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中考语文终极仿真卷
语文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 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 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古诗文理解默写。(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子曰:“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宋濂求学时不羡慕物质享受的原因。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身处困顿仍心系天下的胸怀。
(5)“雪”作为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文化意象,在不同的情境中,寄托了作者不同的情 感。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用“ , 。 ”表现仕途坎坷的孤寂情怀;白居易的《卖炭翁》用“ , ”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用“ ? ”表达英雄失路、前途渺茫的愁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一群非遗传承人正以匠人之心守护着岭南文化的根脉。粤剧演员陈婉婷自幼习艺,婉转悠扬的唱腔中镌刻着广府文化的千年风韵;佛山彩灯手艺人李伯,用竹篾编织出tàn wéi guān zhǐ 的龙凤灯彩,xuàn lì 无比,栩栩如生的造型映照出节庆的欢腾;潮州工夫茶传承人林师傅,以“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冲泡技法,将茶香与礼仪 。他们用 与创新,让非遗技艺从历史长河中焕发新生。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工程,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化展演等方式,吸引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广州永庆坊的非遗街区更是成为文旅新地标,游客fēn zhì tà lái,既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蓬勃生机,又能触摸到骑楼砖瓦的岁月痕迹。正如一位学者所言:“非遗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通过他们的努力,粤剧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岭南 ,还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创新表达。
2.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1)tàn wéi guān zhǐ ( ) (2)xuàn lì( ) (3)fēn zhì tà lái( )
3.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薪火相传 坚持 韵味 B.薪火相传 坚守 韵味
C.相得益彰 坚守 味道 D.相得益彰 坚持 味道
4.画线句子是病句,请写出修改方案。(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4分)
【材料一】
4月24日17时1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下,搭载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与希望,在轰鸣声中点火升空。烈焰喷射,火光映红天际,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随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准进入预定轨道。这一刻,现场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宣告着神舟二十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令人振奋的是,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正向着浩瀚宇宙稳步进发。
【材料二】
神舟二十号身负诸多关键任务。首要任务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随后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在这期间,航天员们将开展丰富多样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其中生命科学实验备受瞩目。他们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研究涡虫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再生机制以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除了生命科学领域,还将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多个领域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望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外,航天员们还将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工作,并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
5.小广看了【材料一】的新闻报道,比较兴奋和自豪,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请你参考【材料一】中画线句子,填写上联。(2分)
横批: 问鼎苍穹
上联: ,
下联:巨龙昂首凯歌响彻九霄云。
6.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神州二十肩负哪些任务。(2分)
二、阅读(49分)
(一)古诗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18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2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北史·李谧传》(节选)
李谧,字永和,赵郡平棘人也。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①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②。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谧以公子征拜著作佐郎,辞以授弟郁,诏许之。州再举秀才,公府二辟③,并不就。尝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④交下帷杜门却扫⑤弃产营书手自删削⑥,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
注释:①师事:拜师求学。②请业:请教学业。③辟:征召。④绝:断绝。⑤杜门却扫:闭门谢客。⑥删削:校订整理。
8.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何假南面百城 B.初师事孔璠/令初下
C.辞以授弟郁/辞甚畅达 D.州再举秀才/众议举宠为督
9.翻译句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10.用“/”给乙文中画折线的句子断句。(3分)
遂绝交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11.从写作手法看,【甲】文通过“同舍生”的奢华与自身的简朴对比,突出宋濂学习意志的坚定;【乙】文是否也运用了类似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
从线下到线上,这届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数据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年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六成,“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超亿元,火热的博物馆文创市场中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社交媒体上,年轻人晒“二创”层出不穷,一个个“文物标本”变成了创意激发器、时光穿越门。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来”,触动了年轻人的文化DNA。洛阳博物馆里,年轻人在模仿文物“打卡”中感受跨越千年的情感相通;甘肃省博,文创IP新空间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江苏南博“小粉炉”不仅有可触摸的数字展陈,还有自己的文创“CP”;湖南省博狸猫纹跃入街头“快闪”、来到公众身边……挖掘文物内涵、创新呈现方式、应用科技赋能,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中把文化表达变得更潮流、把文博展览变为新时尚,实现与年轻人文化需求的“双向奔赴”。
【材料二】
河南洛阳博物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许多年轻女性身着汉服,与朋友一起去见洛阳“姐妹花”。这对“姐妹花”是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头梳双髻、饰以花钿、颊点朱砂、并肩而立,甚是可爱。
“我俩从陕西西安过来,特地穿了汉服,就是为了和‘姐妹花’合影!”展柜前,游客孙雅身着襦裙,和好友模仿女俑牵手叉腰、顾盼神飞的姿态。
北京舞蹈学院学生何雨薇、王雅雪:文物给了我们编舞的灵感。我们被洛阳博物馆牵手女俑的形态深深吸引,从文物形象出发,阅读史料、构想故事,最终编成了舞蹈《牵》。舞蹈前后修改3版,就是希望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女俑纯真自然的情态和美好的情感。舞蹈中,我们尝试加入文物对话,让这对“姐妹花”更加鲜活、更打动人。
【材料三】
“在甘肃省博,我和‘穿睡衣’的铜奔马合影了!”25岁的观众王佳书跟朋友在视频通话里分享观展体验。
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二楼入口,一人多高的拟人“绿马”雕塑“身穿睡衣”,盘腿坐在沙发上。一旁,拟人飞鸟等雕塑或靠或坐,配上电视、地毯等,共同组成了独特的“会客厅”。【材料四】
有人提出疑问,诙谐的文物形象是否会消解历史的厚重?“整活”的文博活动会不会让年轻人的文化体验只是“跟风”?因为一个IP,爱上一座博物馆;因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凭借热爱,许多年轻人成为网上“历史讲解员”、文创设计师,以文物为原型编舞、绘画、讲故事。从被触动的文化DNA出发,在日用而不觉中坚定文化自信,又用青春叙事为博物馆注入更多活力,这是当代年轻人给出的回答。 (摘录自2025年5月19日的《人民日报》)
12.博物馆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博物馆推出低价门票,降低参观门槛。
B.文创产品价格低廉,适合年轻人消费水平。
C.通过创新表达和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D.博物馆数量激增,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13.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博物馆与年轻人“双向奔赴”的具体表现。(3分)
14.有人认为“诙谐的文物形象会消解历史的厚重”,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父母撒谎
周云和
好多年了,我不吃鸡肉。
八岁那年,娘卖了桃子买来两只鸡娃子。可能鸡娃子才到我们家,对环境陌生,又想念爹娘,“呷啊呷啊”地叫着,在背篼下面转来转去,很孤独很凄凉很无奈。见了我,它们仰起扁头望望,尖尖的小嘴,黑漆漆的小眼珠,招我怜爱欢喜。
我知道,小鸭唤“丢丢”,小鹅唤“威威”,鸡娃子唤“咯咯”。我便卷起舌头,在唇齿间弹出“咯咯”的声音招呼它。它听见了,愣愣神,又迈着小脚丫转悠起来,仿佛在逃避我的哄骗。
我家住在半山腰上,单家独户,房子背面是高山,前面是深沟,深沟对面也是高山,高山过去是三三的家。
三三比我大两岁,经常欺负我。比如,擤了鼻涕找不到地方擦,他就擦在我的身上。最让我气愤的是,我有啥好吃的,都要拿给三三吃;三三有就不拿给我吃。不拿给我吃就算了嘛,偏偏还要馋我。像那天他生日吃煮鸡蛋,剥开,亮光光白生生的,他掰了指肚大一坨递给我。我伸手去拿,他叫我把嘴巴张开。我忙把嘴巴张得像河马嘴一样去接,快喂进我嘴巴的时候,他突然手肘一弯,扔进了自己嘴里,还翘起下巴,对着我大嚼特嚼,弄出“依唔依唔”的声音,跟猫儿抓住了大耗子吃时发出的声音一模一样。哼,现在我有鸡娃子了,我要精心饲养它,等它长大生了蛋,我吃来馋给你看。
现在我有事干了。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几口饭一刨,不是用锄头在房前屋后挖蛐蟮,就是去草丛里捉虫。娘很高兴,说:“这是一对生蛋母鸡。”我说:“才一捧大,你咋就晓得是母鸡呢?”娘说:“你看嘛,叫鸡要长鸡冠子,母鸡不得长。”
我同鸡娃子成了好朋友,我在哪里,两个小鸡就像跟屁虫一样跟到哪里,围着我的脚转。我放学回家,听见我的脚步声,它俩会像赛跑一样,跩着两只脚丫子迎上来。没见着它们,我卷起舌头弹两声“咯咯”,它们就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立即出现在我眼前。我要捉它们,叫一声趴下,它俩两脚一软,就乖乖地趴下去。
一天放学回家,我都走到家门口那棵楠树下了,鸡娃子还没有来迎接我。我卷起舌头弹了几声“咯咯”,鸡娃子也没有听从我的召唤。怎么一回事呢?问正在抱柴的娘,她很伤感地说:“被老鹰叼走了。”
我像被人猛然敲了一闷棍:“两只都叼走了?”娘说:“叼走一只,你父亲捉来罩在你睡的那间屋里了。”我慌忙进屋,书包一仍就去看,是那只头上有一个指肚大黑点的鸡娃子被叼走了。我很伤心,挪开稀眼眼背篼,把剩下的这一只鸡娃子捉在手里,疼爱地抚摸着它的身子安慰它:“吓着了吧?都怪我没有照顾好你俩。”
平时我非常警惕,把鸡娃子时刻看在身边,晚上把鸡窝端来靠近我的床。防不胜防,还是被千刀万剐的老鹰叼走了一只。
三三见我很久没去找他耍了,主动跑起来找我耍。他见鸡很听我的话,就想摸摸,我舌头在嘴里“咯”地弹了一下,鸡像听到命令似的,“卟”一声直起身子就朝我跑来了。跑的瞬间,还屙了一团屎在三三的鞋子上,三三直跺脚,想把鸡屎跺掉,鸡屎却像生麻糖一样粘在他的鞋子上。我不敢笑,心里特解恨。小鸡总算帮我出了一口恶气。
它还没有生蛋,生了蛋我才能更好地挣回来面子。想不到,我这个梦很快就要破灭了。
那天清晨,我正在捉蝗虫给鸡娃子准备早餐,父亲扇着汗帕子喊我:“瑞瑞,你把鸡捉给我。”我停住手上动作,心一沉,仰脸望着父亲:“捉给你干啥?”父亲说:“你不要管,捉给我。”
我的心突然像擂鼓一样跳起来,顶嘴道:“你生得有手,要捉你去捉。”这个时候,我已经把鸡藏到房背后坡的岩洞里了。
半夜,我起床上厕所,听见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只有把那一只鸡杀了。”娘说:“瑞瑞肯定不答应。好容易喂大,盼着它生蛋呢。”之后没有声音,一片死寂,只有黑漆漆的夜色,一波一波地拍打着我的眼睛。我屏住呼吸,很久才听父亲说:“又没钱割肉,不弄一个荤菜,太没面子了。”原来,父亲是要把鸡杀了招待县供电所安装电线的师傅。
没多久,我就听见村长胥二叔喊我父亲去抬电线杆。
把鸡藏到哪里好呢?黑夜里我想啊想啊,脑壳都想痛了,家里只有四间屋,无论藏到哪个角落,父亲和娘肯定都能找到。只有藏到屋外去,他们才找不到。
我一下想到了房背后坡上的岩洞,那儿的荒草一人多深,平时鬼都不到那里去,把鸡藏到那里,他们肯定找不到。于是,天还没有大亮,我就悄悄起床,把鸡抱去藏在了洞里,还特意捡了一些石头给它垒了一个石屋。
可是,可是——放学回家,家里吃饭了,桌子上坐了四个人,除了父亲外,有三个我不认识,都是男的,穿着统一的蓝颜色衣裳,不用说,是电线安装师傅们。
一人坐一方,父亲见了我,让出半条板凳招呼我坐。我坐上桌子一看,简单的四个菜中,有一海碗鸡炖粉条,父亲用筷子招呼安装师傅:“不要客气。”不用说,我藏起来的鸡,还是被父亲找来杀了,我的心像被捅了一刀。我吃不成鸡蛋了,想给三三显摆做不到了,忍不住把筷子叭一声拍在桌子上面,跑进卧房,趴在铺盖上面,伤伤心心地哭了起来。怕安装师傅听见我哭,我又把铺盖拉来盖在头上,哭得断断续续,哽哽咽咽的,像被人捂着了嘴巴。
娘跟了进来,拉开铺盖,问我:“哭啥,肚子痛?”我哭腔哭调地问:“你们为啥把鸡杀了?”娘说:“鸡不是家里杀的,是黄鼠狼咬死的。上午,你父亲在家里找鸡杀,找遍了都找不到,晓得你捉来藏起来了,心想算了,去找人借点钱割点肉来招待安装师傅。从房背后过,听见鸡在岩洞口‘呱哇呱’地叫。急忙撵上去一看,一只黄鼠狼,已经把鸡咬死了,拖不走,正在那里吃。你父亲撵走黄鼠狼,把鸡捡回来,收拾干净才招待安装师傅的。”我说:“你骗我,我不听。”
娘劝我:“听话,快去吃饭。等明年结了桃子,卖了,再给你买两只鸡娃子就是了。”
听娘这样说,我勉强止住哭,到水缸里舀水洗了一下脸去吃饭。
桌子上,另外三盘菜都快吃光了,唯独海碗里的鸡肉还有很多。见我坐上桌子,我左手边的那个头发有一些白的师傅,从海碗里夹了一块鸡肉,放进我碗里说:“你来得晚,看我们都快要吃完了。”
父亲忙说:“哎呀,他经常吃到的。你们不要客气,夹来吃,夹来吃。”说着站起身,把碗里的鸡肉几筷子夹进三个师傅的饭碗里。
我心里很难受,想一嘴给父亲顶回去:“你撒谎,还是前年过年吃过鸡肉,哪里经常吃到嘛?还经常教育我要诚实,哼!”但怕筷头敲在我的头上,只好闭住嘴,把白头发师傅夹给我的鸡肉,撕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不知咋的,想起我那温顺乖觉听话的鸡,清晨还活鲜鲜的,放进岩洞转身走时,它还“咯”地叫了一声,像是在喊我慢点走,现在我却要吃它了;特别想起三三吃鸡蛋时,翘起嘴笑嘻嘻地对我大吃大嚼的模样,眼看就要报复到他,手段一下没有了。突然肠胃搅动,一股酸臭味儿要从喉管里漫出来,我连忙伸手捂住嘴巴,慌慌张张地朝屋外跑去。
我的脑袋是低垂着的,没注意,一头撞在了坝边新安的电线杆上……我发誓,从此不再吃鸡!
选自2025年04月25日的《光明日报》,有删改)
15.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情节 “我”与鸡娃子的互动细节 “我”的情感变化
初遇 观察鸡娃子孤独的状态,用“咯咯”声招呼 怜爱、欢喜
相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
变故 一只鸡娃子被“老鹰叼走” 伤心、自责
藏鸡 将鸡藏到岩洞,垒石屋保护 ③___________
杀食 鸡被宰杀,母亲谎称“黄鼠狼咬死” 父亲说我常吃鸡 悲痛、愤怒、委屈,信任破裂
16.赏析、分析题(任选下面的两道题回答)(4分)
(1)我慌忙进屋,书包一扔就去看,是那只头上有一个指肚大黑点的鸡娃子被叼走了。我很伤心,挪开稀眼眼背篼,把剩下的这一只鸡娃子捉在手里,疼爱地抚摸着它的身子安慰它。(从描写的角度)(2分)
(2)我同鸡娃子成了好朋友,我在哪里,两个小鸡就像跟屁虫一样跟到哪里,围着我的脚转。(从修辞的角度)(2分)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和“父母”的人物形象。(4分)
18.文中父母为安抚“我”而编造“黄鼠狼咬死鸡”的谎言和“我常吃鸡”的谎言。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谎言”,有人认为这是“信任的伤害”。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文章和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名著(6分)
19.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简·爱》中,海伦·彭斯面对老师的体罚选择隐忍,与简·爱的反抗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不同生存态度的思考。
B.《水浒传》中,武松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但“火烧瓦罐寺”实为鲁智深所为,与武松无关。
C.《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一篇系统解析了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如“日”“月”为象形,“武”“信”为会意,体现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D.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批判了衍太太的虚伪,而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前因两根灯芯不肯咽气的细节,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20.《水浒传》《简·爱》《经典常谈》三部作品分别从“抗争精神”“人格独立”“文化传承”的角度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请任选两部作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主题的异同。(4分)
三、作文(50分)
21.欣赏,是一种独特的眼光,一种深刻的感悟,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美好与希望。有人因欣赏自然之美而心灵得到净化,有人因欣赏他人之长而不断自我提升,还有人因欣赏自我而拥有无尽的自信与动力。
请你以“欣赏,点亮生活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不少于750字。2025年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中考语文终极仿真卷
答案
1.(1)温故而知新。 (2)自缘身在最高层。(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10分)
2.(1)叹为观止 (2)绚丽 (3)纷至沓来(3分)
3.B 。(2分)
4.“既能”“又能”后面的内容互换一下。(2分)
5.示例:神箭腾空烈焰映红华夏梦。(答案不唯一,内容、结构符合即可)(2分)
6.(1)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2)生命科学试验;(3)空间科学实验;(4)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得2分)
7.(1)C 。点拨: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2)示例一:直抒胸):抒发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示例二: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8.D.。点拨:A.借/凭借B.当初/刚刚C.推辞/言辞D.推举。(3分)
9.(1)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
(2)大丈夫拥有万卷书籍,哪里需要凭借高官厚禄!(2分)
10.遂绝交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3分)
11.【乙】文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通过同门生的歌谣“青成蓝,蓝谢青”,间接表现李谧的学问超越老师;(2分)此外,“州再举秀才,公府二辟,并不就”通过他人的认可与李谧的拒绝,反衬其淡泊名利、一心向学的品格。(2分)
【乙】文翻译
李谧,字永和,是赵郡平棘人。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各种经典,广泛阅读诸子百家著作。起初,李谧拜师孔璠求学,几年后,孔璠反过来向李谧请教学业。同门的学生为此编了歌谣:“青色出自蓝草,蓝草却逊于青色,老师并非永恒,学问才是根本。”李谧凭借贵族子弟身份被征召为著作佐郎,但他推辞并让给弟弟李郁,皇帝下诏准许。州郡两次推举他为秀才,官府两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接受。他曾说:“大丈夫拥有万卷书籍,哪里需要凭借高官厚禄!”于是断绝社交,闭门苦读,散尽家财购置书籍,亲手校订整理,藏书达四千多卷且无重复。
12.C 。点拨:【材料一】提及博物馆通过“挖掘文物内涵、创新呈现方式、应用科技赋能”,实现与年轻人文化需求的“双向奔赴”。【材料二】【材料三】中洛阳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的案例也体现了创新表达(如舞蹈《牵》、拟人化雕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而非低价或数量因素。(3分)
13.博物馆创新表达方式:应用科技赋能,如数字展陈(江苏南博“小粉炉”)、拟人化雕塑(甘肃省博“绿马”);或开发文创产品,如“凤冠”IP、汉服体验,将文物融入现代生活。
年轻人主动参与文化传播: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二创”作品(如文物模仿打卡、舞蹈《牵》创作);或成为文创设计师、历史讲解员,以青春叙事为博物馆注入活力。 (各答出一点即得3分)
14.诙谐的文物形象不会消解历史厚重,反而能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1分) 理由: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1分)如,甘肃省博的“穿睡衣”铜奔马雕塑通过拟人化设计,打破严肃感,吸引年轻人主动互动,激发探索文物背后历史的好奇心;洛阳博物馆的舞蹈《牵》虽以诙谐形式呈现北魏女俑,但创作过程包含史料研究和文化解读,保留了文物的历史价值。(2分)
15.① 鸡娃子像跟屁虫一样跟随“我”,听指令“趴下”;② 快乐、亲密(或“把鸡当朋友”);③紧张、担忧(或“害怕鸡被找到”)(3分)
16.(1)运用动作描写(“扔”“挪开”“捉”“抚摸”)和心理描写(“伤心”“疼爱”),生动展现了“我”得知鸡娃子被叼走后的急切与悲痛,体现“我”对鸡娃子的深厚感情。(2分)
(2)运用比喻修辞,将鸡娃子比作“跟屁虫”,形象地写出小鸡对“我”的依赖与亲近,侧面烘托“我”与鸡娃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充满童真童趣。(2分)
(3)示例一:“我”对鸡娃子的悉心照料(如挖蛐蟮、捉虫、藏到岩洞)与父母为招待客人宰杀鸡的行为形成对比。(1分)
作用:突出“我”的童真与对生命的珍视,反衬成人世界因现实压力(如“面子”“社交需求”)牺牲孩子情感的无奈,深化了“童真与现实冲突”的主题。(1分)
示例二:三三对“我”的欺负(如用鸡蛋馋“我”)与鸡娃子对“我”的忠诚(如听指令、帮“我”出气)形成对比。(1分)
作用:凸显“我”在人际相处中的孤独,以及动物给予“我”的情感慰藉,为后文“我”因鸡被杀而崩溃埋下伏笔。(1分)
17.“我”的形象(2分):① 童真善良:把鸡娃子当作朋友,用“咯咯”声互动,为它们的遭遇伤心,体现对生命的纯真热爱。② 倔强重感情:藏鸡反抗父母杀食,因鸡被杀而痛哭、撞电线杆,并发誓不再吃鸡,展现情感的强烈与执着。
“父母”的形象(2分):① 无奈的成年人:父亲为“招待客人有面子”杀鸡,母亲配合撒谎,反映出物质匮乏时期成人世界的社交压力与现实妥协。② 矛盾的爱:撒谎初衷是不想让“我”伤心(如母亲承诺“再买鸡娃子”),但行为伤害了孩子的信任,体现爱与无奈的复杂交织。
18.示例一:善意的谎言,源于现实无奈。(1分)父母撒谎是为了避免“我”因鸡被杀而过度伤心,且在物质匮乏、“招待客人”为大的背景下,他们的选择是成人世界权衡利弊的结果。这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疼爱,只是用错了方式。生活中,父母有时会因不想让孩子担心而隐瞒困难,出发点是善意的,但需注意沟通方式。(3分)
示例二:信任的伤害,比事实更残酷。(1分)“我”早已发现父母的谎言(如“前年过年才吃过鸡肉”),这种欺骗直接冲击了孩子对父母“诚实”的认知。相比直接告知真相,谎言会让孩子对亲情产生怀疑。文中“我”发誓不再吃鸡,不仅是因鸡被杀,更是对成人世界虚伪的抗议。生活中,父母应尽量坦诚,即便现实残酷,也要让孩子在理解中成长。(3分)
(两种观点均可,需结合文本分析,并联系生活实际,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19.D.。点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前因两根灯芯不肯咽气的情节,讽刺的是吝啬贪婪的人性,而非科举制度;批判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主要体现在范进、周进等人物身上。
其他选项正确:A项符合《简·爱》中人物对比;B项武松未参与“火烧瓦罐寺”;C项准确概括《经典常谈》内容。 (2分)
20.选择《水浒传》与《简·爱》 。
同:两部作品均体现对压迫的反抗。《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以暴力反抗社会不公;《简·爱》中简·爱拒绝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展现了女性对尊严和平等的追求。 (2分)
异:《水浒传》的抗争具有群体性和江湖义气色彩,如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而《简·爱》的抗争更聚焦个体精神成长,通过自我对话实现人格独立。 (2分)
21.(50分)例文:
欣赏,点亮了生活的色彩(43分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撑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雨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单调而沉闷,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期中考试失利后,整个世界仿佛都失去了颜色。
转过街角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穿透雨幕传来。循声望去,一位穿着褪色蓝布衫的老人正坐在便利店屋檐下拉琴。他的面前摆着一个铁皮饼干盒,里面零星地躺着几枚硬币。
我停下脚步,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脚边溅起小小的水花。老人微闭着眼睛,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沉醉的神情。他的左手在琴弦上灵活地跳动,右手拉弓的动作行云流水。那曲调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欢快跳跃,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亮。
走近些才发现,老人的裤管空荡荡的——他失去了双腿。可他的琴声里没有一丝阴郁,反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路过的行人匆匆,很少有人驻足,但他依然专注地演奏着,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他的二胡。
我突然想起书包里妈妈给我买点心的十元钱。掏出钱时,硬币从指缝滑落,叮叮当当地滚到老人脚边。他停下演奏,弯腰摸索着捡起硬币,笑着对我说:“小姑娘,谢谢啊。”这时我才注意到,他的眼睛浑浊无神——原来他还是个盲人。
我的心猛地一颤。一个失去双腿和光明的老人,却能奏出这样动人的旋律。而我,仅仅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郁郁寡欢。老人似乎察觉到我的存在,朝我的方向点点头:“要听什么曲子?爷爷给你拉一首。”
“《二泉映月》可以吗?”我小声问道。老人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好嘞!”随着琴弦颤动,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在这阴雨的午后,我仿佛看见了月光下的泉水波光粼粼。
雨渐渐停了,天边透出一缕阳光。我蹲下身,轻轻地把十元钱放进饼干盒。“爷爷,您拉得真好。”老人摇摇头:“我就是个讨生活的,谈不上好。但这二胡啊,让我觉得活着还有意思。”
走在回家的路上,云层间漏下的阳光把雨后的街道照得闪闪发亮。路边的紫荆花经过雨水冲刷,颜色更加鲜艳动人。我突然明白,生活从不缺少色彩,缺少的是欣赏的眼睛。就像那位老人,即使身处黑暗,依然能用音乐点亮生命。
从那天起,我开始学着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清晨窗台上的阳光,母亲端来的热牛奶,同学讲解题目时的耐心......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让我的世界重新焕发光彩。而每当我路过那个街角,总会想起那位用琴声教会我欣赏生活的老人。
原来,欣赏就像一束光,它能驱散阴霾,为平凡的日子染上动人的色彩。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在用最朴素的姿态,演绎着最动人的生命乐章。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感受,去欣赏。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45-50) 1.切合题意,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0-44) 1.切合题意,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0-39) 1.基本符合题意,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有情感。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少。
四类卷 (15-29) 1.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缺乏情感。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0-14)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情真意切,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富有创意。 3.语言优美,富有个性。 4.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没有标题扣2分。 2.不足500 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