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秋爽斋花寒似无情,蕉下客雨冷若有声
《红楼梦》人物专题探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面对贾府现状(55、56) 面对刁奴刁难(55、73) 面对查抄大观园(74) 凤姐 求得稳妥、格局较小 迎春 懦弱、息事宁人、逃避 惜春 胆小、冷漠、只求自保
探春 探春 迎春 懦弱、不敢反抗、逆来顺受
探春
有胆量、更智慧、更有远见魄力
担当、自尊、威严
有远见、有魄力、有担当、有尊严
根据现象 寻疑激趣
通过课前对情节的梳理,以及她与凤姐、迎春和惜春的对比。你们觉得探春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你喜欢她吗?
“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抱怨、不屑、不满、不尊重、冷漠、疏远——嫌弃?
一、根据现象 确定主题
探春是否“儿嫌母丑”?她是否有些不认亲呢?
你们怎么看?
认为她其实是认亲的,请举右手,认为有些不认的,请举左手。
了解研读目的:
1.深刻理解《红楼梦》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并学会人物专题研读的方法.
有疑、有用、有趣
2.明确角度细致研读
(1)从同境对比中解读人物性格。
(2)在人物冲突中品味细致描写。
(3)从文化环境中探寻现象根源。
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语言行为冲突,也体现在人物在特定境况下的内心冲突。小说中,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凸显,在细致的描写中展现的。而我们,在冲突中去品味描写才能认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才能品味其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从而较为全面地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因素。
从人物冲突中
品味细致描写
冲突一:
赵姨娘道:“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
探春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脸面(思考:她们认为的脸面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聚焦冲突
冲突二:
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
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
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
拉扯
任务书旁批:一个“拉扯”,周围人未觉不妥,探春只揪住这二字,就把自己和赵姨娘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
思考:为什么探春那么在意“拉扯”一词呢?对于这个拉扯的行为,双方的看法有何不同?
冲突三:
赵姨娘道:“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
认舅
Tsikl思考:探春为什么不认舅舅,你从她的语言中能读出怎样的心理?
冲突四:
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赵姨娘离开后,这里探春气得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计算,这又是哪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挑唆的。
体统
思考:你能在这些语句中品味出探春对母亲态度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吗?
思考:冲突一中哪些语言颇有深意,从这些语言描写中品味到哪些信息?赵姨娘和探春在乎这个“脸面” 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1.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
2.我但凡是个男人,……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①身份低微处境艰难。
②心有不甘想要获得一点地位看重。
①有追求有抱负。
品味描写
②处境尴尬,在乎太太的看重,珍惜管家的机会。
内在因素包括:人物处境和性格追求
冲突的焦点
冲突一:脸面
冲突二:拉扯
冲突三:认舅
身份处境、性格追求
人物品性、人物关系
复杂心理、地位差别
冲突四:体统
聚焦冲突,品味描写
研读任务:仔细品读五十五和五十六回冲突中的描写,体会其深意,探究讨论探春是“认亲”还是“不认”,或者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从以上角度分析你作为依据的相关描写。
认?不认?或者你的理解。
(从描写中找依据)
大家先来看看这样的一组对话:
①“李焕英同志,你现在就得开始想,你女儿挣完钱以后你要买什么?”
“我的孩子我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
②“我来你高兴啊?”
“高兴啊!”
“我能让你更高兴!”
亲近、温暖、互相理解
——母女情深
我们来看看一百回探春将要远嫁时赵姨娘的举动:
却说赵姨娘听见探春这事,反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 我何从还是个娘,比他的丫头还不济。况且上水护着别人。他挡在头里,连环儿也不得出头。 如今老爷接了去,我倒干净。想要他孝敬我,不能够了。只愿意他象迎丫头似的, 我也称称愿。(《红楼梦任务书》第一百回683页第二段)
可悲的母女关系 痛苦的内心纠葛
探春和生母之间关系是在那个环境中被很多因素所裹挟之后的结果。母亲对女儿缺乏关爱,只求索取,女儿对母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需要点出出身来争取自己的一点尊严,一个需要否定和撇清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都是不甘之人,都有挣扎之心,母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产生且难以调和,甚至在一次一次的冲突中,让我们体会到冷漠甚至恶毒的感觉,真是让人唏嘘。
guanyuguanguanguanyuguanyu
身份处境 尴尬 低微
性格追求 好强自尊,有大抱负 好强却不自重,小格局
品性高低 公正明理,明白是非(不近人情) 行事不端,愚蠢冲动
(可悲可怜可恨)
人物关系 不认可不偏私不理解 扭住血缘,认为理所应当
复杂内心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内心隐痛在意出身 只期待帮扶,没有关心理解
地位差别 小姐(主子) 姨娘(奴才)
认与不认的内在因素
探春
赵姨娘
①差序格局的影响
根据“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梳理探春在以贾母为中心的人物关系中,其本来所处的位置——距离贾母远在宝玉之外。思考:用差序格局的相关知识可否解释探春和王夫人和生母赵姨娘的关系以及她的处理方式和情感疏离。
外在因素:从文化背景探究中寻根源
(3)
北京
上海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371页第二段)
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第七十四回《惑奸残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513页最后一段)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
②正庶文化的烙印
为了生存主动选择,
因为性格努力挣扎,
由于文化被动影响。
一个有血有肉,有阳光有灰暗,
可赞可叹却也可悲的红楼女子。
一百回探春远嫁之前:
这里探春又气又笑,又伤心,也不过自己掉泪而已。
你能读懂她此刻的泪了吗?
三、梳理纲目,形成推论
那么,同学们就我们刚才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探春是否认亲”你们应该有了自己的看法了吧?我们将所有的因素进行梳理,就可以形成自己对这个研读主题的推论。
四、整合推论,研究定论
重新举牌吧,现在你的研读结论是什么呢?认为她其实是认亲的,请举右手,认为还是有些不认的,请举左手。
示范结论一:基于以上各种因素,敏感、智慧的探春公开撇清与造成她处境尴尬的生母赵姨娘关系,是有难言的苦衷。(分角度论述理由;)探春明面上对赵姨娘的“不认亲”行为只是一种表象,探春一样具有常人的人文情怀,如果有不认亲的行为,也是关系的对立,而不是感情的排斥:人性使然!
示范结论二:探春不认亲是铁的事实,探春属于性格的异化。大凡人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分角度论述理由)
玫瑰花一样的女人,更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艳丽,所以,远离生母,彻底撇开其关系,才能确保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探春虽然具备很多优秀品质,但在那个女性枷锁重重的社会中,探春为了“活得有尊严”,或者有点人样,只有被迫选择“站队”,说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习惯会扭曲人性。我们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认同。
理由的角度:性格、身份、处境、人物关系、文化影响等
探究小结
明确主题有疑趣,情节梳理是第一。
同境对比明性格,冲突描写有深意。
品性追求和内心,处境地位与关系。
文化环境是根源,生于其中难自离。
悲欢苦乐文中见,人性美丑笔下语。
若见花(话)寒点点泪,
需听雨(语)冷隐隐情。
秋爽斋花(话)寒似无情,
蕉下客雨(语)冷若有声。
作业布置 成果展示
1.形成一个小论文
2.物化成果(文学评论)(略)
3.布置专题研读要求: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示范,学生分组,对《红楼梦》某一个或者一类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自愿分为一个个小组。教师协助分工,课后开始进行人物形象专题研究。
三周后,分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谢谢观看
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