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教学课件:第13课《张衡传》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教学课件:第13课《张衡传》 (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06: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后汉书·张衡传南朝·范晔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张衡(78——139)东汉著名
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
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
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
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
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记里鼓车指南车视频介绍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他,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
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
台,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
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
敬仰。”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一、课前准备: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shào )( zhǔ )
②不好交接俗人( hào )
③累召不应( lěi )
④五载复还( zǎi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游于三辅(介词,表处所,在)
b.虽才高于世(介词,表比较,比)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介词,表范围,在……方面 )

a.因入京师,观太学(介词,趁(机会) )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介词,通过、藉)
c.伺者因此觉知(介词,因为) ③
a.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动词)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
b.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
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⑷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
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
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他)却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A、《左传》改《春秋》;B、《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C、“拜”是授予官职。)二、课堂学习:
自学问题,相互展示: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⑥);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二是专门介绍候风地动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 质地外形雕饰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内部机械构造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1)“善属文”,作《二京赋》(文学);
(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天文、机械);
(3)“善术学”,著《灵宪》(历法)、《算罔论》(算术);
(4)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政治)。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②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5、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课堂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D )
A.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模仿
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居住
答案:D(担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精铜铸成 不赂者以赂者丧
答案:A 均为介词“通过”(B但是/并且 C才/竟然 D用/因为)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乃使其从者衣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形容词意动用法)
(A、名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作状语;D、动词使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B(详尽明白,现代意相同。)
(A、没有去/不可以、不中用;C、方向/就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说;D、官吏初到任/从车上下来)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C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C(C为宾语前置,其余为状语后置)课后整合归纳张 衡一三四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二京赋》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善机巧《灵宪》 《算罔论》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 治威严、整法度文学科学政治性情文


构上疏陈事、讽议左右二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公车特征拜郎中
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再迁为太史令
再转复为太史令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拜,封官,任命召见,召聘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升迁字词积累游于三辅
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qǐhaígǔ)
遂通五经,贯六艺
时国王骄奢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员径八尺 (“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收禽   (“禽”通“擒”)
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通假字文言语法现象归纳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古今异义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追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