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无误的一项是(2分) ( )
A.崇祯五年(zhēn) 是日更定矣(ɡènɡ)
B.拥毳衣炉火(cuì) 舟子喃喃曰(nán)
C.雾凇沆砀(hànɡ) 铺毡对坐(zān)
D.惟长堤一痕(dī) 与余舟一芥(jì)
2下列句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 )
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B.崇祯五年,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也属帝王年号纪年法。
C.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三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5默写。(5分)
(1)文中总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是: , , 。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分)
译文: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分)
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译文:
(4)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分)
译文: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1分)
7“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与”有什么效果 (2分)
答:
8“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2分)
答:
9“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10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3分)
答:
【迁移阅读】
(2025·沈阳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此是彻上彻下之真境。吾人时时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鸥眠春风暖日,会知谢丞相【注】高卧之风流。
(选自《菜根谭·闲适》,有删改)
【注】谢丞相:指谢安,东晋阳夏人。曾隐居会稽,高卧东山。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B.问其姓氏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如山间之空翠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D.吾人时时以此景象
不以疾也(《三峡》)
1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译文:
(2)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3分)
译文:
1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若 有 若 无 半 真 半 幻 最 足 以 悦 人 心 目 而 豁 人 性 灵
答:
14通读选文,思内容。(4分)
(1)【乙】文作者笔下的“妙境”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2分)
答:
(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5阅读下面清朝王士祯的题画诗《题秋江独钓图》及配图,完成问题。(5分)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_____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诗中画线空白处,下列最符合诗中独钓者心境的一项是(2分) ( )
A.笙歌 B.高歌 C.悲歌
(2)本诗与课文《湖心亭看雪》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揣摩诗歌及配图,简要说说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答:13* 湖心亭看雪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无误的一项是(2分) ( B )
A.崇祯五年(zhēn) 是日更定矣(ɡènɡ)
B.拥毳衣炉火(cuì) 舟子喃喃曰(nán)
C.雾凇沆砀(hànɡ) 铺毡对坐(zān)
D.惟长堤一痕(dī) 与余舟一芥(jì)
2下列句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 A )
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2分) ( C )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
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B.崇祯五年,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也属帝王年号纪年法。
C.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三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5默写。(5分)
(1)文中总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分)
译文: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分)
译文: 船上有两三个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译文: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呢!
(4)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分)
译文: 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1分)
7“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与”有什么效果 (2分)
答: 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色。
8“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2分)
答: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9“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4分)
答: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10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3分)
答: 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于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迁移阅读】
(2025·沈阳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此是彻上彻下之真境。吾人时时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鸥眠春风暖日,会知谢丞相【注】高卧之风流。
(选自《菜根谭·闲适》,有删改)
【注】谢丞相:指谢安,东晋阳夏人。曾隐居会稽,高卧东山。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C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B.问其姓氏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如山间之空翠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D.吾人时时以此景象
不以疾也(《三峡》)
1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译文: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2)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3分)
译文: 怎会担心心情不开朗活泼,气度不宽宏大量!
1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若 有 若 无 半 真 半 幻 最 足 以 悦 人 心 目 而 豁 人 性 灵
答: 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
14通读选文,思内容。(4分)
(1)【乙】文作者笔下的“妙境”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2分)
答: 似有似无,半真半幻,最能够愉悦人的心灵,让人感到心胸豁达。(回答原文语句“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也可)
(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沉醉山水的怡然之趣(或:醉心山水;或: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的情感。(2分)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5阅读下面清朝王士祯的题画诗《题秋江独钓图》及配图,完成问题。(5分)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_____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诗中画线空白处,下列最符合诗中独钓者心境的一项是(2分) ( B )
A.笙歌 B.高歌 C.悲歌
(2)本诗与课文《湖心亭看雪》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揣摩诗歌及配图,简要说说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答: 二者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自然质朴,而且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