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范进中举
【认识科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制度,完成下面的任务。
(1)范进一开始的身份是秀才,参加了___________,考中后成为___________。 之后还有___________、殿试,殿试的第一名称为___________,第二、三名分别 称为榜眼、探花。
(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人才选拔方面的一项创举,促进了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引导社会形成了重视读书的良好风气,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僵化,它逐渐成为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和桎梏思想、扭曲人性的推手。朗读下面的诗句,感受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唐]王建《送薛蔓应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汪洙《神童诗》)
【词句整理】摘录课文中你认为难以理解的文言词句,尝试将其替换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筛选】筛选课文信息,完成下表。
表6-1 范进简介
姓名 范进 身份
年龄 五十四岁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中举前: 中举后:
学习经历 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同年中举
主要社会关系 中举前: 中举后:
【聚焦变化】范进中举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下列话题中选择一个,先简述变化,再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①胡屠户对范进称呼、态度的变化 ②范进对胡屠户称呼、态度的变化
③乡邻对范进态度的变化 ④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
⑤范进中举后与乡邻、张乡绅交往时语言、神态的变化
我选_________(填序号)。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品夸张】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在课文中找出一处运用夸张手法的细节描写,仿照示例,从夸张和真实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知识卡片 “夸张”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故意夸大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以突出特征、加深印象。它是讽刺艺术的常用手法。《儒林外史》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夸张手法,使讽刺显得深刻而犀利。
【示例】
摘录: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点评:此处写胡屠户打完范进后的心理。如果是在范进中举前,只怕打十巴掌,胡屠户也不会觉得手疼。而此时的胡屠户却因认为天上的“文曲星” 打不得,打了会遭报应,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对于胡屠户这样的人而言,这种心理是真实的。此处的夸张反映了胡屠户这类庸俗势利之人的心理状态,极具讽刺意味。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细节】精彩的细节大多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阅读时需要细细品味。按下面的要求完成任务。
《儒林外史》的作者善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不动声色地再现现实的荒谬。细读课文,找一个这样的例子并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一个情节,发挥想象,添加细节,改写成课本剧。
【理解主题】范进中举,几十年寒窗换回一朝成名,结局似乎很圆满。那么,范进究竟是一个喜剧人物还是一个悲剧人物?课外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篇章,结合“知识卡片”,与同学们讨论,并记录你们的看法。
知识卡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对比课文和下面的文章,完成表格。
广阳杂记(节选)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亟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表6-2 《范进中举》《广阳杂记》对比表
作品 《范进中举》 《广阳杂记》(节选)
主人公 范进 ①
人物身份 读书人 ②
情节概述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被岳父胡屠户打醒,生活各个方面都因中举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③
写作目的 ④ ⑤
答案
预学一 (1) 乡试 举人 会试 状元 (2) 略。
预学二 (示例一)范进道:“岳父见教(指教)的是。”
(示例二)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备办)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
(示例三)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伸)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
预学三
姓名 范进 身份 读书人
年龄 五十四岁 家庭成员 母、妻
外貌特征 中举前:尖嘴猴腮 中举后:品貌好、相貌体面
学习经历 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同年中举
主要社会关系 中举前:轻视他的胡屠户、同案、邻居 中举后:百般奉承讨好他的胡屠户、邻居,主动送钱送房的“世弟兄”张乡绅
导学一 (示例一)①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举前,胡屠户称范进是现世宝、穷鬼、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烂忠厚没用的人;中举后,称范进是贤婿、贤婿老爷、姑老爷、天上的星宿。中举前,对范进动辄谩骂、挖苦,拒绝借钱;中举后,对范进百般奉承,不敢打骂,主动送钱送物。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的强烈对比,勾画出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庸俗势利的嘴脸,极具讽刺意味。
(示例二)④ 范进中举前本是一个穷酸的小人物,中举后身份大变,四方之人皆来巴结攀附。张乡绅原与范进并无交往,听到范进中举后,立即前来拜见,还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通过对比,写出了人情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具讽刺意味。
导学二 (示例)摘录: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点评:从范进看榜、念榜、拍手、疯笑、跌倒等描写中,我们看到了经历几十年辛酸悲苦的范进,在经历中举这一强烈的刺激后,疯得不知东南西北的丑态。作者对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把看似荒唐的现象描写得合乎生活的逻辑,具有尖锐的讽刺效果。
导学三 (1)(示例)如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夙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一身的水,从而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2)*略。
导学四 (示例)无论范进中举与否,他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为了所谓的“进学”,范进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把一生浪费在科举中,逆来顺受,饱尝酸辛,甚至衣食无着,家人险些饿死,此为悲剧性之一。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治好后又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一面,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与张乡绅称兄道弟等都说明他早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同化,扭曲了灵魂,丧失了良心,此为悲剧性之二。从众人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来看,整个社会都有着趋炎附势的风气,这种风气引诱着读书人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功名,腐蚀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此为悲剧性之三。
拓 展 ①袁体庵 ②神医 ③一名举人因中举狂笑不止,袁体庵没有按常规从生理上入手以药物医治这个病人,而是告诉他命不久矣,从心理方面入手治愈了他 ④揭露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整个社会的丑态 ⑤表现袁体庵医术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