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前冲刺卷苏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前冲刺卷苏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6-23 20: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前冲刺卷
一、填空题
1.把5千克糖果平均装入8个袋子里,每个袋子装   ,是   千克。
2.我们学校上午第二节课从9时10分开始到9时50分下课,上课时间为   分。
3.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小新一家准备到北京旅游,他们从7月28 日出发,到8月3 日结束旅程回家,这趟旅程共   天。
4.塘塘去超市购买香肠,发现有6种不同包装,每种包装依次多1根,价格如下表。
规格 A B C D E F
总价/元 8.5 16 23 29.5 ★ 41
按照这样的规律,购买E包装的香肠需要   元。
5.□4是一个两位数,要使□4×30的积最接近1300,□里应该填   。
6.5千米=   米 90 厘米=   分米
6米=   厘米 40分米=   米
20 毫米=   厘米 8000 米=   千米
7.要使□2×32的积是四位数,则□里最小填   ;要使24×□8的积是三位数,则□里最大填   。
8.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2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菜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9.在括号里填上“>”“<”或“=”。
170cm2   2dm2 0÷7   70×0 417÷3   819÷9
10.一副羽毛球拍28元,学校体育组买了15副,一共用去了    元。
11.100枚一元硬币大约高20厘米,照这样计算,100000000枚一元硬币大约高   千米。
12.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3.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晨跑,早上7:10出门,跑完回到家已经是8:35,那么小明和妈妈在外面的时间一共是   小时   分钟。
14.丁丁和他的5个好朋友折了 32 只千纸鹤,除了丁丁多折了2只外,其余同学折的同样多。丁丁折了   只千纸鹤。
15. 一块长方形地,长15米,宽12米,若把长增加5米,宽增加3米,则这块地的面积比原来增加   平方米。
二、判断题
16.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
17.修一条1千米的路,已经修了一半,正好修了500米。(  )
18.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比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积要大。(  )
19.每年的4月30日的后一天是5月1日。(  )
20.小刚吃了一个西瓜的 。(  )
21.步行1千米需要1小时。(  )
22.7月和8月的天数一样多。(  )
23.六个人吃饭,每人用一个饭碗,两人合用一个菜碗,三人合用一个汤碗。一共需要10个碗。(  )
24. 一根绳子长20厘米,把它剪成5厘米长的小段,需要剪4次。(  )
25.在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周长最长的是长方形。(  )
三、单选题
26.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到2017年8月1 日是(  )周年。
A.84 B.86 C.90
27.在50米跑步比赛中,小明成绩是7.2秒,晓东成绩是6.9秒,他们的成绩(  )
A.小明好 B.晓东好 C.无法比较
28.□.8元﹣7.○元=0.7元,那么□、○分别是(  )
A.7、9 B.8、9 C.8、1 D.7、1
29.下面年份中不是闰年的是(  )。
A.2010 B.2020 C.2024
30.两个数的和是7.3,其中一个加数是3.9,另一个加数是(  )
 
A.10.2 B.11.2 C.3.4
31.下面算式的积比600大的是(  )。
A.28×5 B.19×21 C.21×32
32.下面的月份都是31天的是(  )。
A.1月和3月 B.4月和5月 C.9月和10月
33.下面的分数中,(  )最接近
A. B. C. D.
34.下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那么以大正方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50 B.200 C.100
35.比较甲、乙两个图形,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和乙的面积相等,甲的周长比乙长
C.甲和乙的周长相等,甲的面积比乙大 D.甲和乙的周长相等,甲的面积比乙小
四、计算题
36.直接写出得数。
+ = 1.9+2.7= 32×40= 80×30=
4-1.5= - = 30×24= 1- =
37.脱式计算。
(1)(25+43)×28 (2)(45-27)×46 (3)460+25×21
3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3×39= 65×47= 490÷7= ★964÷8=
39.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1)
五、作图题
40.在下面的各图中表示出右面的分数。
(1)
(2)
(3)
41.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请在方格纸上画出1个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六、解决问题
42.新苗小学图书馆新买了8套儿童读物,每套32本,每本售价25元。购买这批儿童读物共用去多少元钱?
43.从小丁家到奶奶家有120千米,小丁一家3人早上9:45开车从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50千米,每小时霜要油费40元,中午12:45他们能到达奶奶家吗?
44.王老师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手工课项目的人数,但他忘记写项目的名称了。
提示:最喜欢泥工的比最喜欢布艺的多3人,最喜欢编织的比最喜欢纸工的少2人,请根据提示将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项目 编织 布艺 泥工 纸工
人数        
45.学校图书馆共有756本书,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用两种方法解答)
46.某果园为超市提供梨。每25个梨装一盒,每4盒装一箱。现在有3600个梨,35个箱子够吗?
47.李老师用一根铁丝正好做成了一个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8.为了美化教室,剪纸手工兴趣班购买了一块长16分米,宽10分米的长方形彩色装饰纸。(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1)如果在长方形装饰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在余下的纸中又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第二次剪去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第二次剪完后在余下的纸中再次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第三次剪完后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9.黄山毛峰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又称“徽茶”。妙妙给爸爸泡了一杯茶,爸爸第一次喝了整杯的一半,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 ,爸爸两次一共喝了这杯茶水的分之几 (并用横线在下面图中表示出剩余茶水的位置)。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
【解析】解:1÷8=,
5÷8=(千克);
故答案为:;。
【分析】将糖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总量的,总重量÷分成的份数就是每份的重量。
2.40
【解析】解:9时50分-9时10分=40分
故答案为:40。
【分析】下课时间-上课时间=这一节课的时间。
3.7
【解析】解:4+3=7(天)
故答案为:7。
【分析】已知7月有31天,所以7月的旅程一共是4天,再加上8月的3天,即可得到这趟旅程共有多少天。
4.35.5
【解析】解:8.5+7.5=16(元)
16+7=23(元)
23+6.5=29.5(元)
29.5+6=35.5(元)
35.5+5.5=41(元)
故答案为:35.5。
【分析】计算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增加1根香肠,从A包装到D包装依次增加7.5元、7元、6.5元,所以购买E包装的香肠需要的钱数=购买D包装的香肠需要的钱数+6元。
5.4
【解析】解:1300÷30≈40,则这个两个数是44。
故答案案为:4。
【分析】30和40的积接近1300,则□里面填4,那么这个两个数是44。
6.5000;9;600;4;2;8
【解析】5千米=5000米;90厘米=9分米;6米=600厘米;40分米=4米;
20毫米=2厘米;8000米=8千米。
故答案为:5000;9;600;4;2;8。
【分析】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根据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单位即可。
7.3;3
8.72
【解析】解:12÷2=6(米)
12×6=72(平方米)
故答案为:72。
【分析】因为长是宽的2倍,所以宽=长÷倍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据此可以解答。
9.<;=;>
10.420
【解析】解:28×15=420(元)
故答案为:420。
【分析】用一副羽毛球拍的钱数乘买的副数即可求出一共用去的钱数。
11.200
【解析】解:100000000÷100×20÷100000
=1000000×20÷100000
=20000000÷100000
=200(千米)。
故答案为:200。
【分析】100000000枚一元硬币大约的高度=100000000枚是100枚的倍数×100枚一元硬币大约的高度,然后单位换算。
12.;;;
【解析】解:把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也就是;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4份,也就是;
把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3份,其中2个三角形可以拼成1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也就是;
观察图可知,两个空白三角形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相当于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4份,也就是。
故答案为:;;;。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13.1;25
【解析】解:8时35分-7时10分=1小时25分。
故答案为:1;25。
【分析】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4.7
【解析】(32-2)÷(5+1)
=30÷6
=5(只)
5+2=7(只)
故答案为:7。
【分析】把丁丁多折的2只去掉,这样6人折的就同样多了。所以用32减去2再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每人折的只数,用每人折的只数加上2就是丁丁折的只数。
15.120
【解析】解:(15+5)×(12+3)-15×12
=20×15-15×12
=300-180
=120(平方米)。
故答案为:120。
【分析】这块地比原来增加的面积=(原来长方形的长+增加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增加的宽)-原来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
16.错误
17.正确
【解析】解:1千米=1000米
1000÷2=500(米)。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先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千米的一半=1000÷2=500米。
18.错误
【解析】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一定比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积要大,例如100×10=1000,99×99=9801,1000<9801,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可用最小的三位数乘以最小的两位数、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得出的积进行比较,再判断即可。
19.正确
【解析】解:每年的4月30日的后一天是5月1日。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4月是小月,有30天,所以4月30日的后一天是5月1日。
20.错误
【解析】解:>1,所以小刚不可能吃了西瓜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一个西瓜可以用“1”来表示,所以不可能吃的比1多。
21.错误
【解析】解: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题干中的具体数据来填空。
22.正确
23.错误
【解析】解:6+6÷2+6÷3
=6+3+2
=9+2
=11(个)。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一共需要碗的个数=饭碗的个数+菜碗的个数+汤碗的个数;其中,饭碗的个数=吃饭的人数,菜碗的个数=吃饭的人数÷2,汤碗的个数=吃饭的人数÷3。
24.错误
【解析】解:20÷5-1
=4-1
=3(次)。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需要剪的次数=剪的段数-1;其中,剪的段数=绳子的总长度÷平均每段的长度。
25.正确
【解析】解:设三种图形的面积均为4,则正方形的边长为2,周长为2×4=8;
圆的半径的平方为4÷3.14≈1,半径也约等于1,周长约为 2×3.14×1=6.28;此时正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
假设长方形的宽是1,长就是4,周长就是(1+4)×2=10,综合比较,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可以先假设出面积为4,然后分析对比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对于长方形,可以假设出长和宽,也可以分析“当两个整数的积相等时,这两个数相等时其和最小,因此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所以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周长最长的是长方形”。
26.C
【解析】解:2017-1927=90(周年)
故答案为:C
【分析】用2017减去1927即可求出周年数.
27.B
【解析】因为7.2>6.9,所以晓东的成绩好些.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越短,谁的成绩就越好,据此解答.
28.D
【解析】○=8﹣7=1,
□=0+7=7.
答:□、○分别是7、1.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注意○=8﹣7=1,□=0+7=7。
故选:D。
29.A
【解析】选项A,2010÷4=502……2,2010年是平年;
选项B,2020÷4=505,2020年是闰年;
选项C,2024÷4=506,2024年是闰年。
故答案为:A。
【分析】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当年份是整百年份时,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是平年;当年份不是整百年份时,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闰年全年366天,平年全年365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据此解答。
30.C
【解析】解:7.3-3.9=3.4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即可求出另一个加数,由此根据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31.C
【解析】解:选项A,28×5=140,即错误;
选项B,19×21=399,即错误;
选项C,21×32=672,即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先分别计算出各个选项中算式的积,再与600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32.A
【解析】一年中,天数是31天的月份有: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其中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是小月,二月是特殊月,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33.A
【解析】解:A:
B:
C:
D:
因为,所以
故最近
故答案为:A
【分析】将各个选项的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与作差,差最小者即最接近
34.B
35.C
36. + = 1.9+2.7= 4.6 32×40= 1280 80×30=2400
4-1.5=2.5 - = 30×24= 720 1- =
【解析】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即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即可;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两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运算法则:先把因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乘法计算,再在积的末尾补上去掉的“0”的个数。
37.(1)解:(25+43)×28
=68×28
=1904
(2)解:(45-27)×46
=18×46
=828
(3)解:460+25×21
=460+525
=985
【解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8.解:43×39=1677
65×47=3055
490÷7=70
964÷8=120······4
验算:
【解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去除,如果它比除数小,就用前两位上的数去除,用哪一位上的数去除,商就和那一位对齐,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9.(1)解:8+5=13(厘米)
14×13=182(平方厘米)
8×8=64(平方厘米)
182+64=246(平方厘米)
(2)解:7×3=21(厘米)
21×14=294(平方厘米)
14-7=7(厘米)
7×7×2=98(平方厘米)
294-98=196(平方厘米)
【解析】(1)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左边长方形面积加上右边正方形面积就是图形的总面积;
(2)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就是图形的面积。空白部分相当于两个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40.(1)
(2)
(3)
【解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1)图中已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所以涂出其中的2份就可表示;
(2)图中已把线段平均分成4份,所以标出其中的3份就可表示;
(3)图中圆圈可平均分成3行,所以圈出其中的1行就可表示。
41.解:3×3=9(平方厘米)
4×3=12(平方厘米)
【解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依据面积分别计算出长、宽、边长的长度,从而画出图形。
42.解:25×32×8
=800×8
=6400(元)
答:购买这批儿童读物共用去6400元。
【解析】一共的花费=每本书的单价×每套书的本数×套数。
43.解:12时45分-9时45分=3小时
50×3=150(千米)
150千米>120千米
答:中午12:45他们能到达奶奶家。
【解析】到中午12:45行驶的路程=速度×用的时间,其中,用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然后和120千米比较大小。
44.
项目 编织 布艺 泥工 纸工
人数 6 10 13 8
【解析】根据一个“正”字是5画,分别计算出各项目的人数,根据条件“ 最喜欢泥工的比最喜欢布艺的多3人 ”,结合数据可知,最喜欢布艺的有10人,最喜欢泥工的有13人,根据条件“ 最喜欢编织的比最喜欢纸工的少2人 ”,结合数据可知,最喜欢编织的有6人,最喜欢纸工的有8人,据此填表。
45.解:①756÷3÷6
=252÷6
=42(本)
②756÷(3×6)
=756÷18
=42(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42本书。
【解析】第一种方法:可以用书的总数先除以3求出每个书架放的本数,再除以6即可求出每层放的本数;
第二种方法:用每个书架的层数乘3求出3个书架的总层数,然后用总本数除以总层数即可求出每层的本数。
46.解:3600÷25÷4
=3600÷(25×4)
=36(个)
36>35
答:35个箱子不够。
【解析】用一盒装的个数乘4求出一箱装的个数,然后用总数除以一箱装的个数求出需要的箱数,然后与35比较后判断够不够。
47.解:(24+18)×2÷4
=42×2÷4
=84÷4
=21(厘米)
21×21=441(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41平方厘米。
【解析】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出铁丝的长度,用铁丝的长度除以4即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即可。
48.(1)解:
10×10=100(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2)解:
16-10=6(分米)
6×6=36(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
(3)解:
10-6=4(分米)
6-4=2(分米)
2×4=8(平方分米)
答:剩下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
【解析】(1)在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
(2)剩下的长方形的宽=原来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那么第二次剪去的正方形面积=剩下的长方形的宽×剩下的长方形的宽,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
(3)第三次剪完后剩下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长-第二次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第三次剪完后剩下长方形的宽=第二次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第三次剪完后剩下长方形的长,所以剩下图形的面积=第三次剪完后剩下长方形的长×第三次剪完后剩下长方形的宽,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
49.解:
答:爸爸两次一共喝了这杯茶水 。
【解析】把整杯茶水平均分成6份,爸爸先喝了一半,则剩下整杯茶水的 也就 ,再喝掉剩下 ,如图,最后剩余茶占整杯水 ,两次一共喝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