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陶醉(zuì) 白皙(xī) 兀兀穷年(wù) 气冲斗牛(dòu)
B.赫然(hè) 脚踝(huái) 一拍即合(jì) 秩序井然(zhì)
C.兽穴(xué) 懊悔(ào) 鲜为人知(xiǎn) 亦复如是(fù)
D.喧嚣(xiāo) 甜腻(nì) 义愤填膺(yīnɡ) 心会神凝(lí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荒缪 门槛 慷慨淋漓 坚如磐石
B.娴熟 迭起 忘乎所以 目光炯炯
C.彷徨 延绵 潜心灌注 妇孺皆知
D.徒劳 花圃 家喻户晓 略胜一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B.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D.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小儿七星茶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薏苡仁、稻芽、山楂等七味药配置而成的。
C.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
D.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她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双减”政策到基层是否会走样,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会参杂学科类培训?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明确答案。
D.2022冬奥会于2月4日在北京开幕,主题口号为“一起向未来!”。
6.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⑥④②⑤①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①④⑥②③
7.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对名人的赞美,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补写两个比喻句。
他们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他们是河流中最美丽的浪花。 .
8.诗文默写。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4).《晚春》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9.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阳光中学学生会正准备开展“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词。
(2)请仿照示例,另外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我为祖国点赞”的征文比赛。
① ②
(3)歌中唱道:“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广安市我们美丽的家,请你向来宾推荐一处广安美景或一种广安美食,并写出你的推荐词。(推荐词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语言得体)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非复吴下阿蒙( )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博士”“往事”古今词义相同。
B.“吴下阿蒙”这一成语出自选文,它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C.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从侧面衬托吕蒙的才略过人。
D.选文主要是通过对话和对比来刻画人物的。
(二)阅读《列夫·托尔斯泰》选段。回答问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14、文中第一段画横线语句抓住托尔斯泰什么特征去写的?具体有什么表达作用?
15、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16、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认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车窗外
周国平
①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扒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
②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
③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④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断地闪现了。
⑤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途旅行无聊,或者毋宁说,我有点喜欢这一种无聊。在长途车上,我不感到必须有一个伴让我闲聊,或者必须有一种娱乐让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读一本好书上,因为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白日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⑥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份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乘飞机。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航行江海,我也宁愿搭乘普通轮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涛万古流涌,而不喜欢坐封闭型的豪华快艇。有一回,从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误乘这种快艇,当别人心满意足地靠在舒适的软椅上看彩色录像时,我痛苦地盯着舱壁上那一个个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⑦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缩减为零,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 如果把人生譬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像是由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⑧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17.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8.第五段里的“白日梦”在文中有何内涵?
19.文章标题为“车窗外”,主要写乘车的爱好,但为何在第六段写航行江海之事?
20.有人说周国平的作品是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请从“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两个角度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
裘山山
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号是59,下面写着:您的前面还有7位客人。7位不应该等太久吧?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眼睛实在是太涩了,涩得想流泪。她知道这是连续三天失眠的后果,她还知道此时若有面镜子的话,一定能映出一张菜黄憔悴的脸。年过四十后,她本无好脸色了,还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鲁可失踪。雪上加霜啊,屋漏偏逢连天雨啊。不过她已经无暇关心她的脸色了,她甚至很少照镜子。照镜子是需要心情的,她每天早上躺在床上,除了头昏还是头昏,除了沮丧还是沮丧。勉强爬起来穿上衣服,对付几口早饭,怎么都想不出一件她有兴趣做的事。鲁可在的话,她至少要带它下楼走走,给它擦擦爪子,弄点儿吃的,再抱着它说两句话。如今这世界连狗都不需要她了。
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吗?”老婆婆做这些时,赵清雅再次惊住,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几根指头都变了形,弯曲着,干裂粗糙,用个不好听的词形容,如鸡爪一般。老婆婆看出她的吃惊,笑眯眯地说,我有痛风,老毛病了。老婆婆穿着件紫红色的防寒服,是早些年的样式,领子油乎乎的,显然从穿上就没洗过。防寒服里面是一件更旧更脏的夹袄。赵清雅略微有些犹豫,倒不是嫌她脏,而是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近距离接触了。但她无法拒绝帮她这个忙。她只好将手伸进老婆婆的夹袄里,果然摸到一个别针,可一只手还无法打开,她只好再凑近些,用两只手去解。两张脸那么近距离地挨着,让她有些别扭。这辈子除了母亲,她没跟谁凑这么近过。赵清雅摸索着,终于将别针打开了,拿出来递给老婆婆。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
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呀?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萨保佑哦!”
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
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到了,就是巷子最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周姿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笑眯眯地说:“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到我屋里坐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
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
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婆姿你床上太单薄了,我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
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再打开包装袋,把厚点儿的棉花被铺到床上当褥子,又把软和些的两床套上被套当铺盖,就是没枕头。她想了想,把一床毛巾被叠好塞进枕套,再铺上新床单,一张床顿时焕然一新了。
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地看着她。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若是鲁可,早就闹翻了。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些都是母亲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成,变成了一粒细沙……
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
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
(有删改)
2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狗鲁可和乖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乖乖行为的变化暗示并推动了赵清雅精神世界的转变。
B. “小妹儿”的称呼以及笑眯眯的神情体现了老婆婆的慈祥、亲切和热情;当赵清雅要开车送自己回去时,老婆婆喜出望外,爽快地答应了。
C. 赵清雅遭遇连续的打击,但并没有变得冷漠,而是一直主动帮助老婆婆,老婆婆也以温柔和善意回赠她。
D. 小说描写了赵清雅睡着后的梦境,以及她最后在母亲唱起的歌声中流下泪来,说明是温柔的母爱抚慰了她内心的伤痛。
2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腊八粥是全文的线索,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暖,也使小说在风格上具有传统民俗的味道,充满烟火气息。
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上帝视角进行叙述。这样处理可以更加全面的描述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可以全方位的把握小说的方方面面。
C. 小说中对话很多,同时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而对话中的语言平实,口语化。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叙述情节更加集中。
D. 小说中摩登的商楼和老婆婆狭窄的院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繁华与贫困的对撞,表现了社会发展中小人物的坚强、乐观与温情。
23. 小说通过讲述赵清雅与老婆婆间的故事,展示了赵清雅精神世界的转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变化过程。
24. 有人评价裘山山的写作是“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三、写作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那个让我尊敬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生命中什么是可贵的?
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善良、执着、勤劳……
幸福的点滴是可贵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
将题目“ 是可贵的”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答案
1.C 2.B 3.C 4.A 5.D 6.A 7.他们是百花丛中最鲜艳的花朵,他们是珍珠中最耀眼的一颗。 8.(1)此夜曲中闻折柳 (2)明月来相照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1)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①“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歌咏比赛 ②“爱国故事我来讲”的故事会 (3)示例:小平故居。推荐词:亲爱的来宾,小平故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这里简朴的三合院、意义深远的陈列馆,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10、(1)推辞,推脱
(2)只 (3)再 11、(1)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2)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12、A
13、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含有丰富的感情。
14、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15、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16、 二者并不矛盾。“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是指文学创作,“能够看清真相的人”是痛苦的。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17、内容:点明自己的喜好,设置悬念,让读者思考为何作者喜欢乘车时临窗观风景。结构:呼应标题,开篇即明确文章写作话题。为结尾处的主旨句“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作铺垫。
18、“白日梦”是指作者在长途旅行中,随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在自己的心灵窗户里不召自来的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是平时遭到我们忽略的心灵景观,表明作者对于乘火车临窗看风景的喜爱。
19、从另一种更漫长、更无聊的旅行角度,说明作者喜欢在车窗前观赏风景,在寂寞中触发出神遐想的心境。表明作者的旅行与现代人的不同,他不讲究效率和舒适,他讲究的是享受。
20.作者艺术性地看到现代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一方面在人生的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一方面却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作者由此反思每个人都曾经拥有的童趣和闲心,呼吁人们经常敞开心灵的窗户,用心鉴赏人生旅途和心灵世界的美好风景,不能辜负人生这趟美好的旅行。
21. D
22. A
23. ①精神麻木,欲哭无泪。老婆婆请她帮忙,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对于老婆婆的絮叨,自说自笑,她沉默不多言,对生活心灰意冷;
②目睹老婆婆独自生活,物质贫乏却豁达乐观,重新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想再养一只狗狗,精神深受触动,心灵得到放松;
③精神得到救赎,伤痛、失落情绪得到治愈。老婆婆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温暖了伤痛不堪的内心,抱着老婆婆流眼泪,心灵得到抚慰。
24、 ①作者用温和舒缓的笔调讲述故事(或答成“小说在一种舒缓的气氛里展开情节”也可),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或答成“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也可),只有符合生活常态的细节描写;
②表现的主题温暖感人,小说通过描写赵清雅与老婆婆之间的故事,说明心灵的抚慰是相互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③小说展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更容易让读者融进作品,一同得到心灵的抚慰。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