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登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登高》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7 17: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登高》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江渚(zhǔ) 潦倒(liáo) 刹那(chà) 悲怆(chuàng)
B.霜鬓(bìn) 萧飒(shà) 狭隘(ài) 逮捕(dǎi)
C.夔州(kuí) 荆州(jīn) 惘然(wǎng) 讣告(bù)
D.呼啸(xiào) 匕首(bì) 舷窗(xián) 横亘(gèng)
答案:A
解析:B项“飒”,读为“sà”;“逮”读为“dài”。C项“荆”读为“jīng”;“讣”读为“fù”。D项“匕”读为“bǐ”;“亘”读为“gèn”。
点评: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选出对《登高》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然后随着视线的移动依次引出“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感,共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体现了杜甫非凡的艺术功力。
B.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
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至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悲秋”二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悲壮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异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的悲愁之绪。
D.颈联中的“万里”“百年”和上联中的“无边”“不尽”遥相呼应,使读者想到诗人的愁苦孤独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诗至此已给客居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离乡万里、人到暮年的感慨,诗意显得更加深沉。
答案:B
解析:“仰望”错误
点评: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全诗,不能只看某一个字或某一个词。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觅食mì 惧惮dàn 萧索xiāo 臆测yì
B.山麓lù 栈桥jiàn 惘然 mǎnɡ 煞白shà
C.汲取jí 诅咒zǔ 孕育yùn 窒息zhì
D.亵渎xiè 搓捻cuō 芳馨xīn 繁衍 yǎn
答案:B
解析:B项中“栈”jiàn----zhàn,“惘” mǎnɡ----wǎnɡ
点评: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臆测(cè) 恻(cè)隐 抹(mā)布 拐弯抹角(mò)
B.怅(chàng)然 身体肿胀(zhàng) 痴(chī)想 吹毛求疵(cī)
C.粗犷(guǎng) 心旷(kuàng)神怡 哄(hōng)笑 一哄(hòng)而散
D.脚踝(huái) 地表裸(guǒ)露 伺(sì)候 窥伺(sì)时机
答案:D
解析:D选项中的“地表裸露”中的“裸”读“luǒ ”。“伺候”的“伺”读“cì”。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和易混淆的字的读音。备考策略是:考生要熟悉多音字有哪些读音,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答。对于字音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5.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答案:D
解析:分别从横(空间)、纵(时间)两个方面着笔。
点评: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万里”“百年”分别从横(空间)、纵(时间)两个方面着笔。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高远
B.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
C.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答案:D
解析:苦恨,极恨,非常悔恨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7.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登高而招 C.蜂房水涡 D.日削月割
答案:B
解析: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形容词作名词,高处C.名词作状语,像蜂窝 像水涡D.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8.下列对“重阳节”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重阳节的节俗是完全一致的,人们都要登高避祸,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祭祀灶神。
B.重阳节的习俗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C.重阳节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它寄托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为眷恋生活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D.重阳节起源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人们祭祀大火星,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避免在季节更替的时节感染时疚。
答案:B
解析:A.各地重阳节的节俗不是完全一致的,呈现了一定的地域色彩,如祭祀灶神就限
于江南地区。C.重阳节在古代曾经并不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而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灾祸的季节;D.人们祭祀大火星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作为文学常识,学生要有所了解。
9.下列名句名篇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搏见也
B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乌乎待哉!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答案:C
解析:A.搏见—博见 B.变—辨, 乌—恶 D.栗—粟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最基础的知识,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B
解析:ACD三项是介词结构后置,B项没有特殊句式。
点评:文言文句式一般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判断句等。
二、按题目要求填空。
11.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夜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夜阑卧听风吹雨
解析:本题要注意“阑”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2. ,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答案:青青园中葵
解析:本题要注意“葵”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本题要注意“滚滚”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莫道不销魂
解析:本题要注意“销魂”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5. ,问苍茫大地,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怅寥廓|谁主沉浮
解析:本题要注意“寥廓”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16.
(一)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
答案: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解析:这是一道由果探因题,要寻找原因,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找,因为这句话是前文的一个总结。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因为下一段是这一观点的展开论述。
点评:由果探因题一定要回到句子所在的段落中去,然后从中帅选概括信息。
(2)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答案: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做第一问,要注意“似乎”一词,“似乎”说明从表面上看是远离人群,而实际又并未远离人群。这样一来,就要考虑远离是在哪方面远离,并未远离又在哪方面没有远离。作用就要考虑这些事实证明什么观点,论证的好处。
点评:作用题一般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来组织答案。
(3)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答案:(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解析:做第一问,要注意“精神的天空”中的“精神”和“天空”这两个词,“精神”表现与物质欲望的对立,由此出发就能得到答案。第二问,则要注意“期望”,这就应从现实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作者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入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具体引导参看“解析”。
17.
(二)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目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材料三: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答案:洋节在中国风行,成为时尚,但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越来越受到重视。
解析: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点评:概括要紧扣材料,找三则材料的共性。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 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应该摒弃。我们不可沉醉于过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中丢失了自我。
示例二:应该保留。我们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学生可以拓宽思维,大胆想象,不拘泥于答案的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