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复习资料
1.《鸢尾花》是后印象派 画家凡·高(荷兰)的油画作品
2.表现植物要注意花和叶有高低、疏密、穿插、遮挡等变化。
3.《君子兰》是现代画家赖少其的中国画作品。
4.植物写生要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表现植物。注意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5.《溜冰去》--杨永清--版画
6.表现人体的灵活动作和优美的姿势,不一定要用很多繁琐的造型方法。
《快乐的人》一课,选择不同的金属线材,用缠绕等方法制作一个快乐的人。
《约瑟芬·贝克》是美国现代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动感雕塑作品。
《马头》--汉代--青玉;《立马》--汉代--石材;《舞马衔杯纹银壶》--唐代--金、银;
《三彩马》--唐代--陶器;《瑞马雄风》--现代--不锈钢。
9.《大禾人面铜方鼎》--商代;《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新石器时代。
10.《老鼠上灯台》--剪纸--现代--刘静兰;《典韦》--京剧脸谱--双起翔--中国现代;
《蓝凤蝶》--风筝--哈亦奇--中国现代;天坛--建筑--明清。
11.信插的制作方法:卷筒纸做挂轴;剪对称图案;将对称图案贴在彩色纸上做插袋;按设计要求将插袋粘贴在挂帘上。
12.世界节水日是每年的3月22日,中国节水周是每年的3月22日至3月28日。
手抄报由报头、标题,文章标题,题花,插图,花边。
13.标志一般由图形、文字、色彩、编排 四个元素。 中国节水标志
14.鱼的画法:画法一,用墨勾画鱼的外轮廓和身上的花纹;待墨干后,添加颜色。画法二,用彩墨直接画鱼头、鱼身;然后用白色勾点鱼身上的花纹。《五彩鱼藻纹盘》--清代
15.《花猫》--黄胄--中国画
16.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主体是有着优秀民族传统的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画是运用中国独有的毛笔、墨、宣纸、颜料等工具材料,以长期形成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及传统造型规律创作的绘画品种。
(1)中国画一般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科目。
(2)画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3)墨分五色是指用清水调和墨汁,可以分别调出焦、浓、重、淡、清 等不同的墨色,以适应不同的表现需要。它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
(4)诗、书、画、印 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
(5)《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中国画;《出水芙蓉》--佚名--宋代--中国画;《泼墨仙人图》--梁楷--宋代--中国画;《荷花》--朱耷--清代--中国画;《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代--中国画;《墨梅图》--王冕--元代--中国画。
17.《汉字的联想》汉字是用来记录汉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历史悠久,甲骨文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汉字是由图形演变成的方块形符号,故又称方块字。汉字是典型表意文字,一个图形符号表示一个意思,它和语音不发声直接关系。
18.《金鸡展翅》--朱光年 --农民画; 《山间蜜糖果》--王文举--农民画--贵州;《磨谷谷》--农民画--罗小平--广东;《驾牛》--张凤兰--农民画拼图。
19.色环中在90 到180 范围内的颜色互为对比色,对比色效果鲜明、华丽,存在明显的冷暖关系,使人视觉上产生兴奋感、活泼感,但也易产生不协调感。
20.《牛头》--毕加索--雕塑--西班牙
21.《刻有文字的兽骨》--商代;《古代钱币》--战国;《“延年益寿”瓦当》--汉代;《“鹅”刻字》--宋代--苏轼。
22.凡·高--荷兰--《自画像》《唐基老爹》《吃马铃薯的人》《加歇医生的画像》《星月夜》《阿尔附近的吊桥》《向日葵》《柏树》《鸢尾花》--油画
23.《朵拉·玛尔肖像》--毕加索--油画--西班牙
24.国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质朴,单纯,内容丰富多彩。剪纸可分为阳刻和阴刻等表现手法。
阳刻是保留形体造型线条,剪或刻去线条一位的块面部分。
阴刻是剪或刻去形体造型线条,保留块面部分,靠剪刻后的空白显示形象。
25.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冷暖色,其中暖色有黄色、橙色、红色,冷色有蓝色、紫色、绿色。暖色给人以温暖感觉的颜色,冷色给人宁静凉爽的感觉。
色彩的冷暖是一种感觉,是相对的,比较而言的。例如:红与紫相比,红就暖,紫就冷;紫与蓝相比,紫就暖,蓝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