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百校2025年中考模拟联考(三) 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百校2025年中考模拟联考(三) 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2 11: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班级开展“诗文悟理”佳句摘录活动。下面是小雨同学制作的摘录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
为学之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论语〉十二章》) (2)“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精神丰足是专心学习的前提。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观景之理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新旧交替,喜看春景中展露乐观心态。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_。”——花落燕归,惋惜伤感中亦有通达欣慰。 (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塔远眺,极目万里中体悟人生哲思。 (王安石《登飞来峰》)
修身之理 (6)“_____▲_____,_____▲_____。”——丝泪绵绵,至死方休,这是奉献的力量。 (李商隐《无题》) (7)“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这是崇高的气节。 (文天祥《过零丁洋》) (8)“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己之寒,换人之暖,这是仁爱的光芒。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毕业临近,班级制作“诗文寄友”纪念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书法作品入选其中。请结合右图中画线的名句,说说这幅作品入选的理由。 (2分)
(二)
班级开展“于典籍中寻美”文言文品读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解字析文意。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宠辱偕忘 偕: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
4.译句见美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翻译: ▲ ,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夕阳快要落山了, ▲ 。
5.日月山川,千古同美。甲、乙两文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请你结合两文具体内容从寓情于景或动静结合的角度进行品析。 (4分)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①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②。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①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②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6.查阅工具书可以解惑。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并结合语境,判断文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藏”读音为 ▲ ,含义是 ▲ 。 (2分)
7.取舍之间可见境界。选文体现了苏轼怎样的取舍之道 请结合两处画线句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学校举办“太行精神,传承有我”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第8—10题。
【甲】 【乙】
太行精神,是镌刻在巍峨群山间的血色印记,是烽火岁月中淬liàn出的信仰丰碑。那是用草鞋踏破封锁线的坚韧,是用胸膛抵挡子弹的无畏。粗布军装上的每一处补丁都诉说着艰苦卓绝的岁月,泛黄家书里的每一个字迹都饱含着家国情怀。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如同太行山上的崖柏,于贫瘠中扎根,在风霜中挺立,终成泽被后人的精神绿荫。每个驻足于此的灵魂,都会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精神脉动。
8.小华在班级公众号中引用甲材料宣传太行精神。请你帮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为加点字注音。 (2分)
9.小夏要在校园宣传栏展示乙材料中的人物事迹,请你帮他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 (2分)
10.小强在教室里设置了留言墙,请围绕“太行精神,传承有我”这一主题,在留言墙上写下你的感悟。 (2分)
(二)
学校开展“读红色经典·赞伟大精神”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第11题。
11.(1)【任务一:标题解读】精心设计的标题中重要的词语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请你从下面推荐书目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理解其中加点词语的象征义。 (2分)
推荐书目:《红星照耀中国》 《红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任务二:人物推选】阅读结束后,班级开展“我眼中最闪光的红色人物”推选活动。请你从以上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推选理由。 (4分)
(三)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第12题。
眼前多少绿意
卞毓方
“阳光是日头射出的万支金箭,它射到哪儿,哪儿就光芒万丈。”
升入初中,班级出壁报,我投稿,开篇如是说。
李立凡老师是班主任,他给我这段文字加上红圈,同时勉励:“阳光是个很宽泛的意象,可以从多角度表述,你试试看。”
是晚,我煞费心机,另取譬喻:“阳光是日头的嘘寒问暖,流泻到哪儿,哪儿就泛光溢彩。”
次日交卷,李老师又是一通夸赞:“你感觉很好,将来能当作家。”
我满心喜悦,从此潜心练笔,仅以阳光为意象,便写了《阳光是乌云的天敌》《阳光是万物的食粮》《阳光是奋斗者的信念》等短章。
你大概没有想到,李老师是教化学和生物的,不是语文老师。他“教外施化”,无心插柳,植下了我心田中的第一株文学幼苗。

初二或是初三,管启文老师教过我代数,讲的内容早已忘光,其为人却形象鲜明,终身不忘。
管老师的笑,是那种满脸笑纹漾开的笑,金灿灿的,美滋滋的,让人想到怒放的向日葵,想到红杏枝头春意闹。
单杠大回环,体育老师也耍不来,唯独管老师能连续旋上十几个,旋得旁观者大声喝彩,数步外的小白杨也跟着哗哗鼓掌。
一次课外活动,我练习掷标枪,距离总徘徊在30米左右。管老师走过来,说:“你出手
的角度偏高,要低一点,像这样,30度到35度,才能飞得更远。”
高一,管老师临时给我们代了一节几何课,我坐在后排偷看小说。两天后,在校园里面对面碰上了,管老师叫住我,微笑着问:“几何课上看小说,收获几何 ”
一句话说得我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事后咂摸:管老师岂止是数学行家,语文水平和批评艺术也堪称里手。

我所在的中学是由乡镇迁过来的。当时新校址是白茫茫的盐碱地,矗几排灰瓦青砖的平房,校园里没有一棵树,连草也没有几株。
潘校长带领大家植树。冬天挖好树坑,交给风吹,交给日晒。坑里挖出的盐碱土,移走。从河底挖来淤泥,堆在坑边,也交给风吹,交给日晒。春暖花开,动手栽树。在坑底铺上一层风化了的淤泥,撒上一层切碎的青草,放进树苗,扶正,再培上一圈淤泥,浇足水。最后,又撒上一层碎草、碎泥。潘校长说,植树是门学问,有生物,有物理,也有化学。
潘校长带领大家盖礼堂。 自力更生,自筹自建。本县没有砖瓦厂,原材料从邻县采购,雇船运到学校南门外小洋河边,全体学生排成长龙,从河岸一直逶迤到礼堂工地,接力输送。潘校长叮嘱同学:砖笨实,三五块、七八块码成一摞,可劲搬,万一失手,跌成两截,没关系,砂浆一抹照样用;瓦细俏,缺一角,裂一缝,就成了废品,只能两片一组,小心翼翼地传递。
原来,学问无处不在,随手可拾。
迁校三年后我入学,小树已然亭亭,青翠欲滴,礼堂也早落成,宽敞明丽。潘校长自当他的校长,我自当我的学生,各安其位,从无私下交集。
那年秋,我因病休学一年。当我拿着休学证明离开办公室时,潘校长特意送到走廊,叮咛:“这是一个小挫折,不要灰心,养好身体,明年我在这儿等你。”
这一语,眼前多少绿意。
这一语,天地多少光华。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1)在散文阅读课上,有同学认为本文标题可以改为“吾师二三事”。你认为原标题和改后的标题哪个更好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5分)
(2)结合文章内容,围绕“白描手法运用精当,人物精神跃然纸上”,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 (10分)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班级开展“努力奋斗·砥砺前行”主题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第13、14题。
做善于努力的人
①有这样一句话:“世上从不缺努力的人,缺的是善于努力的人。”仔细品味,深以为然。人生在世,要想有所成就,不仅要愿意努力,还要善于努力,如此方能最终取得成功。
②善于努力,首先要善于学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努力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力素质,而能力素质首先来自学习。通过学习,我们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让努力更有效率。我们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紧盯自身所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深学细悟、学用结合,在高效学习中快速提高能力素质。
③ ▲ 。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为功者必有成。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期沉淀、默默耕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信心、不忘初心,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和自制力,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品质,稳住心神专注做事,瞄准目标奋勇前行,如此方能在持续努力中行稳致远,成就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④ ▲ 。困难也是一种磨砺,是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学习生活中,遇到荆棘坎坷是常有的事,但不能因此就畏惧退缩,自怨自艾。翻过这座山,你努力的身姿就能被更多人看见,你失败的痛苦就能转化为成功的喜悦。我们要直面风险挺身而出,以勇往直前的气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成就辉煌事业。
⑤真正的努力,是方法得当的突破,是方向明确的坚持,也是不畏险阻的勇敢。唯有善用智慧、持之以恒、无惧挫折,才能在奋斗中化平凡为卓越,让每一份付出都结出丰硕的果实。
13.请你仔细研读文本,分别为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的开头空缺处补充分论点。 (4分)
14.下面选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的内容,你认为应把它放在原文哪个位置 请结合文章内容与论证思路简要分析。 (6分)
现实中,有的人平时忙忙碌碌,看似努力,实则难出成果;有的人做事情一曝十寒,最后一事无成;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最终止步于坎坷之处。应该看到,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我们从事任何工作,要想干出成绩,出色出彩,都不能一味蛮干。只有那些善于努力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二)
学校开展“文遗保护·数字赋能”主题研学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研学任务。
【活动一:了解数字文保技术】
数字化技术,是指将各种信息,如声音、图像、文本等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数字化技术包括3D建模、虚拟现实(VR)、激光扫描等。数字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活动。它能够使文化遗产以数字形态永久保存下来,还为有效修复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数字技术也可以突破地理位置局限,让文化遗产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还可以使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在交互感受中体验其魅力。
【活动二:关注数字文保成果】
2025年2月,“臻藏晋显———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的展览在山西青铜博物馆盛大开幕,为公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展览内容共分为四个篇章。篇章一“栉风沐雨向前行”,其中展出的“文物地点图”,详细介绍了“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果。篇章二“满壁丹青焕新生”,这一展区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使得那些原本散落在偏远村落、濒临消失的古建筑壁画得以重生。篇章三“一榫一卯总关情”通过金丝楠木精雕的建筑模型与动态数字拆解,带领观众走进柱青莲寺、开化寺、镇国寺三大国宝级建筑斗拱、榫卯的智慧迷宫。篇章四“抟土成形显神韵”针对玉皇庙二十八星宿与法兴寺十二圆觉像两大彩塑瑰宝,通过非接触扫描、三维建模、虚拟复原等技术让褪色雕塑重现最初色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放眼全国,科技的力量正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
【活动三:承担数字文保责任】
“山西文博集团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壁画采集组成员任泓憬访谈记录:
数字采集远不是按按快门这样简单。一幅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壁画,需要现场拍摄上千张照片,才能生成完整图像资料。以龙门寺数字采集为例,初到龙门寺,需要先了解壁画的保存现状、壁画病害等情况,再规划移动路线、拍摄点位等。实地拍摄时,每拍一张还要精准地挪动一定的距离,确保每张照片的间距疏密适宜。后期还需要大量时间,人工调整照片的曝光度和色阶,如果某处仍存在缺失,还得回去补拍。
“看到壁画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暗淡,古建筑在一场雨后可能便不复原貌,我就萌生出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希望可以通过努力,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一份贡献。”
15.(1)在“了解数字文保技术”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根据活动一的材料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2分)
(2)在“关注数字文保成果”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关于“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宣传海报。请你为下面这幅海报写一段解说词。 (6分)
写作提示:①讲解画面内容及内涵;②不少于80字。
(3)研学活动接近尾声,请你进行总结发言,分享本次研学活动带来的收获和思考。
(8分)
写作要求:①发言以“展望文保蓝图,肩负使命担当”为主题;②结合三则材料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分3分)
16.“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走进孤独,是打开一扇门,门里也许是心灵的宁静,也许是人格的成长,也许是思想的沉淀……走出孤独,是击碎一堵墙,墙外面也许是一处风景,一段生活,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 ▲ 让我不再孤独
题目二:以“品味孤独”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作提示:①若选择题目一,请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古典之美(27分)
1.(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7)留取丹心照汗青 (8)安得广厦千万间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0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则该空不得分。
2.示例:画线名句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与苦闷的道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能够在毕业之际给朋友以慰勉。
【评分标准】结合诗歌内容、主题,联系情境说明理由2分。大意对即可。
3.(1)一起 (2)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4.(1)天色湖光相接 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2)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评分标准】第(1)题2分,第(2)题1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5.示例一:(寓情于景)甲文以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天气晴好时洞庭湖的美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无尽喜悦之情。乙文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
示例二:(动静结合)甲文中“浮光跃金”绘湖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烁之动景,“静影沉璧”描平静湖面上月影如璧之静景。二者动静结合,丰富画面层次,尽显洞庭湖景之美。乙文中“两岸石壁”“青林翠竹”等对四时之景的描写多为静态,“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等对一日之景的描写是动态,画面动静交织,尽显山川之蓬勃生机。
【评分标准】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分析寓情于景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每篇2分,共4分。分析合理即可。
6. zàng 储存财物的地方(或①)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7.示例:苏轼认为天地之间有归属且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分毫不能取,而像清风明月这样人人可以欣赏的自然美景,是无尽的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评分标准】结合选文画线语句阐述理解,4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用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文学之约(27分)
8.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9.示例:武靖洋担任讲解员,好少年传承红色血脉
【评分标准】体现主要人物和事件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共2分。合理即可。
10.示例一:太行精神如崖柏深植心中,我愿以少年之力传承红色精神。
示例二:昔日太行燃热血,今朝吾辈续荣光。
【评分标准】紧扣主题1分(体现“传承太行精神”),语言通顺、符合情境要求1分,共2分。合理即可。
11.(1)示例一:“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指引光明的力量。
示例二:“红岩”象征革命者如岩石般坚贞不屈的信仰。
示例三:“钢铁”象征革命者在苦难中淬炼出的顽强意志。
【评分标准】2分。大意对即可。
(2)示例一:我推选《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周恩来从小立下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领导武装起义、参加反围剿斗争,以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少年鸿志。他志存高远、心怀家国,堪称时代的璀璨之星。
示例二:我推选《红岩》中的江姐。江姐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虽然手指被钉竹签,几次痛昏过去,却依然严守党的秘密。她身上顽强不屈、忠诚于党的精神永远闪耀光辉。
示例三:我推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在战火中身负重伤仍冲锋陷阵,纵使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仍以笔为枪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他身上百折不挠的顽强品格与为人类解放献身的赤诚信念,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评分标准】人物及名著出处匹配1分,结合具体情节阐述推选理由3分,共4分。
12.(1)示例一:我认为原标题“眼前多少绿意”更好。①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李老师引导“我”爱上文学的循循善诱,管老师批评“我”的妙语点化,潘校长对“我”的鼓励关怀,都让年少的“我”受益匪浅,就如同满眼绿意,成为“我”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②与文章结尾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示例二:我认为“吾师二三事”更好。①作为线索贯穿全篇,文章围绕“吾师”这一角色展开,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分三个片段记叙了李老师启发“我”爱好文学、管老师妙语批评“我”、潘校长在“我”病假时鼓励“我”的情节,展现了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对学生的爱心。②“吾师二三事”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选择两个标题均可。选择原标题答出“暗示文章主题”得2分;再答出另一个选择此标题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选择改后的题目答出“能概括文章内容”得2分;再答出另一个选择此题目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共5分。
(2)示例:白描手法运用精当,人物精神跃然纸上。写李立凡老师,仅写给文字“加红圈”及对“我”勉励的话语,就简笔勾勒出一位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循循善诱的老师形象;刻画管启文老师,“满脸笑纹漾开”的神态,以及单杠大回环、指导掷标枪、巧妙批评看小说等行为,不加修饰,却让一位生活热情高涨且批评艺术高超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描绘潘校长,写他带领植树、盖礼堂时的言语与行动,用“明年我在这儿等你”这样质朴的话语,展现出他的实干精神与教育智慧。白描之下,人物鲜活立体,深入人心。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围绕给定的句子,从内容、思路、语言方面,分五个档次赋分。字数不符合要求则降档赋分。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要点
10分 围绕给定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深入赏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答案要点A答全、结合B恰当分析) A.白描手法的运用: ①文字朴素 ②文句简洁 ③形象鲜明生动 B.人物精神品格: ①李立凡老师的循循善诱 ②管启文老师的风趣智慧 ③潘校长的教育智慧、实干精神
8—9分 围绕给定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思路清晰,语言通顺。(答案要点A至少答出两点、结合B恰当分析)
6—7分 围绕给定的句子进行赏析,结合文章内容不具体,思路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答案要点A回答不明确、结合B分析不够准确)
1—5分 未能围绕给定的句子进行赏析,内容不具体,思路不清晰,语言不通顺。
0分 未作答或作答文不对题。
三、现实之思(26分)
13.示例:善于努力,需要有恒心毅力 善于努力,更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14.示例:我认为应放入第①段后。原文第①段提出“做善于努力的人”的总论点,选段列举了三类不善努力的反例,“忙而无果”“一曝十寒”“畏难而退”,与后文②③④段“善学习”“能坚持”“勇克难”的正面论述形成对照。且选段末句“只有善于努力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既总结反例教训,又能推进论证,引出后文分论点,使文章结构更紧密。
【评分标准】判断位置正确1分;分析选段与原文论点对应关系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结构作用2分;语言简练、连贯1分。共6分。
15.(1)示例:①可有效修复 ②可广泛传播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两空顺序可互换。大意对即可。
(2)示例:海报主体部分左侧古老破损的建筑代表亟待保护的文物,右侧屏幕中为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后的文物虚拟图像,周围还有电脑、VR眼镜等代表数字化技术的图标。下方文字“数字化技术让古老文物重焕生机”点明海报主题。这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创新的方式赋予文物新生,让文物“活”起来,助力文化传承。
【评分标准】本题共6分。围绕主题,从内容、思路、语言方面,分四个档次赋分。字数不符合要求则降档赋分。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要点
6分 内容全面,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答出答案要点①②③④) A.画面: ①古老破损的建筑 ②修复后的建筑图像 ③数字化图标 B.内涵: ④数字化技术对文物保护的意义
4—5分 内容较全面,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答出答案要点①②③中任意两点及④)
1—3分 内容不全面,思路欠清晰,语言欠准确。(答出答案要点中任意两点)
0分 未作答或作答文不对题。
(3)示例:同学们,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涌现出众多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案例。同时,文保技术员的话更告诉我们: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不仅需要先进技术作为依托,更要求有勤勉付出和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希望大家通过线上学习关注文保事业,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文物保护,为数字文保事业尽一份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围绕“展望文保蓝图,肩负使命担当”这一主题,从内容、思路、语言方面,分五个档次赋分。字数不符合要求则降档赋分。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要点
8分 内容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答出答案全部要点) ①提及数字文保的优势和成果 ②国家战略对数字文保的推动和光明前景 ③青年文保人的启发 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6—7分 内容全面,思路较清晰,语言通顺。(答出答案要点中任意三点)
4—5分 内容较全面,思路欠清晰,语言基本通顺。(答出答案要点中任意两点)
1—3分 内容不全,思路不清晰,语言不通顺。(答出答案要点中任意一点)
0分 未作答或作答文不对题。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分3分)
题目二是话题作文。“孤独”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带有贬义的词语,但是当外界的浮躁喧嚣让人感到厌倦的时候,孤独便是难能可贵的幸福。本题目考生可以叙事,像《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孤独中收获心灵的成长;也可以写景,在熙攘人群中窥见一处独属于自己的美好;还可悟理,思考孟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或是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节操……本话题需要考生对“孤独”一词有深刻的思考,围绕主题选材作文。
【卷面书写评分标准】共3分。从书写的规范性、卷面的整洁度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方面,分三个档次赋分。
分值 评分标准
3分 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2分 书写一般,卷面基本整洁,标点符号使用基本规范。
0—1分 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无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作文评分标准】共37分。根据所写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立意,分五个档次赋分。字数不达600字酌情减分。
分值 内容 结构 语言 立意
33—37分 内容典型新颖,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叙事生动具体,描写富有表现力;说明清楚明白;议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严密。 结构有创意,完整统一,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线索分明。 能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善用修辞,词汇丰富,用词贴切,句式多样,语言流畅,有文采。 价值观正确 ,立意有深度,有新意。
29—32分 内容典型,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说明清楚;议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能合理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词汇较丰富,语言流畅,表意清楚。 价值观正确,中心思想突出。
25—28分 内容较真实,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叙事较具体;说明较清楚;议论观点较明确,理由较充分。 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 ,详略较得当。 能较为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语言通顺,表意清楚。 价 值 观正确 ,中心 思 想较突出。
21—24分 内容陈旧,情感不够真实。叙事不具体;说明不清楚;议论观点不明确,论述没有针对性。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得当。 表达方式单一,词汇较贫乏,语言平淡,表意含糊。 有 中 心思想。
20分及以下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虚假,表达混乱。 结构不完整,没有条理,详略失当。 语言乏味,表意不清。 中心思想不明确。
注:①不写题目减2分;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
②要拉开评分差距,对于优秀作文,要敢于打满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