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辨识媒介信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辨识媒介信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3 19: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必修下第四单元
语文
辨识媒介信息
学习目标
1.掌握辨识不同媒介信息真伪的方法,提高个人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2.学会进行信息对比分析,培养主动查证信息来源和内容真实性的意识与习惯。
3.理解并识别虚假信息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提高对不实信息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重难点:
能够分辨信息的真伪和良莠,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和表现特征。
学习重难点
每天一打开手机、电脑等媒体设备,新闻资讯、广告推送、社交动态等各类信息扑面而来。在这个多媒介交织的时代,信息繁杂且真假难辨,学会辨识媒介信息,已然成为我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辨识媒介信息》的课堂,去探寻如何在信息浪潮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导入新课
掌握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技巧
新课讲授
任务基于当下多媒介环境中虚假信息泛滥的严峻现实,着眼于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核心能力。让学生在对典型虚假信息的研讨与分析中,归纳总结出多维度辨识虚假信息的实用技巧,使其在面对海量媒介信息时,能迅速、精准地识别并规避虚假信息,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理性与清醒。
设计意图
活动1:小组讨论,总结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技巧
【精彩一瞬】
设计说明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同时相互补充,使问题回答更全面和到位。
活动1 :小组讨论,七嘴八舌,总结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应该丰富自己的常识,逐步提高识别可疑信息的敏感度。虚假信息往往以违背常识的方式吸引受众关注,以达成某种传播目标。信息的发出者在编造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露出常识性的破绽。具备丰富的常识,熟谙常理常情,就比较容易对其“生疑”,只有“生疑”,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辨识”。
活动1 :小组讨论,七嘴八舌,总结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要形成信息查证意识。信息的出处、发出者的身份都能帮助我们评估信息的真伪,例如出自政府部门、权威媒体等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是最有保证的。点击量并不能作为辨识信息真伪的指标,有很多假信息的点击量恰恰是很大的。要学会在“点击场”“言论潮”中保持清醒,判断信息发出者和传播者的意图。
关键是要学会信息比对。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往往是多样的,某一个信息源发出的虚假信息,常常在与其他信息源的对比中被揭露出来。特别是一些非权威信息源发出的媒介信息,进行信息比对是辨识其真伪的好方法。
活动1 :小组讨论,七嘴八舌,总结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要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虚假信息有一些常见的语言特征。例如:夸大其词,动辄说“惊天秘闻”“突发”“惊爆”;不提供信息来源,只是模糊地说“网友曝”“专家说”“外媒报道”;刻意煽动或迎合社会情绪,常说“怒了”“悲愤”“大快人心”;……
活动1 :小组讨论,七嘴八舌,总结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要了解虚假信息的外部表现特征。巨大的网络点击量是很多虚假信息发出者追求的目标,因此他们常会用一些违法违规手段为自己的信息“火上添柴”。点击量、关注度增长异常的信息,阅读量很多而评论、点赞很少(或大量雷同)的信息,其背后往往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炒作,而这种疯狂炒作的信息中有很多就是虚假信息。
活动1 :小组讨论,七嘴八舌,总结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新课讲授
任务基于多媒介环境下信息海量且繁杂的现状,着眼于培养学生高效获取有效信息的核心能力。引导学生能依据自身需求,从信息源的可靠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真实性等维度,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必要信息,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实用技巧,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
活动1 :掌握筛选信息的技巧,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运用新闻真实性衡量表,分析接触到的信息,并归纳辨识信息真伪的技巧。
基本要素 细目 信息 评价
信息源的可能性 来源
信息的完整性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证据的真实性 证据
报道者的意图
归纳辨识信息真伪及良莠的技巧
新课讲授
任务基于当前社会信息繁杂、真假难辨的现状,着眼于构建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体系。引导学生梳理不同媒介(如社交平台、新闻媒体、专业论坛等)的信息类型,熟悉信息生成、传播、接收全流程,对其可靠程度进行评价,总结归纳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辨识技巧。使学生在面对各类信息时,能迅速、精准地判断信息的真伪及良莠,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被不良信息误导,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1 :编写一份信息源真实性的图表,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
【提示】除此之外,还要锤炼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理性、客观地分析信息,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不仅要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和剔除,还要能够辨别信息“背后”的立场和意图。
信息源 信息类型 可靠程度评价(打★)
电视(央视,非央视)
广播(央播,非央播)
网页(官网,非官网)
报纸(官方,非官方)
刊物(新闻,专业)
图书(不同类型出版社)
文献数据库存
明确:辨识媒介信息真实性的“三有”“六注意”
1.三有:
三有: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2.六注意:
注意信息来源;注意信息可信度;注意信息的实用性;注意对任何新闻信息不要轻信;注意对所得消息不要偏信;注意对他人行为不要盲从。
课后作业
1.新闻调查分析:选择一则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查找至少3个不同媒介平台(如报纸、电视台、新闻网站、自媒体公众号等)对该事件的报道,对比分析这些报道在内容侧重点、语言风格、信息来源、立场观点等方面的差异,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分析报告,探讨如何通过多渠道对比来辨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制作“防信息误导”宣传海报:以“警惕媒介信息陷阱,守护真实与理性”为主题,运用图文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anva等)或手绘方式,制作一张A3尺寸的宣传海报。海报需包含常见的虚假信息类型、辨识方法以及警示标语等内容,要求创意新颖、视觉效果突出,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向公众普及辨识媒介信息的重要性和相关技巧。完成后将海报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并收集至少5条他人的反馈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