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学等十五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中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学等十五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中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3 20:43:50

文档简介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后一卷
(2)上述文段出自鲁迅散文集《
》。下列有关鲁迅的几项往事,按照时间顺序正确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排列应为
。(填序号)(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①接触《天演论》。②与范爱农相识。③决定弃医从文。④在三味书屋读书。
(3)下列对选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题卷)
二、阅读(55分)
A.“白纸石印”“价五百文正”等表达富有时代特色,意蕴丰厚。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注意事项:
B.“计惟有天造草昧…”的省略号表示引文截断,体现作者对书中内容难以理解。
[-](22分)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C.“《译学汇编》”的书名号使用正确,但“《时务报》”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诗画品桐花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俞香顺
D.“蓝得很可爱”的“蓝”字,以形容词作状语,生动凝练
①“清明之日,桐始华。”桐花,既是清明的节气之花,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植物意象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结合整本书内容,说说你从文段画线句中看出鲁迅当时的思想状态是怎样的。(4分)
入诗也入画,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②桐花,一般指泡桐树之花,广布于田野山乡,绽放于高大枝头,是名副其实的“高花”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3,学校开展以“谨防溺水,与平安结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3分)
清明一候花信风便是桐花。清代董语《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册中所绘桐花,花瓣淡黄,姿态清
1.默写。(10分)
雅,掩映在绿叶之问,实为梧桐花而非泡桐花。可见,在古人的认识中,泡桐的独立性并不
(1)请你使用关联词语写一个长句,说明活动目的。(2分)
强。
古人描写山水风光时,既写景抒情,也喻理明志。
(2)下面是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动作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文
③清明时节柳绿花红,榈花成为春景中特别的存在。其形如喇叭
,硕大
(1)在写山的古诗文中,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描绘出色彩斑
字,介绍操作流程。(3分)
妩媚,有紫有白,盛开时花势烂漫壮观又不失沉静素雅,成就动人的诗画意
视、交相辉映的山石景色;苏轼《题西林壁》中“
”富有理趣,
境。唐代李商隐一句“桐花万里丹山路”,写活了桐花覆满树冠的怒放气
下5cm
印证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俗语。
势;当代画家王克举油画《四月桐花开》(见图)以抽象笔触,形象展现了
/用上身发力

桐花旺盛的生命活力。如宋代韩琦所言,“人乐一时看开禊,饮随节日发桐
(2)在写水的古诗文中,柳宗元《小石潭记》以
”描写出溪水曲转
【提示】
花”,桐花独特的韵味,也为踏青出游、曲水流筋增添了别样韵致。
延伸、时显时隐的特点:哪郦道元《三峡》中“
”运用夸张的修辞
手臂伸
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
④“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作为春夏造嬗之际的重要物候,桐花“自开还自落”的自然属
手法,写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以
双手互扣
方法:用上身发力,按压30次
性,引发文人墨客落寒寡合、自惬自洽的情怀。在不少伤春、送春作品中,桐花常与杜一同
出现,桐花调落的视觉印象与杜鹃哀鸣的听觉印象相合,给人以强烈的森逝之感。伤悲森之
日出海上、春临江面之景表现出新旧更迭的自然哲理
频率:100-120次分
情又常与客里思家之情交织,触人心弦。唐代白居易便曾借故国风物泡桐抒思乡之情,写就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胸外按压
“忽见紫桐花怅塑,下邦明日是清明”之句。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
⑤桐花和鸟组景,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意满。在方楚雄中国画《泡桐花》中,几只小鸟停在
(3)小华参加防溺水宣传后,小明邀请他去河边游泳,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4分
花间,情态生动。以桐花、小鸟组合入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唐代流行的“桐花风”。“桐花
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小明:天气越来越热了,听说好多人在河边野冰,响们明天去试试?
凤”之凤并非指凤凰,而是一种美艳小禽,又称“桐花鸟”,文人墨客贼予其祥瑞、爱情等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
小华:
意。画家们以桐花风形象入扇,象征吉科,桐花凤扇遂成为古人追捧的“时尚单品”。后世普遍
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问有何景物?计推有天造草味…”
认为,蜀地工艺扇便始于此。
小明:那我想游泳该怎么办?
哦!原来世界上竞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
⑥清明节是“复调”的,既有结伴而游的佳兴,也有独处异乡的相思,还有慎终追远的缅
小华:
怀。桐花寂静无声,并不检赫,却叉仿佛是一位穿越古今的信使,将关于清明的历史文化“密
去,“物jig”“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
(4)下面是小亮同学撰写的活动报道的一部分,请你帮他修改和补充。(4分)
码”、信自、记忆,萃于一花。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6日)
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
【甲】为让家长与学校做好共同防溺水安全教有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学校将通过微信公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
就蓝得很可爱。
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众号推送防溺水宣传视频,【乙】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有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李商隐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救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接人员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槛()外
草味()
物jing(
的水城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城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剑栈风椅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为凭何逊休联句,授尽东阳姓沈人。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2025 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学等十五校教育集团安徽
中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
2. 名著阅读(12 分)
(1) 槛(jiàn)外;草昧(mèi);物竞(jìng)(3 分)
(2) 《朝花夕拾》;④①③②(2 分)
(3) A(3 分)
(4) ①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渴望探索世界;②受新思想影响,开始突
破传统教育的束缚;③展现出追求进步、思想觉醒的状态。(4 分)
3. 综合性学习(13 分)
(1) 示例:为了让同学们增强安全意识并掌握防溺水技能,学校开展
了“谨防溺水,与平安结伴”的主题活动。(2 分)
(2) 示例:胸外按压时,需用上身发力,使按压深度达到 5cm,频率
保持在 100-120 次/分钟,确保按压位置准确、用力持续。(3 分)
(3) 示例:
小华:河边野泳很危险,万一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能去。
(2 分)
小华:可以去正规的游泳馆,那里有专业的救生员和安全设施。(2
分)
(4) ①修改:为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家
校合力……(2 分)
②修改:将分号改为逗号(“六不”后用冒号,各条用逗号分隔)。(2
分)
二、阅读(55 分)
[一](22 分)
4. D(3 分)
5. 运用引用和比喻,引用李商隐诗句生动展现桐花繁盛之景,将桐花
比作“丹山路”上的绚烂风景,突出其蓬勃的生命力和诗意美感。(3
分)
6. ①用“信使”“密码”等比喻,将抽象文化意象具象化;②以“穿
越古今”“道尽”等词赋予桐花人文温度,语言活泼。效果:让读者
更易理解桐花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章趣味性。(4 分)
7. ①点明文章围绕桐花的诗画意象展开,统领全文;②“诗画”体现
桐花的文化艺术价值,“品”字暗含赏析之意,引发读者兴趣;③揭
示桐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多重意蕴,深化主题。(6 分)
8. 同:均借桐花表达情感,融入传统文化意象。
异:本文侧重桐花在清明时节的自然与人文象征(如节气、思乡、祥
瑞);李诗中桐花象征后辈才华超越前辈,祥瑞“雏凤清于老凤声”
的赞美之意。(6 分)
[二](17 分)
9. B(3 分)
10. 不影响严谨性。效果:①基层从业者的话语更贴近市场真实情况,
增强说服力;②体现新中式服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线动态,使内容更
鲜活;③多角度印证市场趋势,丰富文章层次。(4 分)
11. 版型:可选择古法平裁(宽松大气)或西方立体裁剪(突出个性),
根据身材选合适版型。(2 分)
搭配:女士可上下装混搭(如中式上衣+阔腿裤/牛仔裤),男士内搭
纯色衬衫,下装选中式布裤或直筒裤。(2 分)
12. 文化属性:挖掘传统节日外的文化场景(如二十四节气、非遗技
艺),赋予服饰文化故事。
产品设计:推出日常化款式(如改良通勤装),结合现代审美简化传
统元素。
消费群体:针对年轻群体开展国潮文化活动(如校园设计大赛),拓
展小众圈层。(6 分)
[三](16 分)
13. B(3 分)
14. 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鸣/殆非人间之境(3 分)
15. (1) 月光下的庭院如积水般澄澈,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柏的
影子。(3 分)
(2) 于是弃船上岸,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湖而行。(3 分)
16. ①均借月光之景抒怀,甲文“月色入户”、乙文“林间月明”营造
清幽意境;②都通过与友人同游体现闲适之乐,甲文“相与步于中庭”,
乙文与参寥、辩才夜访龙井;③皆以“闲人”心态感受自然之美,超
脱世俗纷扰。(4 分)
三、作文(55 分)
评分要点:
主题:围绕“小欢喜”,选取具体生活场景(如家人的关怀、自然的
瞬间、友人的陪伴等)。
结构:叙事完整,有细节描写,情感真挚,体现“发现”的过程。
语言:流畅生动,可适当运用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卷面:书写工整,无错别字,标点规范。
示例思路:
写晚归时发现母亲留的一盏灯,结合灯下母亲为自己缝补衣物的细节,
表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突出“小欢喜”背后的亲情之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