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瓜州二中 李春红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故事一、屠狗洞的秘密
侦探拿着火把走近山洞,只见洞顶有许多倒挂的钟乳石,地上长有许多石笋,还很湿的,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侦探把火把接近地面,这时火焰渐渐变小,最终熄灭。
“魔鬼”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呢?侦探实地考察“魔鬼”的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一、二氧化碳如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思考:怎样检查集气瓶是不是收集满了?1、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目的:设计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探索问题归纳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两点性质:第一、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第二、密度比空气的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
有没有与水反应(Ⅰ)喷稀醋酸(Ⅱ)喷水(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Ⅰ 向小花上喷稀醋酸 Ⅱ 向小花上喷水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纸花变红色;醋酸溶液能使紫色纸花变红色。 Ⅲ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Ⅳ 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 将第四朵花取出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变红不变不变变红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石蕊变红现 象 总 结(1) 与水反应CO2 + H2O = H2CO3现象: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 = H2O+ CO2↑现象: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从溶液中逸出二氧化碳,
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2) 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 H2O
碳酸钙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2、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CO2(1) CO2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2) CO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 c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③防治措施②危害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二、一氧化碳1. 可燃性(与二氧化碳不同)(1)现象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2)化学方程式2. 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1)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仔细观察如图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微观解释: 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3. 毒性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1)中毒原因(2)防治措施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4、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1、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A 、比空气的大 B、比空气的小
C、与空气的相等 D、无法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不易溶于水AB课堂达标训练一、选择题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D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搬到室外去.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闻到煤气的气味应首先开窗通风,然后关闭煤气阀,寻找泄露处。
2、有人说,只要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因为CO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起反应。(1)怎样除去CO中的CO2(2)怎样除去CO2 中的CO三、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