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精品解析】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6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5-06-23 15:21:07 |
由图可知,甲、乙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 由图可知,甲、乙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
2.由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和液体的深度关系,结合液体压强p=ρgh,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3.根据m=ρV可知,甲、乙液体的质量关系,根据G=mg可知,甲、乙液体的重力关系,根据F=G容+G木+G液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根据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2025·金湾模拟)
(1)如题图所示,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已经给出了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及大致的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请在虚线框内填入开关和电灯的符号,使电路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3)如图甲为不锈钢折叠指甲剪,它使用时相当于两个杠杆(B为支点),在图乙中画出杠杆ABC 的最小动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L2.
【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家庭电路的连接
【解析】【解答】(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水面的法线,可知反射角为90°-45°=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的空气中作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为45°;
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水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为了电路安全,应将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所以上方方框内为开关,下方方框内为电灯,如图所示: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由图可知,最长的力臂为支点B到C点的连线,垂直于BC向下作出最小动力F1;
过支点B作垂直于阻力F2的垂线,垂线段即为阻力F2的力臂L2,如图所示: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及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2)为了电路安全,应将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3)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6.(2025·金湾模拟)
(1)图甲中物体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示数为 s,图丙中电流表的读数为 A,图丁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
(2)如图所示,小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以下操作:
①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的位置:
②如图乙,此时蜡烛2与蜡烛1的像已完全重合.接下来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蜡烛2应向 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三次实验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如图丙所示,他在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用直线连接图丙中物点A与对应的像点 ,完成三次连线后找到了规律.
【答案】(1)3.40(3.39-3.41 均可);261.5;0.32;36.5
(2)平面镜;远离;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4.40cm刻度线对齐,物体的长度为:
4.40cm-1.00cm=3.40cm
图乙中秒表的分针指在4-5min刻度线之间,读为4min,由于分针偏向“4”一侧,秒钟盘应读0-30s范围,秒钟盘的分度值为0.1s,读为21.5s,所以秒表示数为4mim21.5s=261.5s;
图丙中,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
图丁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5℃。
(2)①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图乙,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则蜡烛2应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三次实验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如图丙所示,他在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用直线连接图丙中物点A与对应的像点B,完成三次连线后找到了规律。
【分析】(1)1.认清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数,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读数方法: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3.认清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
4.认清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2)①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便于实验后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和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 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应将物点和对应的像点连接起来。
17.(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在“探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准备了压强计、水和盐水等实验器材.U形管中装有染色的水.
(1)对于图甲所示压强计出现的问题,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____(填字母)
A.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
B.更换U形管中液体
C.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正确处理存在问题之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
(3)为了探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
(4)本实验用到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法.
(5)如图戊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 (选填“a”或“b”)侧.
【答案】(1)C
(2)液面的高度差
(3)乙、丙;丙、丁
(4)转换
(5)b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前按压橡皮膜,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可能漏气,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转换法: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所以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所以应该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所以应该比较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
(4)本实验用到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5) 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玻璃管内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则U形管内左侧上端的空气压强变小,右管上端空气压强大于左管上端空气压强,液体会从右侧压入左侧,所以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b端。
【分析】(1)实验前按压橡皮膜,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可能漏气;
(2)(4)转换法: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比较;
(5)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8.(2025·金湾模拟)小金与小湾同学利用题18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电源为四节新干电池:他们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流I/A
1 5 0.4
2 10 0.2
3 20 0.1
(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可知,R两端电压控制在 V不变.请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及图甲电路图,将图乙实物电路剩余部分正确连接 .
(2)以下是他俩的部分实验过程.
(a)正确连接电路后,小金闭合开关,发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经检查故障只出现在R或滑动变阻器上,则故障是 。
(b)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小湾同学马上进行了制止,因为小金这样操作可能会损坏 。
A.电源 B. 电压表 C.电流表 D. 电阻
(c)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闭合开关;②断开开关;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④记录电流表示数;⑤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
【答案】(1)2;
(2)滑动变阻器断路;B;②⑤①③④
(3)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可知,U=5Ω x 0.4A = 10Ω x 0.2A =20Ω x 0.1A = 2V,所以R两端电压控制在2V不变;
由图甲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经电流表(小量程)、定值电阻R、滑动变阻器、开关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再将电压表(小量程)并联到定值电阻R两端,如图所示:
(2)(a)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故障可能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端无法形成通路,则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b)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可能会损坏电压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c)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应先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即最左端,再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2V,记录电流表示数,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③④;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流与电压的乘积保持不变,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分析】(1)由表格数据,根据U=IR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路图,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a)串联电路中,根据电流表无示数,可知电路故障为断路,根据电压表无示数,可知电压表与电源两极没有形成通过,即可知故障用电阻器;
(b)根据串联分析的规律进行分析;
(c)为保护电路,断开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更换电阻后,闭合开关,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再记录电流表示数;
(3)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共13分.
19.(2025·金湾模拟)图中的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表,小金用此车在平直路段进行骑行比赛(g=10N/kg).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面积/cm2 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若小金的质量为 50kg, 求他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小金在该路段匀速骑行 6km, 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1)解:车架的质量 m=4.5kg=4.5×103g
车架的密度
(2)解:骑行时的总重力 G 总=G 人+G 车 =(m 人+m 车)g=(50kg+10kg)×10N/kg=600N
在平直的路面对地面的压力 F=G 总=600N
受力面积 S=4cm2×2=8cm2=8×10-4m2
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解:所受阻力 f=0.02G 总=0.02×600N=12N
骑行路程 s=6km=6×103m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W=fs=12N×6×103m=7.2×104J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自行车的相关数据可知车架材料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已知人和自行车的质量,根据 F=G 总=G 人+G 车 =(m 人+m 车)g 求出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已知受力面积,根据求出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已知人和车的总重力,骑行的路程,根据阻力和总重力的关系,求出骑行时所受的阻力,根据 W=fs求出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0.(2025·金湾模拟)图甲是某款家用电饼铛,它有上、下两个烤盘,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R1为下烤盘加热电阻,R2为上烤盘加热电阻且R2=2R1.当下烤盘单独正常工作时电流为4A.求:
(1)R1的阻值:
(2)上、下烤盘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
(3)在一次烤制烧饼的过程中,需先使用下烤盘单独工作15min, 再使用上、下烤盘共同 工作10min.在这次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答案】(1)解:只闭合 S 时,(下盘)R1 单独工作,I1=4A
(2)解:同时闭合 S 及 S1 时,上、下烤盘同时工作,R1 与 R2 并联 R2=2R1=2×55Ω=110Ω
流过 R2 的电流:
电路的总电流 I=I1+I2=4A+2A=6A
电路的总功率 P=UI=220V×6A=1320W
(3)解:下盘单独工作时功率 P1=UI1=220V×4A=880W=0.88kW
下盘单独工作时间 t1=15min=0.25h
下盘消耗的电能 W1=P1t1=0.88kW×0.25h=0.22kW·h
当上、下盘共同工作时总功率 P=1320W=1.32kW,工作时间 t=10min=1/6h
上、下盘共同工作消耗的电能 W2=Pt=1.32kW× h=0.22kW·h
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W=W1+W2=0.22kW·h+0.22kW·h=0.44kW·h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多状态电路——多挡位问题
【解析】【分析】(1)只闭合 S 时,(下盘)R1 单独工作,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已知此时通过R1的电流,根据求出R1的阻值;
(2)同时闭合 S 及 S1 时,上、下烤盘同时工作,R1 与 R2 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R2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根据 R2=2R1求出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流,再利用P=UI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3)根据P1=UI1求出下盘单独工作时的电功率,已知下盘单独工作的时间,根据 W1=P1t1求出下盘消耗的电能;已知上、下盘共同工作的总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 W2=Pt 求出上、下盘共同工作消耗的电能,进而求出消耗的总电能。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19分.
21.(2025·金湾模拟)小金想提高中考的跳远成绩.他猜想:跳远成绩可能与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有关.他设计 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让喷壶嘴的位置不变,但可以调节喷水枪的倾角,并可通过装置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大小.
(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将不断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 。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 。
(2)如图乙所示,控制水喷出的速度不变,改变喷水的角度重复实验.小金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0.7m时,喷水的角度为 .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 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请你再帮小金提出一个提高跳远成绩方法 。
【答案】(1)减小;近;增大起跳速度
(2)30°或 60°;45°
(3)其它因素不变时,减轻体重
【知识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将不断减小;
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增大起跳速度。
(2)由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0.7m时,喷水的角度为 30°或 60° ;
由图丙可知,当喷水的的速度一定时,喷射角度为45°时,水平射程最远, 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45°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 其它因素不变时,减轻体重可以提高跳远成绩。
【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快,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根据图甲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据此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丙找出水平射程对应的喷水角度;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猜想,利用控制变量法提出解决方案。
22.(2025·金湾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眼睛”
人形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控制微型电动机从而控制它的运动。
某机器人(如图甲)利用红外传感器作为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简要结构(虚线框内部分)及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机器人装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检测器和接受透镜,红外发射器的中心线与接受透镜主光轴之间的距离为d,红外检测器与接受透镜之间的距离为f;工作时,红外发射器向前方发射一束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透镜光心,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 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称为偏移值L.红外传感器根据偏移值L来探知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D.为了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当L增大到某一设定值L0时,机器人将停止靠近障碍物,同一款机器人L0保持不变.
(1)红外线属于 (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km/s
(2) 以下与微型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3)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2.5m, 现以 0.2m/s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当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12s时立即停止靠近,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m
(4)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障碍物.已知f=4cm, d=20cm, 若某次探测时L=2cm,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
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cm
(5)若只将f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不可见;3×105
(2)B
(3)0.1
(4)远离;44
(5)增大
【知识点】红外线;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电磁感应;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1)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 km/s;
(2)微型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A.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会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机器人运动的路程为:
s=vt=0.2m/s x 12s=2.4m
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2.5m-2.4m=0.1m。
(4)图乙中,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可知,,
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可知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L逐渐变小时,D增大,说明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
已知f=4cm,d=20cm,若某次探测时L=2cm,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5)根据可知,若只将f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增大。
【分析】(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频率不在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内,属于不可见光;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 km/s;
(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已知机器人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机器人运动的路程,再求出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质求出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根据进行分析计算;
(5)根据进行分析。
23.(2025·金湾模拟)图甲是我市云洲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作战艇,其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及电动机双模推进.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涂有特殊材料,使它在战区航行时敌方军舰的雷达几乎探测不到它,从而达到“隐身”效果,通过北斗卫星可遥控指挥该艇发射导弹及鱼雷进行作战.
(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乙图中的 (选填“A”或“B” ).
(2)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 .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 (选填“吸收”、“反射”或“发射”)更多的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若该无人艇在某次直线航行动力测试中.采用柴油模式总消耗2t柴油,航行的总路程为85km.设发动机当前消耗柴油质量占总消耗柴油质量的百分比为D, 图丙为D对应发动机输出功率P, 图丁为D对应该艇的航行速度v,表格中数据为D相应阶段内行驶距离S. 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图像中未画出),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则在此次动力测试中,完全燃烧 2t柴油放出的热量为 J.S3= km (已知:q柴油=4.5×107J/kg,g=10N/kg)
D 0-10% 10%-60% 60%-65% 65%-95% 95%-100%
S 4.65km S2 S3 S4 S5
【答案】(1)B
(2)阻力;变小
(3)吸收
(4)9×1010J;5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开汽车
【解析】【解答】(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的采用压燃式点火,顶部有喷油嘴,如乙图中的B;
(2) 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阻力;
该艇由内河航行到海洋,都处于漂浮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密度变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所以其吃水深度会变小;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电磁波,敌方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减弱,达到“隐身”效果;
(4)完全燃烧 2t柴油放出的热量为:
Q放=mq=2 x 103kg x 4.5×107J/kg = 9 x 1010J
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 ,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当D为0~10%时,行驶的路程为S1=4.65km;
当D为10%~60%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
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P2=3000KW=3×106W,
行驶时间为:
,
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28.8km/h,行驶的路程为:
;
当D为65%~95%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
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P4=1000KW=1×106W,
行驶时间为:
,
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10.8km/h,行驶的路程为:
;
因为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D相同,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相同,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由以上的推理可得,行驶的路程相同:
【分析】(1)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顶部有喷油嘴;
(2)流线型有助于减小阻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当液体密度变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分析吃水深度的变化;
(3)无人作战艇吸收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根据Q放=mq计算完全燃烧2t柴油放出的热量;
根据计算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 ,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当D为0~10%时,行驶的路程为S1;当D为10%~60%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P2=3000KW,根据计算行驶的时间t2,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28.8km/h,利用求出行驶的路程S2;当D为65%~95%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4=1000KW,根据计算行驶时间t4,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10.8km/h,根据求出行驶的路程S4;因为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D相同,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相同,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所以行驶的路程相同。
1 / 1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金湾模拟)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小金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500N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220V
D.家庭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为100A
2.(2025·金湾模拟)在图所示的四个通电螺线管中,能正确地表示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是
A. B.
C. D.
3.(2025·金湾模拟)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降低噪声污染 B.缓解“热岛效应”
C.绿化居住环境 D.减少大气污染
4.(2025·金湾模拟)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先安装A
B.除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天平
C.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乙情形,此时水吸热但温度不变
D.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丙情形,表明此时水已沸腾
5.(2025·金湾模拟)在图甲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均为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5
B.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5:1
C.R1和R2功率之比为4:1
D.R1和R2阻值之比为1:4
6.(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磁性板擦吸在竖直悬挂的白板上保持静止,白板由铁质材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板擦受到的重力与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用垂直于白板的力压板擦时,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板擦对白板的吸引力与白板对板擦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板擦受到的重力与白板对板擦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使用同一个滑轮分别用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若滑轮的重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机械效率分别为n1、n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A.F1>F2; η1=η2 B.F1>F2 ;η1>η2
C.F1<F2 ;η1=η2 D.F1>F2 ;η1<η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2025·金湾模拟)在发射“梦舟”载人飞船时,使用液氢做燃料因它具有较大的 .飞船关闭发动机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合力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零.
9.(2025·金湾模拟)当月面着陆器在月面上空减速竖直下降时,发动机必须向下喷气,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此时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面向 (选填“上”或“下”)运动.月面昼夜温差高达310℃, 月面的砂石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0.(2025·金湾模拟)月球上有大量的氮-3元素,如图是该元素的原子模型,若B为质子,则A为 .氨-3与核进行核聚变时,其原理与 (选填“核电站”或“太阳”)相似,核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1.(2025·金湾模拟)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如图所示.演奏《茉莉花》时,编钟由于 而产生声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12.(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天工开物》记载:①如图甲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给密闭锅内的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②图乙“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③图丙为“省油灯”.点燃的油灯的灯盏夹层内有100g水,当水温升高10℃时吸收 J热量,达到减慢油的蒸发而省油的目的[C水= 4.2×103J/(kg ℃]
13.(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我区公共场所装在高处宣传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的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图案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为了使地面上的像变大,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图片的距离.
14.(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木块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甲 '、P乙'.则F甲 F乙;p甲 P乙;P甲 ' P乙' (以上均选填">"、"<"或"=")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2025·金湾模拟)
(1)如题图所示,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已经给出了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及大致的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请在虚线框内填入开关和电灯的符号,使电路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3)如图甲为不锈钢折叠指甲剪,它使用时相当于两个杠杆(B为支点),在图乙中画出杠杆ABC 的最小动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L2.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6.(2025·金湾模拟)
(1)图甲中物体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示数为 s,图丙中电流表的读数为 A,图丁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
(2)如图所示,小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以下操作:
①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的位置:
②如图乙,此时蜡烛2与蜡烛1的像已完全重合.接下来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蜡烛2应向 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三次实验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如图丙所示,他在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用直线连接图丙中物点A与对应的像点 ,完成三次连线后找到了规律.
17.(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在“探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准备了压强计、水和盐水等实验器材.U形管中装有染色的水.
(1)对于图甲所示压强计出现的问题,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____(填字母)
A.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
B.更换U形管中液体
C.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正确处理存在问题之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
(3)为了探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
(4)本实验用到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法.
(5)如图戊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 (选填“a”或“b”)侧.
18.(2025·金湾模拟)小金与小湾同学利用题18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电源为四节新干电池:他们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流I/A
1 5 0.4
2 10 0.2
3 20 0.1
(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可知,R两端电压控制在 V不变.请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及图甲电路图,将图乙实物电路剩余部分正确连接 .
(2)以下是他俩的部分实验过程.
(a)正确连接电路后,小金闭合开关,发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经检查故障只出现在R或滑动变阻器上,则故障是 。
(b)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小湾同学马上进行了制止,因为小金这样操作可能会损坏 。
A.电源 B. 电压表 C.电流表 D. 电阻
(c)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闭合开关;②断开开关;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④记录电流表示数;⑤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共13分.
19.(2025·金湾模拟)图中的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表,小金用此车在平直路段进行骑行比赛(g=10N/kg).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面积/cm2 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若小金的质量为 50kg, 求他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小金在该路段匀速骑行 6km, 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0.(2025·金湾模拟)图甲是某款家用电饼铛,它有上、下两个烤盘,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R1为下烤盘加热电阻,R2为上烤盘加热电阻且R2=2R1.当下烤盘单独正常工作时电流为4A.求:
(1)R1的阻值:
(2)上、下烤盘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
(3)在一次烤制烧饼的过程中,需先使用下烤盘单独工作15min, 再使用上、下烤盘共同 工作10min.在这次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19分.
21.(2025·金湾模拟)小金想提高中考的跳远成绩.他猜想:跳远成绩可能与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有关.他设计 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让喷壶嘴的位置不变,但可以调节喷水枪的倾角,并可通过装置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大小.
(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将不断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 。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 。
(2)如图乙所示,控制水喷出的速度不变,改变喷水的角度重复实验.小金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0.7m时,喷水的角度为 .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 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请你再帮小金提出一个提高跳远成绩方法 。
22.(2025·金湾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眼睛”
人形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控制微型电动机从而控制它的运动。
某机器人(如图甲)利用红外传感器作为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简要结构(虚线框内部分)及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机器人装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检测器和接受透镜,红外发射器的中心线与接受透镜主光轴之间的距离为d,红外检测器与接受透镜之间的距离为f;工作时,红外发射器向前方发射一束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透镜光心,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 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称为偏移值L.红外传感器根据偏移值L来探知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D.为了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当L增大到某一设定值L0时,机器人将停止靠近障碍物,同一款机器人L0保持不变.
(1)红外线属于 (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km/s
(2) 以下与微型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3)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2.5m, 现以 0.2m/s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当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12s时立即停止靠近,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m
(4)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障碍物.已知f=4cm, d=20cm, 若某次探测时L=2cm,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
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cm
(5)若只将f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2025·金湾模拟)图甲是我市云洲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作战艇,其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及电动机双模推进.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涂有特殊材料,使它在战区航行时敌方军舰的雷达几乎探测不到它,从而达到“隐身”效果,通过北斗卫星可遥控指挥该艇发射导弹及鱼雷进行作战.
(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乙图中的 (选填“A”或“B” ).
(2)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 .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 (选填“吸收”、“反射”或“发射”)更多的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若该无人艇在某次直线航行动力测试中.采用柴油模式总消耗2t柴油,航行的总路程为85km.设发动机当前消耗柴油质量占总消耗柴油质量的百分比为D, 图丙为D对应发动机输出功率P, 图丁为D对应该艇的航行速度v,表格中数据为D相应阶段内行驶距离S. 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图像中未画出),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则在此次动力测试中,完全燃烧 2t柴油放出的热量为 J.S3= km (已知:q柴油=4.5×107J/kg,g=10N/kg)
D 0-10% 10%-60% 60%-65% 65%-95% 95%-100%
S 4.65km S2 S3 S4 S5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电流的大小;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
【解析】【解答】A. 小金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左右,故A错误;
B. 一个初中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重力约为:
G=mg=50kg x 10N/kg=500N
故B正确;
C.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36V,故C错误;
D. 家庭液晶电视机的功率一般在50~300W之间,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V,家庭液晶电视的工作电流最大为:
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对题中涉及的物理量要有初步的了解,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或单位换算,排除不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
2.【答案】D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解答】A.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制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故A错误;
B.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制可知,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故B错误;
C.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制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故C错误;
D.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制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电源的极性分析电流的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2.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
3.【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措施都可以降低噪声污染,故A正确;
B.城区汽车禁鸣、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不能缓解“热岛效应”,故B错误;
C.城区汽车禁鸣与绿化居住环境无关,故C错误;
D.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措施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耳机或耳罩)。
4.【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A.应从下到上安装实验装置,所以应先安装B,故A错误;
B. 除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秒表,记录加热的时间,故B错误;
C. 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乙情形,表明此时水已经沸腾,水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 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丙情形,表明此时水未沸腾,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应从下到上安装实验装置;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需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秒表记录加热的时间;
3.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4.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5.【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问题;串联比例计算
【解析】【解答】由图甲可知,当开关S闭合后,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的电压;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的大量程分度值为0.5V,示数为6V,电压表的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2V;由此可知,电源电压U=6V,电阻R1的电压U1=1.2V。
A.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1,故A错误;
B.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U2=U-U1=6V-1.2V=4.8V
则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故B错误;
C.根据P=UI可知,R1和R2功率之比为:
故C错误;
D.根据可知,R1和R2阻值之比为:
故D正确。
故端D。【分析】分析电路连接,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的电压;由图乙电压表的示数,可知电源电压和电阻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求出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而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根据P=UI求出两电阻的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根据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6.【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解答】AB.磁性板擦吸在竖直悬挂的白板上保持静止,板擦受到的重力与板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与板擦受到的压力无关,故A正确,B错误;
C. 板擦对白板的吸引力与白板对板擦的吸引力,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 板擦受到的重力与白板对板擦的吸引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体处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7.【答案】B
【知识点】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使用同一个滑轮分别用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甲图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则拉力F1=G物( 不计绳重和摩擦 ),W有=W总,;乙图动滑轮的特点是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则拉力( 不计绳重和摩擦 ),,所以 F1>F2 , η1>η2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1.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特点:省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根据分析比较机械效率的大小。
8.【答案】热值;不变;不等于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燃料的热值;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完全燃烧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热值较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使用液氢做燃料因它具有较大的热值;
飞船关闭发动机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没有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机械能不变;
飞船在绕月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
【分析】1. 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机械能守恒: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具体表现为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加速或减速、以及运动方向的改变。
9.【答案】运动状态;上;小
【知识点】比热容;力的作用效果;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发动机向下喷气,着陆器会减速竖直下降,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时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面与着陆器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月面是向上运动的;
月面昼夜温差高达310℃,月面的砂石的比热容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具体表现为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加速或减速、以及运动方向的改变;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若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10.【答案】核外电子;太阳;不可再生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核聚变;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若B为质子,则A为核外电子;
氮-3与核进行核聚变时,其原理与太阳相似,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构成;
2.核能也称原子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不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 源、核能等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11.【答案】振动;响度;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编钟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的相同位置,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2.【答案】液化;汽化;4.2×103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①给密闭锅内的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说明矿石中的水银由液态变成气态,气态的水银在锅壁上形成液态水银,所以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②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湿纸中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所以“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③夹层内有100g水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为:
【分析】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2.已知水的质量、温度变化和比热容,根据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13.【答案】漫;实;减小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图案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由图可知,投影灯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为了使地面上的像变大,应减小镜头到图片的距离。
【分析】1.光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会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会沿各个方向,我们能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2.投影灯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进行分析。
14.【答案】=;<;<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分析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木块在甲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甲液体的密度等于木块的密度,即F甲=G木,ρ甲=ρ木,在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乙液体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即F乙=G木,ρ乙>ρ木,所以木块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F乙, 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液面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压强p=ρgh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
2.由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和液体的深度关系,结合液体压强p=ρgh,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3.根据m=ρV可知,甲、乙液体的质量关系,根据G=mg可知,甲、乙液体的重力关系,根据F=G容+G木+G液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根据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15.【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家庭电路的连接
【解析】【解答】(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水面的法线,可知反射角为90°-45°=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的空气中作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为45°;
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水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为了电路安全,应将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所以上方方框内为开关,下方方框内为电灯,如图所示: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由图可知,最长的力臂为支点B到C点的连线,垂直于BC向下作出最小动力F1;
过支点B作垂直于阻力F2的垂线,垂线段即为阻力F2的力臂L2,如图所示: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及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2)为了电路安全,应将开关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3)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16.【答案】(1)3.40(3.39-3.41 均可);261.5;0.32;36.5
(2)平面镜;远离;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4.40cm刻度线对齐,物体的长度为:
4.40cm-1.00cm=3.40cm
图乙中秒表的分针指在4-5min刻度线之间,读为4min,由于分针偏向“4”一侧,秒钟盘应读0-30s范围,秒钟盘的分度值为0.1s,读为21.5s,所以秒表示数为4mim21.5s=261.5s;
图丙中,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
图丁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5℃。
(2)①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图乙,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则蜡烛2应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三次实验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如图丙所示,他在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用直线连接图丙中物点A与对应的像点B,完成三次连线后找到了规律。
【分析】(1)1.认清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数,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读数方法: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3.认清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
4.认清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2)①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便于实验后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和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 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应将物点和对应的像点连接起来。
17.【答案】(1)C
(2)液面的高度差
(3)乙、丙;丙、丁
(4)转换
(5)b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前按压橡皮膜,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可能漏气,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转换法: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所以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所以应该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所以应该比较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
(4)本实验用到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5) 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玻璃管内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则U形管内左侧上端的空气压强变小,右管上端空气压强大于左管上端空气压强,液体会从右侧压入左侧,所以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b端。
【分析】(1)实验前按压橡皮膜,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可能漏气;
(2)(4)转换法: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比较;
(5)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8.【答案】(1)2;
(2)滑动变阻器断路;B;②⑤①③④
(3)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可知,U=5Ω x 0.4A = 10Ω x 0.2A =20Ω x 0.1A = 2V,所以R两端电压控制在2V不变;
由图甲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经电流表(小量程)、定值电阻R、滑动变阻器、开关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再将电压表(小量程)并联到定值电阻R两端,如图所示:
(2)(a)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故障可能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端无法形成通路,则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b)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可能会损坏电压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c)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应先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即最左端,再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2V,记录电流表示数,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③④;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流与电压的乘积保持不变,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分析】(1)由表格数据,根据U=IR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路图,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a)串联电路中,根据电流表无示数,可知电路故障为断路,根据电压表无示数,可知电压表与电源两极没有形成通过,即可知故障用电阻器;
(b)根据串联分析的规律进行分析;
(c)为保护电路,断开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更换电阻后,闭合开关,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再记录电流表示数;
(3)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19.【答案】(1)解:车架的质量 m=4.5kg=4.5×103g
车架的密度
(2)解:骑行时的总重力 G 总=G 人+G 车 =(m 人+m 车)g=(50kg+10kg)×10N/kg=600N
在平直的路面对地面的压力 F=G 总=600N
受力面积 S=4cm2×2=8cm2=8×10-4m2
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解:所受阻力 f=0.02G 总=0.02×600N=12N
骑行路程 s=6km=6×103m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W=fs=12N×6×103m=7.2×104J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自行车的相关数据可知车架材料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已知人和自行车的质量,根据 F=G 总=G 人+G 车 =(m 人+m 车)g 求出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已知受力面积,根据求出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已知人和车的总重力,骑行的路程,根据阻力和总重力的关系,求出骑行时所受的阻力,根据 W=fs求出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0.【答案】(1)解:只闭合 S 时,(下盘)R1 单独工作,I1=4A
(2)解:同时闭合 S 及 S1 时,上、下烤盘同时工作,R1 与 R2 并联 R2=2R1=2×55Ω=110Ω
流过 R2 的电流:
电路的总电流 I=I1+I2=4A+2A=6A
电路的总功率 P=UI=220V×6A=1320W
(3)解:下盘单独工作时功率 P1=UI1=220V×4A=880W=0.88kW
下盘单独工作时间 t1=15min=0.25h
下盘消耗的电能 W1=P1t1=0.88kW×0.25h=0.22kW·h
当上、下盘共同工作时总功率 P=1320W=1.32kW,工作时间 t=10min=1/6h
上、下盘共同工作消耗的电能 W2=Pt=1.32kW× h=0.22kW·h
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W=W1+W2=0.22kW·h+0.22kW·h=0.44kW·h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多状态电路——多挡位问题
【解析】【分析】(1)只闭合 S 时,(下盘)R1 单独工作,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已知此时通过R1的电流,根据求出R1的阻值;
(2)同时闭合 S 及 S1 时,上、下烤盘同时工作,R1 与 R2 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R2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根据 R2=2R1求出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流,再利用P=UI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3)根据P1=UI1求出下盘单独工作时的电功率,已知下盘单独工作的时间,根据 W1=P1t1求出下盘消耗的电能;已知上、下盘共同工作的总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 W2=Pt 求出上、下盘共同工作消耗的电能,进而求出消耗的总电能。
21.【答案】(1)减小;近;增大起跳速度
(2)30°或 60°;45°
(3)其它因素不变时,减轻体重
【知识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将不断减小;
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增大起跳速度。
(2)由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0.7m时,喷水的角度为 30°或 60° ;
由图丙可知,当喷水的的速度一定时,喷射角度为45°时,水平射程最远, 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45°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 其它因素不变时,减轻体重可以提高跳远成绩。
【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快,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根据图甲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据此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丙找出水平射程对应的喷水角度;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猜想,利用控制变量法提出解决方案。
22.【答案】(1)不可见;3×105
(2)B
(3)0.1
(4)远离;44
(5)增大
【知识点】红外线;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电磁感应;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1)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 km/s;
(2)微型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A.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会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机器人运动的路程为:
s=vt=0.2m/s x 12s=2.4m
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2.5m-2.4m=0.1m。
(4)图乙中,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可知,,
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可知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L逐渐变小时,D增大,说明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
已知f=4cm,d=20cm,若某次探测时L=2cm,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5)根据可知,若只将f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增大。
【分析】(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频率不在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内,属于不可见光;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 km/s;
(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已知机器人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机器人运动的路程,再求出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质求出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根据进行分析计算;
(5)根据进行分析。
23.【答案】(1)B
(2)阻力;变小
(3)吸收
(4)9×1010J;5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开汽车
【解析】【解答】(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的采用压燃式点火,顶部有喷油嘴,如乙图中的B;
(2) 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阻力;
该艇由内河航行到海洋,都处于漂浮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当液体密度变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所以其吃水深度会变小;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电磁波,敌方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减弱,达到“隐身”效果;
(4)完全燃烧 2t柴油放出的热量为:
Q放=mq=2 x 103kg x 4.5×107J/kg = 9 x 1010J
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 ,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当D为0~10%时,行驶的路程为S1=4.65km;
当D为10%~60%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
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P2=3000KW=3×106W,
行驶时间为:
,
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28.8km/h,行驶的路程为:
;
当D为65%~95%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
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
P4=1000KW=1×106W,
行驶时间为:
,
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10.8km/h,行驶的路程为:
;
因为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D相同,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相同,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由以上的推理可得,行驶的路程相同:
【分析】(1)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顶部有喷油嘴;
(2)流线型有助于减小阻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当液体密度变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分析吃水深度的变化;
(3)无人作战艇吸收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根据Q放=mq计算完全燃烧2t柴油放出的热量;
根据计算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 ,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当D为0~10%时,行驶的路程为S1;当D为10%~60%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P2=3000KW,根据计算行驶的时间t2,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28.8km/h,利用求出行驶的路程S2;当D为65%~95%时,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为,由图乙可知,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4=1000KW,根据计算行驶时间t4,由图丙可知,行驶的速度为v2=10.8km/h,根据求出行驶的路程S4;因为在S3和S5两段距离内,D相同,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相同,发动机输出功率P相同,航行速度v也相同,所以行驶的路程相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