劳,瞬间被美食慰藉。店家往往还备有香醇浓酽的石磨豆浆或家酿米酒,温温地灌在保温壶里。我每每带外地的亲友去品尝,纷纷赞不绝口。这也让我更加惦念那座天生的罗汉岩。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表现出作者对罗汉岩保持天然的关注,与文章结尾巧妙呼应。
B.文章第②段通过对峰顶上的那棵枫树的描绘,交代了蜡烛峰名字的由来。
C.文章第④段插入了对海云寺建筑历史的介绍,并从俯视角度描写了其外观。
D.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因为有刚柔之分,又长相厮守,所以被人们称为“情侣瀑布”。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登山路线,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甫入山门,见到蜡烛峰→ →从弦月湖边攀爬,可以登上海云寺→ →经过一线天,体验紧张刺激→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
(4)文章结尾写了山顶的美食,有什么作用?
(5)请概括作者登山过程中情感变化的过程。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大林寺序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俶尔远逝
③曾无半日程
④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3)【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作文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是个回音谷,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回响,也许是持续奋斗之后,一场成功的展示;也许是长期付出之后,一次感人的回应……
请以“回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解析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表明梅花纵使凋落于地,被碾成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柳宗元驻足小石潭,看到游鱼“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在动静结合中表现出活泼灵动;《关雎》中主人公思绪万千,“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淑女的绵绵相思已达到彻夜难眠的程度;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表明卖炭翁矛盾复杂的心理;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表现其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
【答案】零落成泥碾作尘 (重点字:碾)
只有香如故
佁然不动 (重点字:佁)
俶尔远逝 (重点字:俶)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重点字:辗)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零落成泥碾作尘 (重点字:碾)
只有香如故
佁然不动 (重点字:佁)
俶尔远逝 (重点字:俶)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重点字:辗)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就在他要着手小组工作的时候,新的不幸又偷偷地向他袭来:他的两腿瘫痪了。就只剩下右手还可以活动了。他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作用,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走动了,他用力把嘴唇都咬破了。达雅勇敢地掩shì着她的绝望和因为无力分担而产生的痛苦。
他抱歉地微笑着说:“达雅,咱们离婚吧。再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这件事我真的要好好地考虑了,我亲爱的小姑娘。”
达雅不让他说下去,忍不住放声痛哭。她哽yè着,把保尔的头紧紧搂在怀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瘫痪 huàn
②掩shì 饰
③抱歉 qiàn
④哽yè 咽
(2)文段出自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 理想主义 光芒的长篇小说。
(3)文段中保尔为什么要向达雅提出离婚的请求?
(4)结合全书,说说达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①huàn;②饰;③qiàn;④咽
(2)奥斯特洛夫斯基 理想主义
(3)示例:保尔瘫痪了,不想拖累达雅,所以提出离婚的请求。
(4)示例:达雅 柯察金娜是一位具有善良、乐观、勤劳、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的女性。她在保尔的帮助下逐渐在政治上成熟,成为保尔的爱人和党内同志。她不仅在家庭中给予保尔无私的爱与支持,还在政治和工作上与他并肩作战。达雅的形象不仅是保尔生命中的重要伴侣,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象征。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写成。小说通过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瘫痪”中的“痪”读作“huàn”;
②“掩shì”写作“掩饰”;
③“抱歉”中的“歉”读作“qiàn”;
④“哽yè”写作“哽咽”。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成长为钢铁战士。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他的两腿瘫痪了。就只剩下右手还可以活动了。他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作用,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走动了,他用力把嘴唇都咬破了”等语句可以推知,保尔瘫痪了,不想拖累达雅,所以提出离婚的请求。
(4)本题考查人物评价。达雅是一个善良、乐观、勤劳、积极向上且善解人意的人。在保尔的帮助下逐渐在政治上成熟,成为他的爱人和党内同志。达雅出身于一个混乱的家庭,她的父亲丘查姆和兄弟乔治被称为家庭的两大魔头,经常欺负她和她的母亲以及姐姐。达雅本性善良,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即使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积极的心态。达雅热爱工作,心地坚定,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保尔在海滨疗养时认识了达雅,决心帮助她和她的家庭,两人最终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妻。达雅在政治上不断成熟,成为了保尔的学生和党内的同志。保尔全身瘫痪并双目失明后,达雅一直照顾他,并鼓励他开始文学创作。保尔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达雅一直在他身边提供帮助和支持。在保尔最黑暗的时刻,达雅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帮助他度过了人生的低谷。综上所述,达雅 柯察金娜是一位具有善良、乐观、勤劳、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的女性。她在保尔的帮助下逐渐在政治上成熟,成为保尔的爱人和党内同志。她不仅在家庭中给予保尔无私的爱与支持,还在政治和工作上与他并肩作战。达雅的形象不仅是保尔生命中的重要伴侣,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象征。
答案:
(1)①huàn;②饰;③qiàn;④咽
(2)奥斯特洛夫斯基 理想主义
(3)示例:保尔瘫痪了,不想拖累达雅,所以提出离婚的请求。
(4)示例:达雅 柯察金娜是一位具有善良、乐观、勤劳、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的女性。她在保尔的帮助下逐渐在政治上成熟,成为保尔的爱人和党内同志。她不仅在家庭中给予保尔无私的爱与支持,还在政治和工作上与他并肩作战。达雅的形象不仅是保尔生命中的重要伴侣,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象征。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复兴学校8年级1班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上准备出一期以“和”文化为主题的特刊,李华同学找到了四幅插图,你认为哪一幅不合适?请说明理由。
(2)如图是题为《家和万事兴》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图片中的意象阐述这则广告的精妙之处。
(3)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的“和”文化的相关资料,请你帮助补充和修改。
宽容是和的重要基础,【甲】在与人相处中,难免不会有摩擦和误会,【乙】 不能宽容对待,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丙】因此,做人应该学会宽容,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轻易发脾气,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以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别人的过错。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②在【乙】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③【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答案】(1)D 理由:悬梁刺股讲的是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和“和”的含义无关。
(2)示例:这幅图以荷叶、荷花、莲蓬及游鱼为主景,空中还有飞舞的蝴蝶,“荷”与“和”谐音,用荷花来表达和谐、和睦美好之意,飞舞的蝴蝶,游动的鱼儿等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3)示例:①去掉“不”。 ②如果(假如) ③顿号改为逗号。
【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BC.正确;
D.有误,悬梁刺股讲的是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和“和”的含义无关。
故选:D。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这幅图片的以荷叶、荷花、莲蓬及游鱼为主景,空中还有飞舞的蝴蝶,正上方有“家和万事兴”的文字。“荷”与“和”谐音,用荷花来表达和谐、和睦美好之意,飞舞的蝴蝶,游动的鱼儿等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3)本题考查语段修改。
①联系“在与人相处中,难免不会有摩擦和误会”可知,否定过度,应该去掉“难免不会有摩擦和误会”中的“不”。
②联系“不能宽容对待,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可知,“不能宽容对待”和“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是假设关系,所以应该填“如果”或者“假如”。
③联系“因此,做人应该学会宽容,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轻易发脾气,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以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别人的过错”可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和“以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别人的过错”是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应该用逗号。
【解答】答案:
(1)D 理由:悬梁刺股讲的是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和“和”的含义无关。
(2)示例:这幅图以荷叶、荷花、莲蓬及游鱼为主景,空中还有飞舞的蝴蝶,“荷”与“和”谐音,用荷花来表达和谐、和睦美好之意,飞舞的蝴蝶,游动的鱼儿等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3)示例:①去掉“不”。 ②如果(假如) ③顿号改为逗号。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引发全网热议。分级标识通过考量饮料在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等方面的含量和使用情况,基于综合判定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级别,健康程度依次递减,可有效提高消费者选择的便利性。
其中,根据营养等级划分,不含任何代糖,以及含有适量代糖但整体非乳源性糖分每100ml处于0.5g—5g的饮料重点被划分在A、B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的产品均被视为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是优等生,成为消费市场中更有竞争力的饮品类别。
(选自《文汇报》2024年4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二:
简单而言,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是由“短板”决定的,例如一款饮品的反式脂肪和非糖甜味剂两个指标都达到了A级,而非乳源性糖指标符合C级标准,那么该饮品总体评级为C级。这是因为四项指标都是需要适量或限量的,所以总体需要看短板。
多数果汁饮料虽然不含蔗糖但仍可能含有果糖,即便没有另外加糖,依然有可能无法达到A级。记者发现,在参与试点的饮料品牌中,能达到A级的饮品多数为不含有其他成分的鲜沏茶品类。
至于为何选择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这四种成分作为分类标准,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成分“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
(选自《文摘报》2024年5月8日,有删改)
材料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食品饮料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关注,希望合理安排每天的营养摄入量,避开那些高热量、高糖分的产品。与此同时,新茶饮近些年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牌种类花样繁多,但营养构成并不透明,消费者往往难以判断其健康价值。
在这种前提下,上海对现制茶饮进行营养分级,并将等级明确标识出来,使饮品健康有了衡量的标尺。而且A、B、C、D的标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了消费者看不懂营养成分表的情况,让消费者心里更有谱。对新茶饮品牌来说,营养分级其实也有利好。多了营养选择标识,消费者决策会更精准。反过来说,消费者下单的习惯和偏好,可以为新茶饮品牌改良产品提供数据反馈,进而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提高产品的营养水平。
(选自“光明网”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关于摄入过量含糖饮料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专家列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糖乃肥胖的重要源头,而饮料中的大量糖分,会导致身体热量、糖分严重超标,加上运动量的不足,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就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其次,过量摄糖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引发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常见的碳酸饮料、奶茶等饮料摄入,会导致龋齿的形成、牙齿敏感度的增加、牙齿表面酸蚀症状出现,以及与饮料中色素相关的牙面色素沉着。因此,应适度摄入饮料,并尽量选择健康的饮品,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4年4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非乳源性糖的营养成分以0.5g/100ml、5g/100ml和11.5g/100ml为节点划分四级。
B.一款饮品的总体评级等级是由“营养选择”四项指标中健康等级最高的指标决定的。
C.关注食品饮料营养成分,避开高热量、高糖分的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共识。
D.过量摄入糖分,可能会导致肥胖,引起代谢紊乱,引发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2)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此次试行饮料营养分级的积极影响。
(4)现今的生活离不开饮料。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就人们应该怎样对待饮料提出三点建议。
【答案】(1)B
(2)使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A、B等级饮品划分的依据;将“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比作“优等生”,生动而形象。
(3)①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饮品营养成分的认知,增强其判断饮品健康价值的能力;②有助于促进商家优化产品配方,提高产品营养水平。
(4)示例:①要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尽量多饮用白开水或茶水;②选择饮料时,多查看成分表,选择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③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增加运动量消除部分饮料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析】上述材料都和饮料健康相关。第(1)题考查对材料的辨析,第(2)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第(3)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第(4)题考查拓展运用。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根据材料一“基于综合判定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级别,健康程度依次递减”、材料二“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是由‘短板’决定的”可知,饮品总体评级等级是由四项指标中健康等级最低的指标决定的,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每100ml”“0.5g—5g”提示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数据,说明了饮料营养等级划分成A、B等级的依据。“这两个阵营的产品均被视为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是优等生”将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比作优等生,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在消费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3)结合材料三“在这种前提下,上海对现制茶饮进行营养分级,并将等级明确标识出来,使饮品健康有了衡量的标尺。而且A、B、C、D的标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了消费者看不懂营养成分表的情况,让消费者心里更有谱”可得: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饮品营养成分的认知,增强其判断饮品健康价值的能力。
结合材料三“反过来说,消费者下单的习惯和偏好,可以为新茶饮品牌改良产品提供数据反馈,进而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提高产品的营养水平”可得:有助于促进商家优化产品配方,提高产品营养水平。
(4)结合材料四“关于摄入过量含糖饮料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专家列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糖乃肥胖的重要源头,而饮料中的大量糖分,会导致身体热量、糖分严重超标,加上运动量的不足,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就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可提建议: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多运动。
结合材料四“因此,应适度摄入饮料,并尽量选择健康的饮品,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可提建议:尽量选择健康的饮品,尽量多饮用白开水。
答案:
(1)B
(2)使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A、B等级饮品划分的依据;将“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比作“优等生”,生动而形象。
(3)①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饮品营养成分的认知,增强其判断饮品健康价值的能力;②有助于促进商家优化产品配方,提高产品营养水平。
(4)示例:①要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尽量多饮用白开水或茶水;②选择饮料时,多查看成分表,选择健康程度更高的饮品;③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增加运动量消除部分饮料带来的负面影响。
【点评】信息辨析是常考的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归原文,找到相似表述的话语,然后对比辨别。
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重登罗汉岩
朝 颜
①我在一个春日重新登上了罗汉岩,眼前的这座山是波澜不惊的。除了游步道和游客服务设施发生了一些变化,山间原始天然的部分都还在。这是我最感欣喜的,因为罗汉岩之美本在于一切奇观皆天然生成。
②甫入山门,不远处的蜡烛峰还是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高高地兀立于山巅。峰顶上的那棵枫树愈发壮硕了,如果是在秋天,变红的枫叶迎风摇曳,整座石山就像一支熊熊燃烧的蜡烛。人们为石山取得此名,真是形象。
③从两山之间的夹缝走进山谷,清凉的春风拂面而来,有众鸟在耳边兴奋和鸣。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突然眼前一片开阔,弦月湖优雅地卧在两山之间。湖不算太大,形似一弯月,水面涟漪轻轻泛起之时,极尽柔美之态。湖水清冽,倒映着四面的山峰和树木,我一探头,湖水便映出我的面容,颇似一面天然的大镜子。
④如果脚力足够好,可以从弦月湖边攀爬两百多级陡直的石阶,登上海云寺。海云寺是这座名山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中期,历经二次迁建。在山脚下仰望,隐约可见红的墙、闪亮的琉璃瓦,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红绿两色交相辉映。山上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古道如盘龙,石阶似飘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行其中,飘然若仙,颇有“出凡尘喧嚣之外”的意味。
⑤一个天然岩洞,成为人们流连的地方。岩洞巨大,能容纳千人。站在锁云桥上仰视洞顶,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块岩石在空中悬着,千百年不曾坠落,也不曾移位变形,与岩壁上题写的“天造奇观”四个大字互为佐证。
⑥当我坐在岩洞里,让山风尽情吹去身上的湿热之气时,最喜欢抬起头来,观赏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一道瀑布形似马尼,生猛地倾泻而下,坠入深潭,人们称之为“马尾水”;另一道瀑布则像被米筛筛过一样,飘飘洒洒在空中变换出各种姿态,然后才轻轻柔柔地洒落在岩石上,人们称之为“米筛水”。两道瀑布一刚一柔、长相厮守,难免让人生发联想,遂将它们合称为“情侣瀑布”。
⑦很多不爱登山的人,就止步于岩洞,尽情赏玩山光水色,然后打道回府。而我不愿就此偃旗息鼓,稍事歇息便沿着石头上开出的道路,继续向上攀登。
⑧要想体验罗汉岩自然天成的魅力,一线天不能不走一遭。仿佛一股神奇之力将一块巨石一劈为二,中间只留下窄窄的一条缝隙,成为高三百多米的天险。站在一线天的窄缝里,所能触摸到的只有两侧的岩壁。它们削直、坚硬、潮湿,生长着喜阴的苔藓。人能穿过的小径依然是陡的,忽上忽下,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这时候,人全无施展的空间。好不容易到达顶端,突然来一个垂直下坡,望着下方深渊般的细缝,有恐高症的人难免四肢发软、发抖。我曾陪同过数位文友攀爬一线天,打退堂鼓的不在少数。过一线天,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两手牢牢地抓住铁链,实在陡直的地方,背过身来倒着走,一步一步探到底,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
⑨上得山顶,见山涧清泉淙淙游游,原来这就是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就是这一股天然的清泉,飞过山崖,飞向深潭,流经陈石水库,先是作为发电之用,然后汇入壬田河,滋养着壬田镇数万民众。镇上多有头脑活络之人,他们在这里种莲、种果、养鸭、开农庄、办泳池,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值得一提的是,镇上出产一种风味独特的焙豆腐,用竹炭火慢慢煨出来,外焦里嫩,再蘸些擂钵制成的酱料,美味极了。登罗汉岩的辛劳,瞬间被美食慰藉。店家往往还备有香醇浓酽的石磨豆浆或家酿米酒,温温地灌在保温壶里。我每每带外地的亲友去品尝,纷纷赞不绝口。这也让我更加惦念那座天生的罗汉岩。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开头就表现出作者对罗汉岩保持天然的关注,与文章结尾巧妙呼应。
B.文章第②段通过对峰顶上的那棵枫树的描绘,交代了蜡烛峰名字的由来。
C.文章第④段插入了对海云寺建筑历史的介绍,并从俯视角度描写了其外观。
D.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因为有刚柔之分,又长相厮守,所以被人们称为“情侣瀑布”。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登山路线,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甫入山门,见到蜡烛峰→ 走进山谷,见到弦月湖 →从弦月湖边攀爬,可以登上海云寺→ 坐在岩洞里,观赏“情侣瀑布” →经过一线天,体验紧张刺激→ 上得山顶,见到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
(4)文章结尾写了山顶的美食,有什么作用?
(5)请概括作者登山过程中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案】(1)C
(2)走进山谷,见到弦月湖 坐在岩洞里,观赏“情侣瀑布”上得山顶,见到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
(3)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时而……”的整齐句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山路迂回曲折的情况,表达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盎然的意趣。
(4)写山顶的美食,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表现出作者品尝美食的好心情,同时反衬出对没有开放前的天生的罗汉岩的怀念。
(5)开始时,欣喜;见到枫树时,感到振奋;走进山谷时,意趣盎然;坐在岩洞里欣赏瀑布时,心情愉悦;过一线天时,心里感到紧张刺激;上得山顶时,辛劳被美食慰藉。
【分析】文章主旨是作者重登罗汉岩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罗汉岩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当地居民生活的改善和对水资源的珍惜。通过游览罗汉岩,作者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历史的厚重,并对保护水资源提出了建议。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俯视角度”有误,文章第④段插入了对海云寺建筑历史的介绍,联系第④段“在山脚下仰望,隐约可见红的墙、闪亮的琉璃瓦,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红绿两色交相辉映”可知从仰视角度描写了其外观。
故选:C。
(2)本题考查梳理内容。
结合第②段“甫入山门,不远处的蜡烛峰还是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高高地兀立于山巅”可概括出:甫入山门,见到蜡烛峰;
结合第③段“从两山之间的夹缝走进山谷,清凉的春风拂面而来,有众鸟在耳边兴奋和鸣。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突然眼前一片开阔,弦月湖优雅地卧在两山之间”可概括出:走进山谷,见到弦月湖;
结合第④段“如果脚力足够好,可以从弦月湖边攀爬两百多级陡直的石阶,登上海云寺”可概括出:从弦月湖边攀爬,可以登上海云寺;
结合第⑥段“当我坐在岩洞里,让山风尽情吹去身上的湿热之气时,最喜欢抬起头来,观赏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两道瀑布一刚一柔、长相厮守,难免让人生发联想,遂将它们合称为‘情侣瀑布’”可概括出:坐在岩洞里,观赏“情侣瀑布”;
结合第⑧段“要想体验罗汉岩自然天成的魅力,一线天不能不走一遭……好不容易到达顶端,突然来一个垂直下坡,望着下方深渊般的细缝,有恐高症的人难免四肢发软、发抖”可概括出:经过一线天,体验紧张刺激;
结合第⑨段“上得山顶,见山涧清泉淙淙游游,原来这就是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可概括出:上得山顶,见到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四个“时而……”句式整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山路迂回曲折、峰回路转的情况,表达出旅途中意趣横生、别有风趣。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文章结尾“值得一提的是,镇上出产一种风味独特的焙豆腐,用竹炭火慢慢煨出来,外焦里嫩,再蘸些擂钵制成的酱料,美味极了。登罗汉岩的辛劳,瞬间被美食慰藉。店家往往还备有香醇浓酽的石磨豆浆或家酿米酒,温温地灌在保温壶里。我每每带外地的亲友去品尝,纷纷赞不绝口”写山顶的美食,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表现出作者被美食征服的愉悦,联系“这也让我更加惦念那座天生的罗汉岩”分析,表达出对罗汉岩的无限惦念。
(5)本题考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
结合第①段“这是我最感欣喜的,因为罗汉岩之美本在于一切奇观皆天然生成”可知:开始时,欣喜;
结合第②段“不远处的蜡烛峰还是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高高地兀立于山巅。峰顶上的那棵枫树愈发壮硕了,如果是在秋天,变红的枫叶迎风摇曳,整座石山就像一支熊熊燃烧的蜡烛。人们为石山取得此名,真是形象”可知:见到枫树时,感到振奋;
结合第③段“从两山之间的夹缝走进山谷,清凉的春风拂面而来,有众鸟在耳边兴奋和鸣。山路迂回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是木栈道,时而是石子路,意趣盎然”可知:走进山谷时,意趣盎然;
结合第⑥段“当我坐在岩洞里,让山风尽情吹去身上的湿热之气时,最喜欢抬起头来,观赏从山崖上跌落的两道瀑布”可知:坐在岩洞里欣赏瀑布时,心情愉悦;
结合第⑧段“要想体验罗汉岩自然天成的魅力,一线天不能不走一遭……好不容易到达顶端,突然来一个垂直下坡,望着下方深渊般的细缝,有恐高症的人难免四肢发软、发抖”可知:过一线天时,心里感到紧张刺激;
结合第⑨段“上得山顶,见山涧清泉淙淙游游,原来这就是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美味极了。登罗汉岩的辛劳,瞬间被美食慰藉”可知:上得山顶时,辛劳被美食慰藉。
答案:
(1)C
(2)走进山谷,见到弦月湖 坐在岩洞里,观赏“情侣瀑布”上得山顶,见到岩洞内所看见的飞瀑源头
(3)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时而……”的整齐句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山路迂回曲折的情况,表达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盎然的意趣。
(4)写山顶的美食,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表现出作者品尝美食的好心情,同时反衬出对没有开放前的天生的罗汉岩的怀念。
(5)开始时,欣喜;见到枫树时,感到振奋;走进山谷时,意趣盎然;坐在岩洞里欣赏瀑布时,心情愉悦;过一线天时,心里感到紧张刺激;上得山顶时,辛劳被美食慰藉。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大林寺序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全,都。
②俶尔远逝 忽然。
③曾无半日程 还。
④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像这样。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3)【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①全,都。
②忽然。
③还。
④像这样。
(2)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3)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
【分析】译文:
【甲】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南阳人张深之、广平人宋郁、安定人梁必复、范阳人张特、东林寺僧人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一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大林寺在很远的地方,人迹罕至。环绕寺院有清澈的溪流和青色的石头,还有矮小的松树和纤细的竹子。寺中只有木板屋和木制器具,那里的僧人都是海东人。因为山高谷深,季节来得特别晚,在这初夏时节,(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放,山涧中的小草还很短,人物风情和气候,与平地上的村落不同。刚到这里,恍惚间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久,我们遍观寺内的屋壁,看到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留下的姓名和诗句。
于是和元集虚等人感叹道:“这里实在是庐山的第一胜境,从驿路到山门,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从萧、魏、李三人游览过之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寂寞冷清没有后继者。唉,名利对人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当时是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作序。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皆,全,都。
②句意: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③句意:竟然不到半天的路程。曾,还。
④句意:名利对人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如此,像这样。
(2)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句意: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重点词:华,开花。句意: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作者写水“清”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比如写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以至于让人产生鱼儿在空中游动的错觉。还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能够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石头上,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在【乙】文中,作者描绘大林寺的景色,如“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等,清新优美。但在描述的同时,作者又发出了“名利之诱人也如此”的感慨,表达了对世人追逐名利而忽略美好景致的惋惜和批判。景是清幽美丽的,而情则是略带遗憾和感叹的。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和社会的现象,景与情相互交融。例如,当看到大林寺的美景却少有人来欣赏,作者不禁感叹自萧、魏、李游过后,近二十年无人再来,这反映了他对世人被名利所迷惑的无奈之情。
答案:
(1)①全,都。
②忽然。
③还。
④像这样。
(2)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3)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是个回音谷,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回响,也许是持续奋斗之后,一场成功的展示;也许是长期付出之后,一次感人的回应……
请以“回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答案】
回响
窗外,春雨绵绵。静下心来倾听,感受唯美的意境。老师温暖的话语如春雨萦绕在我耳边,回荡在我的心里……
春雨如丝如缕为天空织上一张透明的网。拿着一本薄薄的书,看着黑板上粉笔跳动的身影,汲取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这岂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
埋头做题,忽然那清脆的声音从耳际传来:“上的课都听懂了吗?这几个知识点都消化吸收了吗?”看似简短的话语,却温暖了我整个身体;那动听的声音,如春雨在唱歌。我仿佛感觉到:我们就是那一棵棵小草,享受着春雨的滋润、爱抚,她不仅传授知识,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我们便是在这春雨默默滋润下,茁壮成长。
虽是平常的话语,却振奋人心。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聆听这婉转的声音,思绪跌宕起伏:在我徘徊不前时,就是这个声音使我获得勇往直前的信心;在我意志消沉时,就是这个声音使我重拾学习生活的快乐;在我选择放弃时,就是这个声音激励我继续前行……
我对老师报以微笑,老师抚摸着我的小脑袋,同样回以微笑——是那么美丽动人。
那微笑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件事。偌大的台上鸦雀无声,我将要参加这一次演讲比赛。平日里不善于表达的我在此时显得十分胆怯。快轮到我上台了,老师的声音再一次回响耳际:“别怕,你一定可以的!”胆怯和害怕之心顿时烟消云散。我走上台,开始我的演讲。冷不丁,讲到一半打了个疙瘩。正心急如焚之时,却又看见了您的微笑——无声的语言。我镇定下来,继续我的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那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它使我获得自信与勇气,并牵引着一个个意气奋发的少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本题“回响”是一个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题目,它不仅仅指物理上声音的回声,更蕴含着心灵、情感、努力与收获之间的深刻联系。审题时,我们应聚焦于“回响”所代表的内涵——即某种行为、情感或信念在经过时间或空间的沉淀后,所引发的积极、深远的反响或结果。立意上,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现象、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切入。比如,可以写个人通过不懈努力,在学业、艺术或体育等领域取得成就,这份成功如同回响,激励着自己也鼓舞着他人;也可以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展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与回馈,如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支持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力量,成为心灵深处的回响;还可以从更宏大的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回响,展现文化自信的力量。选材构思时,应选取具体、生动的事例或场景,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同时,注意文章的层次结构,可以从“起承转合”的角度来布局,先引出“回响”的主题,接着叙述或描绘引发回响的事件或情境,然后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最后以富有哲理或情感的语句作结,升华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解答】
回响
窗外,春雨绵绵。静下心来倾听,感受唯美的意境。老师温暖的话语如春雨萦绕在我耳边,回荡在我的心里……
春雨如丝如缕为天空织上一张透明的网。拿着一本薄薄的书,看着黑板上粉笔跳动的身影,汲取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这岂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
埋头做题,忽然那清脆的声音从耳际传来:“上的课都听懂了吗?这几个知识点都消化吸收了吗?”看似简短的话语,却温暖了我整个身体;那动听的声音,如春雨在唱歌。我仿佛感觉到:我们就是那一棵棵小草,享受着春雨的滋润、爱抚,她不仅传授知识,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我们便是在这春雨默默滋润下,茁壮成长。
虽是平常的话语,却振奋人心。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聆听这婉转的声音,思绪跌宕起伏:在我徘徊不前时,就是这个声音使我获得勇往直前的信心;在我意志消沉时,就是这个声音使我重拾学习生活的快乐;在我选择放弃时,就是这个声音激励我继续前行……
我对老师报以微笑,老师抚摸着我的小脑袋,同样回以微笑——是那么美丽动人。
那微笑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件事。偌大的台上鸦雀无声,我将要参加这一次演讲比赛。平日里不善于表达的我在此时显得十分胆怯。快轮到我上台了,老师的声音再一次回响耳际:“别怕,你一定可以的!”胆怯和害怕之心顿时烟消云散。我走上台,开始我的演讲。冷不丁,讲到一半打了个疙瘩。正心急如焚之时,却又看见了您的微笑——无声的语言。我镇定下来,继续我的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那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它使我获得自信与勇气,并牵引着一个个意气奋发的少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点评】文中以充满深情的语言叙述了“老师的声音”给“我”的关爱、鼓励,就是这样一种声音使“我”获得自信和勇气。文中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使本文直接进入一种美的意境,然后点题引出下文。文中用亲身经历的两件小事写出了老师的声音带给“我”带来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文末再次点题,深化中心,总结全文。
第1页(共1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