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15:3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熟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听音乐,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我们常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放音乐《小放牛》片断)好听吗?(生:好听)刚刚我们听到的这段好听的音乐是河北民歌《小放牛》中的一个片断,在作家邹德学童年的时候,他的启蒙老师也教过他这首歌,如今,他已走出童年很久很久了,童年时代的那位启蒙老师姓什么他都忘了,唯有老师的歌声像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耳边。现在就让我们在这歌声中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第11课(生齐读课题)《永远的歌声》。
活动2【讲授】二、复习旧知,明确主要内容。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写了学生为老师采药捉鱼的事。)(师板书:学生老师采药捉鱼)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这件事呢?(生:6至10自然段)
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6—10自然段,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翻开课文,默读课文第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
细读感悟:默读课文第6—10自然段,用“——”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用“﹒”标出最关键的词语,你还可以在句旁写下你的感受。
2.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
师:刚才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一定也有不少感悟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
生:(1)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
(学生可能会说:从这句话体会到老师生病了,二牛心里着急,想去给老师采药,可又怕大人知道。师可以相机问:你能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种着急的心情的?又是从哪里体会到害怕被人知道的心情的。生自然会说到“拽”和“悄悄地问”,然后师相机总结:这种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的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师:听了二牛的话以后,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学生可能会抓住“立即使劲”两个词体会到“我”毫不犹豫和坚决的态度。)
师:请你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完后师相机评价)然后导:现在我把这个句子改一下,请大家一起读读。
(同时出示句子: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点了点头。)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理由呢?
生:我更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的“立即使劲”可以体现作者的毫不犹豫,态度坚决。
师:看来这两个词很关键,其实还有一个词也挺关键的,那就是“告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给“告”组个词(生:警告)给“诫”组个词(生:劝诫)合起来就是?(生:警告劝诫。)你能想象大人是如何告诫孩子的吗?(回答两三个后师做出一副疑惑的样子)山里真的有狼吗?(生:有)你是从哪知道的?(生:我从第9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联系后文思考问题,真棒!你看文章写得多妙啊,前文为后文作铺垫,后文又为前文作了交代。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照应”。看来东山真的有狼,假如是你,你还敢去吗?(指名回答,a.生:敢。师:那里有狼呀,你不怕被狼吃了?生:不怕,因为老师嗓子哑了,要为老师采药。师: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还很有爱心。作者敢去吗?原来作者和你一样勇敢,一样有爱心。b.生:不敢。师:看来你是一个特别听大人话的孩子,你不敢去老师也理解你,文中的作者敢去吗?生:敢。)是什么让孩子们不顾家长的告诫,明知东山有狼,还偏要去那采药呢?(生:对老师的爱)(师相机板书:爱)让我们带着体会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师:一二排的同学读写二牛的句子,三四排读写“我”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我”和二牛对老师的爱,你还从哪句话中也体会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呢?让我们继续交流。
(3)、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生:二兰很细心,留心了老师生活的小细节。
师:你也很细心,能从一个平平常常的句子读出这么深的体会来。
生:我从句中的“干脆”一词读出了“我”和二牛为了给老师抓到鱼,可以不顾一切了。
生:我从“摸呀,捉呀,追呀,堵哇,”这几个动词体会到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给老师捉鱼。
师:你抓住的这几个动词很关键,那么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一读?
课件出示: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生读完后指名评价。
生:我觉得他(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请具体说说!
生:他(她)在读“摸呀,捉呀,追呀,堵哇”这几个词时有变化。
读出了学生捉鱼的艰辛。(如果学生评价说读得不是很好,师:那么请你来读一读。读完后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词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说不出,师说:它们意义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并且有三个以上这样的词组组成的句子叫做什么句呢?)
生:排比句。
师:是啊,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师:同学们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这句话,想象捉鱼的画面,你还能听到一些声音呢,不信你我们试试看!
师读,生听。
师:听到了吗 (听到了)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摸到鱼的欢笑声;叫喊声;水花的声音;扑嗵声……)是呀,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那不就像一首——歌。同学们,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再一起来读一读。(生再读)你们看,我们不仅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其实隐隐约约的我们还感受到了这里面包含着他们童年的那份——(快乐,高兴,欢乐……)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动词,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学生爱老师的画面,也为我们展示了作者童年时的那份欢乐,看来,准确使用词语,有利于我们表情达意。(板书:准确用词)
师: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让我们继续来分享你的感受。
(4)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师直接提出“委屈”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委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的委屈都表现在哪?(明明去为老师挖草药了,他们爱老师,可还被大人们责骂;满身脏乎乎的,家人不但不安慰还责骂;冒着生命危险去挖,家长还责怪他们)是呀,这么委屈的孩子们面对老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献上草药。
师:这里的“献”可以换上哪些字?(送,递……)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送”、“递”,而用“献”呢?
生:因为“献”能体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师:你看,委屈的他们此刻想的还是老师,这不也能看出来学生对老师的爱吗?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导: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位老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读)课文中的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
(5)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地掉在我们脸上……(指名读)
师:可以忍受委屈,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孩子们就是这样爱着老师的,老师又怎能不感动呢?(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我们的表现,女生读老师的表现。)
课件出示: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地掉在我们脸上……
师:多么真挚的师生情啊!作者抓住了采药、捉鱼这一典型的事件,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热爱之情。(板书:抓住典型)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会让她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请同学们回到前文。
活动4【讲授】四、学习课文2-5自然段,感受老师的好。
课件出示:
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请用“﹏”画出描写老师好的句子。
自主学习
汇报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描写老师好的句子?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师:年轻、漂亮,概括地说不就是说这位老师什么好?(长相好。师板书:长相好)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师:这是说老师什么好呢?请你也用三个字概括一下
(生:嗓音好。)请你把这几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生板书)
(3)为此,我还和姐姐争论过,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
师:这是说我们老师?(有知识。)(师板书)
(4)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请走了那些笑嘻嘻的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a推荐学生读。
b师生合作完成填词
一个(  )的老师,来到了一所()的乡村小学,教一群()的农村小孩儿。
c师小结:学校破旧荒凉,学生一个个脏兮兮的,老师却是从城里来又年轻又漂亮,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对比),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更好地表现出这位老师——(有爱心)(师板书)。
师指板书:我们老师长相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所以——
(5)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生齐读)
师:如果这就是你的老师,你的心里会感到怎样呢?
生:我会感到很自豪。
师:行!那你就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生:我会很敬佩这位老师。
师:那你就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
……
师:“长相好,嗓音好,有知识,品质好”这样的老师就能称为“天下第一好”的老师吗?那作者为什么要说他的老师是天下第一好呢?(那是因为他们太爱老师了,他们太喜欢老师了)把感受送到句子里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看来这的确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活动5【导入】五、品读课文,感受“歌声”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浓的爱,有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热爱之情,也有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之情。课文的题目是“永远的歌声”,你是怎么理解“永远的”呢?(歌声难忘)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到歌声令“我”难忘呢?(第一自然段,倒数第二自然段。不管生说哪段,落到第一自然段)请你读一读。是啊,这歌声让作者难忘,每当听到这歌声都会让作者想起童年,想起童年的老师。读最后两段。读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首尾呼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显完整。
活动6【导入】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可以忍受委屈,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孩子们就是这么爱着老师的;可以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来到这穷乡僻壤,悉心教育这群农村娃儿,老师就是这么爱着孩子们的。正是因为这份爱把学生和老师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师在黑板上画心)此时此刻,假如我要问你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你知道吗?(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忘不了这歌声吗?(因为这歌声里包含着那么多的爱,这爱让作者难忘,这歌声让人难忘,所以是……生齐读课题)
活动7【讲授】七、总结写法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在写作方面得到了哪些启发?(学生各抒己见)
活动8【作业】课后练笔
课后练笔:
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欢乐的,童年是难忘的。请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把你温暖的记忆,真挚的情感留在你的习作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