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外国小说的阅读
分别阅读下列作品,选择并完成合适的任务。
《简·爱》
任务一 寻找简·爱的人生旅途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旅途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生站点和故事令你难忘。主人公简·爱也驻足过多个人生站点,经历过许多故事。按照提示,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感受简·爱人生旅途的风景。
表6-7 简·爱的人生旅途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第五站
人生站点 ① ② 桑菲尔德庄园 沼屋 芬丁庄园
旅途故事 里德舅妈经常虐待她;因与表哥约翰发生争执,她被里德舅妈关进了舅舅去世时待的红房子 ③ 简·爱遇见罗切斯特,并与他相爱。在意外发现他还有一个“疯妻子”后,她为追求自由、平等离开了庄园 ④ 简·爱与罗切斯特举行了筒单的婚礼。一年后,罗切斯特治好了一只眼睛,看到了他们的孩子
任务二 品读简·爱的反抗宜言
一直以来,简·爱打动读者的是她对不公命运的抗争。残酷、险恶的环境时刻刺激着她那孤独、敏感的心灵,激发并不断增强她的反抗意识。下面这些话分别是简·爱对谁发出的反抗宣言?请写出加点字指代的小说人物。
(1)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监工-你像罗马皇帝! ( )
(2)如果我是你,我会讨厌她的,我会抵制。要是她用那束木条打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 )
(3)你难道认为,我会甘愿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
任务三 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简·爱的人生旅途曾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简·爱的形象。有人说,简·爱是一个自卑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自立、自强、自尊的新型女性的典型。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任务一 制作“人物卡片”
契诃夫的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人物,请从原著中选择其中一个,制作“人物卡片”。完成后和同学分享,并整理成一本《契诃夫小说人物卡片集》。
人物卡片
名字: 人物画像
出处:《 》
职业:
表现人物形象的经典片段:
任务二 体会“特殊”的魅力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故事似乎都发生在日常生活化的场景中,但却往往是一些特殊的时刻或地点。请梳理你的阅读成果,填写下表,理解这种“特殊”的作用。(提示:因为不同版本收录的篇目不同,请交换阅读不同的版本,以便读完表格中的篇目。)
表6-8 对“特殊”的理解
篇目 特殊的时刻或地点 我对“特殊”的理解
《万卡》 圣诞前夜 在人人欢欣愉悦的圣诞前夜,万卡用书信向爷爷倾诉受压迫、受剥削的艰难学徒生活。这个特殊时刻使①
《彩票》 确认中奖前后 ②
《变色龙》 ③ ④
《演说家》 葬礼现场 ⑤
任务三 对比“讽刺”的艺术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中的作品与《儒林外史》一样,都是讽刺作品,但两者讽刺手法不一样。前者夸张,笔调轻松:后者婉而多讽。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两部小说讽刺手法的不同。
《我是猫》
任务一 认识“咱家”
在《我是猫》中,大猫“咱家”是一只有思想、会表达的猫。请随着这只猫的提问,梳理你的阅读,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
(2)
任务二 译本鉴赏
小斌到书店购买《我是猫》,发现书架上这本书有两个译本,译者分别是于雷和刘振瀛。小斌打开相同的章节进行比较,发现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的翻译。请你和他一起读读下面三组译文,并选择一组,从译文的角度提出购买建议。
【第一组】
主人照例钻进书房,孩子们去一个十二平方米的小屋并枕而眠。(于雷译)
主人照例又缩回到他的书斋里去,主人家的小孩们在六叠(注:计算日式房间的面积单位,一个大致长为1.9米,宽为0.95米)的房间里并枕入睡。(刘振瀛译)
【第二组】
他就是那么个蒸不熟煮不烂的家伙,您受委屈了吧?(于雷 译)
他就是个遇事含含糊糊的人呢,这真让您为难啦!(刘振瀛 译)
【第三组】
他正在给主人找个替死鬼,大骂迷亭,正像俗话说的“说种就来鬼”,迷亭先生照例驾着轻风从后门帆然而至。(于雷译)
铃木君不直接说主人,拿迷亭扎筏子,说迷亭的坏话。就在这时,俗语说得好,“说曹操,曹操就到”,迷亭先生从后门像刮春风似的飘然而来。(刘振瀛译)
小斌:你觉得我买哪一个版本比较好?
我:如果是我,我会买 (填人名)翻译的版本。
小斌:为什么呢?
我:
任务三 专题探究
在苦沙弥的家中,大猫度过了一段单调的日子,冷眼旁观了人类世界的种种。请你参考下面的提示,从多个方面对猫眼中日本明治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探究,写一篇读书报告。
①猫眼中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
②猫眼中明治时期的女人与婚姻
③猫眼中明治时期的亲情与友情
答案
《简·爱》
任务一 [示例]①里德舅舅家(或盖茨黑德)②劳沃德慈善学校 ③简·爱遭受院长的残害,但也遇到了一生的朋友彭斯以及善良的坦普尔老师 ④简·爱离开庄园,被圣约翰和他的妹妹们所救,成为乡村教师。圣约翰向她求爱,被她拒绝(提示:只要能够围绕该处地点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即可,不要求仿写,也不要求面面俱到。)
任务二 (1)约翰表哥(2)斯卡查德小姐(3)罗切斯特
任务三 [示例]赞同这个观点。由于艰苦的成长环境,痛苦的童年经历,平凡的外貌,矮小的身材,她有自卑的一面,例如在见到英格拉姆小姐后,她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傻瓜”。而在成长经历中,她不屈服于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通过阅读、学习提升自己,通过做家庭教师实现经济独立,敢于在爱情面前争取平等、自由、独立,这些都表现出她“自立、自强、自尊”的形象。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任务一 [示例]名字:约纳 出处:《苦恼》职业:车夫 经典片段: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人物画像:略。(提示:抓住人物特点来画,符合原著的形象。如本文中的“往前伛着”。)
任务二 ①万卡显得尤为可怜和孤独;让读者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同情万卡,进而思索小说的主题 ②小说细致地刻画了德米特里奇夫妇幻想中奖前后,从安于现状到渴望改变再到怅然若失的戏剧性心态变化,在特殊的时刻,人物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和性格逐步呈现,人性的自私与丑恶自然浮现 ③集市广场 ④集市广场是一个热闹的公共场所,它为奥楚蔑洛夫暴露丑态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舞台”,在人们的围观下,小狗的主人成为断案的依据。奥楚蔑洛夫在集市广场上的表现集中暴露了他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陋形象,富有戏剧效果 ⑤葬礼现场本是一个严肃、充满哀思的场景,但是格里戈里由于弄错了死者的姓名,公然在活着的人面前发表对此人的看法,使得一种荒谬的气氛在现场弥漫开来,既引人发笑,又引人深思,揭露了当时俄国官场的谄媚浮夸之风,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任务三 略。
《我是猫》
任务一 (1)[示例一]我喜欢“吾辈”这个称呼。“咱家”这个称呼近似于中国古代宦官的自称。而“吾辈”源于日本古代老臣在君王面前的谦称,不卑不亢,谦中有傲,与这只猫的个性更相近。[示例二]我喜欢“咱家”这个称呼。“咱家”的“咱”有一点自鸣得意的感觉,符合书中表现的猫的心态和形象。(2)[示例]这只猫既弄不清楚自己的年龄,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哪里出生,它的妈妈不知去向,它被一个穷学生拾到了,后来混到教师“苦沙弥”的家里,住了下来。(3)[示例]猫公,我欣赏你,因为你给我带来了快乐。比如你在主人家的厨房里吃年糕时表现得那么率真、可爱,你被年糕粘住牙齿和前爪,在厨房原地转圈的样子可好笑了!更重要的是,你一边与年糕这个“怪物”作战,一边还总结出了“三条真理”,总结得真是太精辟了!(4)[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一方面,人在动物面前没有掩饰,而猫的眼睛很敏锐,行动很敏捷,与人非常亲密,用猫的视角,常常能看见许多真实有趣的细节。另一方面,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猫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用猫的口吻来说,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任务二 [示例]于雷 你看第一组译文对比,于雷采用的是意译,而刘振瀛采用的是直译加注释。在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眼里,当然是更容易接受“十二平方米”这种说法,“六叠”这种说法虽然加了注释,但还是读得别扭。也许译者想通过保留“叠”这个量词来传达日本的语言文化特征吧,但我认为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要以晓畅为主。
任务三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