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文章将两个不同时间的场景放在一起,展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身为主席”双重身份之下真挚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聚焦毛主席的言行及神态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同时,联系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为他们制作档案,加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理解。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毛岸英赴朝鲜作战,不曾想竟天人永隔。作为父亲,主席的内心无比悲痛,甚至难以相信,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那么,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主席,面对朝鲜人民希望岸英葬在朝鲜的请求,他会怎么抉择呢?
走近伟人 关键镜头 (动作、语言、神态) 内心独白 (走进人物内心) 伟人情感
艰难抉择
小组合作探究:默读第二部分,运用学习第一部分时的方法,勾画出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句子旁边,并与组员交流分享。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片段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
神态
站
仰起
望着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说明他正面临着极其艰难的抉择,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交流分享,重点点拨。
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1901—1930):大革命失败后,回长沙板仓一带坚持秘密革命工作。1930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1月14日在长沙就义。
毛主席的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1943年被敌人杀害。
毛主席的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亲人先后离他而去,而今面对爱子毛岸英离去,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这种感受我们常人可以大哭,可以发泄,可是我们的主席却要将这种痛苦压在心底,强忍悲痛!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片段2: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宽广、豁达的胸怀。充分说明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交流分享,重点点拨。
片段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踌躇
黯然
神态描写:体会到毛主席作为父亲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指指
转向
示意
动作描写:主席一旦签字,就意味着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毛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这个决定太难了,他需要时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
心理活动:主席此时正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这些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真的不能相见了?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交流分享,重点点拨。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
我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里,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让我们走进那个夜晚,走近毛主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交流分享,重点点拨。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传统。至亲战死他国,祭奠却无法亲临墓前。毛主席虽然是领袖,可他也是有血肉的普通人。就在那个彻夜不眠的夜晚,毛主席即使有再多的不舍,还是在记录稿上签了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马革裹尸: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立志要做个好男儿,认为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
英勇作战,死于疆场。
革命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牺牲以后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活动一:聚焦人物描写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情怀。
理解语句,感受情怀。
活动二:拓展阅读《无名高地有了名(节选)》,聚焦描写,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
片段1:他们一声不出,极快地按照战前演习好的样子排好,前进。他们熟悉地形,每一步都走得迅速而正确。
默读丛书文章《无名高地有了名(节选)》,结合批注,边读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爆破班战士的行动,体会出他们内心的无所畏惧。
活动二:拓展阅读《无名高地有了名》,聚焦描写,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
片段2:
邓名戈镇定地向他耳语:“别慌!我们有办法!”
“上!”邓名戈发令,“攻第二道!”
通过邓名戈的语言描写,体会出他内心的镇定、从容。
活动二:拓展阅读《无名高地有了名》,聚焦描写,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
片段3:
邓名戈下了决心,依然镇定,但十分激壮地说:“同志们!实现决心的时候到了!红旗必须快上去!搭人桥吧!”说罢,他直伸双臂,向前扑去,爬在那一大摊带着利刺的铁丝网上。
章福襄一言未发,把冲锋枪横举起来,扑向前去。新战士岳冬生看了看章福襄,只说了句:“我跟着你!”扑向前去!战士郦豪、贾兆惠紧跟着扑向前去!五位英雄搭好一座胜利的人桥!
对五位战士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们为了胜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活动二:拓展阅读《无名高地有了名》,聚焦描写,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
活动三:结合资料,制作人物档案,讲讲英雄故事。
上甘岭战役中
堵枪眼的
黄继光
为了不暴露目标
而被大火烧身的
邱少云
擅长爆破、
多次立功的
杨根思
……
你还知道抗美援朝中的哪些英雄人物?选择其中的一个,为他制作人物档案。
活动三:结合资料,制作人物档案,讲讲英雄故事。
英雄档案
人物姓名: 人物特点:
英雄事迹:
印象最深的描写:
人物内心:
请结合你的英雄档案,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故事吧!
活动三:结合资料,制作人物档案,讲讲英雄故事。
课堂总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抗美援朝中英雄的故事令人感动,伟人的胸怀更是令人敬佩。让我们致敬英雄,传承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