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9 15:5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11永远的歌声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1)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第二部分(2——8)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第三部分(9——10):写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文章前后照应、结尾点题,增强了感染力。文章以《永远的歌声》做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明这歌声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永远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抓住典型事件,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之前已经学会了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典型事例等方面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反复吟读,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学生自然感悟到蕴藏在细微之处的“师生情”。然后总结作者表达这种真情实感的方法,最后在课堂上练习首位照应的写法,从而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教学目标
1、细读学生为老师采药抓鱼而遇危险的事例,感悟学生对老师尊敬、热爱的情谊。
通过对老师教“我们”的一些情景回忆,感悟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之情。
品味一些精彩语句,领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前后照应,首位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其好处。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题的内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细读学生为老师采药抓鱼而遇危险的事例,感悟学生对老师尊敬、热爱的情谊。
2、通过对老师教“我们”的一些情景回忆,感悟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前后照应,首位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其好处。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题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远的歌声》,齐读课题。(学生若读得不好,师指导)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捉鱼的事。(请两三个学生说,表达要通顺完整)板书:学生
老师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这篇文章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呀?
师:看来,知道一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而要读懂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就需要我们去把握主要内容,从一些精彩语句上去细细地品味。
二、细读课文
1、抓“学生”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学生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捉鱼这件事?(板书:采药、捉鱼)(6——10)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6——10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读到了“爱”?(学生读书、勾画、批注)
交流读后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A.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
(悄悄地:怕大人知晓,因为东山里有狼。
是男子汉吗?:激将法,老师一声声咳嗽牵动着他的心。)
师过渡:为了给老师尽快治好咳嗽,即使山里有狼也去给老师挖草药,多么勇敢的孩子!面对二牛的主意,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B.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师:什么叫告诫?(警告、劝诫)
师:用拆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是一种既简单又好用的方法。东山真的有狼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第9自然段)
师:你真会读书!前文为后文铺垫,后文对前文进行补充或说明,这就是前后照应。
师:明知道有危险,我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立即和使劲说明了什么?(不顾一切
坚定)
师:这真是明知山有狼,偏向东山行!这一切都源自于学生对老师的爱。
C.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指导朗读)
一读:读后概括,写了什么?(简练完整)
二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读:体会当时的欢乐,把“呀”去掉读,有什么感觉?加上“呀”读,有什么感觉?
师:因为欢乐,孩子们显出了童真,全然忘记了周围的危险,谁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师:读到这,你觉得课题里的歌声里包含有什么?(童年的欢乐
师在歌声下画线)
2、抓“老师”
师:是啊,童年的欢乐让作者难忘,而童年的老师更是让作者深深的思念。在孩子们的心中,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师:老师样样好,好在哪里?每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老师。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生板书:长相好)
(2)“她用好听的嗓音……”(生板书:嗓音好)
(3)“为此,我还和姐姐争论,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生板书:有知识)
师:城里来的漂亮年轻的姑娘扎根农村,还能那样快乐地教我们学知识、唱歌,课件她不光是长相好,嗓音好,有知识,还有爱心。(师板书:有爱心)这位老师有太多太多的好,(师板书:……)总之一句话: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感情朗读)
师:现在你知道孩子们不顾生命危险为老师上山采药的原因了吗?
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自豪
敬佩
赞美
欣赏……)
3、抓“师生”
师:当这位好老师知道这群好孩子为她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药抓鱼时,她会有怎样的反映呢?(出示: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1)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老师说了什么话,作者写了吗?(没有)那你知道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她想说什么话吗?(生说)
(3)师: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动词“搂”和
“哭”,再加上一个省略号,将千言万语化作了一个深深的拥抱。你觉得此时的泪水是包含怎样的感情的泪?(感动的泪
担心的泪
怜惜的泪……)
(4)师:老师哭了,也许学生当时也哭了,不管是什么泪,这都体现了师生间一种深深的师——生——情。
(板书:师生情)
三、学习写法
1、回到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把师生情表达出来的?(课件出示:怎么写?)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首尾照应)
3、读出照应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构严谨
突出情感)
4、题目“永远的歌声”有什么含义?(难忘的师生情和童年的欢乐)
5、假设文中的老师几十年后也写了一篇回忆他学生的文章,他可能取一个什么题目呢?(《永远的烟袋锅花》)课件出示文章开头,让学生用照应的方法现场练习写结尾,写完后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歌声(童年欢乐
师生情)
学生
老师
前后照应
采药、抓鱼
长相好
嗓音好
有知识
有爱心
……