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梳理王葆淘气、爱幻想、爱听故事的人物形象特点。
2. 深入了解奶奶所讲故事,依据已有内容合作创编新故事并生动讲述。
3. 感受童话的奇妙,通过问答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王葆淘气、天真、爱幻想等形象特点。
难点:依据已有内容合作创编新故事并生动讲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将举办‘我最爱的童话人物’评选活动!想参加吗?不过需完成三项任务:制作人物信息卡、设计宣传海报、化身人物表演才艺。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出示三幅葫芦图片)老师这里也有三个葫芦,一起来看看它们又有何妙用?
生1:葫芦娃是从葫芦里蹦出来的。
生2:银角大王的宝葫芦可将应声之人收入葫中。
生3:铁拐李的葫芦能变大变小容纳万物。
师:看来故事里的葫芦都带着魔法,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葫芦又有什么独特之处?请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谁知道“节选”是什么意思?
生:从完整的文章或书籍中选取一部分。
师:对,本文是从《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中选取的片段,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秘密。
二、人物探秘
任务一:制作人物信息卡
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成果。王葆的基本信息哪位同学最先梳理出来了?
生:姓名是王葆,身份是少先队员,爱好是爱听故事。
师:(板书:王葆、少先队员、爱听故事)看来大家都认真完成了老师课前布置的任务,真棒!
任务二:设计人物宣传海报
师:不过呀,想参加评选活动,只有人物信息可还不够,我们还要设计一张童话人物宣传海报,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5 - 14段,用横线画出“王葆爱听故事”的句子,谁的速度最快最先来分享?
生1:“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这里能看出他爱听故事。”
师:你的答案非常准确,“非得”“就得”体现了他对听故事的执着。接下来默读批注,用波浪线画出体现王葆其他特点的句子,写在共学单的方框里。
生2:“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这里看出他淘气。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什么!剪脚趾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从语言、动作描写看出他非常天真可爱。
师:(贴形象卡:淘气、顽皮、天真、可爱)同学们找得很准确,王葆的形象也越来越立体了。
师:哪位朗读小能手也来试着充当小王葆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演)咱们一起也来合作朗读,读出王葆的活泼调皮!(师生合作朗读体会形象)
三、故事创编
任务三:讲宝葫芦故事
师: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王葆的形象跃然纸上,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竟惹得王葆如此痴迷?请大家朗读15 - 17段,梳理奶奶讲的四个故事。
生1:张三遇到神仙得到宝葫芦,想吃水蜜桃就有水蜜桃;
生2:李四出门远足游到龙宫得到了宝葫芦,想要大花狗就有大花狗;
生3:王五是靠肯让奶奶换衣服得来的,赵六则是掘地掘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这几个故事有点——“神奇”,那它们究竟奇在哪里呢?
生1:故事的来历奇,比如张三竟然能够撞见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生2:故事的法力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任何愿望都能实现。
生3:故事的结局好,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师:总结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创编故事,在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中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代表展示,师生互评。在讲故事前也有三个小要求,你能把故事来历编的奇得到一颗小葫芦,法力编的强,获得第二颗,结局编的好获得第三颗小葫芦。
组1代表:我创编的故事是善良村民张三发现白胡子老人躺在路上,他赶紧给他倒热水,把家里仅有的馒头拿给他吃,老人于是送给他一个葫芦,张三拥有宝葫芦后,去帮助比自己更穷的贫苦人,让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故事很有意义,情节也完整,老师觉得如果能加入一些对话会更生动。
四、学习第三部分
师:这么神奇的葫芦大家想不想要?王葆也想要呢!他呀日思夜想,那他想要葫芦做些什么事呢
生:解决数学难题、摆脱困扰、解决同学矛盾。
师:对,这是他的愿望,他最终得到这么一个宝葫芦了吗?
五、拓展延伸
师:王葆最终得到了宝葫芦,可最后却想方设法要丢掉它,原来拥有宝葫芦的王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幸福,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师:(出示张天翼爷爷视频寄语)希望同学们谨记张天翼爷爷的教诲,用自己的双手和善良去解决困难、创造成功。
六、作业设计
1.将创编的宝葫芦故事讲给同学家人听,问问他们的感受;
2.推荐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教学反思
一、以读促悟,感知童话奇妙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首先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从课前布置“预读”到课中落实“默读、朗读”再到课后激发“阅读”兴趣,把“读”贯彻整个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受王葆的形象特点以及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聚集问题,突破教学重点
教学中,我们围绕“制作人物信息卡”“设计人物宣传海报”这两个任务来聚焦王葆性格特点,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来发现王葆淘气顽皮、天真可爱、爱幻想等特点,对于人物有了一定把握。另外围绕“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宝葫芦”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从中知道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他渴望得到宝葫芦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二是从奶奶的故事中感受到宝葫芦的奇妙。从而理清课文内容,后续创编故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接续展开。
三、支架助力,提升创编能力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是本篇课后习题,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素之一。课上我引导学生先聚焦文中奶奶讲的四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让学生默读、做批注自主体悟,在反馈中引导学生对比现实生活,使其发现情节“奇妙”之处,在此基础上,适时提炼写法并总结出故事的“来历奇、法力强、结局好”,为学生的创编故事提供了支架。这样一步步分解,一步步渗透,学生最终呈现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
四、读篇探本,激发阅读兴趣
我以故事的结尾触发学生思考“这么神奇的宝葫芦,王葆最后得到了吗?”设下悬念,紧接链接故事原文第三十三章《想毁掉宝葫芦》的片段,引发学生思考“王葆为什么要扔掉自己心心念念得到的宝葫芦呢?”并播放电影版《宝葫芦的秘密》结尾片段,以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五、深刻反思,提升教学境界
课堂有亮点,但也有遗憾。主要为以下三点:一是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在与学生交流能表现王葆性格特点语句关键词时,对文本的深挖还不够;二是应该多让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答案的过程;三是在指导学生创编故事时,给予的提示和方法不够详细,部分学生创编故事时体现“奇妙”的情节不够明确,影响了练说与展示说的实效。
总之,本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之路上的收获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凝智精研,深耕课堂,行而不辍,履践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