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5年中考三模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5年中考三模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2 11: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研习古诗词,( )要在书斋里涵泳沉潜,( )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到自然,去看见诗歌里的画面,去感受诗人的心灵世界。在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中,我们和观众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伴随诗人的脚步,当李白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也唱出了超越个体命运的理想视野,让我们获得了不惧 (1) 坎坷、勇往直前的勇气;当杜甫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2) 欢颜”时,是对美好的期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则是心中的大爱……诗人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跨越时空的经典,是因为即便个体面对挫折,内心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chén与对未来的向往。这份浪漫情怀借由汩汩流淌而出的诗词名篇,跨越千年,滋养后世。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热chén( ) (2)汩汩流淌( )
2.写出语段中(1)(2)两处加点字“惧”和“俱”的意思。(2分)
(1)不惧坎坷________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
3.语段中括号里应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所以…… B.如果……那么……
C.既……又…… D.只有……才……
4.语段中“浪漫情怀”的短语类型是( )(2分)
A.偏正短语 B.并列短语 C.动宾短语 D.主谓短语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7分)(本试题出自文曲星中考总复习111页第5题)
漂泊在外,王湾禁不住感慨“(1)?”(《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面对明月,苏轼喊出自己的心声“(2),”(《水调歌头》),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畅饮美酒,欧阳修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3)”(《醉翁亭记》),把仕途坎坷的苦闷消融于山水之间;登临幽州台,陈子昂发出感慨“(4),”(《登幽州台歌》),表现出诗人面对空间之辽阔,不禁悲伤而潸然泪下的情绪。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材料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材料二: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太宗①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
(选自《新唐书·孙侠伽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材料三: 山坡羊·潼关杯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写作背景:元文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共计四年。)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去救灾。《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于此次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6.材料一选自《战国策》,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王之蔽甚矣( )
(3)时时而间进( ) (4)臣闻王者无戏言( )
8.请用“/”给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东 都 平 大 赦 天 下 又 欲 责 贼 支 党 悉 流 徙 恶 地。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材料一结尾交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材料一和材料二两文中邹忌和孙伏伽进谏时所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材料三中元文宗若想实现国家大治,百姓安居乐业,从材料一、二两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5分)
走丢了树的村庄
①从前,在豫北平原的乡下,春天是被不同种类的鸟鸣声唤醒的。燕子在屋檐下呢喃、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在院子里的草垛上,槐树上还有几只黄鹂鸣啭,灰鸽子在晾晒了粮食的平房上咕咕乱叫、几只花喜鹊翘着长尾巴站在高高的杨树枝头歇唱……
②那时候,头顶的太阳和月亮轮班更有灵性,脚步走得也慢,因此乡下的日子也过得慢,岁月显得温暖而悠长。白云在蓝天飘移,云朵下的河滩草坡上有几只山羊悠闲地啃着青草,几只芦花鸡在晒坪一角的麦秸垛下低头觅食。
③有时候,天空也会突然变了脸色,乌云密布。翻滚的乌云夹杂着呼呼的风声,一会儿工夫,雨点儿就噼里啪啦砸到大地上,河堤上的两排老树却在雨水冲洗中显得格外精神。
④儿时乡下的村庄,树到处都是。堤坡上、河滩上、大路旁、水渠畔,树木高大葳蕤。在我的印象里,村庄的白杨树和柳树最多。白杨树站在大路两旁,挺拔而威武。柳树则站在堤坡上和池塘的四周,身姿婀娜。柳树比其他树更早嗅到春天的气息,早早便在枝条上泛起了鹅黄,不几天就转成了青绿色。可以说柳树和会唱歌的小鸟一样,它们都是春天的信使。那些长在堤坡上的柳树,显现了“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的柔美意境。时令有序轮转。入夏之后,知了的嘶喊和青蛙的鸣叫代替了鸟鸣,无数知了在树上嘶喊。柳树上、槐树上、榆树上、白杨树上,到处都有知了的声音。青蛙也不甘示弱,蹲在芦苇荡的浅水洼儿里鸣叫,躲在水渠边的草叶下鸣叫,坐在小河岸边的石头上鸣叫,藏在池塘四周的柳荫下鸣叫,卧在退水闸砌起的石阶上鸣叫……
⑤秋天来了,蛙鼓渐渐消退,知了的叫声也渐渐衰弱,在知了低吟的尾声中,槐树飘落了第一片黄叶。一阵又一阵秋风刮过后,榆树、白杨树都落下了金黄色的叶子,堤坡上、河滩上、大路旁、水渠畔到处都有落叶旋转飘舞。落叶“奔涌”黄影缤纷,金黄色便笼罩了整个乡村大地。
⑥时光也如一阵秋风,风过之后,往事便成了一堆飘零的落叶。有人说,循着一片落叶的痕迹会找到它生长的树。仔细思索一下,会发现这句话并不确切。有些落叶会守在树下,有些落叶会被风聚拢在一起。那些聚拢在一起的落叶长得如此相似,谁又能分清它们究竟来自哪一棵树?
⑦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也会走落叶曾走过的路。我研究生毕业后,飘进城市,汇入了人群,自我逐渐被淹没。然而在喧嚣沉寂之后,我依然会想起那个栽满了树的村庄。
⑧栽满了树的村庄,这仅仅是我还原儿时记忆的表达。记忆里,堤坡两侧全是树,榆树、槐树和大柳树,一棵紧挨着一棵;池塘四周也是垂柳依依;通往北地的大路两边是两排高大的白杨树;通往南地的路边是一排排泡桐树,到了四月份,一树树的泡桐花将整个村庄都镀成了浪漫的紫色。村庄的树在过往的岁月中行走,走着走着就走丢了。当然,树不是主动逃离,它们有的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砍伐了,也有的被移栽进都市的花园成了景观树。一棵棵大树庄重地倒下了,在扑向大地的刹那,有的树发出愤怒的闷哼,有的树发出撕裂般的脆响。不论闷哼还是脆响,树最终都倒在了村庄的堤坡上、河滩上、大路旁、水渠畔。
⑨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盘旋,挥之不去:一个走丢了树的故乡,还是不是我原来的故乡?在一个暑热蒸腾的夏日,我驱车返回故乡,走到村头堤坡的退水闸旁边,顿时感觉天地空旷了许多。退水闸旁边多了一个硕大的树坑,那棵曾经见证我成长的大柳树也被无情地砍伐了。
⑩我童年时期,下午放学将羊赶到河边的山坡后,常常坐在这棵大柳树的浓荫下看蚂蚁上树、听鸟雀啁啾。我和小伙伴在树下弹溜溜球。夏日,大柳树撑起的绿荫下总有我们乐此不疲的身影,小小的溜溜球是我们最忠实的玩伴,我们在大柳树的守护下逐渐长高、长大。
如今这棵树被砍倒了,似乎我的童年也被人偷走了,让我关于童年的讲述有了一种虚幻感。最近,我常常这样想:那些被移栽到城市的树在树影斑驳的月夜是否会怀念堤坡温润的风?是否会留恋原野的广漠?是否还记得从水渠畔和芦苇荡传来的声声蛙鸣?……
12.本文开头用“呢喃”“叽叽喳喳”等词描述多种鸟鸣声,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概括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标题《走丢了树的村庄》意蕴丰富,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一标题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结尾写“我”对“那些被移栽到城市的树”的猜想时连用三个问句,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9题。(10分)
材料一:①《庄子·知北游》中有一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置身于“大美民间”——阜新市第四届民间文艺作品展的展厅里,认真观看每一幅作品,它们都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又融入现代的诸多元素,呈现着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承载着前辈的智慧,抒发着现代民间艺人的情感,在记录历史沧桑变迁的同时,也书写着民间文艺的七彩虹霓,大美而无言。
②热闹、喜庆、团圆、富足、平安、吉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始终不变的追求,正是这些,构成了中国各种民间文艺的表现形式,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①民间艺术何以是宝?它们集中承载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变迁,往往浓缩着乡土中国的厚重底蕴。就拿陕北说书来说,它扎根于辽阔而粗犷的黄土高原,由艺人代代相传。艺人们手抱三弦、脚绑甩板,游走于山乡大地,用苍凉悠远的唱腔为民众演绎故事里的喜怒哀乐。在历史演变中,他们的唱念兼收地方戏曲、民歌旋律,凝聚成丰富多彩的“九腔十八调”。
②民间艺术焕新彩,前提是传承。《黑神话:悟空》中陕北说书的弹奏表演者熊竹英,过去在街头演出、磨炼技艺之余,还要种地放羊。是对说书的痴迷,支撑他坚持了32年。这样的坚守,在民间艺术的传承中并不鲜见。由于口头流传、经验传承的特点以及相对小众的市场,民间艺术的传承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夯实民间艺术活态传承的基础,除了要在发掘、培养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上持续发力,也呼唤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在增强民间艺术吸引力和传播力的同时,带动提升民间艺术“守艺人”的收入水平。
③把民间艺术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关键在于让民间艺术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90后“唢呐博士”刘雯雯跟随中国交响乐团到法国巡演,吹奏的《百鸟朝凤》惊艳四座、赢得满堂彩。天津杨柳青画社启动“老版复生”项目,推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和文创产品,让消费者体验“老艺新传”的独特魅力。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将少年之燃、国潮之炫、乡土之美融为一体,引发许多年轻观众对广东醒狮的强烈兴趣。实践证明,民间艺术只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传下去。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①民间文艺是中华民族深厚审美文化底蕴的载体,它的审美价值是其能够吸引观众、传递文化、沟通情感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民间文艺的创作、传播与创新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并追求在审美方面的导向作用。
②民间文艺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而且不断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场景中进行艺术提炼和审美升华。比如,在陕北民歌中,我们可以听到人们对黄土高原艰苦生活的咏叹,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旋律和歌词中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学原则。
③因此,在民间文艺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确保民间文艺创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之中。首先,民间文艺创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实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和梦想追求,创作出更多真正反映人民心声、贴近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其次,要积极推动民间文艺与人民群众的互联互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文艺活动,让人民群众深度参与,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作激情和生活热情。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民间文艺作品记录着历史沧桑的变迁,书写着民间文艺的七彩虹霓,大美而无言。
B.陕北说书艺人们的唱念兼收地方戏曲和民歌旋律,为民众演绎故事里的喜怒哀乐。
C.《黑神话:悟空》中的表演者熊竹英坚持说书32年,在民间艺术的传承中确实少见。
D.民间文艺的发展要进一步深化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做到让人民群众深度参与。
17.简析材料二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三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为传承民间艺术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5分)
20.(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我”父亲弥留之际一个劲儿催促“我”喊父亲,这件事让“我”觉得是对父亲最大的错处。
B.《昆虫记》的魅力源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全书行文严谨,语言沉郁,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C.艾青诗歌创作的前期多聚焦于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又大气的风格,《光的赞歌》就是典型的代表。
D.《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小说集,语言流畅,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3分)(本试题出自文曲星中考阶梯测评55页第21题)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
①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该书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1分)
②根据选段,简要分析在斯诺眼里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1.为了提高卷面书写质量,你校在九年级开展了提高硬笔书法水平的相关活动,所有迎接中考的考生都积极踊跃参加,你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书写习惯】观察右侧图片并阅读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字的正确姿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作品】下面是同学对四幅作品的点评,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品1是篆书,字形瘦长,笔画繁复,圆劲有力,“立春”静中蕴动之感尽在笔下。
B.作品2是草书,字形端正,清晰匀称,“惊蛰”的复苏伸展之感尽在笔下。
C.作品3是隶书,字形宽扁,横画一波三折,气势浑厚,体现“雨生百谷”的蓬勃之感。
D.作品4是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体现“大寒”节气的凛然之气。
(3)【体验感悟】在硬笔书法比赛中,小平和小安获得一等奖。校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同学,设计如下问题,请你替小平和小安来回答。(4分)
①问题一:小平同学,你好!请谈谈你在练字过程中的感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题二:小安同学,你好!请问你觉得同学们在书写中最应该注重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亲情如冬日暖阳,似暗夜星光,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着温暖的光芒。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情,或许是母亲清晨熬煮的一碗粥,是节日里全家围坐的笑声,是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双手……
请以“藏在时光里的温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所有的付出,本质上都是得到。你做成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你辽阔人生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可以抢走。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1)忱 (2)gǔ 2.(1)害怕(恐惧) (2)全(都)
3.C 4.A
5.(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在乎山水之间也 (4)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第1—4题每题2分,第5题每句1分,写错诗句、多写、漏写不得分)
二、(一)6.西汉 刘向(共2分,每空1分)
7.(1)真正,确实 (2)所受的蒙蔽 (3)间或、偶然 (4)听说(共2分,每小题0.5分)
8.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共3分,每处1分)
9.法令是陛下自己制定的,自己必须(先)遵守它,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且敬畏。(意近即可)(3分)
10.四国朝齐,表明齐国国力强盛,威震各诸侯国,从侧面衬托齐威王纳谏的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2分)
11.不同:材料一设喻(或类比);材料二直接进谏。
方法:(1)广开言路,从善如流;(2)以身作则,取信于民;(3)推己及人,施行仁政。(答出两点即可)(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二)12.展现了从前乡下春天鲜活的生命气息,从侧面表现出乡下树多、环境好,也为下文写故乡村庄的树作铺垫。(3分)
13.紧承上段,从写落叶的轨迹而写人从乡村到城市的成长轨迹,引出下文,“我”对故乡栽满树的村庄的回忆。表达“我”进入城市后,对童年栽满树的故乡村庄的怀念之情,深化主题。(4分)
14.标题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故乡村庄的衰落,体现了“我”对故乡原貌的怀念和惋惜之情及对故乡村庄现状的忧虑和对世人的警醒。(共4分,修辞方法1分,作用3分)
15.被砍伐的树和被移栽到城市的树,都是故乡村庄“走丢”的树,表达“我”为故乡村庄“走丢了树”感到遗憾和失落,并借“移居”城市的树,表达对童年栽满了树的故乡村庄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4分)
(三)16.C(2分)
17.首先亮明“把民间艺术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关键在于让民间艺术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的观点;接着列举“唢呐博士”刘雯雯、天津杨柳青画社、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三个事例加以论证;最后再次强调“民间艺术只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传下去”。(意对即可)(3分)
18.举例论证。列举陕北民歌传承发展的事例,有力论证了“民间文艺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而且不断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场景中进行艺术提炼和审美升华”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共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19.示例:①注重发掘、培养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提升民间艺术“守艺人”的收入水平;②民间艺术要立足于现代生活,创作出更多真正反映人民心声、贴近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③利用多种网络平台积极推广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3分,每条1分)
(四)20.(1)A(2分)
(2)①西行漫记(1分) ②围绕“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不喜奢华,为人低调”来回答。(2分)
三、(一)21.(1)示例:坐姿端正,保持头正、下巴微收,肩部放松。双上肢放置于桌面上拿好书,膝、肘关节保持90度,控制用眼距离,身体距离课桌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句子通畅,叙述有条理即可)(4分)
(2)B(2分)
(3)①示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我练字道路上的座右铭。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定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②示例:因人而异,我比较注重书写时运笔的力量,力量均衡,书写的字迹具有美观性,赏心悦目。(符合情境即可)(共4分,每小题2分)
(二)22.写作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