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北冥有鱼》)
(3) ,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醉里挑灯看剑,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从“ ,左右流之”(《关雎》)看到欢快的劳动场景,从“唧唧复唧唧, ”(《木兰诗》)感受到劳动者的美好形象,从“ ,男女衣着, ”(陶渊明《桃花源记》)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安宁。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广东的传统文化中,潮剧是zhuó yuè的代表。潮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当地的人文风情。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美的服饰,色彩鲜艳夺目,随着婉转的唱腔,身姿轻盈灵动。他们巧妙地运用手势□台步等,将剧中人物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在轻歌曼舞间演绎着精彩故事。
佛山剪纸同样纯粹且富有韵味。剪纸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在纸上剪出各种xǔ xǔ rú shēng的图案.这些图案或细腻逼真□或粗犷豪放,展现着不同的主题与风格。无论是精美的花卉、灵动的动物,还是富有寓意的传统故事,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从未tíng zhì。然而,有的人附庸风雅,只是表面模仿,未真正理解其精髓,这导致了文化传承进程受阻的一个原因。真正的广东传统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智慧与情感,并非简单的形式。我们应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继续引领我们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uó yuè( )(2)xǔ xǔ rú shēng( )(3)tíng zhì( )
3.在语段中的方框内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人附庸风雅,只是表面模仿,未真正理解其精髓,这是文化传承进程受阻。
B.有的人附庸风雅,只是表面模仿,未真正理解其精髓,这是文化传承进程受阻的一个原因。
C.有的人附庸风雅,只是表面模仿,未真正理解其精髓,这导致了文化传承进程受阻的原因。
D.有的人附庸风雅,未真正理解其精髓,只是表面模仿,这导致了文化传承进程受阻的一个原因。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网北京2月8日电(记者郭冠华)据网络数据平台,截至2月7日21点,《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内地单一市场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7.922亿人民币,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北美单一市场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一举打破多项中国电影影史纪录,档期结束后热度依然不减。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是国产电影IP锐意创新、特效技术进步的缩影,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5.请给上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5字以内)
6.阅读下面《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经典台词,你有什么感悟?
《哪吒之魔童闹海》经典台词:
No.1: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我命由我不由天,小爷成魔不成仙。
No.2: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①屈突通①,其先盖昌黎徒何②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③。文帝④命覆⑤陇西牧⑥簿,得隐⑦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⑧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⑨尔善言。”遂皆以减论。
②(通)从平薛仁杲⑩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释】①屈突通:亦名屈突仲通,隋末唐初将领。②昌黎徒何:地名。今辽宁省锦州市。③虎贲郎将:官名。④文帝:指隋文帝杨坚。⑤覆:审察。⑥陇西牧:地名。⑦隐:隐藏。⑧慕容悉达:人名。⑨旌:表彰。⑩薛仁杲:人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有所广益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C.清以奉国/妻妾之奉
D.自以不习文,固辞/辞甚畅达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9.请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10.【乙】文屈突通的故事能体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请简要分析。
11.屈突通具有像莲花一样的优良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很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因为有记忆这一功能。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记忆,可以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大量信息,对于这些信息,要进行编码加工,以便长期储存。以后在必要时把有关的储备信息提取出来,在实践活动中予以利用。
②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记忆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处理记忆材料时的具体做法不同而引起的。研究发现,所谓的记忆高手并非天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使记忆内容加大与保持时间延长。因此,学会一些将信息组织起来以利于记忆的科学策略和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提高记忆力。
(选自车丽萍《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
材料二
某学校初中语文老师抽取九年级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记忆方法的运用情况,有效问卷200份,每题采用五分制。
记忆方法运用情况调查问卷
题号 问题 题号 问题
1 我认为记忆方法对语文学习来说很重要 6 大声反复朗读,自己听自己读,形成视觉和听觉上的深刻印象(反复朗读法)
2 我非常乐意接受新的记忆方法 7 学习古诗文时,先对照注释理解文意之后,再进行记忆(理解记忆法)
3 我希望语文老师能经常向我们传授记忆方面的知识 8 寻找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进行记忆(联想记忆法)
4 在记忆新知识时,我能够选择合理的方法帮助我记忆课文 9 将难写字或重点句子反复抄写,形成肌肉记忆(抄写背诵法)
5 我认为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的记忆能力 10 在背诵诗歌时,大脑中会浮现相应情境,帮助记忆(情境记忆法)
材料三
古诗词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一般都能够轻易背诵,但遗忘得也快。那么,如何延长记忆周期呢?
1“先密后疏”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们对学习内容熟悉后,经过一小时,只能记住原来记忆内容的40%,两天后只能记住24%,之后的遗忘速度就大幅度减慢,遗忘曲线也逐渐趋向平缓。遗忘是大脑中记忆“痕迹”的不断淡漠和消失,而重复记忆法可加深“痕迹”。对于第一次背诵的古诗,复习要及时,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晰的时候进行巩固。第二次复习也不要间隔太久,之后便可以慢慢延长复习间隔。这种“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已背古诗,还能节约时间记忆新古诗。
2碎片时间法
碎片时间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计划利用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碎片时间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根据以往经验及对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的认真观察、探讨,我们充分利用早读前、语文课前后、放学等较短的时间段,作为系统复习古诗词的时间。另外,每天会有四个高潮记忆点,分别是:清晨六至七点、上午八至十点,傍晚六至八点和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如果能抓住其中的碎片时间,记忆效果会更好。
(选自《河南教育》)
12.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因为人们在记忆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人与人之间处理记忆材料的具体做法不同。
B.如果以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记忆,其过程是:编码加工—长期储存—提取利用。
C.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在学习后及时复习,能有效对抗遗忘,巩固记忆内容。
D.利用早读前等较短的时间段和四个高潮记忆点记背古诗词,记忆效果会更好。
13.九年级学生在记忆方法运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请从材料二中简要概括。(写出两点)
14.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提供的记忆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记忆下面这首诗。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④,日暮聊为《梁甫吟》⑤。
【注释】①玉垒:山名。②北极;比喻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还祠庙:后主刘禅竟然还有祠庙受后人祭祀。⑤《梁甫吟》:诸葛亮隐居时爱好吟诵《梁甫吟》。这里指忧国忧时的诗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姥姥的荣光
冯坤昊
①前阵子休假回家,我看见武装部发的“光荣之家”牌子被姥姥摆在了家里的重要位置,她还给我讲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故事……
②那是1947年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前夕,兵员紧缺,急需补充。各家各户都争相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为的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早日解放石家庄。可姥姥这一辈的五个孩子里,只有一个男丁。彼时,民间“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曾祖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参军。
③这时,姥姥一向沉默寡言的哥哥忍不住开口了:“我要去,我不怕死!”
④那天半夜,他收拾好行李,悄声叫醒四个妹妹:“我要上前线了,你们照顾好爹娘。”说罢,他不等妹妹挽留,便翻墙而出,趁着暮色追赶解放军的队伍去了。
⑤翌日清晨,得知儿子离开家的消息,曾祖母哭昏了过去,曾祖父叹道:“罢了,孩子大了,就由他去吧!”
⑥“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歌曾在支援前线的队伍中广为传唱。大战前夕,当地许多老百姓都自发加入到支援前线的队伍中:运粮草、做衣裳、挖战壕……他们喊着“不掉队、不逃跑、完不成任务不回家”的口号涌向前线。整个华北地区支前氛围空前高涨,姥姥一家人也跟着忙活了起来。
⑦当时村里组织了运输队,曾祖父母念着参军的儿子,二话不说就带着几个女儿加入支前队伍,姥姥因为排行老幺,被留下看家。姥姥不服:“他们能干的,我也能干!”
⑧拂晓,大人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姥姥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饭,借口说自己去择菜,却偷偷藏在了装着物资的竹筐里。到了运输集散点,大家一清点人数,才发现多了一个孩子。
⑨讲到这儿,姥姥混浊的双眼突然有了光,语调也上扬了起来。
⑩“那会儿我才15岁,别看我个子小,力气可大哩。”姥姥说,十几里地、上百斤的物资,放上独轮车,她一个人就能推着跑。那时运输队队员们不仅要背着自己的行李、口粮米袋,还要推独轮车、扛担架。姥姥跟着运输队,没日没夜地穿梭在支前的路上。每天行军近百里,许多人脚上水泡长了又破、破了又长,队伍里几乎没有人吃过一顿安生饭、睡过一个囫囵觉。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一日,姥姥同往常一样,推着独轮车运送物资。不料路过一个泥坑,车轮“哐当”就陷了进去。眼看物资要全部散落,姥姥条件反射地伸出左腿,用小腿撑住了将要倒下的独轮车。可小车实在太重,物资虽是保住了,姥姥的腿却受了伤,从此走路一瘸一拐的。她摸了摸大半辈子也没有再打直的左腿,对我说:“这就是我当年被车子压到,落下的病根。”
没法跟上运输队,姥姥就在家自发为他们纳鞋底、缝衣服。“我的手可巧着哩,我纳的鞋底整个村都说好!”姥姥自豪地说,“后来村里成立女红组,我第一个申请加入。在十里八乡组织的女红比赛里,我还拿了大红花!”
姥姥知道,她们做的棉衣棉鞋都会被送上前线,送到解放军战士们的手里。那时的姥姥,每天都在暗暗祈祷:“希望解放军能打胜仗,希望哥哥能穿着我做的鞋平安回来。”
1947年11月5日,城市攻坚战正式打响。
姥姥整夜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好像就能看到战火纷飞。她害怕,怕哥哥再也回不来。
于是姥姥也学着大人的模样,在神龛前点燃一炷香,祈祷菩萨保佑哥哥,保佑我们的解放军。
战争胜利的消息和哥哥牺牲的消息同时传来。部队的同志说,姥姥的哥哥“倒在了最后冲锋的路上”。
故事讲完,姥姥噙满泪花的眼中带着笑,“看你穿军装的样子,我总能想起我哥哥,想起那段为革命拼命的日子……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光。”说罢,她又拿起“光荣之家”的牌子,轻轻擦拭。
朝阳爬上树梢,照在“光荣之家”上,四个鲜红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4月29日,有删改)
15.读完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下面的内容填充完整。
姥姥的哥哥离家主动去参军 → (1) → (2) → 姥姥在家自发为前线兵士做棉衣棉鞋 → (3)
16.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说罢,他不等妹妹挽留,便翻墙而出,趁着暮色追赶解放军的队伍去了。(为句子设计朗读重音,并简述理由)
(2)故事讲完,姥姥噙满泪花的眼中带着笑。(句中“噙满泪花”和“带着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17.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第⑩段中“看你穿军装的样子,我总能想起我哥哥,想起那段为革命拼命的日子……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光”,请你用姥姥的口吻写出她想对哥哥说的话。(100字左右)
18.在文学作品中,开头与结尾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的开头提到姥姥将武装部发的“光荣之家”牌子摆放在重要位置,结尾再次提到姥姥拿起“光荣之家”的牌子,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请分析本文开头与结尾的关系,并阐述这样写的好处。
六、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名著中的“冒充”情节和结果,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作品名称 情节 结果
A 《西游记》 孙悟空冒充牛魔王,骗取芭蕉扇 牛魔王变成沙僧,骗回芭蕉扇
B 《水浒传》 李鬼冒充李逵,拦路抢劫李逵 谎称孝敬老母骗过李逵,后被其杀死
C 《简·爱》 罗切斯特冒充算命的吉普赛老妇人,试探简·爱 主动脱掉伪装,与简·爱距离拉近
D 《儒林外史》 牛浦盗窃诗稿,冒充牛布衣 牛奶奶告官,向知县不予审理
A.A B.B C.C D.D
七、名著阅读
20.名著交流会上,大家奇思妙想,想象名著人物穿越会发生什么。
请你选择以下两组人物中的任意一组,推测简·爱或鲁智深在所设情形下会怎么做,并写出你这样推测的依据,依据中要包括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①简·爱看到小福子在军官家受尽屈辱 ②鲁智深看到祥子被孙侦探敲诈
八、作文
21.按要求作文。
题目:留在______________的成长足迹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操场上”“教室里”“那次比赛”“姥姥家”“那本日记”“那架旧钢琴”等;(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25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乱花渐欲迷人眼 其翼若垂天之云 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参差荇菜 木兰当户织 其中往来种作 悉如外人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欲、翼、寻、遮、沧、竦、峙、麾、炙、荇、织、悉”等字词容易写错。
2. 卓越 栩栩如生 停滞 3.C 4.B
【解析】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1)zhuó yuè——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
(2)xǔ xǔ rú shēng——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
(3)tíng zhì——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3.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第一个方框处,“手势”和“台步”是并列关系,且在句子内部做并列的宾语,所以应该使用顿号;
第二个方框处,“这些图案或细腻逼真”和“或粗犷豪放”是两个并列的描述,但它们之间并不构成完整的句子,而是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所以此处应该使用逗号;
第三个方框处,整个语段是对广东传统文化的描述和赞美,最后一句是完整的陈述句,所以此处应该使用句号;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这导致了文化传承进程受阻的一个原因”中,“导致了”和“一个原因”重复表达了因果关系,使得句子显得冗余和混乱。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直接指出这种现象是“文化传承进程受阻的一个原因”,或者“这导致了文化传承进程受阻”;
故选B。
5.示例:《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或《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6.示例:这两句台词体现了哪吒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我的坚持。这种精神激励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5.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结合“据网络数据平台,截至2月7日21点,《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内地单一市场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7.922亿人民币,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北美单一市场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可知,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成绩展开,重点信息是该影片“中国内地单一市场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7.922亿人民币,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北美单一市场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这是新闻的核心事件,标题需突出这一关键内容。
接着,确定关键信息。影片名称:《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对象,必须出现在标题中。票房成就:“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这是该影片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吸引读者关注的关键信息,需要明确体现。题目要求标题在25字以内,所以在组织语言时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直接点明核心事件和关键信息即可。
示例:《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首先,仔细研读台词内容,准确把握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比如“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我命由我不由天,小爷成魔不成仙”,要理解到哪吒不畏惧生死,不向命运低头,要掌控自己命运的决心;“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则体现出哪吒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敢于挑战权威、改变现状的精神。接着,思考这些台词所传达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想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我们是否遇到过类似需要这种精神的情况。例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遭遇挫折,是否也能像哪吒一样,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基于对台词的理解和与生活的联系,提炼出自己的感悟观点。观点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出从台词中得到的启示。最后,用流畅、有条理的语言将感悟观点阐述清楚,可以适当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感悟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这两句台词让我深受触动。它们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精神。“我命由我不由天”体现出对命运的掌控欲,不向既定安排低头;“踏出一条路”“扭转这乾坤”则展现出面对困境时的果敢与勇气。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遭遇诸多难题与限制,若能拥有这般精神,不畏惧、不妥协,主动出击去改变,或许就能突破困境,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不被外界束缚,活出真实的自我。
7.B 8.(1)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怎能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杀死一千五百人呢? 9.(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10.文天祥的诗句表现诗人誓死报国的情怀和坚贞气节,体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勇敢。【乙】文屈突通誓死劝谏救下一千五百人,同样体现了他对忠义观念的践行和不畏强权的品格。 11.①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死一千多人。②洁身自好。在别的将士争抢珍宝时,他独善其身,不为所动。③有自知,能进退。对自己不胜任的官职坚决推辞。(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合理亦可)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通过《爱莲说》与《屈突通传》的对比阅读,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甲文以莲喻君子,强调高洁品格;乙文通过屈突通冒死谏言、清廉为官的事迹,彰显忠勇正直。两文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以及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更加/名词,益处;
B.动词,应当/动词,应当;
C.动词,侍奉、效忠/名词,侍奉、服侍;
D.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予:我;独:唯独;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妖艳;
(2)岂:怎能;容:允许;以:因为;戮:杀;士:人。
9.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屈突通跟随(皇帝)平定薛仁杲时,贼人的珍宝财货堆积如山,将领们争相夺取,唯独屈突通毫无所取。
从平薛仁杲,“从平”指跟随(皇帝)平定,“薛仁杲”是人名,此部分为动宾结构,语义完整,单独断开。时贼珍用山积,“时”表示“当时”,引出时间背景;“贼珍用”指贼人的珍宝财货,“山积”形容堆积如山,整句描述场景,独立成句。诸将争得之,“诸将”为主语,“争得之”为谓语,表达众将争抢财物的动作,语义完整,需断开。通独无所取,“通”(屈突通)为主语,“独无所取”突出其清廉,单独成句。即断句为:(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把握人物形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过零丁洋》),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文天祥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愿以生命践行对国家忠诚的决心,体现出为正义和家国大义不惜牺牲的气节与担当。
根据第①段中“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可知,隋文帝因马匹之事欲处死一千五百人,屈突通不顾皇帝盛怒,直言劝谏,甚至愿以自身性命为代价挽救众人。这种为守护正义与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违抗皇权的行为,正是“留取丹心”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对正义的坚守以及不畏强权的勇敢,与文天祥诗句中舍生取义、忠贞不渝的精神高度契合。
11.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
根据【乙】文第①段“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可知,隋文帝因牲畜损失欲处死一千五百人,屈突通不顾龙颜震怒,直言“人命至重”,以“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劝谏皇帝践行仁政,并甘愿以自身性命换取众人存活。这一行为如莲花“中通外直”般刚正不阿,展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不畏强权的正直品格,不为皇权压迫所动摇,坚守生命至上的原则。
根据【乙】文第②段中”(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可知,平定薛仁杲时,面对堆积如山的珍宝,其他将领争相掠夺,唯独屈突通“无所取”。“争得之”与“独无所取”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在贪婪腐败的环境中保持清廉,不被利益诱惑,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身处浊世却洁身自好。
根据【乙】文第②段中“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可知,朝廷征召屈突通为刑部尚书,他因“不习文”而坚决推辞,改任工部。“固辞”二字体现其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不贪恋高位,不勉强胜任,如同莲花“不蔓不枝”,不攀附、不盲目扩张,始终保持谦逊与节制。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乙】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在长安定居。他在隋朝做官,担任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令他审察陇西牧的文簿,发现隐藏的马匹有两万匹,文帝大怒,逮捕了慕容悉达等一千五百人,打算全部处死。屈突通说:“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死了就不能再活。陛下用最仁慈的胸怀来治理天下,怎能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呢?”文帝斥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愿意自身受刑,来赦免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说:“我不明事理,才到这种地步。如今应当赦免慕容悉达等人,来表彰你的良言。”于是都从轻论处。
屈突通跟随(皇帝)平定薛仁杲时,贼军的珍宝堆积如山,将领们争相夺取,唯独屈突通毫无所取。皇帝听说后,说:“(他)凭借清廉来侍奉国家,名声确实不是虚传的。”……几年后,(皇帝)征召他担任刑部尚书。(屈突通)自认为不熟悉文务,坚决推辞,于是改任工部。
12.A 13.示例:①九年级学生对记忆方法很有热情,但选择不合理,记忆效果一般。
②九年级学生倾向使用机械的记忆方法,对更高层次的记忆方法运用不到位。 14.示例:①理解记忆法:参考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然后一句一句地弄清楚诗歌大意。②联想记忆法;联系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如《春望》《石壕吏》,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③反复朗读法、抄写背诵法:大声朗读或抄写几遍,加深记忆。④情境记忆法:提取“花、楼、锦江、玉垒”等意象,在大脑中想象画面,辅助记忆。⑤“先密后疏”法:简单列一个背诵时间表,合理规划几次背诵的时间。⑥碎片时间法:早读时或睡前再读一遍。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记忆方法”主题,通过三则材料系统性地展开论述。材料一从心理学角度阐述记忆原理,材料二以调查问卷形式呈现学生记忆方法使用现状,材料三则结合古诗词背诵提供实用技巧。三则材料呈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递进关系,既有学术支撑又有实证分析,结构清晰,内容实用性强。
1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人与人之间记忆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处理记忆材料时的具体做法不同而引起的”可知,这表明是处理记忆材料的具体做法不同导致了记忆方面的差异,而非因为存在差异所以做法不同,A项的逻辑与原文相反;
故选A。
13.本题考查材料的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二中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问题1“我认为记忆方法对语文学习很重要”,问题2“我非常乐意接受新的记忆方法”,问题3“我希望老师传授记忆方法”,问题4“能选择合理方法记课文”,问题5“记忆方法有效提高记忆能力”可知,问题1-3的柱状图高度接近4.5,说明学生认可记忆方法价值、有学习热情;但问题4、5的柱状图明显降低,说明学生实际选择方法时不够合理,且未感受到显著效果。学生对记忆方法理念上重视、态度上积极,但实践中方法选择混乱、效果不佳,据此可概括为:九年级学生对记忆方法很有热情,但选择不合理,记忆效果一般。
从材料二调查问卷的问题6到问题10可以看出,学生在实际运用记忆方法时,更倾向于使用反复朗读、抄写等机械的记忆方法(问题6和问题9得分较高),而对于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等更高层次的记忆方法运用相对较少(问题7、8、10得分较低)。这表明学生在记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更高层次记忆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据此可概括为:九年级学生倾向使用机械的记忆方法,对更高层次的记忆方法运用不到位。
14.本题考查拓展与运用。
①根据材料二调查问卷的问题7“学习古诗文时,先对照注释理解文意之后,再进行记忆(理解记忆法)”可知,对于《登楼》这首诗,我会首先参考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如“玉垒”“北极”“西山寇盗”等,然后一句一句地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再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②根据材料二调查问卷的问题8提到“寻找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进行记忆(联想记忆法)”可知,我会联系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如《春望》《石壕吏》等,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将新学的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加深记忆。
③根据材料二调查问卷的问题6提到“大声反复朗读,自己听自己读,形成视觉和听觉上的深刻印象(反复朗读法)”,问题9提到“将难写字或重点句子反复抄写,形成肌肉记忆(抄写背诵法)”可知,我会大声朗读《登楼》这首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来加深印象。同时,我也会将诗中的难写字或重点句子反复抄写,形成肌肉记忆,有助于长期记忆。
④根据材料二调查问卷的问题10提到“在背诵诗歌时,大脑中会浮现相应情境,帮助记忆(情境记忆法)”可知,我会提取诗中的“花、楼、锦江、玉垒”等意象,在大脑中想象画面,将自己置身于诗中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辅助记忆。
⑤根据材料三中“对于第一次背诵的古诗,复习要及时,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晰的时候进行巩固。第二次复习也不要间隔太久,之后便可以慢慢延长复习间隔”可知,我会简单列一个背诵时间表,合理规划几次背诵的时间,采用“先密后疏”的方法,及时复习和巩固。
⑥根据材料三中“碎片时间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计划利用的时间”可知,并建议利用早读前、语文课前后、放学等较短的时间段来记忆古诗词。我会在早读时或睡前再读一遍《登楼》,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据此回答即可。
15. 曾祖父母带几个女儿去支援前线 姥姥偷偷跟随并在一次运物资的路上为保护物资压瘸了腿 城市攻坚战中姥姥唯一的哥哥牺牲了 16.(1)“不等”“翻墙”“追赶”这些词语重读。“不等”一词强调了哥哥参军的坚定,“翻墙”“追赶”突出了哥哥行动的果断和奔赴前线的急切心情。因此,这些词语应该重读。
(2)不矛盾。“噙满泪花”体现了姥姥对在前线牺牲的哥哥的疼惜与怀念,“带着笑”是姥姥为一家人都为革命拼过命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17.示例:哥哥,每当看到后辈穿军装的样子,仿佛你又回到了我们身边。那些为革命拼命的日子,虽然艰苦,却铸就了荣耀。你勇敢地走在冲锋的路上,虽然再也回不来了,但你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你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是咱家这辈子最大的荣光!(字数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8.示例:首尾呼应。好处: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和严谨,增强文章的整体感和连贯性。强化文章的主题,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以姥姥一家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感。
【分析】这篇散文以“光荣之家”为线索,通过姥姥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故事,展现了普通民众的家国情怀。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了姥姥兄妹的奉献精神,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人民对革命的支持。首尾呼应的结构强化了“荣光”主题,情感真挚动人。
1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第一空:根据第⑥段中“大战前夕,当地许多老百姓都自发加入到支援前线的队伍中:运粮草、做衣裳、挖战壕……曾祖父母念着参军的儿子,二话不说就带着几个女儿加入支前队伍”,第⑦段中“当时村里组织了运输队,曾祖父母念着参军的儿子,二话不说就带着几个女儿加入支前队伍,姥姥因为排行老幺,被留下看家”可知,姥姥哥哥参军后,大战前夕曾祖父母因挂念儿子,带领家中女儿(除姥姥)加入支前运输队,故填写:曾祖父母带几个女儿去支援前线。
第二空:根据第⑦段中“姥姥不服:‘他们能干的,我也能干’”,第⑧段中“姥姥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饭,借口说自己去择菜,却偷偷藏在了装着物资的竹筐里”可知,体现姥姥偷偷跟随运输队。根据第⑩段中“姥姥跟着运输队,没日没夜地穿梭在支前的路上”,第 段中“路过一个泥坑,车轮‘哐当’就陷了进去……姥姥的腿却受了伤,从此走路一瘸一拐的”可知,说明姥姥运物资时为护物资压瘸腿。结合段落内容,姥姥被留下看家后,不服气偷偷加入运输队,运物资中因救物资受伤瘸腿,故填写:姥姥偷偷跟随并在一次运物资的路上为保护物资压瘸了腿。
第三空:根据第 段“1947年11月5日,城市攻坚战正式打响”,第 段“姥姥整夜睡不着觉……怕哥哥再也回不来”,第 段“战争胜利的消息和哥哥牺牲的消息同时传来。部队的同志说,姥姥的哥哥‘倒在了最后冲锋的路上’”可知,城市攻坚战期间,姥姥担忧哥哥,最终等来哥哥牺牲的消息,故填写:城市攻坚战中姥姥唯一的哥哥牺牲了。
16.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
(1)根据第④段中“说罢,他不等妹妹挽留,便翻墙而出,趁着暮色追赶解放军的队伍去了”可知,“不等”“翻墙”“追赶”重读。从段落情境看,当时曾祖父母因“传宗接代”封建思想不愿让唯一男丁参军,而哥哥在这样的阻力下,“不等”妹妹挽留,突出他参军决心之坚定,没有丝毫犹豫;“翻墙”这一动作,体现他为了奔赴前线,不顾及家中可能的阻拦,行动果敢;“追赶”则生动展现出哥哥急切想要加入解放军队伍、投身革命的心情。通过重读这些词,能精准传递出哥哥参军的坚定意志与奔赴前线的迫切感。
(2)根据第 段“战争胜利的消息和哥哥牺牲的消息同时传来……‘倒在了最后冲锋的路上’”可知,“噙满泪花”是因为姥姥回忆起在前线牺牲的哥哥,哥哥为革命献出生命,姥姥内心满是对哥哥的疼惜与深深怀念,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根据第⑦-⑩段“当时村里组织了运输队,曾祖父母念着参军的儿子,二话不说就带着几个女儿加入支前队伍,姥姥因为排行老幺,被留下看家……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可知,曾祖父母带着几个女儿加入支前队伍,姥姥虽一开始被留下看家,但偷偷加入运输队;根据第 - 段“一日,姥姥同往常一样,推着独轮车运送物资……那时的姥姥,每天都在暗暗祈祷:‘希望解放军能打胜仗,希望哥哥能穿着我做的鞋平安回来’”可知,姥姥受伤后在家自发为运输队纳鞋底、缝衣服,还加入女红组并取得好成绩。一家人都在为革命事业全力以赴。“带着笑”表明姥姥为一家人都为革命拼过命而感到自豪与骄傲。尽管哥哥牺牲了,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这段为革命奉献的经历在姥姥心中是无比光荣和有价值的,所以她眼中带着笑。二者分别从对亲人的怀念和对革命奉献的自豪两个角度展现姥姥复杂又真挚的情感,并不矛盾。
17.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需以“姥姥”的口吻,代入姥姥的经历与情感,体现对哥哥的怀念、对革命过往的铭记。紧扣“想起哥哥”“为革命拼命的日子”“最大的荣光”,结合文中姥姥一家支援革命、哥哥牺牲的情节,抒发情感。
示例:哥,你当年翻墙去参军,我咋拦得住哟!后来咱全家支前,我也跟着拼命干,就想追上你的脚步。你倒在冲锋路上,可咱为革命拼过,这是咱全家,也是你给我的大荣光,哥,我想你!
18.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前阵子休假回家,我看见武装部发的‘光荣之家’牌子被姥姥摆在了家里的重要位置,她还给我讲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故事……”可知,这里呈现姥姥把“光荣之家”牌子放重要位置,由此引出下文关于姥姥一家革命经历的故事。根据第 段“朝阳爬上树梢,照在‘光荣之家’上,四个鲜红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可知,结尾再次聚焦“光荣之家”牌子,与开头的摆放场景形成呼应=。从内容上看,开头因牌子引发故事,结尾以牌子在晨光中生辉收束,结构上首尾圆合,构成呼应关系。
开头第①段开启故事,结尾第 段收束故事,这种呼应让文章从牌子起笔,又回到牌子,结构更完整、严谨,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与连贯性,使读者能清晰把握行文脉络。
第①段姥姥重视“光荣之家”牌子,第 段姥姥说“想起那段为革命拼命的日子……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光”,结尾牌子在朝阳下熠熠生辉。通过首尾呼应,强化了“光荣”的内涵——姥姥一家为革命奉献的过往,以及这份奉献带来的荣耀。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以姥姥一家为代表的民众的爱国情感与革命奉献精神,深化了主题。
19.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有误,根据《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可知,孙悟空冒充牛魔王,骗取芭蕉扇后,牛魔王变成猪八戒,将芭蕉扇骗回;
故选A。
20.示例一:简·爱会劝说小福子要勇于反抗,寻找自己的幸福,带小福子逃离军官家。依据:简·爱富有反抗精神,坚持独立自尊,追求个人幸福。在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示例二:鲁智深会为祥子出头,帮助他要回被孙侦探敲诈的钱。依据: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人。他为替金氏父女找回公道,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题目要求从两组人物组合中选择一组,想象名著人物穿越到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并给出推测依据,依据需包含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两组组合分别为:简·爱看到小福子在军官家受尽屈辱;鲁智深看到祥子被孙侦探敲诈。
选择①简·爱看到小福子在军官家受尽屈辱
简·爱的行为推测:简·爱会挺身而出,帮助小福子摆脱困境。她可能会先冷静地与军官理论,用她坚定的言辞表达对这种屈辱待遇的不满和谴责。如果军官不听,她或许会想办法带着小福子逃离这个地方,并且会安慰小福子,给予她精神上的支持。
依据:原著情节:童年时,她敢于反抗舅妈家的虐待,即使被关入红房子也绝不屈服;成年后,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她拒绝成为情妇,选择放弃爱情以维护人格独立。人物性格:简·爱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她无法容忍他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尤其是像小福子这样处于弱势地位且受尽屈辱的人。她的善良和正义感会驱使她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选择②鲁智深看到祥子被孙侦探敲诈
鲁智深的行为推测:鲁智深会立刻怒目圆睁,冲上去一把揪住孙侦探,大声喝止他的敲诈行为。他可能会用他粗犷的声音警告孙侦探,若再继续敲诈,就对他不客气。如果孙侦探不听劝,鲁智深说不定会挥起拳头,好好教训他一顿,保护祥子不被敲诈。
依据:原著情节:鲁智深为了救助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在听到金氏父女的遭遇后,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银子,又帮助他们逃离虎口,充分展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特点。人物性格:鲁智深性格豪爽、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他最看不惯恃强凌弱的行为,孙侦探对祥子的敲诈就是一种恃强凌弱的表现,这与鲁智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他一定会出手相助祥子。据此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