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海关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9山海关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15:5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山海关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山海关》是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爱我中华”)的一篇精读课文。现代作家峻青用准确、精妙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座气势雄伟、形势险要、有着动人历史的山海关。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海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先写“我”的所见,后写“我”的所想,开头以赞叹总起,结尾以歌颂收笔,用词准确而丰富,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兴奋、激昂的情感,表达着作者对山海关这一不朽的历史古迹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捍卫神圣疆土的英雄精神的讴歌之情。这篇散文,为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载体。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懂“雄关”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分三个教学板块,在师生共同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品读能力,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设计理念
用“板块式思路”建构教学内容:“找准一个词”——“读懂一个词”——“悟出一种情”,在三个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抒发的爱国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如:浏览、默读思考、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据文推想和想象等。我立足学情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实现高效阅读。
5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悟,从山海关的外形、地势、精神三个方面理解
“雄关”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知道在我国的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长城上,有一座雄
伟的城楼,它依山傍海,十分壮观,它就是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学习活动一:找准一个词
(一)(出示“山海关”图片)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对这山海关的印象。
在作者峻青先生的心目中,这山海关又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一:找准一个词。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一个词,直接、凝炼地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1.学生浏览课文,找出一个词。
这让峻青先生魂牵梦萦的山海关被他一遍遍深情地唤作什么?(板书:雄关)
2.学生交流对“雄关”理解。
过渡:
要真正深入地理解“雄关”这个词,明白作者为什么称山海关为雄关,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文章中去,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作者峻青先生对这“雄关”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他又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活动3【活动】学习活动二:读懂一个词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请你边读边勾画,找出相关语句,用品析重点词的方法,读出自己对“雄关”的理解,做批注。)
(一)指名读学习提示。学生自主读书并做批注。
(二)交流。(这一环节,教师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从山海关的“外形”“地势”“历史意义”三个方面,读懂“雄关”的含义,读中体味作者用词的精准,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
★外形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高高的箭楼”“巨大匾额”读出山海关的雄伟气势。)
●“箭楼”——引导学生从“巍然耸立”“蓝天白云之间”体会箭楼之高。
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
●“匾额”——引导学生从“巨大”体会匾额之大;从“天下第一关”的字形、字义感悟山海关的气势。
理解“浑然一体”:这高高的箭楼与这巨大的匾额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就是文中所说的——“浑然一体”!
3.师生合作朗读:师:山海关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生接读)
4.小结:作者仅仅抓住“高高的箭楼”“巨大匾额”来写,就使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雄关是一座()的关塞,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板书:气势雄伟)
★地势: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山海关的地理位置?
2.(课件出示山海关的地形画面)师:这就是山海关,它的北面是……,南面是……,山海关就耸立在……咽喉之地。你最想说什么?
3.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脖颈”“咽喉”这两个词进行品析,体会山海关的“形势险要”,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读课文,是个好方法。
是啊!山海关处于山、水连接之处,就像人的脖颈、咽喉,这里是交通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看,这万里长城“蜿蜒而来”“伸展开去”“直冲下来”“一头扎向老龙头”,好的朗读,让人能够从你的读书声中看到画面来,感受到这山海关所处的险要位置。
(配乐)引读:
这就是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之间的山海关——(生齐读)
这就是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哪——(生齐读)
5.小结:通过重点品读这段话,我们读懂了“雄关是一座()的关塞。”(板书:形势险要)
★历史意义:
1.学生交流有关山海关历史的读书收获。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8自然段的“干戈扰攘”“征战频仍”两词以及反问句感悟:历史上,在山海关长城一带,战乱频繁。这是将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抵御外族入侵,捍卫祖国神圣疆土的正义之战!
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山海关的其中一次战役:
2.(课件出示)阅读历史资料:山海关保卫战。
(1)想象,交流:现在,你就是这守城的将士,站在这山海关上,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朗读两个反问句:
是啊,在历史的血雨腥风中,我们的将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誓死坚守山海关,这里的城墙、每一寸土地不会忘记——(女生读、男生读)
站在这山海关上,曾经的硝烟弥漫又在眼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更不会忘记——(生齐读)
3.古往今来,这山海关和我们守城的将士一起,并肩作战,此时此刻,在我们心目中,这山海关还仅仅是一道关塞吗?(板书:历史英雄)
(三)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读懂了“雄关”,作者峻青先生称山海关为“雄关”,不仅因为它那雄伟的气势,险要的形势,更因为它英雄的历史,它所蕴含的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英雄气概。
活动4【活动】学习活动三:悟出一种情
过渡:今天,山海关依然屹立在华夏的大地之上,它像一位沧桑的老人,无声地诉说着它所经历的一切,让每个登临它的人都心潮澎湃,备受感染,感慨万千。第三个活动,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他的情感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请你从文中找出饱含作者感情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一)学生自主读书、感悟。
(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作者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预设)
●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内心感受,如:“火辣辣”——这种“火辣辣”的情感是一种为国抗争、奔赴战场的冲动;
●用感叹句直抒胸臆——文章中感叹句有7处之多,透过感叹句、透过一个标点,我们能感受得到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平时写作中,当你的情感喷薄而出时,可以像作者这样使用感叹句来抒发情感!
●侧面描写宏阔的背景空间表达巡游的愿望,抒发情感。如:第6自然段,作者站在这里心旷神怡,请把“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圈出来,这“三想”从侧面抒发了对山海关的向往、歌颂之情。
●用排比、反问等句式加强语气,酣畅淋漓地抒发强烈的情感。
●通过总结段直接抒发爱国之情。如:作者将他对山海关浓浓的深情融入课文最后的总结段表达、升华。
(三)小结:正是这山海关气势的雄伟、形势的险要激荡起作者纵疆驰马的情怀,正是这山海关用血泪铸就的伟大历史激荡起作者的英雄情怀,这情感涌遍作者全身,融入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文章最后一段凝成了一个字——“刻”,刻在作者心中的是什么?
这个“刻”字又用得精妙,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好在哪儿?比如能换成“印”吗?
(四)(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话。
活动5【讲授】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三个学习活动读懂了课文,提高了概括能力、品读能力,同时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精美,写法的精妙,先写山海关的气势雄伟,再写它的形势险要,最后写了它可歌可泣的历史,正因为作者有如此清晰的写作思路,以情为线,层层递进,才使这座有着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的山海关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
正如作者峻青在他的原文《雄关赋》中所写的那样:真正坚固的雄关,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那就是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那就是对伟大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这就是最坚固,最强大的雄关,是任凭什么都攻不破的雄关!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准确生动的词句。
2、阅读峻青的《雄关赋》。
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
山海关
气势雄伟
雄关形势险要刻
历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