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名篇名句默写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名篇名句默写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2 11: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专项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临安春雨初霁》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是“ , ”。
(2)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 ”。
(3)《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 , ”这正是家道衰落的表现,单枝独苗寡人一个,门庭衰败,连个僮仆都没有。
(4)《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用“ , ”两句描写三五之夜庭院中的静态美和动态。
(5)《离骚》中,“ , ”与《汉乐府》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6)李白《蜀道难》用手可摘星的夸张写法写出山峰之高的两句:“ ,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感叹草木凋残,以美人惧怕衰老为喻,感叹时光易逝,担心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有所作为的两句是:“ , 。”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既写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彰显了他辅佐两代君主的伟大功绩与报国忠心。
(3)《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惊恐无奈的神情,用行人穿越星宿、屏住呼吸、抚胸叹息的情状来侧面烘托蜀道的高与险的诗句是:“ , 。”
(4)《望海潮》中,以互文手法,表现百姓生活的祥和安乐,写西湖上日夜飘荡着美妙乐歌的两句是“ , ”。
(5)《扬州慢》中“ , ”两句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异曲同工。以乐写哀,描写芍药花灿烂开放无人欣赏,反衬扬州城的荒凉冷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曲折表现伤今怀古之情。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活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写飞禽走兽侧面表现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
(3)在《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2)杜甫的《蜀相》中,“ , ”两句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相融合。
(3)《蜀道难》中,面对危山高耸,行人只好无可奈何地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
(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5) ,虽九死其犹未悔。
(6)固时俗之工巧兮,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反问自己何不顺从心愿、听凭生死。
(2)《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考察,深夜乘小舟至绝壁下,看到大石侧立千尺,“ , ”。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 , 。”
(4)《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 , ”两句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恩德的句子是“ , ”。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 , ”的做法进行了抨击,明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一体的千古名是:“ , 。”
(2)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表达对世态炎凉和客居京华的的无可奈何之情的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出自己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导致秦国灭亡,国君被杀,遭天下人耻笑的句子是:“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贾谊总结秦亡的原因在于:“ 。”
(2)《过秦论》中贾谊用“ , ”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后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4)《伶官传序》中,指出应注意防微杜渐,不要过于沉迷于所爱之事物的句子是:“ , 。”
(5)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的两句话是:“ , 。”
(6)《陈情表》中,李密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忌,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不顾念名声节操的两句是: , 。
(7)在《论语·颜渊》中,听完了孔子所说的仁的细则,颜渊所说的两句话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颜渊》一章中,孔子用“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
(2)《大学之道》中,写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句子是“ , ”。
(3)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 。”
(4)《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 , ”。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4)《礼记·大学之道》有言“ , ”,这告诉我们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天子百姓概莫能外。
(5)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和“ ”两句。
(6)《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 , ”。
(2)《论语》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以高度精炼、精辟的语言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贤能和忠诚。
(2)《扬州慢》中“ , ”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悲凉。
(3)《蜀道难》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4)《离骚》中用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 ”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音袅袅。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 ,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
(5)《将进酒》中,作者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内心仍充满自信,“ , ”两句便是证明。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幕遮·燎沉香》中,通过听觉写出雨后初晴,小鸟欢快啼叫的场景的两句是:“ , 。”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概括古代圣贤创作《诗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大学》中的“ ”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4)古人喜欢夜观天象,而月亮往往能引发他们的情思。你知道的借“月”阐发哲理的古诗文有“ ,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表达自己对祖母刘氏深厚感情,并强调先尽孝后尽忠,以明其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原因的两句是“ , ”。
(2)《陈情表》中,李密告诉晋武帝祖母在自己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 , 。
(3)根据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描绘作者在项脊轩中悠然自得、修身养性的生活情景,请默写出描写其书房内书香盈室、自由吟咏的两句是:“ , 。”
(4)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 和 两个细节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5)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说自己种树的窍门和管理的经验是“ , ”,如此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树木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6)《石钟山记》中,苏轼批评士大夫不亲身考察,仅凭主观推测就下结论的句子是“ ,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2)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
(3)《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 , 。
(4)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是: , 。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来表达批评的态度。
参考答案
1.【答案】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答案】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3.【答案】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4.【答案】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 偭规矩而改错
5【答案】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6.【答案】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7.【答案】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8.【答案】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9.【答案】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0.【答案】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1.【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12.【答案】 月照花林皆似霰 落月摇情满江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吾止也 吾往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13.【答案】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4.【答案】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东犬西吠 鸡栖于厅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15.【答案】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