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五彩斑斓的诗句源于诗人诗意的想象,更源于他们现实的生活。只有人间美美与共,世界才能万紫千红。
小 强:诗文中有大自然的色彩。“大漠孤烟直,(1)□□□□□”(王维《使至塞上》)边陲的沙漠景象壮美雄奇;“(2)□□□□□□□,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雪中的西湖风光不凡; “晓雾将歇, (3)□□□□;夕阳欲颓, (4)□□□□”(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朝夕的景象灵动蓬勃。
小 国:诗文中有友谊的色彩。“(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诚挚的友谊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 “(6)□□□□□□□,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舍的友谊可以运用留白来抒写;“(7) □□□□□,□□□□□”(李白《送友人》)惜别之意可以隐含于“班马”嘶鸣中。
小 梦:诗文中有气节的色彩。“(8)□□□□□□,□□□□□□”(《〈论语〉十二章》)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守气节;“二者不可得兼, (9)□□□□□□□”(《鱼我所欲也》),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将“义”放在首位就是对气节的坚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江南三月, ,这里有拂堤杨柳的明丽,有杏花春雨的①tián jìng,有暖风徐来的惬意,有纸鸢②yáo yè 的悠闲,也有莺歌燕舞的 。走进江南的春天,可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的意境,可以感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情怀……让我们去赏春吧,和③huā tuán jǐncù的大自然来一个拥抱!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一个季节,让我们去创造美、发现美、感悟美!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①tián jìng ( ) ②yáo yè ( ) ③huā tuán jǐn cù ( )
3.下列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春寒料峭 热闹 领略 B.草长莺飞 喧闹 领会
C.草长莺飞 热闹 领略 D.春寒料峭 喧闹 领会
4.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季节,让我们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B.这是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季节,让我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
C.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美好的季节,让我们去创造美、发现美、感悟美!
D.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美好的季节,让我们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在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复兴中学的校学生会开展以“探索科学奥秘 共筑创新梦想”为主题的科普活动,请你参与。
5.请你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
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涵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分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
二、阅读 (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在学习《岳阳楼记》后,小语收集整理了范仲淹的资料,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小语完成相关任务。
范仲淹生平及相关文献
生平 相关文献
求学时期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辞母求学。 【甲】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注释】①再适:这里指改嫁。②饘粥:稠粥。③日昃:太阳偏西。
戍守西北 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 (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贬谪邓州 庆历五年(1045年), 范仲淹因支持“庆历新政”,被贬河南邓州。 【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二岁而孤/孰若孤 B.日昃始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无何
8.请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材料一】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科技是探索、开发和保护海洋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科学技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海洋开发从近海向深远海挺进,科技在海洋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海洋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在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 向 “并跑” “领跑” 转变。
我国先后建造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系列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国产化率超过95%,“奋斗者号”下潜深度超过10000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海翼号”等水下滑翔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海燕号”下潜深度超过10000米。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国首条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交付入列,承担极地科学考察任务。
(选自“中国经济网”2024年2月2日,有删改)
【材料二】为纪念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雪龙2号”在中国香港开展连续5天的系列活动,包括举办“雪龙2号”开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讲座等系列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普交流等。
第40次南极科考
2023年11月1日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三船出发
2024年1月22日 “雪龙2号”完成在阿蒙森海及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
2024年2月7日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
2024年3月15日 “雪龙号”完成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宇航员海、普里兹湾的海洋生物、水 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海冰环境综合调查任务
2024年4月8日 “雪龙2号”到访中国香港。“雪龙2号”历时161天,总航程8.1万余海 里,中国香港是“雪龙2号”回航首站
【材料三】海风轻轻地吹,一艘巨轮,身披中国红,高昂起船首的破冰箱柱,犁开一条水道缓缓驶进中国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2024年4月8日,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首度访问中国香港。“雪龙2号”的实验员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艏向、艉向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破冰能力比“雪龙号”更强,这让科考队可以更早地出发并到达南极,为科考队在海洋的调研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及保障。
顺着楼梯一直走到船舶最顶层,便是船舶的驾驶室。“驾驶室相当于人的大脑,智能机舱相当于人的心脏。”“雪龙2号”见习船长告诉中国新闻社记者,“雪龙2号”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一旦哪里发生故障或者异常,信息都会马上反馈到驾驶室综合报警平台,驾驶室再根据情况通知负责人进行处理。驾驶室还装备有一套可以由电脑自动操作的动力定位系统,而且海冰分布图、雷达图、航线图等一应俱全,实现了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
除了智能化机舱和驾驶室,“雪龙2号”还搭载多项“利器”,包括“黑科技” 月池车间、雪鹰301 直升机和科考集中操控室等。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4年4月9日,有删改)
【材料四】“雪龙2号”回航意义重大,既是一次展示国家科技发展的难得机会,又是一次提升国家认同感、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国民教育。
“雪龙2号”之所以震撼全球,首先在于它具备世界首创艏艉双向破冰功能,能保证它在险峻的极地环境中化险为夷。2023年12月5日,在40海里的冰脊丛生区,面对普遍厚度能达两米,最厚能到四五米的乱冰,该船使出十八般武艺,历时近6小时冲出厚冰密集区,开辟出一条航路,为“天惠”轮顺利破冰开道。
其次“雪龙2号”还装备了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科研人员可在船上开展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等环境的基础综合调查观测,进行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
“雪龙2号”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是我国开展极地海洋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正因如此,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长足发展,比肩世界最高水平。
1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洋自然资源丰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要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B.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阵容强大、设备先进、总航程远,而且获得的科研成果极为丰富。
C.“雪龙2号”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以便负责人能够及时处理故障或异常问题。
D. “雪龙2号”曾在40海里的冰脊丛生区,历时近6个小时为“天惠”轮顺利破冰开道。
13.下面是安安读完上述材料后制作的“雪龙2号”档案卡,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雪龙2号”档案卡
任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 全球第一艘实现艄向、艉向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
装备 智能化机舱和驾驶室、“黑科技”月池车间、雪鹰301 直升机、(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 首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装备了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利于各类极地环境基础综合调查观测的开展及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的进行
14.大国重器,破冰而来。“雪龙2号”的回航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对话,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将其补充完整。(4分)
小 文:建设海洋强国,自信迈向“深蓝”。“雪龙2号”从南极凯旋,我深感激动与自豪!
小 语:是呀,“雪龙2号”满载而归,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
安 安:那么“雪龙2号”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具有哪些意义呢
小 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18题。(15分)
又见黄河口
—
①若干年前,黄河多次注入黄海,混浊的泥沙将近岸的海水由蓝色染成黄色。这便是“黄海”名字的由来。
②那一年,姨父刚初中毕业,是一名十七岁的翩翩少年,他考上的是一所半工半读的中专技校,隶属于一个名叫“九二三厂”的保密单位,毕业后可以定向进入该单位工作。那个年代,考上技校就可以领到工资,是无比光荣的事。
③姨父只知道“九二三厂”与石油有关。那时,一首铿锵有力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传遍大江南北,召唤着有志青年投身这条新征程。
④奔赴胜利油田的姨父是学生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先是坐着绿皮火车来到油田附近的车站。一辆辆解放牌卡车早已在车站等候他们。姨父他们坐在露天的车斗里颠簸着,只觉得脑壳被晃得像散了黄儿的鸡蛋。
⑤头顶的天空一片墨蓝,轻缀其中的几簇星星熠熠闪亮。悬在中天的弦月潜进了辨不出形状的一抹暗云。橘黄的车灯直探向前方,被撕开的夜色在身后又四下围合起来。
⑥初到这片荒原,姨父眼里只看见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那是石油和暗夜;一种是白色,那是盐碱地和芦苇花。
⑦黄河像一条摆尾的巨兽,从这里注入渤海,留下一片狼藉的滩涂。姨父的内心先是生起了阵阵恐惧,在努力恢复平静后,又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奈和感伤湮没。
⑧由于学校还没有竣工,教室才刚刚搭好框架,姨父他们也纷纷参与到校舍的建设中。芦苇、泥巴和成的土坯砖,建造的房屋墙壁厚,冬暖夏凉。几个人一组抬土铺到地基里,一点一点把地面填平。
⑨一间学生宿舍住十几个人,铁质的上下铺随着一个翻身的动作就嘎吱作响。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混浊且苦涩,难以下咽,这些都让同学们想家的思绪一点点累积。一到晚上,经常有几个同学结伴跑到大野地,抱头一顿痛哭。
⑩荒野的夜,是最难挨的。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摇着没了踪影。
后来,为了不让想家的情绪蔓延,同学们约定:不准掉眼泪。于是晚上大家便凑在一起唱歌,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声朗读诗人艾青写给石油人的诗:“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 ”
年轻的人们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主意了。在空旷的荒野里,不管白昼还是黑夜,他们都用歌声来驱散恐惧和孤独。当月亮钻出云彩时,他们的脸一下子明亮起来,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随着嘴巴一张一合地歌唱,头也微微摇动,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这歌声像一把利剑,飞向遥远的天空,劈开漆黑无边的暗夜,给予彼此长久的温暖和陪伴。
二
当姨父每日和荒原万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他的身体如一根被描摹的线条,变得越来越长,变得强壮,那些伤感的情绪逐渐黯淡下去。
姨父最开心的事当数去基地的邮局寄钱。能帮衬着补贴家用,这让姨父觉得远离家乡的生活,也有了奔头儿。那一年冬天,姨父也遇到了他携手一生的伴侣———我的二姨。两人在结婚后,成了油田双职工。
有一年夏天,姨父参与防汛,在黄泥水里浸泡了一夜,回家后便发起了高烧,三天不吃不喝,意识都有些模糊了。这可急坏了二姨,她日夜守在床前,喂药、擦身、量体温。在姨父病好后,二姨却因为急火攻心,落下了耳鸣病。
一晃人到中年,姨父调入胜利油田工会做宣传工作,这让他有机会深入一线,记录下更多油田人的生活。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姨父絮叨着讲很多井喷抢险的故事,他把眉毛、眼睛拧在一起, 口中描绘的场景像一幕幕斑驳的电影。他边讲边挥舞着手臂,模拟那冲天的油柱。时隔几十年,他仍然可以清晰地还原很多细节,比如:现场气浪滚滚,声响很大,趴在耳边说话也很难听清楚,现场讲方案、下指令大多是通过一块小黑板。
姨父记忆里定格的画面还有1986年的孤东会战,一万余名职工和民工投入战斗,大干一百天,没有休息日,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再后来,花甲之年的二姨和姨父退休,两人回到了黄海之滨的故乡。那段奋斗于渤海之滨,承载着岁月芳华的记忆暂时封存。
三
去年初秋,我随作家协会采风团来到了黄河入海口,见到了姨父故事里的热土。这里已经没有一点儿荒滩的影子,我的眼眸被绿色充盈。如今得益于黄河上游的治理,黄河已不再随意摆尾,它带来了甘霖和丰厚的养料,广袤的黄河三角洲孕育出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等众多独一无二的黄河口农产品。
我凭栏远眺,黄河在入海时,颜色泾渭分明,犹如凡·高笔下的星空色调,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在回去后,我把手机里拍下的照片一一拿给姨父看。他戴着老花镜,连连点头,说道: “拍得不错,后生可畏!”
而后他起身,走向一个橱柜,拿出蒙灰的胶卷相机,说:“我还是喜欢胶片,那种感觉好。”我知道他在说这话时,心底按捺不住一股倔强。他一边擦着相机,一边讲起了开头的那些故事,像翻动一本发黄又清晰的日历。
那天他坐在窗前,逆光之下,我看到了一张剪影。无数奔波于黄海、渤海之间的人们,他们留下了时代奋斗的诗篇,藏在时光盒子里,等待某个瞬间被开启。
(选自《青年文学家》2024年4月20日,有删改)
15.文章以姨父的成长轨迹为线索,展现了姨父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所作所为,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
初中毕业,初到荒原 结婚后的一年夏天 (2)____________________ 退休后
投身于石油勘探与开发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入胜利油田工会做宣 传工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摇着没了踪影。
17.第 段写同学们“用歌声来驱散恐惧和孤独”“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光” (4分)
【链接材料】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秉持奋斗本色、怀揣石油格局,战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险恶、野外的寂寞,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为中国“解围”、为现代化建设“造血”,书写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也让“石油精神” 的火炬越燃越旺,成为支撑中国道路和中国格局的砥柱基石。
19.我们读过的名著中有许多关于“闹”的情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选项 作品 “闹”的情节 “闹”的原因
A 《西游记》 大闹天宫 孙悟空嫌弃弼马温官小,又怒王母娘娘未请他参加蟠桃盛会
B 《水浒传》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公差押解至野猪林时,公差要杀害林冲
C 《儒林外史》 范进大闹贡院 范进大半生追求功名而不得,不禁悲从中来
D 《简·爱》 简·爱奋起反抗 骄横残暴的表哥 简·爱忍受不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反抗意识觉醒
20.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在正确的选择中成长”主题演讲比赛,需要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物作为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4分)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简·爱》 ③《骆驼祥子》
三、作文 (50分)
21.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目一】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虽然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的一次支持,朋友的一次鼓励,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流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一位母亲拽回了准备闯红灯的女儿并严厉地批评了她;一个肉铺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卖良心肉、用公平秤;一名装修师傅时隔半月,又特地赶到补上了忘掉的一颗螺丝钉……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最贵的东西都不一样,你心中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请以《人生最贵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若选题目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 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1)长河落日圆 (2)天与云与山与水 (3)猿鸟乱鸣
(4)沉鳞竞跃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山回路转不见君 (7)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8)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9)舍生而取义者也
2.①恬静 ②摇曳 ③花团锦簇
3. C 【解析】第一空:春寒料峭:形容春季出现的微寒天气;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此处是描写江南春景,故“草长莺飞”恰当。第二空:热闹:(景象)繁盛活跃;喧闹:喧哗热闹;此处是描绘莺歌燕舞的景象,故“热闹”恰当。第三空: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领略: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此处是指体会到诗句的意境,故“领略”恰当。故选C。
4. A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将“一个”换至“我们”前,将“创造美、发现美、感悟美”改为“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5.示例一:提升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强国。 示例二:践行科普为民,共创美好生活。
6.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共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获奖。
7. B 【解析】A. 幼而无父/古时王侯的自称;B. 才;C. 或许、也许/有的人;D. 在/经过。
8.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9.(1)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就用冷水洗脸。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0.乙词中的“泪”表现了将士们功业未就、思家难归的矛盾心理,即使如此,将士们仍坚持戍边,具有保家卫国的崇高责任感。丙文中的“乐”体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忧乐观”,具有忧国忧民的崇高责任感。
11.上述材料体现出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情怀。这种情怀是范仲淹毕生的追求,不因其人生经历的改变而改变,年少时他家境不顺,但苦学并立下大志;戍守西北之时渴望燕然勒功,杀敌报国,满怀爱国忧国之情;被贬邓州之时追慕古仁人思想,彰显其政治情怀。
【甲文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辞别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刻苦读书,五年中睡觉都没有脱掉衣服。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儿东西。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旨,情绪激动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12. C 【解析】根据材料三“‘雪龙2号’见习船长告诉中国新闻社记者,‘雪龙2号’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可知,“雪龙2号”大部分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并不是所有的重要设备。
13.(1)承担极地科学考察任务 (2)科考集中操控室等
(3)具备世界首创船艉双向破冰功能,能保证在险峻的极地环境中化险为夷
14.①“雪龙2号”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展现了我国海洋科技实力的稳步提升。
②为南极科考队在海洋的调研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及保障,使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长足发展,比肩世界最高水平。③“雪龙2号”的回航是一次提升国家认同感、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国民教育。④将启发更多年轻人投身到科技创新行列,为科技创新储备更多人才、积蓄更大的力量。
15.(1)参与防汛,因此生了一场大病 (2)人到中年 (3)回到黄海之滨的故乡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夜比作织网,把灯光比作萤火虫,写出了黑夜的浓重以及灯光的微弱,烘托出姨父和同学们内心的思念、恐惧和孤独。
17.①“光”指在月光的映射下同学们眼神里的光。②“光”指同学们内心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③“光”指同学们对石油勘探与开发事业的坚定信念像灼灼的光。
18.①姨父初中毕业后就投身油田事业,将青春奉献给祖国。他身上体现出爱国奉献、勇于担当的“石油精神”。②面对恶劣的环境,姨父始终坚持在荒原,坚守在基地。他身上体现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石油精神”内涵。③在参与防汛时,姨父因为在黄泥水里浸泡了一夜而生了大病。他身上体现出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石油精神”。
19. C
20.示例一: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保尔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多次艰难的选择。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投身革命事业,为保卫祖国而战斗。在面对疾病的折磨时,他也选择了坚忍和顽强,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他的选择塑造了他的性格,让他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成长,最终成长为钢铁般的革命战士。他的事迹充分证明正确的选择会使人不断成长。
示例二:我选择《简·爱》中的简·爱。简·爱自幼遭遇不公,但她没有选择屈服。在面对爱情时,她坚定地选择了尊严和平等,她不愿意成为没有尊严的附庸,拒绝了没有尊严的婚姻。她的这种选择使她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幸福。她的事迹充分证明正确的选择会使人不断成长。
示例三:我选择《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祥子原本怀揣着梦想,努力拉车赚钱,想买一辆自己的车。然而,在社会的种种压力和打击下,他做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如放弃自己的原则、沉迷于不良习惯等。这些选择导致了他的堕落和精神的沉沦,使他没有实现真正的成长。他的经历从反面证明正确的选择会使人不断成长。
2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